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7994U - 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7994U
CN213327994U CN202021396039.7U CN202021396039U CN213327994U CN 213327994 U CN213327994 U CN 213327994U CN 202021396039 U CN202021396039 U CN 202021396039U CN 213327994 U CN213327994 U CN 213327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hollow guide
shaft body
guide shaft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60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田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7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7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中空导向轴体(40)具有第1壁面(43)、第2壁面(45)和第3壁面(47)。第1壁面(43)连接于供纤维导入的导入口(41),形成第1空间(42)。第2壁面(45)连接于第1壁面(43)的下游侧,形成第2空间(44),该第2空间(44)具有直径为恒定且该直径比第1空间(42)的直径大的部分。第3壁面(47)连接于第2壁面(45)的下游侧,形成直径比第2空间(44)大的第3空间(46)。第3壁面(47)具有弧状部和锥形部。弧状部形成于第2壁面(45)侧的端部,包含向第3空间(46)的内侧鼓起的曲面,与该第2壁面(45)平滑地连接。锥形部连接于弧状部,直径随着靠近下游侧而变大。

Description

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气流纺纱用的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背景技术
公知气流纺纱装置,该气流纺纱装置利用对纤维束作用回旋气流,向该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纺纱。气流纺纱装置具有中空导向轴体。例如中空导向轴体是圆筒状或圆锥状。在中空导向轴体的周围形成回旋室。导入回旋室的纤维受回旋气流作用,在回旋室内在中空导向轴体的周围旋转摆动。因此,能够向纤维加捻。加捻的纤维(即、纺纱线)通过在中空导向轴体的内部形成的空间。
在日本特开平10-317232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中空导向轴体(纺锤)的内部,从纤维入口依次形成有细通路、锥形通路及粗通路。
在日本特开2017-25437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中空导向轴体内部设置有引导纤维的引导管。另外,在中空导向轴体的内部,在第1轴体部分和第2轴体部分的边界及其近旁形成有2个阶梯状的高低面。引导管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为与上游侧的高低面接触。
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将引导管***中空导向轴体时,存在引导管碰到下游侧的高低面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存在引导管的端部破损的可能性。另外,专利文献1的中空导向轴体是在其内部不***引导管等筒状部件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筒状部件时该筒状部件不易破损的结构的中空导向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个方案,提供以下构成的气流纺纱用的中空导向轴体。即,该中空导向轴体具有第1壁面、第2壁面和第3壁面。上述第1壁面连接于导入纤维的导入口,形成第1空间。上述第2壁面连接于上述第1壁面的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第2空间,该第2空间具有直径为恒定且该直径比上述第1空间的直径大的部分。上述第3壁面连接于上述第2壁面的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直径比上述第2空间的直径大的第3空间。上述第3壁面具有弧状部和锥形部。上述弧状部形成于上述第2壁面侧的端部,包含向上述第3空间的内侧鼓起的曲面,与该第2壁面平滑地连接。上述锥形部连接于上述弧状部,直径随着靠近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而变大。
由此,由于第3壁面具有弧状部和锥形部,所以在将筒状部件***中空导向轴体时,能够避免该筒状部件强硬地碰撞到中空导向轴体的内壁。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不易破损。
在上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在上述第2空间和上述第3空间的边界部分,既没有形成与纤维通过方向垂直的面,也不存在呈棱角的部分。因此,在向中空导向轴体***筒状部件时,筒状部件不易破损。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弧状部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3mm以上3mm以下。
由此,由于弧状部足够圆滑,所以即使筒状部件碰到弧状部,筒状部件也不易破损。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弧状部的上述曲率半径更加优选为0.3mm以上2mm以下。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更加不易破损。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弧状部的上述曲率半径更加优选为0.3mm以上1.5mm以下。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更进一步不易破损。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第2空间在上述纤维通过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8mm以上2.7mm以下。
由此,在将筒状部件***于第2空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筒状部件足够稳定。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第2空间的上述长度的下限值优选为1.0mm、1.7mm或1.9mm。由此,在将筒状部件***于第2空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筒状部件更加稳定。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第2空间的上述长度的上限值优选为2.5mm或2.2mm。由此,在将筒状部件***于第2空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筒状部件更加稳定。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上述第2空间包含圆柱状的空间,在以平行于以该第2空间的中心轴的平面剖切而成的截面中,上述中心轴和上述锥形部形成的角为45°以下。
由此,即使筒状部件接触到锥形部,也能够不对筒状部件施加太大的冲击地将筒状部件引导至导入口侧。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上述中心轴和上述锥形部所形成的上述角的下限值优选是20°以上。由此,即使筒状部件接触到锥形部,也能够进一步减轻对筒状部件的冲击,将筒状部件引导至导入口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个方案,提供具有上述中空导向轴体和筒状部件的中空导向单元。上述筒状部件设置于上述中空导向轴体的上述第2空间及上述第3空间。
由此,能够实现筒状部件不易破损的中空导向单元。
在上述中空导向单元,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O型圈的O型圈槽。在上述O型圈槽安装有上述O型圈。在上述纤维通过方向,上述O型圈槽位于比上述弧状部靠近上述第1空间的一侧。
由此,即使O型圈碰到弧状部,由于弧状部不尖锐,所以O型圈不易破损。另外,形成有O型圈槽的部位强度低,但该部位被第2空间覆盖,因此在筒状部件不易产生折断等。
在上述中空导向单元,在上述纤维通过方向,从上述弧状部的上游端至上述O型圈槽的下游端的长度优选是0mm以上1.0mm以下。
由此,由于O型圈的整体设置于第2空间,所以能够借助O型圈将第1空间相对于第3空间可靠地密封。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从上述弧状部的上游端至上述O型圈槽的下游端的上述长度优选是0mm以上0.7mm以下。因此,能够借助O型圈将第1空间相对于第3空间更可靠地密封。
在上述中空导向轴体,从上述弧状部的上游端至上述O型圈槽的下游端的上述长度优选是0.2mm以上0.5mm以下。因此,能够基于O型圈将第1空间相对于第3空间更加可靠地密封。
在上述中空导向单元,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在上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形成有纤维路径。在上述筒状部件,形成有将上述纤维路径和上述第3空间连接的流路截面为圆形的喷嘴。在上述第3空间的径向,从上述喷嘴的上述第3空间侧的端部直至到达上述第3壁面的长度是上述喷嘴的直径以上。
因此,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从第3空间向喷嘴流动的流路的截面面积,从而能够确保足够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个方案,提供以下的中空导向单元的制造方法。即,该制造方法包含第1工序、第2工序和第3工序。在上述第1工序中,使上述筒状部件与上述中空导向轴体的上述锥形部接触。在上述第2工序中,使与上述锥形部接触的上述筒状部件沿着上述锥形部朝向上述第2空间移动。在上述第3工序中,将上述筒状部件设置于上述第2空间。
由于中空导向轴体的第2空间和第3空间通过弧状部平滑地连接,所以即使将筒状部件沿着锥形部移动,也能够不给予筒状部件较大的冲击地将该筒状部件设置于第2空间。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不易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空导向轴体的纺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气流纺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中空导向轴体及筒状部件的结构的截面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中空导向轴体及筒状部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将筒状部件安装至中空导向轴体的工序的图。
图7是中空导向单元的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空导向轴体40的纺纱机1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纺纱机1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纺纱单元2、接纱台车3、动力机箱4和机台控制装置90。
机台控制装置90是集中管理纺纱机1所具有的各结构的装置,具有显示器91和输入键92。操作者通过使用输入键92而进行适当的操作,能够进行特定的纺纱单元2或者全部的纺纱单元2的设定,或将特定的纺纱单元2或者全部的纺纱单元2的设定及状态等在显示器91表示。
如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具有从上游向下游依次设置的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纱线存积装置14和卷绕装置96。另外,在本说明书,“上游”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的纱条6、纤维束8及纺纱线10的行进(通过)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各纺纱单元2将从牵伸装置7送过来的纤维束8利用气流纺纱装置9纺纱而生成纺纱线10,利用卷绕装置96将该纺纱线10卷曲而形成卷装28。
牵伸装置7设置于纺纱机1的框体5的上端近旁。牵伸装置7从上游侧依次具有后辊对21、第三辊对22、装有龙带23的中间辊对24及前辊对25这4个辊对。牵伸装置7将从未图示的纱条箱经由纱条导纱器20供给的纱条6牵伸成指定的粗细(将纤维束8拉伸)。将用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供给至气流纺纱装置9。
气流纺纱装置9利用回旋气流向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加捻而生成纺纱线10。另外,气流纺纱装置9的具体结构后述。
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有纱线品质测定器12和纺纱传感器13。利用气流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线10经过纱线品质测定器12及纺纱传感器13。
纱线品质测定器12通过未图示的光学式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纺纱线10的粗细。在纱线品质测定器12检测出纺纱线10的纱疵(纺纱线10的粗细等有异常的部分)的情况时,将纱疵检测信号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品质测定器12不限于光学式传感器,例如也可以是用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监视纺纱线10的粗细的结构。另外,纱线品质测定器12也可以将纺纱线10所含的异物作为纱疵而检测出。
纺纱传感器13设置于纱线品质测定器12的紧下游侧。纺纱传感器13能够检测到在气流纺纱装置9和纱线存积装置14之间的纺纱线10的张力。纺纱传感器13将该检测到的张力的检测信号向上述单元控制器发送。单元控制器通过监视纺纱传感器13所检测到的张力,从而检测弱捻纱等的异常部位。纺纱单元2也可以不具有纺纱传感器13。
在单元控制器基于纱线品质测定器12或者纺纱传感器13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应该将纺纱线10切断的情况下,纺纱单元2停止基于气流纺纱装置9的纺纱(空气从纺纱喷嘴33的喷射)从而切断纺纱线10。纺纱单元2也可以停止基于牵伸装置7的牵伸(后辊对21的旋转)从而切断纺纱线10。或者,纺纱单元2也可以具有切断器,利用切断器来切断纺纱线10。
在纱线品质测定器12及纺纱传感器13的下游设有纱线存积装置14。如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14具有纱线存积辊15和驱动该纱线存积辊15旋转的电机16。
纱线存积辊15能够在其外周面卷绕一定量的纺纱线10而暂时存积。在纱线存积辊15的外周面卷绕有纺纱线10的状态下,使该纱线存积辊15以指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从而能够从气流纺纱装置9将纺纱线10以指定的速度拉出并且向下游侧输送。另外,由于能够将纺纱线10临时地存积在纱线存积辊15的外周面,能够使纱线存积装置14作为一种缓冲器发挥机能。由此,能够将气流纺纱装置9的纺纱速度和卷绕速度(向卷装28卷绕的纺纱线10的速度)因某原因而不一致的不良状况(例如纺纱线10的松弛等)消除。
在纱线存积装置14的下游设置有导纱部17及卷绕装置96。卷绕装置96具有能够将用于卷绕纺纱线10的筒管可旋转地支承的摇架臂97。
卷绕装置96具有卷绕滚筒98、横动导纱器99和未图示的卷绕滚筒驱动电机。通过卷绕滚筒驱动电机传递驱动力,卷绕滚筒98以与上述筒管或者卷装28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旋转。横动导纱器99能够引导纺纱线10。卷绕装置96一边使横动导纱器99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往复运动,一边使卷绕滚筒98通过卷绕滚筒驱动电机而驱动。由此,卷绕装置96使与卷绕滚筒98接触的卷装28旋转,一边使纺纱线10横动,一边将纺纱线10卷绕至卷装28。
如图1及图2所示,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93、吸管94和吸嘴95。如果在某纺纱单元2发生断纱或纱线切断,则接纱台车3在未图示的轨道上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上述吸管94以轴为中心向上方旋转,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线10,通过以轴为中心向下方旋转而将纺纱线10向接纱装置93引导。吸嘴95以轴为中心向下方旋转,从卷装28捕捉纺纱线10,通过以轴为中心向上方旋转而将纺纱线10向接纱装置93引导。接纱装置93进行所引导来的纺纱线10彼此的接纱。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对气流纺纱装置9进行说明。
气流纺纱装置9向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加捻而生成纺纱线10。如图3所示,气流纺纱装置9具有喷嘴块30和中空导向轴体40。喷嘴块30具有纤维导向部31、纺纱室32和纺纱喷嘴33。
纤维导向部31将由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朝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内部(下游侧)引导。在纤维导向部31形成有引导孔31a,在纤维导向部31设置有导纱针31b。由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从引导孔31a导入,穿进导纱针31b而向下游侧引导。
在纤维导向部31的下游侧形成有纺纱室32。纺纱室32形成于喷嘴块30和中空导向轴体40之间。在喷嘴块30形成有纺纱喷嘴33,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供给的压缩空气(以下,有仅称为“空气”的情况)从纺纱喷嘴33向纺纱室32喷出。由此,在纺纱室32内产生回旋气流。纤维束8通过纺纱室32内的回旋气流而被加捻后,被送向中空导向轴体40。
中空导向轴体40将在喷嘴块30中被加捻的纤维束8向下游侧引导。
中空导向轴体40是在内部形成有圆柱形状或者圆锥台形状的空间的部件。中空导向轴体40是内径随着靠近下游侧而变大的形状。在中空导向轴体40的前端(上游侧的端部)形成有导入口41。导入口41是导入在纺纱室32中被捻合的纤维束8(纺纱线10)的部分。从导入口41导入的纤维束8通过中空导向轴体40的内部而向下游侧输送。另外,对于中空导向轴体40的详细形状后述。
在中空导向轴体40的内部设置有筒状部件50。通过中空导向轴体40的纤维束8通过筒状部件50而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空导向轴体40和筒状部件50组合的状态称为中空导向单元100。筒状部件50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从上游侧依次具有前端部51、中央部52和基端部53。
前端部51是外径大致恒定的圆筒状的部分。前端部51的前端侧形成有切口(锥面)。在前端部51的表面形成有O型圈槽54和多个辅助喷嘴56。O型圈槽54是在前端部51的外表面沿周向所形成的环状的凹部。在O型圈槽54安装有O型圈55。辅助喷嘴56形成于较O型圈槽54靠近下游侧的位置。各辅助喷嘴56是沿与筒状部件5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或者将该方向平行移动的方向)贯通状地形成的孔部。辅助喷嘴56沿周向排列而形成。向筒状部件50供给的压缩空气经由辅助喷嘴56而向筒状部件50的内侧的纤维路径喷出。由此,在筒状部件50的内部的纤维路径能够产生回旋气流。另外也可以省略O型圈55及辅助喷嘴56中的任一种。
中央部52是位于较前端部51靠近下游侧的圆筒状的部分。通过前端部51的内部的纤维路径的纤维束8,接下来通过中央部52的内部的纤维路径。中央部52是内径随着靠近下游侧而略微变大的形状,但是内径也可以是恒定的。
基端部53是位于较中央部52靠近下游侧的圆筒状的部分。基端部53的外径较中央部52小。因此,在中央部52和基端部53的边界形成有高低面。筒状部件50借助该高低面被后述的托座60支承。另外,基端部53的内部也形成有纤维路径。
托座60支承中空导向轴体40及筒状部件50。托座60具有向辅助喷嘴56供给空气的流路。托座60具有第1支承部61和第2支承部63。第1支承部61支承中空导向轴体40的下游侧的端部。在中空导向轴体40和第1支承部61之间设置第1密封部件62。第2支承部63支承筒状部件50的上述的高低面。在筒状部件50和第2支承部63之间设置第2密封部件64。
在托座60形成有空气供给路径65。空气供给路径65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连接。若从空气供给路径65供给压缩空气,则供给的压缩空气从筒状部件50和托座60之间通过,之后从中空导向轴体40和筒状部件50之间通过,向纤维行进方向的上流侧流动。之后,压缩空气从辅助喷嘴56朝向筒状部件50的内部的纤维路径喷出。
进行出纱纺织时,从纺纱喷嘴33及辅助喷嘴56双方或者仅辅助喷嘴56喷射空气而产生回旋气流。出纱纺织是为了从基于气流纺纱装置9的纺纱中断或者停止的状态开始纺纱线10的生成所进行的纺纱动作。由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借助在纺纱室32产生的回旋气流以松缓的虚捻状态送向中空导向轴体40及筒状部件50。在筒状部件50的内部产生的回旋气流与纺纱室32内的回旋气流方向相反。因此,纤维束8一边被纺织成绞合纤维状一边被送向下游侧,并作为纺纱线10被从中空导向轴体40排出。在出纱纺织后进行的通常纺纱中,在纺纱室32产生回旋气流。即,压缩空气从纺纱喷嘴33喷射,不从辅助喷嘴56喷射。但是,进行通常纺纱时,也可以从辅助喷嘴56辅助地喷射压缩空气。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在通常纺纱时从辅助喷嘴56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较在出纱纺织时从辅助喷嘴56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圧力低。
接下来,参照图4及图5对中空导向轴体40及筒状部件50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中空导向轴体40是中空状的部件,所以在中空导向轴体4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以下,将这些空间分成第1空间42、第2空间44及第3空间46进行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第1空间42是从中空导向轴体40的上游端(即,导入口41)扩展至下游侧的空间。从导入口41进入中空导向轴体40的内部的纤维束8通过第1空间42。第1空间42是直径恒定的圆柱状的空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直径恒定不仅是严格地恒定,也包括大致恒定的情况。
将形成第1空间42的壁面称为第1壁面43。第1壁面43是沿第1空间42的周向形成的曲面。
第2空间44是连接于第1空间42的下游侧的空间。在第2空间44***筒状部件50的前端部51。通过第1空间42的纤维束8不进入第2空间44,而是经过被***于第2空间44的筒状部件50的内部的纤维路径。第2空间44是包含直径恒定的圆柱状的部分的空间。具体地,第2空间44包含直径恒定的部分和直径变化的部分(上游端的部分)。第2空间44的大部分是直径恒定的。即,直径恒定的部分较直径变化的部分,轴向的长度更长。另外,在第1空间42和第2空间44的边界,直径离散地(急剧地)变化。第2空间44的直径与第1空间42的直径相比较,例如是2倍以上或者3倍以上。
将形成第2空间44的壁面称为第2壁面45。由于在第1空间42和第2空间44的边界直径离散地变化,所以第2壁面45包括抵接面45a。抵接面45a是与纤维通过方向(中空导向轴体40的轴向)垂直的面,并且是用于抵接筒状部件50的前端部51而进行定位的面。并且,第2壁面45还包括沿着第2空间44的周向的侧面45b。抵接面45a和侧面45b通过在以平行于中空导向轴体40的轴向的面剖切而成的截面上向外侧凸出的曲线的壁面而连接。
第3空间46是连接于第2空间44的下游侧的空间。第3空间46是将圆柱形状及圆锥台形状的空间在轴向叠加而成的形状。在第2空间44和第3空间46的边界,直径渐渐变化。在第3空间46***筒状部件50。在筒状部件50安装后,第3空间46的一部分成为向辅助喷嘴56供给气流的路径。第3空间46的直径较第2空间44的直径大。
将形成第3空间46的壁面称为第3壁面47。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第2壁面45和第3壁面47连接。更详细地,第2壁面45和第3壁面47平滑地连接。“平滑地连接”是指曲面的倾斜度并非离散地而是连续地变化而连接。因此,在第3壁面47,几乎或者完全没有形成与纤维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具体地,第3壁面47包括弧状部47a、锥形部47b和下游曲面部47c。
弧状部47a将第2壁面45的下游端和锥形部47b的上游端连接。弧状部47a是在以平行于纤维通过方向(中空导向轴体40的轴向)的面剖切而成的截面(图5)上形成为圆弧的壁面。弧状部47a包括向中空导向轴体40的中心轴侧(内侧)凸起的曲面(向内侧鼓起的曲面)。换言之,在该截面,相较连接第2壁面45的下游端和锥形部47b的上游端的假想线,弧状部47a位于靠近中空导向轴体40的中心轴的一侧(内侧)。如该截面所示,弧状部47a的倾斜度(在该截面中的壁面的朝向的变化)逐渐变化。因此,弧状部47a是将第2空间44和第3空间46平滑连接的部分。
锥形部47b是连接于弧状部47a的下游侧的部分。在上述截面(图5),锥形部47b是以随着靠近下游侧而直径变大的方式倾斜的直线状的壁面。在该截面,锥形部47b不限于直线也可以包括曲线。换言之,在向纤维通过方向定量移动时的直径的变化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不恒定的。因为形成锥形部47b,能够在筒状部件50的辅助喷嘴56的周围设置空间(空气存积部分)。
下游曲面部47c是连接于锥形部47b的下游侧的部分。在上述截面(图5),下游曲面部47c是随着靠近下游侧而直径几乎或者完全不变化的部分。根据锥形部47b的形状,能够省略下游曲面部47c。
在专利文献2等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第2空间和第3空间的直径离散地变化,存在与纤维通过方向垂直的面。而且,在该现有技术中,第2壁面和第3壁面不是平滑地连接,有棱角。即,截面图中的壁面的朝向急剧地(90°)变化。因此,在该现有技术2的结构中,在***筒状部件时,存在筒状部件撞上与纤维通过方向垂直的面而筒状部件破损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筒状部件撞上中空导向轴体的呈棱角部分的情况下,筒状部件更加容易破损。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空间44和第3空间46的边界,沿着纤维通过方向第3空间46的直径逐渐变化,第2壁面45的侧面45b经由弧状部47a与锥形部47b连接。因此,在第2空间44和第3空间46的边界部分没有形成与纤维通过方向垂直的面。并且,由于第2壁面45和第3壁面47基于弧状部47a平滑地连接,也不存在有棱角的部分。因此,在***筒状部件50时,筒状部件50不易破损。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通过按以下次序将筒状部件50***中空导向轴体40,能够顺畅地组装筒状部件50和中空导向轴体40而组成中空导向单元100。以下,参照图6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的左上及右上的图所示,作业者将筒状部件50***中空导向轴体40的内部,使前端部51与第3壁面47(具体是锥形部47b)接触(第1工序)。由于在前端部51的前端形成有锥面,前端部51和锥形部47b进行面接触。因此,由于能够将在前端部51施加的负荷分散,所以前端部51不易破损。
接下来,如图6的右上的图所示,作业者将前端部51沿着锥形部47b向上游侧滑动(第2工序)。然后如图6的右下的图所示,作业者将前端部51设置于第2空间44(第3工序)。前端部51从第2壁面45和第3壁面47的边界通过,但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边界没有棱角,能够避免前端部51的破损。
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将前端部51不接触锥形部47b地设置于第2空间44的情况下,筒状部件50的位置要求较高的精度。而且,在筒状部件50的位置产生有偏差的情况下,会给前端部51带来冲击。因此,如上所述首先使前端部51与锥形部47b接触,从而能够将向前端部51施加的冲击最小化,并且将筒状部件50组装至中空导向轴体40。
接下来,参照图7对中空导向轴体40及筒状部件50的各部的优选尺寸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将第2空间44在纤维移动方向的长度称为长度L1。长度L1优选为指定范围的值。在长度L1过短的情况下,在***筒状部件50时,存在O型圈55与侧面45b没有充分接触、密封性降低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的筒状部件50和第2空间44的接触面积变小,所以存在筒状部件50不易稳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长度L1过长的情况下,存在辅助喷嘴56位于第2空间44或者其近旁而不能产生充分的回旋气流的可能性。因此,虽然取决于筒状部件50的结构,但长度L1例如优选为0.8mm以上2.7mm以下。长度L1的下限值更加优选为1.0mm、1.7mm或1.9mm。长度L1的上限值更加优选为2.5mm或者2.2mm。可以将上述下限值及上限值任意组合而设定长度L1的适当的范围。
在将筒状部件50设置于第2空间44的状态下,将从O型圈槽54的下游端至弧状部47a的上游端的长度(纤维移动方向的长度)称为长度L2。在长度L2过短的情况下,存在O型圈55与侧面45b没有充分接触、密封性降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长度L2过长的情况下,存在辅助喷嘴56位于第2空间44或其近旁而不能产生充分的回旋气流的可能性。因此,虽然取决于筒状部件50的结构,但长度L2例如优选为0mm以上1.0mm以下。长度L2更加优选为0mm以上0.7mm以下,或者0.2mm以上0.5mm以下。在长度L2是0mm以上的情况下,必然成为“O型圈槽54位于比弧状部47a更靠近第1空间42的一侧”。
在将筒状部件50设置于第2空间44的状态下,将从辅助喷嘴56的第3空间46侧的端部直至到达第3壁面47的长度(沿着第3空间46的径向的长度)称为长度L3。“辅助喷嘴56的第3空间46侧的端部”也能够表示为辅助喷嘴56的空气吸引口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喷嘴56的流路截面是圆形,长度L3是辅助喷嘴56的轴中心处的长度。将辅助喷嘴56的直径称为长度L4。在长度L3过小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向辅助喷嘴56充足地供给压缩空气的可能性。因此,优选长度L3为长度L4以上。
将锥形部47b相对于纤维通过方向(或者相对于筒状部件50的外表面)所形成的角度称为角度θ。在角度θ过大的情况下,在筒状部件50***时,在前端部51与锥形部47b接触时前端部51所受的力(反作用力)容易变大。相对于此,即使前端部51与锥形部47b接触,若角度θ越小,则前端部51也越容易沿锥形部47b向下游侧移动。因此,角度θ优选为45°以下。角度θ更加优选为42°以下。角度θ越小越好,但例如作为下限值能够列举出20°,优选是35°。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47b的相反侧的面(外侧的面)相对于纤维移动方向的所形成的角比角度θ小。因此,在形成锥形部47b的范围,中空导向轴体40的厚度不恒定。详细地,由于在形成弧状部47a的部分的厚度较现有技术大,所以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强度。
另外,将弧状部47a的曲率半径称为曲率半径R。在曲率半径R过大的情况下,存在长度L1或者长度L3变得过小的可能性。在曲率半径R过小的情况下,前端部51(特别是O型圈55)接触时,前端部51变得易破损。因此,曲率半径R优选是0.3mm以上3mm以下。曲率半径R更加优选是0.3mm以上2mm以下,或者是0.3mm以上1.5mm以下。
如以上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用的中空导向轴体40具有第1壁面43、第2壁面45和第3壁面47。第1壁面43连接于供纤维(纤维束8)导入的导入口41,形成第1空间42。第2壁面45连接于第1壁面43的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直径较第1空间42大且具有该直径是恒定的部分的第2空间44。第3壁面47连接于第2壁面45的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直径较第2空间44大的第3空间46。第3壁面47具有弧状部47a和锥形部47b。弧状部47a形成于第2壁面45侧的端部,包含向第3空间46的内侧鼓起的曲面,与该第2壁面45平滑地连接。锥形部47b连接于弧状部47a,直径随着靠近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而变大。
由此,由于第3壁面47具有弧状部47a和锥形部47b,所以在向中空导向轴体40***筒状部件50时,能够避免该筒状部件50强硬地碰到中空导向轴体40的内壁。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50不易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在第2空间44和第3空间46的边界部分没有形成与纤维通过方向垂直的面,也不存在呈棱角的部分。因此,在向中空导向轴体40***筒状部件50时,筒状部件50不易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弧状部47a的曲率半径R是0.3mm以上3mm以下。
由此,由于弧状部47a足够圆滑,即使筒状部件50碰到弧状部47a,筒状部件50也不易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优选弧状部47的曲率半径是0.3mm以上2mm以下。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50更加不易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更加优选弧状部47的曲率半径是0.3mm以上1.5mm以下。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50进一步不易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第2空间44在纤维通过方向的长度L1是0.8mm以上2.7mm以下。
由此,在向第2空间44***筒状部件50的情况下,能够使筒状部件50充分地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第2空间44的长度L1的下限值优选是1.0mm、1.7mm或者1.9mm。由此,在向第2空间44***筒状部件50的情况下,能够使筒状部件50更加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第2空间44的长度L1的上限值优选是2.5mm或者2.2mm。因此,在向第2空间44***筒状部件50的情况下,能够使筒状部件50更加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第2空间44包含圆柱状的空间,在以平行于该第2空间44的中心轴的平面剖切而成的截面中,中心轴与锥形部47b所形成的角度θ是45°以下。
由此,即使筒状部件50与锥形部47b接触,也能够几乎不给予筒状部件50冲击地将筒状部件50向导入口41侧引导。另外,通过使角度θ为45°以下,在中空导向轴体40的外表面侧的角度小于45°的情况下,存在中空导向轴体40的厚度能够有富余的可能性。其结果,由于中空导向轴体40的外形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所以例如能够使中空导向轴体40小型化。
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单元100具有中空导向轴体40和筒状部件50。筒状部件50设置于中空导向轴体40的第2空间44及第3空间46。
由此,能够实现筒状部件50不易破损的中空导向单元10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单元100,在筒状部件50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O型圈55的O型圈槽54。在O型圈槽54安装有O型圈55。在纤维通过方向,O型圈槽54位于比弧状部47a靠近第1空间42的一侧。
由此,即使在O型圈55碰到弧状部47a的情况下,由于弧状部47a不尖锐,所以O型圈55不易破损。另外,形成有O型圈槽54的部分强度较低,但由于该部分被第2空间44覆盖,从而不易对筒状部件50产生折断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单元100中,在纤维通过方向,从弧状部47a的上游端至O型圈槽54的下游端的长度L2是0mm以上1.0mm以下。
由此,由于O型圈55整体设置于第2空间44,所以能够利用O型圈55将第1空间42相对于第3空间46可靠地密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从弧状部47a的上游端至O型圈槽54的下游端的长度L2优选是0mm以上0.7mm以下。因此,能够借助O型圈55将第1空间44相对于第3空间46可靠地密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轴体40中,从弧状部47a的上游端至O型圈槽54的下游端的长度L2优选是0.2mm以上0.5mm以下。因此能够借助O型圈55将第1空间44相对于第3空间46更加可靠地密封。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单元100中,在筒状部件50的内部形成有纤维路径。在筒状部件50形成有连接纤维路径和第3空间46的流路截面为圆形的辅助喷嘴56。在第3空间46的径向,从辅助喷嘴56的第3空间46侧的端部直至到达第3壁面47的长度L3是辅助喷嘴56的直径(长度L4)以上。
由此,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从第3空间46向辅助喷嘴56流动的流路的截面面积,所以能够确保充分的流量。
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空导向单元100的制造方法包含第1工序、第2工序和第3工序。在第1工序中,使筒状部件50与中空导向轴体40的锥形部47b接触。在第2工序中,使与锥形部47b接触的筒状部件50沿锥形部47b向第2空间44移动。在第3工序中,将筒状部件50设置于第2空间44。
由于中空导向轴体40的第2空间44和第3空间46通过弧状部47a平滑地连接,所以即便使筒状部件50沿锥形部47b移动,也能够不带给筒状部件50较大的冲击地将该筒状部件50设置于第2空间44。因此能够使筒状部件50不易破损。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例如上述结构能够变更为以下方式。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形例可以适当的组合。
也可以省略导纱针31b而通过纤维导向部31的下游侧端部实现导纱针31b的机能。
也可以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的位置,代替纱线存积装置14或者在其基础上,具有被旋转驱动的输送辊和被按压于输送辊的夹持辊,在输出辊和夹持辊之间将纺纱线10夹持而送向下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纤维导向部31和喷嘴块30作为分体的部件而被图示,但也可以是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纺纱机1也可以不具有接纱台车3而在各纺纱单元2设置接纱装置93、吸管94和吸嘴95。另外,牵伸装置7及/或卷绕装置96也可以按各纺纱单元2独立地驱动。
在纺纱单元2,各装置设置为纤维通过方向从上侧朝向下侧,但各装置也可以设置为纤维通过方向从下侧朝向上侧。

Claims (16)

1.一种中空导向轴体,是用于气流纺纱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壁面,连接于供纤维导入的导入口,形成第1空间;
第2壁面,连接于所述第1壁面的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第2空间,该第2空间具有直径为恒定且该直径比所述第1空间的直径大的部分;以及
第3壁面,连接于所述第2壁面的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直径比所述第2空间的直径大的第3空间,
所述第3壁面具有:
弧状部,形成于所述第2壁面侧的端部,包含向所述第3空间的内侧鼓起的曲面,与所述第2壁面连接;和
锥形部,连接于所述弧状部,直径随着靠近纤维通过方向的下游侧而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空间与所述第3空间的边界部分,既没有形成与纤维通过方向垂直的面,也不存在呈棱角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状部的曲率半径为0.3mm以上3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状部的所述曲率半径为0.3mm以上2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状部的所述曲率半径为0.3mm以上1.5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空间在所述纤维通过方向的长度为0.8mm以上2.7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空间的所述长度的下限值为1.0mm、1.7mm或1.9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空间的所述长度的上限值为2.5mm或2.2mm。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空间包括圆柱状的空间,在以平行于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轴的平面剖切而成的截面中,
所述中心轴和所述锥形部所形成的角为45°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空导向轴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轴和所述锥形部所形成的所述角的下限值为20°以上。
11.一种中空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中空导向轴体;和
中空状的筒状部件,配置于所述中空导向轴体的所述第2空间及所述第3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空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O型圈的O型圈槽,
在所述O型圈槽安装有所述O型圈,
在所述纤维通过方向,所述O型圈槽位于比所述弧状部靠近所述第1空间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空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纤维通过方向,从所述弧状部的上游端至所述O型圈槽的下游端的长度为0mm以上1.0m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空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弧状部的上游端至所述O型圈槽的下游端的所述长度为0mm以上0.7m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空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弧状部的上游端至所述O型圈槽的下游端的所述长度为0.2mm以上0.5mm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形成有纤维路径,
在所述筒状部件形成有将所述纤维路径和所述第3空间连接的流路截面为圆形的喷嘴,
在所述第3空间的径向,从所述喷嘴的所述第3空间侧的端部直至到达所述第3壁面的长度为所述喷嘴的直径以上。
CN202021396039.7U 2019-07-17 2020-07-15 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Active CN2133279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1568 2019-07-17
JP2019131568A JP2021017655A (ja) 2019-07-17 2019-07-17 中空ガイド軸体、中空ガイドユニット、及び中空ガイ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7994U true CN213327994U (zh) 2021-06-01

Family

ID=74563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6039.7U Active CN213327994U (zh) 2019-07-17 2020-07-15 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17655A (zh)
CN (1) CN21332799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7655A (ja) 2021-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1712B (zh) 纺纱机
JP5526915B2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機
EP2876192B1 (en) Air-jet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2003155630A (ja) 紡績装置
EP2573223A2 (e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spinning unit, spinning machine, and pneumatic spinning method
EP2199438A1 (en) Air spinning machine
EP3156526B1 (en) Hollow guide shaft, air-jet spinning device, and textile machinery
JP5515933B2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機
CN213327994U (zh) 中空导向轴体及中空导向单元
CN112342648B (zh) 空气纺纱装置及纤维引导部件
CN106400215B (zh) 喷嘴块、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EP3792381B1 (e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pneumatic spinning machine
CN112501729B (zh) 纺纱单元、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JP2016166067A (ja) 糸継装置、紡績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EP4134474A1 (en) Fiber guide,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pneumatic spinning unit
CN113174662B (zh) 喷嘴块、空气纺纱装置及空气纺纱机
CN112501728B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纱线的制造方法
EP4335955A1 (en) Fiber guide, air spinning device, and air spinning machine
CN113957574A (zh) 空气纺纱装置、空气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JP2017036524A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キャップ部材
JP3341732B2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その糸継ぎ方法
CN117779267A (zh) 中空引导轴体、空气纺纱装置、纺纱机及中空引导轴体套组
CN117779266A (zh) 中空引导轴体、空气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JP2001159033A (ja) 紡績装置
JPH08337933A (ja) 紡績機の糸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