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6278U - 一种抑菌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菌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6278U
CN213096278U CN202021538759.2U CN202021538759U CN213096278U CN 213096278 U CN213096278 U CN 213096278U CN 202021538759 U CN202021538759 U CN 202021538759U CN 213096278 U CN213096278 U CN 213096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layer
mask body
melt
graphene
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87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俊峰
卢俊晟
薛飞
胡美玲
林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Run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Run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Run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zhou Run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87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6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6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6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菌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两弹性挂绳。口罩本体呈对称的蝶形状。两弹性挂绳分设于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叠合,且轮廓相一致的第一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及第二无纺布层。第一无纺布层由石墨烯无纺布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与亲肤性无纺布叠合组成。熔喷布层由石墨烯熔喷布组成和/或石墨烯熔喷布与无功能熔喷布叠合组成。口罩本体呈对称的蝶形状,可更好地贴合适配于人体的脸部。石墨烯熔喷布能够更好地对各种细菌、病毒进行吸附,能够有效防止病毒透过口罩本体入侵口鼻器官。石墨烯无纺布可进一步对各种细菌、病毒进行吸附。通过熔喷布层和第一无纺布层的共同作用,可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抑菌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人们日常防护的工具,人们可将其佩戴于口鼻外侧,以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粉尘颗粒、病毒细菌等进入口腔和/或鼻腔内,以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尤其是遇到突发性传染疾病,例如非典病毒时,佩戴口罩给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健康保障。
现有技术中,例如在医用领域,口罩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三层结构,其最外层,即用于接触空气的一层通常采用普通的无纺布,中间一层采用普通的熔喷布,最内层采用亲肤性无纺布,如此,能隔绝空气中的大部分粉尘及细菌。然而,当空气内的存在传染性强,分布范围广的细菌时,长时间佩戴该类型的口罩不能确保能完全阻隔细菌,难以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菌口罩,包括:
口罩本体,呈对称的蝶形状;
两弹性挂绳,分设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其中,
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叠合,且轮廓相一致的第一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及第二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由石墨烯无纺布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与亲肤性无纺布叠合组成;
所述熔喷布层由石墨烯熔喷布组成和/或石墨烯熔喷布与无功能熔喷布叠合组成。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熔喷布层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点压热熔为一体。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熔喷布层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0.15毫米。
可选择地,所述口罩本体由内侧朝向外侧方向凸出,以和脸部轮廓相适配。
可选择地,所述口罩本体具有开展状态和叠合状态;及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口罩本体处于开展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对称设置,以形成蝶形状;
所述口罩本体处于叠合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侧相重叠。
可选择地,包括一设于所述口罩本体上边缘,以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贴合于鼻梁处的形变压条,所述形变压条设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且对称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相交线上,以用于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于从开展状态至叠合状态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
可选择地,所述形变压条包括金属条或形状记忆塑料条。
可选择地,包括一设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背对所述熔喷布层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形变压条位置的缓冲棉垫。
可选择地,所述形变压条朝向所述缓冲棉垫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缓冲棉垫内。
可选择地,两所述弹性挂绳点压热熔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菌口罩,口罩本体呈对称的蝶形状,如此,可更好地贴合适配于人体的脸部,可强化与外界隔离效果。熔喷布层由石墨烯熔喷布和/或石墨烯熔喷布与无功能熔喷布叠合组成,如此,相对于普通的熔喷布而言,石墨烯熔喷布能够更好地对各种细菌、病毒进行吸附,能够有效防止病毒透过口罩本体入侵口鼻器官。进一步地,口罩本体用于贴合人脸的第一无纺布层由石墨烯无纺布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与亲肤性无纺布叠合组成,如此,石墨烯无纺布可进一步对各种细菌、病毒进行吸附。通过熔喷布层和第一无纺布层的共同作用,可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菌口罩处于开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菌口罩处于叠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菌口罩的第一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及第二无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无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熔喷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菌口罩处于开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菌口罩处于叠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菌口罩的第一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及第二无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无纺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熔喷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菌口罩100,包括口罩本体1和两弹性挂绳2。口罩本体1呈对称的蝶形状。两弹性挂绳2分设于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侧。其中,口罩本体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叠合,且轮廓相一致的第一无纺布层11、熔喷布层12及第二无纺布层13。第一无纺布层11由石墨烯无纺布111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111与亲肤性无纺布112 叠合组成。熔喷布层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组成和/或石墨烯熔喷布121与无功能熔喷布122叠合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抑菌口罩100,口罩本体1呈对称的蝶形状,如此,可更好地贴合适配于人体的脸部,可强化与外界隔离效果。熔喷布层 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和/或石墨烯熔喷布121与无功能熔喷布122叠合组成,如此,相对于普通的熔喷布而言,石墨烯熔喷布121能够更好地对各种细菌、病毒进行吸附,能够有效防止病毒透过口罩本体1入侵口鼻器官。进一步地,口罩本体1用于贴合人脸的第一无纺布层11由石墨烯无纺布111 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111与亲肤性无纺布112叠合组成,如此,石墨烯无纺布111可进一步对各种细菌、病毒进行吸附。通过熔喷布层12和第一无纺布层11的共同作用,可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
参见图1至图3,口罩本体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叠合,且轮廓相一致的第一无纺布层11、熔喷布层12及第二无纺布层13。也即是,第一无纺布层 11用于和人脸贴合,第二无纺布层13用于和外界空气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三者之间能够紧密叠合,且由于三者的轮廓相一致,因而三者的边缘相对齐。可通过点压热熔的方式将第一无纺布层11、熔喷布层12及第二无纺布层13的边缘固定为一体。相对于针线缝合固定的方式而言,点压热熔的方式不会使得三者之间出现针线孔隙,能够有效隔离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第一无纺布层11、熔喷布层12及第二无纺布层13的中间区域贴合不紧密而影响整体的质感,也可通过点压热熔的方式将三者的中间区域固定。其中,采用点压热熔的方式可会在口罩本体1上产生若干热熔点16。为了使得口罩本体1的整体美观,若干热熔点16可呈间隔设置,且沿口罩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但并不限于此。
口罩本体1呈对称的蝶形状,如此,可更好地贴合适配于人体的脸部,可强化与外界隔离效果。进一步地,口罩本体1由内侧朝向外侧方向凸出,以更加稳固地和脸部轮廓相适配。其凸出的弧度与范围可近似于人脸口鼻部位的轮廓。在一个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具有开展状态和叠合状态。及口罩本体1包括对称的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具体地,口罩本体1处于开展状态时,第一部分 14和第二部分15对称设置,以形成蝶形状。如此,可将其佩戴于脸部。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的相交处用于和鼻子及嘴巴接触。其中,该相交处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呈角度倾斜设置。上部分的倾斜角度和鼻梁的弧度相匹配,用于容纳鼻梁。上部分和下部分的相交处为对应于鼻尖所在的位置。当使用结束后,或者未使用前,口罩本体1一直处于叠合状态,此时的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的内侧相重叠。如此,第一无纺布层11的两侧重叠,不会和外界接触,防止细菌或者病毒附着于其表面,以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进一步地,为了固定口罩本体1于脸部,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弹性挂绳2,用于佩戴于用户的左右耳上。在弹性挂绳2的弹力作用下,可使得口罩本体1和脸部贴合更紧密。其中,两弹性挂绳2可点压热熔于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侧,但并不限于此。弹性挂绳2的材质可采用无纺布制作,但并不限于此。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病毒或者细菌从脸部与口罩本体1的接触边缘进入口鼻内,因而,该边缘处不能存在间隙。具体地,可在口罩本体1的上边缘设置一形变压条3,以用于将口罩本体1固定贴合于鼻梁处。具体地,形变压条3可设于第一无纺布层11和第二无纺布层13之间,且对称设于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 15的相交线上。其中,形变压条3可设于第一无纺布层11和熔喷布层12之间,也可设于熔喷布层12和第二无纺布层13之间。通过人为手动挤压形变压条3,从鼻梁往脸颊两侧摊开,可将形变压条3的形状挤压成和鼻梁的形状相一致,以确保口罩本体1紧密贴合于鼻梁。进一步地,可在形变压条3的***采用点压热熔的方式形成间隔设置的热熔点16,以固定形变压条3,防止形变压条3发生窜动。且当抑菌口罩100不在使用状态时,形变压条3可用于将口罩本体1固定于从开展状态至叠合状态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例如,当口罩本体1处于叠合状态时,形变压条3可维持口罩本体1长期处于这一状态,不会使得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之间自动开裂。在一个实施例中,形变压条3可包括金属条或形状记忆塑料条。其中,当形变压条3为金属条时,金属条可为铝条。当形变压条3为形状记忆塑料条时,形状记忆塑料条采用热敏性功能材料制作,如此,该材料可在人体温及外界温度的作用下容易变形,但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设于第一无纺布层11背对熔喷布层12 的一侧,且对应于形变压条3位置的缓冲棉垫(未图示)。缓冲棉垫贴合于鼻梁,以强化佩戴时的舒适感,防止因口罩本体1佩戴时弹力过大,及佩戴时间过长,而造成不舒适感。其中,形变压条3朝向缓冲棉垫方向的投影落入缓冲棉垫内,如此,缓冲棉垫的面积大于形变压条3的面积,当挤压形变压条3时,在缓冲棉垫的作用下,可缓解不舒适感。
参见图1至图5,熔喷布层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组成和/或石墨烯熔喷布121与无功能熔喷布122叠合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熔喷布层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组成。基于石墨烯具有很好的过滤及抑菌性能,可有效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及病毒经过口罩本体1进入口鼻器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熔喷布层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与无功能熔喷布122叠合组成。无功能熔喷布122,也即是普通类型的熔喷布,基于其内部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的优点,因而其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通过在石墨烯熔喷布121的基础上增设无功能熔喷布122,可使得熔喷布层12的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第一无纺布层11由石墨烯无纺布111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111与亲肤性无纺布112叠合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布层11 由石墨烯无纺布111组成。基于石墨烯具有很好的过滤及抑菌性能,可有效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及病毒经过口罩本体1进入口鼻器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布层11由石墨烯无纺布111与亲肤性无纺布112叠合组成。亲肤性无纺布112,也即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构成,其具有布料的外观和某些布料的性能,因而归类为布类。其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柔、不助燃、易分解、成本低及可重复利用等优良特性,因而适用于制作口罩。且由于其柔软的特性,因而可以直接接触人体皮肤表层,不会产生不舒适感。通过在石墨烯无纺布111的基础上增设亲肤性无纺布112,可使得第一无纺布层11的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基于成本考虑,第二无纺布层13可采用普通的无纺布制作,但并不限于此。
参见图3至图5,第一无纺布层11、熔喷布层12及第二无纺布层13的厚度范围均为0.1-0.15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布层11由石墨烯无纺布111组成,因而石墨烯无纺布111的厚度范围为0.1-0.15毫米。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纺布层11由石墨烯无纺布111与亲肤性无纺布112 叠合组成,因而石墨烯无纺布111与亲肤性无纺布112重叠后的厚度范围为0.1-0.15毫米。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熔喷布层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组成,因而石墨烯熔喷布121的厚度范围为0.1-0.15毫米。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熔喷布层12由石墨烯熔喷布121与无功能熔喷布122叠合组成,因而石墨烯熔喷布121与无功能熔喷布122重叠后的厚度范围为0.1-0.15毫米。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口罩本体,呈对称的蝶形状;
两弹性挂绳,分设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其中,
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叠合,且轮廓相一致的第一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及第二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由石墨烯无纺布组成和/或石墨烯无纺布与亲肤性无纺布叠合组成;
所述熔喷布层由石墨烯熔喷布组成和/或石墨烯熔喷布与无功能熔喷布叠合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熔喷布层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点压热熔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熔喷布层及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0.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由内侧朝向外侧方向凸出,以和脸部轮廓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具有开展状态和叠合状态;及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对称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口罩本体处于开展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对称设置,以形成蝶形状;
所述口罩本体处于叠合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侧相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于所述口罩本体上边缘,以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贴合于鼻梁处的形变压条,所述形变压条设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且对称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相交线上,以用于将所述口罩本体固定于从开展状态至叠合状态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压条包括金属条或形状记忆塑料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背对所述熔喷布层的一侧,且对应于所述形变压条位置的缓冲棉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压条朝向所述缓冲棉垫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缓冲棉垫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口罩,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性挂绳点压热熔于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
CN202021538759.2U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抑菌口罩 Active CN213096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8759.2U CN213096278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抑菌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8759.2U CN213096278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抑菌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6278U true CN213096278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8759.2U Active CN213096278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抑菌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6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2597B (zh) 口罩
KR102145265B1 (ko) 기능성 패션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130474B2 (ja) 呼吸器保護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CN203789197U (zh) 卫生口罩
JP3129053U (ja) 多層式マスク
JP2007021031A5 (zh)
WO2007010967A1 (ja) マスク
JP2602794Y2 (ja) 突出型複合マスク
JPH1015091A (ja) マスク
CN213096278U (zh) 一种抑菌口罩
CN212117183U (zh) 密封加强型口罩
JP3108880U (ja) 衛生マスク
JP3218892U (ja) ナノ薄膜マスク
CN113208207B (zh) 口罩
JP4632941B2 (ja) マスク
JP3165189U (ja) 衛生マスク
JP3227437U (ja) 口元の被覆構造及びマスク
TWM561542U (zh) 具有複合纖維保暖層之口罩
JP2007021026A (ja) マスク
CN212088207U (zh) 一种口罩
JP2007021026A5 (zh)
JP3179917U (ja) 衛生マスク
JP3125955U (ja) 高弾性繊維ブラジャーカップ
CN211961010U (zh) 一种设有铜纤维层的无绳口罩
CN214340291U (zh) 一种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9000 Tong Le Road, Chuzhou, Chuzhou, Anhui

Patentee after: Chuzhou Runh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9000 Tong Le Road, Chuzhou, Chuzhou, Anhui

Patentee before: Chuzhou Run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