CN213537068U - 吊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7068U
CN213537068U CN202022085676.9U CN202022085676U CN213537068U CN 213537068 U CN213537068 U CN 213537068U CN 202022085676 U CN202022085676 U CN 202022085676U CN 213537068 U CN213537068 U CN 213537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piece
driving
supporting
overhead ho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56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云强
鲁德利
唐振兴
刘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South Chin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56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7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7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7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运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件、第一移动组件及第二移动组件。其中,所述支撑件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的第一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件上的第二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结合第一驱动件、第一移动件、第二驱动件及第二移动件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将格构柱沿竖直方向吊起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格构柱能够灵活的到达指定地点,便于施工,施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吊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洞身成型后需要进行支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对洞身进行支护时,需要使用到格构柱以提高支护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格构柱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吊运装置。传统的吊运装置吊运过程中,无法灵活的将格构柱吊运至指定位置,影响了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吊运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吊运装置,包括:
底座;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的第一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件上的第二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上述实施例的吊运装置,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移动件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移动组件整体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且,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移动件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进而结合第一驱动件、第一移动件、第二驱动件及第二移动件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将格构柱沿竖直方向吊起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格构柱能够灵活的到达指定地点,便于施工,施工效率高。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及与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的丝杆,所述第一移动件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且所述第一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导向配合。如此,利用旋转电机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结合第一移动件与丝杆的螺纹配合,从而使得第一移动件沿丝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如此,能够增强丝杆的支撑强度,避免丝杆发生变形或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滑轨,所述第一移动件的一侧设有能够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如此,利用滑块与滑轨的滑动配合,不仅能够限制第一移动件绕丝杆的中心轴线发生转动,也能对第一移动件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底面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液压缸,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连接,且所述移动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如此,液压缸的伸缩杆伸缩时,能够带动移动块沿滑槽往复运动,进而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的悬吊件。如此,利用悬吊件将格构柱与第二移动件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格构柱的吊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电性连接。如此,利用控制器不仅能够控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转速,也能控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开启与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设有辅助攀爬结构,所述辅助攀爬结构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如此,便于施工人员攀爬至预设高度进行焊接等操作,便于施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承压面还设有移动结构。如此,便于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的移动底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如此,利用把手便于对底座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吊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吊运装置的第一移动件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吊运装置的第一驱动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吊运装置,100、底座,200、支撑件,210、滑轨,300、第一移动组件,310、第一驱动件,320、第一移动件,321、滑块,322、滑槽,330、丝杆,340、轴承,400、第二移动组件,410、第二驱动件,411、伸缩杆,420、第二移动件,500、悬吊件,600、控制器,700、辅助攀爬结构,800、移动结构,90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吊运装置10,包括底座100、支撑件200、第一移动组件300及第二移动组件400。如此,施工过程中,利用第一移动组件300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如图1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利用第二移动组件400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水平方向(如图1的B方向所示)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将格构柱灵活的吊运至指定位置,便于对洞身进行支护,加快了施工进度。
其中,支撑件200的底端采用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固设在底座100上;从而能够为第一移动组件300和第二移动组件400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和安装。
如图1所示,第一移动组件300包括采用焊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固设在支撑件200的顶端的第一驱动件310、及与第一驱动件310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件320。第一移动件320能够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移动组件400包括采用焊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固设于第一移动件320上的第二驱动件410、及与第二驱动件410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件420,第二移动件420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310驱动第一移动件320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移动组件400整体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且,通过第二驱动件410驱动第二移动件42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进而结合第一驱动件310、第一移动件320、第二驱动件410及第二移动件420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将格构柱沿竖直方向吊起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格构柱能够灵活的到达指定地点,便于施工,施工效率高。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支撑件200可以采用支撑架、支撑柱或支撑条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为第一移动组件300和第二移动组件400提供支撑和安装即可。第一驱动件310与支撑件200之间优选为间隔设置,从而避免支撑件200对第一移动件320的移动造成干涉,例如,可以通过连接杆或连接块对第一驱动件310与支撑件200进行连接,使得第一驱动件310与支撑件200相对间隔设置。上述吊运装置10的吊运对象,不局限于对格构柱进行吊运,还能对其他构件或物品进行吊运,只需满足吊运要求即可。
第一驱动件310驱动第一移动件320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可以通过伸缩的方式实现(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的伸缩杆带动第一移动件320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也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例如丝杆螺母结构带动第一移动件320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只需满足能够带动第一移动件320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即可。
如图1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10包括旋转电机(未标注)及与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的丝杆330。第一移动件320套设在丝杆330上并与丝杆330螺纹配合,且第一移动件320的一端与支撑件200导向配合。如此,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端转动时,能够带动丝杆330同步转动,利用丝杆330与第一移动件320的螺纹配合,结合支撑件200与第一移动件320之间的导向配合,从而使得第一移动件320沿丝杆330的长度方向(如图1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第一移动件320上的第二移动组件400沿丝杆33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格构柱沿丝杆33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其中,第一移动件320可以是移动板、移动块或移动条。第一移动件320的螺纹配合,在第一移动件320上开设相应的连接通孔,可以通过在连接通孔(未标注)的内壁上开设与丝杆330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实现,也可以将设有内螺纹的套筒(未标注)固设在连接通孔内,利用套筒与丝杆330的螺纹配合间接实现与丝杆330的螺纹配合。旋转电机可以是三相电机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实现正转与反转的部件。为了保证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端能够与丝杆330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可以通过联轴器等中间元件将旋转输出端与丝杆330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丝杆330的一端与底座100可转动连接。如此,使得丝杆330能够从支撑件200的顶端延伸至支撑件200的底端并与底座100可转动连接,增强了丝杆330的强度,避免丝杆330发生变形或弯曲,保证第一移动件320能够稳定、可靠的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所示,其中,丝杆330与底座100的可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在底座100上开设相应的凹槽(未标注),将轴承340设置在凹槽内,将丝杆330的一端***轴承340内即可。
其中,第一移动件320与支撑件200的导向配合,可以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滚动配合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引导第一移动件320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且能够避免第一移动件320发生自转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设有滑轨210,第一移动件320的一侧设有能够与滑轨210滑动配合的滑块321。如此,通过滑块321与滑轨210的滑动配合,能够引导第一移动件320沿滑轨2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当丝杆330转动时,利用滑轨210的侧壁与滑块321的侧壁之间的抵触限位,也能避免第一移动件320绕丝杆330的中心轴线转动,保证第一移动件320能够顺畅的沿丝杆33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其中,滑轨210可以采用铆接、螺接等方式固设在支撑件200上。
第二驱动件410驱动第二移动件42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可以通过伸缩的方式实现(例如液压缸或气压缸的伸缩杆带动第二移动件42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也可以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的形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带动第二移动件420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即可。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件320的底面设有滑槽322,第二驱动件410包括液压缸(未标注),第二移动件420包括移动块(未标注),移动块与液压缸的伸缩杆411连接,且移动块可移动设置于滑槽322内。如此,将液压缸的缸体采用铆接、焊接或螺接等形式固设在第一移动件320上,液压缸的伸缩杆411伸缩时,能够带动移动块沿水平方向开设的滑槽322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格构柱沿水平方向移动。其中,移动块可以通过螺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与液压缸的伸缩杆411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使得液压缸的伸缩杆411的伸缩能够带动移动块在滑槽322内移动。为了降低移动块与滑槽32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还可以在移动块与滑槽322的内壁之间设置相应的滚珠等滚动元件,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摩擦力使得移动块能够更加顺畅的移动。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吊运装置10还包括与第二移动件420连接的悬吊件500。如此,通过悬吊件500的连接作用使得格构柱稳定、可靠的悬吊于第二移动件420的下方,使得格构柱能够随第二移动件420的移动而同步移动,也使得格构柱能够随第一移动件320的移动而同步移动,进而能够将格构柱运送至指定地点。其中,悬吊件500可以是吊绳、吊钩或其他现有的能够连接第二移动件420与格构柱的元件。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吊运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600,控制器600与第一驱动件310及第二驱动件410均电性连接。如此,通过控制器600能够灵活的控制第一驱动件310的开启与停止以及第二驱动件410的开启与停止,从而能够准确、稳定的控制格构柱的移动轨迹,进而能够准确、可靠的将格构柱转运至指定地点;并且,利用控制器600还能控制第一驱动件310的运转速度和第二驱动件410的运转速度,从而能够调整格构柱的吊运速度,保证格构柱平稳的被吊起,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其中,控制器600可以是控制电路板、单片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00)或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器件;控制器600与第一驱动件310和第二驱动件410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数据线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等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进一步地,吊运装置10还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屏等显示元件,显示元件与控制器600电性连接,通过显示元件能够对格构柱的移动轨迹进行显示,能够准确的观察到格构柱的移动情况。控制器600可以通过卡接、铆接等方式固设在支撑件200或第一驱动件310上。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件200还设有辅助攀爬结构700,辅助攀爬结构700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设置。如此,利用第一移动组件300将格构柱吊起至预定高度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辅助攀爬结构700爬升至相应高度进行相应的焊接等操作,便于施工。其中,辅助攀爬结构700可以是沿支撑件2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爬梯或其他便于施工人员攀爬至预设高度的结构。当然,为了保证安全,辅助攀爬结构700还可以与扶手等防护结构进行配套使用,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底座100的承压面还设有移动结构800。如此,通过移动结构800便于对底座100进行移动,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场景,也使得格构柱的吊运更加灵活。其中,移动结构800可以是移动滚轮、移动万向轮或其他能够辅助底座100进行移动的结构。进一步地,移动结构800还可以具备锁止功能,保证底座100能够稳定的放置在相应的位置,避免在进行格构柱吊运时发生滑移,保证安全。例如,移动结构800可以是可制动万向轮;当然,移动结构800的锁止还可以通过锁销等外部结构与移动结构800进行锁止配合实现。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吊运装置10还包括拉手900,拉手900与支撑件200连接。如此,利用拉手900能够辅助对底座100的移动进行推动或拉动,便于操作。其中,拉手90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与支撑件200进行连接固定;拉手900可以设置在支撑件200远离第二移动组件400的一侧,为拉手900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的第一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移动件上的第二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旋转电机及与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端连接的丝杆,所述第一移动件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且所述第一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有滑轨,所述第一移动件的一侧设有能够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底面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液压缸,所述第二移动件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连接,且所述移动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移动件连接的悬吊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设有辅助攀爬结构,所述辅助攀爬结构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承压面还设有移动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CN202022085676.9U 2020-09-21 2020-09-21 吊运装置 Active CN213537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5676.9U CN213537068U (zh) 2020-09-21 2020-09-21 吊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5676.9U CN213537068U (zh) 2020-09-21 2020-09-21 吊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7068U true CN213537068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5676.9U Active CN213537068U (zh) 2020-09-21 2020-09-21 吊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7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2581A (zh) * 2022-08-23 2022-09-20 临沂飞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用起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2581A (zh) * 2022-08-23 2022-09-20 临沂飞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用起重装置
CN115072581B (zh) * 2022-08-23 2022-12-02 临沂飞传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用起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6714U (zh) 一种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CN213537068U (zh) 吊运装置
CN207671388U (zh) 吹塑薄膜收卷机快速上下卷装置
CN102583045A (zh) 纱笼运送设备
CN21048069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物料提升机
CN208200188U (zh) 一种应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堆场的无人天车
CN219449027U (zh) 一种货物移位用桥式起重机
CN214611113U (zh) 一种用于升降梯安装的连接组件
CN206219067U (zh) 一种驾驶室移动装置
CN211496558U (zh) 一种插拔钎吊具
CN108188638A (zh) 一种电梯立柱加强筋定位装置
CN212799414U (zh) 一种液压支架重型销轴装配吊装装置
CN211619794U (zh) 一种低空间简易龙门吊装装置
CN215101528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吊运装置
CN213505650U (zh) 一种大型发电机定子吊装设备
CN209276048U (zh) 起吊重物装置
CN219546544U (zh) 一种防摇摆功能的桥式起重机
CN210286578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用起吊装置
CN112499483B (zh) 一种起重机
CN216638009U (zh) 一种农药生产用垂直运输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20703091U (zh) 一种提升机
CN219730326U (zh) 一种电驱动的单梁起重机
CN217320342U (zh) 一种高空特种设备用检修装置
CN216272814U (zh) 一种起升工程机械转移装置
CN212151364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