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6046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6046U
CN213206046U CN202021813426.6U CN202021813426U CN213206046U CN 213206046 U CN213206046 U CN 213206046U CN 202021813426 U CN202021813426 U CN 202021813426U CN 213206046 U CN213206046 U CN 213206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fan
neck
ai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34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勋焕
刘凯
杨广
李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34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6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6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60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以及设置于颈戴架内的风扇和为风扇供电的电池,颈戴架内形成有与风扇对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分隔件将空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池设置在第一腔体内,风扇对应第二腔体设置且第二腔体内形成有供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风道与第一腔体的散热口,颈戴架的侧壁上对应风道设有出风口,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后从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通过在颈戴架内的分隔件上设置散热口,将装有电池的第一腔体与风扇的风道连通,风道中的一部分风可以从散热口进入第一腔体中,电池和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散热口进入风道中,从而带走热量。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脖戴式风扇。脖戴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现有的脖戴式风扇通常包括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位于颈戴架内的风扇及为风扇供电的电池,颈戴架内设有与风扇对应的风道,风道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出风口,风扇转动时产生的风进入风道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给人体颈部纳凉。
由于挂脖风扇内部设有电池为风扇供电,同时还设有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实现电路控制,但电池和电路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问题却未被充分考虑,从而导致挂脖风扇在长时间工作后局部温度过高,在影响使用效果同时也对电池寿命造成一定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脖风扇,解决内部电池的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颈戴架内的风扇和为所述风扇供电的电池,所述颈戴架内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分隔件将所述空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且所述第二腔体内形成有供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散热口,所述颈戴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道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与所述电池错位设置,所述散热口包括多个散热孔或至少一个长条形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对应所述电池设置,所述电池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散热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侧面紧贴所述电池设置,或者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散热口内且所述电池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表面与所述分隔件的表面齐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所述第一通风孔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部,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所述第二通风孔流出至所述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包括两个壳体,所述风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扇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的端部,每一所述壳体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所述空腔,每一所述空腔内分别设有所述分隔件,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风扇还设有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分隔成所述风道和子腔体,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或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导风板,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颈戴架的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分隔件抵接;或
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分隔件一体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颈戴架的内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风扇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至少其中一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电池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风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颈戴架内的分隔件上设置散热口,将装有电池的第一腔体与风扇的风道连通,风道中的一部分风可以从散热口进入第一腔体中,电池和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散热口进入风道中,从而带走热量;分隔件上可设置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连通第一腔体中远离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处与风道,将电池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带入风道中从出风口中吹出,从而散热;壳体外侧壁上可设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连通第一腔体中远离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处与外部,将电池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外,从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挂脖风扇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挂脖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挂脖风扇的另一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挂脖风扇的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挂脖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的挂脖风扇的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颈戴架10(其中,壳体12、柔性连接段14;外壳体121、内壳体122、分隔件123、第一腔体124、第二腔体125;外进风口1211、保护盖1212、开关孔1213、第二通风孔1214;内进风口1221、出风口1222、导风板1223、风道1224、子腔体1225、连接座1226、扣盖1227;散热口1231、第一通风孔1232;软胶套141、连接部142、弯折定型软管143、金属固定片144;);风扇20;电池30;开关按键40;电路板50(其中,开关51)。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10、风扇20、电池30、开关按键40及电路板50,风扇20、电池30及电路板50设置于颈戴架10内。颈戴架10内形成有与风扇20对应的空腔,电池30安装在颈戴架10内,风扇20和电池30分别与颈戴架10内的电路板50电连接,以为风扇20运转提供电力。开关按键40设置在颈戴架10上用于导通和切断风扇20与电池30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开关风扇20的功能。
颈戴架10包括两壳体12及柔性连接段14,两壳体12连接在柔性连接段14两端。风扇2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两壳体12内,例如设置在壳体12内远离柔性连接段14的一端。图示实施例中颈戴架10包括两个壳体12,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只设有一个壳体12,柔性连接段1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壳体12的两侧,从而形成完整的圈型,壳体12内设有风扇20,壳体12侧壁设有对应风扇20的出风口和进风口,风扇运转时产生的风对人体吹风降温。
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壳体12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因此下文仅以一个壳体12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示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内壳体122和外壳体121,内壳体122与外壳体121之间形成壳体12的空腔。因此,文中所述颈戴架10的外侧壁也即为壳体12的外壳体121,文中所述的颈戴架10的内侧壁也即为壳体12的内壳体122。
每一壳体12包括外壳体121、内壳体122及分隔件123,分隔件123设置在外壳体121与内壳体122所形成的空腔内,分隔件123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将空腔分成靠近外壳体121的第一腔体124和靠近内壳体122的第二腔体125。更具体地,分隔件123连接至颈戴架10的外侧壁的内侧,也即连接至外壳体121的内侧壁上,且分隔件123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即分隔件123的板面沿壳体12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分隔件123的外侧面与外壳体12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24,分隔件123的内侧面与内壳体122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25,也即第一腔体124与第二腔体125沿壳体12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分隔件123例如为通过卡扣或螺丝锁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21的内侧壁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分隔件123也可以设置为将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沿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腔体124与第二腔体125,颈戴架1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颈戴架10包括不可弯折的硬质连接段及连接在硬质连接段两端的壳体,或者颈戴架10不包括柔性连接段14,直接由壳体12形成,壳体12内形成有空腔,两风扇20分别设置在壳体12形成的空腔两端,分隔件123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将空腔分为第一腔体124和第二腔体125,分隔件123的两端靠近两风扇20。
外壳体121的外侧与风扇20对应处设有外进风口121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外壳体121外侧壁上的外进风口1211为环状的栅格结构,外进风口1211处还设有保护盖1212,保护盖1212的连接例如可以为卡扣连接至外进风口1211的栅格结构上,以遮挡外进风口1211并与外进风口1211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外部空气可从间隙经外进风口1211进入壳体12内。保护盖1212可以采用与壳体12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保护盖1212的设置可以防止杂物,例如头发通过外进风口1211掉入到风扇20内影响风扇20的使用性能,同时也使得产品的外形更为美观。风扇20安装于壳体12的端部。
外壳体121上进一步开设有开关孔1213,外壳体1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开关按键40,开关按键40用于触发电路板50上开关51,用于控制风扇20的启动和停止。在图示实施例中,开关按键40为按钮式开关,外壳体121的外侧壁上设有开关孔1213,开关按键40安装在开关孔1213内并凸出于外壳体121的外侧面以供用户按压。
内壳体122上设有内进风口1221、出风口1222、导风板1223、连接座1226及扣盖1227。
内进风口1221开设在内壳体122的内侧与风扇20对应处。导风板1223设置于内壳体122侧的第二腔体125内,以将第二腔体125进一步分隔成风道1224和子腔体1225。风道1224与风扇20对应连通,壳体12的侧壁上对应风道1224设有出风口1222,出风口1222连通风道1224与壳体12外部。壳体12上对应风扇20设有进风口(外进风口1211、内进风口1221),使得风扇20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1224后从出风口1222吹出。由于分隔件123和导风板1223对壳体12内空腔的双重分隔作用,可有效缩小风道1224的体积,风扇20产生的风进入风道1224后更为集中,风更聚集,从出风口1222吹出的风力更大,从而纳凉更凉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导风板1223的两侧分别连接壳体12的内侧壁和分隔件123的内侧面,且导风板1223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即导风板1223的板面沿壳体12的厚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导风板1223的一侧一体连接至内壳体122的内侧壁上,导风板1223的另一侧与分隔件123的侧壁紧密抵接,从而将第二腔体125分隔成沿壳体12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风道1224和子腔体122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导风板1223的一侧一体连接至分隔件123上,导风板1223的另一侧与内壳体122的内侧壁紧密抵接,从而将第二腔体125分隔成沿壳体12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风道1224和子腔体1225。
本实施例中,导风板1223是将第二腔体分隔成风道1224和子腔体1225,在另一实施例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导风板1223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125分隔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出风口,从而使得挂脖风扇可以双侧出风,出风范围更广,方便用户使用。
在图示实施例中,出风口1222设置于壳体12上位于风扇20与柔性连接段14之间的区域,出风口1222设有多个,并沿壳体12的内侧壁设置,也即沿内壳体122的长度方向延伸排布,具体地,多个出风口1222设置在内壳体122对应风道1224区域的上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1222也可以设置在内壳体122对应风道1224区域的其它位置。在图示实施例中,分隔件123和导风板1223均为适配于壳体12延伸形状的流线型板状,且分隔件123和导风板1223靠近风扇20的一端均设计为光滑斜面,使得风扇20产生的风能更为顺畅的流入到风道1224内,有效减小风撞击导风板1223和分隔件123产生的噪音。
需指出的是,进风口可设置于壳体12上对应风扇20位置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壳体12上对应风扇20位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也即内壳体122和外壳体121上均设有进风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壳体1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对应风扇20的位置设置进风口。
柔性连接段14包括弯折定型软管143及包覆在弯折定型软管143外的软胶套141。柔性连接段14与壳体12连接时,软胶套141的外表面与壳体12的外表面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柔性连接段14可使得颈戴架10能够通过弯折、扭转来调整出风口1222的出风方向,进而使得出风口1222出来的风可以吹向人体颈部或脸部等不同部位。弯折定型软管143可通过弯折、扭转等动作呈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软胶套141的形状可随弯折定型软管143的任意弯折形状变化而变化。弯折定型软管143可以为金属软管,或者是蛇形管,或者是定型钢丝等能够使得柔性连接段14具有弯折记忆功能的材质制成的元件,弯折后即可定型于该形态。软胶套141可以是TPU软胶等软胶材质制成。
柔性连接段1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2之间锁定连接。更具体地,软胶套14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伸入壳体12的连接端内的连接部142,安装时弯折定型软管143的末端和连接部142的部分穿入壳体12的连接端内并通过金属固定片144利用螺丝与外壳体121锁定连接。金属固定片144为一固定片结构,金属固定片144朝向一侧拱起形成凹槽,金属固定片144的两端设有螺孔,安装时将弯折定型软管143容置于金属固定片144的凹槽内,利用螺丝穿过金属固定片144的螺孔锁定连接至外壳体121与柔性连接段14邻接端设置的螺孔,从而实现柔性连接段14与外壳体121之间的锁定连接。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内壳体122还包括扣盖1227,内壳体122的内侧壁上对应螺丝的区域,例如内壳体122的连接端部位置设有安装槽,螺丝安装至外壳体121后其头部位于安装槽内,扣盖1227卡扣连接至安装槽以遮挡螺丝防止其外露,使得产品外形更美观。
上述柔性连接段14与外壳体121之间锁定连接以及壳体12与柔性连接段14之间锁定连接的双重锁定机构使得柔性连接段14与壳体12之间连接更为稳固,从而使得颈戴架10结构牢固。
在图示实施例中,电池30设置为两个,两个电池30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12的第一腔体124内,电路板50可设置在其中一壳体12的第一腔体124内且靠近对应的电池30。为了帮助电池30和电路板50散热,分隔件123上开设有散热口1231,散热口1231连通风道1224与第一腔体124中电池30和电路板50的收容空间。图示实施例中,散热口1231与电池30错位设置(即电池30在分隔件123上的投影与散热口1231不重叠),散热口1231为若干散热孔,风道122中的一部分风可以从散热口1231进入第一腔体124中电池30和电路板50的收容空间内再从第一通风孔1232和/或第二通风孔1214出来,从而带走电池30和电路板50产生的热量。第一通风孔1232开设在分隔件123上,连通第一腔体124中远离电池30和电路板50的收容空间处与风道1224,将电池30和电路板50产生的热量在第一腔体中导引后带入风道1224中从出风口1222中吹出,从而散热。第二通风孔1214开设在外壳体121上,连通第一腔体124中远离电池30和电路板50的收容空间处与外部,将电池30和电路板50产生的热量在第一腔体中导引后带出壳体12外,从而散热。图示实施例中散热口1231为若干圆形散热孔,其它实施中散热口1231也可采用具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开口的散热口。
请参阅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10、风扇20、电池30、开关按键40及电路板50,风扇20、电池30及电路板50设置于颈戴架10内。颈戴架10内形成有与风扇20对应的空腔,电池30安装在颈戴架10内,风扇20和电池30分别与颈戴架10内的电路板50电连接,以为风扇20运转提供电力。开关按键40设置在颈戴架10上用于导通和切断风扇20与电池30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开关风扇20的功能。
颈戴架10包括两壳体12及柔性连接段14,两壳体12连接在柔性连接段14两端。风扇2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两壳体12内,例如设置在壳体12内远离柔性连接段14的一端。柔性连接段14的结构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风扇20安装于壳体12的端部。每一壳体12包括外壳体121、内壳体122及分隔件123,分隔件123设置在外壳体121与内壳体122所形成的空腔内,分隔件123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将空腔分成靠近外壳体121的第一腔体124和靠近内壳体122的第二腔体125。外壳体121、内壳体12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隔件123上不再设置第一通风孔且外壳体121上不再设置第二通风孔,电池30对应所述散热口1231设置并露出于散热口内,即电池30在分隔件123上的投影与散热口1231重叠,并优选为散热口1231尺寸与电池30尺寸相当,电池30设在分隔件123以封堵散热口1231。对应地,图示实施例中,分隔件123上的散热口1231为供电池30容纳的矩形开口,电池30容纳在该矩形开口内后刚好封堵该开口,且电池30朝向第二腔体125的表面与分隔件123的表面齐平,从而使得风经风道1224后更顺畅,散热口1231使电池30的部分暴露在风道1224中,电池30所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口1231进入风道1224后被从出风口1222吹出,从而散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散热口1231尺寸小于电池30尺寸,电池30贴设在分隔件123侧面并封堵该散热口1231,同时电池30至少部分露出于散热口1231内,从而使得电池30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口进入风道1224内被风带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通过在颈戴架内的分隔件上设置散热口,将装有电池的第一腔体与风扇的风道连通,风道中的一部分风可以从散热口进入第一腔体中,电池和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散热口进入风道中,从而带走热量;分隔件上可设置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连通第一腔体中远离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处与风道,将电池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带入风道中从出风口中吹出,从而散热;壳体外侧壁上可设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连通第一腔体中远离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处与外部,将电池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外,从而散热。因此,挂脖风扇的电池和电路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被及时散走,从而避免挂脖风扇在长时间工作后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不影响挂脖风扇的使用效果,也能避免长时间高温工作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颈戴架内的风扇和为所述风扇供电的电池,所述颈戴架内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分隔件将所述空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且所述第二腔体内形成有供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散热口,所述颈戴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道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与所述电池错位设置,所述散热口包括多个散热孔或至少一个长条形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对应所述电池设置,所述电池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散热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的侧面与所述电池贴设,或者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散热口内且所述电池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表面与所述分隔件的表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所述第一通风孔流出。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部,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所述第二通风孔流出至所述外部。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包括两个壳体,所述风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扇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的端部,每一所述壳体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所述空腔,每一所述空腔内分别设有所述分隔件,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风扇还设有进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所述风道和子腔体,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或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导风板,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出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颈戴架的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分隔件抵接;或
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分隔件一体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颈戴架的内壁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风扇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至少其中一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电池设置。
CN202021813426.6U 2020-08-26 2020-08-26 挂脖风扇 Active CN213206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3426.6U CN213206046U (zh) 2020-08-26 2020-08-26 挂脖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3426.6U CN213206046U (zh) 2020-08-26 2020-08-26 挂脖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6046U true CN213206046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4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3426.6U Active CN213206046U (zh) 2020-08-26 2020-08-26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60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39122U (zh) 脖戴风扇
US20220235786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11116730U (zh) 脖戴风扇
US20210355959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US11873825B2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15719690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20610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2690401U (zh) 多功能颈挂式风扇
CN212536134U (zh) 一种多功能脖戴风扇
CN214198974U (zh) 挂脖风扇
CN212536127U (zh) 脖戴风扇
CN212690406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25361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6477949U (zh) 一种便携风扇
JP2024059939A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12899135U (zh) 便携风扇
CN213206046U (zh) 挂脖风扇
CN213450915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450914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628072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2536131U (zh) 脖戴风扇
CN214742192U (zh) 挂脖风扇
CN211874797U (zh) 挂脖风扇
CN213928829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4742181U (zh) 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