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9943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9943U
CN213019943U CN202021546983.6U CN202021546983U CN213019943U CN 213019943 U CN213019943 U CN 213019943U CN 202021546983 U CN202021546983 U CN 202021546983U CN 213019943 U CN213019943 U CN 213019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duct
air
j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69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王永涛
王晓刚
闫宝升
闫秀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69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9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9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994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698 priority patent/WO202122364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风机促使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换热气流经其各自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机壳的内部还形成有与空调室内机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风道,射流风道相邻地位于第二换热风道的后侧并与第二换热风道流体隔离;且射流风道内设有射流风机,以受控地驱动室内空间内的空气流向射流风道、并经射流风道送出,从而使得经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多为单个风机驱动送风,送风速度小、温度调节慢,且冷风直吹人体,用户体验较差。为了提高送风的舒适性,一些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引风通道引入室内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使其与换热后的换热气流混合送出,从而在理论上使空调室内机送出凉而不冷、暖而不热的柔和风。
然而,未经过换热的自然空气是在空调室内机送风产生的负压作用下被动引入引风通道的,引风量比较小,送风距离较短,因此用户实际体验到的柔和送风效果并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主动射流以增大送风量、提高柔和送风体验效果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简化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确保其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空调室内机送风温度的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所述风机促使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换热气流经其各自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
所述机壳的内部还形成有与所述空调室内机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风道,所述射流风道相邻地位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后侧并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流体隔离;且
所述射流风道内设有射流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流向所述射流风道、并经所述射流风道送出,从而使得经所述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风机、以及所述射流风机均为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第一换热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第二换热气流出口、以及所述射流风道的射流出风口均为竖向延伸的条形风口;且
所述第一换热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换热气流出口、以及所述射流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均相等、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位置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机壳内还形成有前后贯穿所述机壳的贯穿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分别位于所述贯穿通道的横向两侧,所述射流风道具有与所述贯穿通道连通的射流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均朝向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射流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贯穿通道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部区段以及由所述前部区段的后端向后朝向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后侧弯折延伸的后部区段;且
所述射流出风口与所述贯穿通道的后部区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贯穿通道形成在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形成在所述左壳体内,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射流风道均形成在所述右壳体内,且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射流风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第一换热气流出口开设在所述左壳体的前侧,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第二换热气流出口开设在所述右壳体的前侧,所述射流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右壳体后部的邻近所述左壳体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左壳体包括左下壳、以及连接在所述左下壳上方的左前壳和左后壳,所述左后壳连接在所述左前壳的侧后方;所述右壳体包括右下壳、以及连接所述右下壳上方的右前壳和右后壳,所述右后壳连接在所述右前壳的侧后方;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形成在所述左前壳和所述左后壳之间,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射流风道均形成在所述右前壳和所述右后壳之间。
可选地,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所述射流风道连通的射流进风口;且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机壳的两个横向侧后部,所述射流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个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换热风道,每个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可以增大空调室内机送出的换热气流的量。特别地,机壳内还形成有射流风道,射流风道内设有射流风机,可通过射流风机主动地将室内空气射入射流风道内,从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从两个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形成比较柔和的混合风,避免了空调室内机出风过冷或过热,提高了其舒适性体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负压被动引流的方式,本申请通过设置射流风机主动射流,射流风量大大提高,送风距离增加,提高了空调室内机柔和送风的效果、增大了其整体送风量、扩大了其送风范围。
同时,由于射流风道形成在机壳内,只需要在机壳内限定出一个与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相互独立的风道即可,不需要设置其他结构,不但简化了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而且还避免在机壳外设置其他结构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外形美观。
进一步地,由于射流出风口与贯穿通道连通,而两个换热风道处于贯穿通道的横向两侧,因此,从射流出风口流出的自然空气处于经两个换热风道流出的两股换热气流的中间,以便于同时与两股换热气流进行混合,从而在横向上确保空调室内机送风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两个换热风道内的风机和射流风机均为竖向延伸的贯流风机,且第一换热气流出口、第二换热气流出口和射流出风口均为竖向延伸、且高度相等、位置相同的条形风口,以便于经两个换热气流出口在竖直方向上任一高度流出的换热气流都能够与经射流出风口流出的自然空气进行混合,从而在竖直方向上确保空调室内机送风温度的均匀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沿水平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沿水平剖切面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40,机壳40的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且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风机促使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换热气流经其自身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风路相互独立,第一换热风道42具有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且第一换热风道42内设有第一换热器61和第一风机51,第一换热器61用于与第一换热风道42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换热气流,第一风机51用于促使该换热气流流向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并经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流出。同样地,第二换热风道43具有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其内设有第二换热器62和第二风机52。第二换热器62用于与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换热气流,第二风机52用于促使该换热气流流向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并经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流出。
特别地,机壳40的内部还形成有与空调室内机1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风道47,射流风道47相邻地位于第二换热风道43的后侧并与第二换热风道43流体隔离。也就是说,射流风道47与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相互独立。射流风道47内设有射流风机53,以受控地驱动室内空间内的空气流向射流风道47、并经射流风道47送出,从而使得经射流风道47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也就是说,本申请可通过射流风机53主动地将室内空气射入射流风道47内,从射流风道47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从两个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形成比较柔和的混合风,避免了空调室内机1出风过冷或过热,提高了其舒适性体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负压被动引流的方式,本申请通过设置射流风机53主动射流,射流风量大大提高,送风距离增加,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柔和送风的效果、增大了其整体送风量、扩大了其送风范围。
同时,由于射流风道47形成在机壳40内,只需要在机壳40内限定出一个与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相互独立的风道即可,不需要设置其他结构,不但简化了空调室内机1的结构,而且还避免在机壳40外设置其他结构影响空调室内机1的外形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可以为柜机。此时,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内的风机、以及射流风机53均为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也就是说,第一风机51、第二风机52以及射流风机53均为竖向延伸的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较高,因此,可以扩大空调室内机1在竖直方向上的送风范围,避免送风高度过低或过高。并且,三个贯流风机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大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量。
进一步地,射流风道47可具有与室内环境连通的射流出风口471,第一换热风道42的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第二换热风道43的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以及射流风道47的射流出风口471均为竖向延伸的条形风口。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以及射流出风口47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均相等、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位置均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以及射流出风口471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以及射流出风口471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由此,经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和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在竖直方向上任一高度位置流出的换热气流都能够与经射流出风口471流出的自然空气进行混合,从而在竖直方向上确保了空调室内机1送风温度的均匀性,避免上部和下部送风温度不均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40内还形成有前后贯穿机壳40的贯穿通道41,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分别位于贯穿通道41的横向两侧,射流风道47具有与贯穿通道41连通的射流出风口471。随着换热气流出口的出风,贯穿通道41内会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部分室内空气会进入贯穿通道,并经贯穿通道41送出,从而与从射流出风口471流出的自然空气和从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进一步提高了引入空调室内机1的自然空气的总量,进一步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自然空气意指未经换热的空气。
由于射流出风口471与贯穿通道41连通,而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分别处于贯穿通道41的横向两侧,因此,从射流出风口471流出的自然空气处于经两个换热风道流出的两股换热气流的中间,以便于同时与两股换热气流进行混合,从而在横向上确保空调室内机1送风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换热气流出口均朝向机壳40的前侧,射流出风口471形成在射流风道47的前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机壳40的前侧可包括机壳40的正前侧,也可以包括机壳40的斜前侧,只要换热气流出口的朝向具有朝前的方向分量以能够朝向机壳40的前侧送风即可。同样地,射流风道47的前侧可包括射流风道47的正前侧和斜前侧,只要射流出风口471的朝向具有朝前的方向分量以能够朝向贯穿通道41内送风即可。
进一步地,贯穿通道4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部区段412以及由前部区段412的后端向后朝向第一换热风道42的后侧弯折延伸的后部区段411。射流出风口471与贯穿通道41的后部区段411连通。贯穿通道41的前部区段412和后部区段411平滑地连接,以减小其内的气流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40可包括左壳体481和右壳体482,贯穿通道41形成在左壳体481和右壳体482之间。第一换热风道42形成在左壳体481内,第二换热风道43和射流风道47均形成在右壳体482内,且第二换热风道43和射流风道47之间通过隔板483隔开,由此,简单地实现了第一换热风道42、第二换热风道43和射流风道47之间的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风道42的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开设在左壳体481的前侧,第二换热风道43的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开设在右壳体482的前侧,射流出风口471开设在右壳体482后部的邻近左壳体481的内侧。由此,左壳体481的前侧、右壳体482的前侧以及贯穿通道41的前侧共同形成了空调室内机1整体的送风口。
具体地,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和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面向机壳40的侧前方,以便于更好地与经贯穿通道41流出自然空气进行均匀地混合。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和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处可分别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均设置成绕其自身竖向延伸的转轴转动,以分别调节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和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在水平面内的出风方向。射流出风口471处设有射流导风板25,以调节射流出风口471的出风方向。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和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处可分别设有第一摆叶组件23和第二摆叶组件24,以分别调节第一换热气流出口421和第二换热气流出口431在竖直平面内的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通道41沿前后方向贯穿机壳40的上部,第一换热风道42、第二换热风道43和射流风道47均形成在机壳40内的上部,以避免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口高度过低。
具体地,左壳体481包括左下壳4811、以及连接在左下壳4811上方的左前壳4812和左后壳4813,左后壳4813连接在左前壳4812的侧后方;右壳体482包括右下壳4821、以及连接右下壳4821上方的右前壳4822和右后壳4823,右后壳4823连接在右前壳4822的侧后方。第一换热风道42形成在左前壳4812和左后壳4813之间,第二换热风道43和射流风道47均形成在右前壳4822和右后壳4823之间。贯穿通道形成在左后壳4813和右前壳48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40上开设有与第一换热风道42连通的第一进风口451、与第二换热风道43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52和与射流风道47连通的射流进风口453。第一进风口451和第二进风口452分别位于机壳40的两个横向侧后部,以避免第一换热风道42和第二换热风道43的进风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射流进风口453与第二进风口452处于机壳40的同一个侧面上,以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外形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机壳40内部可设有分开独立设置的第一风道组件461和第二风道组件462,第一风道组件461与机壳40共同地限定出相第一换热风道42,第二风道组件462和机壳40共同限定出第二换热风道43。机壳40年内还设有射流风道组件463,以限定出射流风道47。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显控板10,其设置于机壳40的外部,并与空调室内机1的电控装置电连接,以用于显示信息和/或同于供用户施加触摸、触控等操作。显控板10可设置于机壳40的前部或侧前部,以便于用户观察或施加操作。进一步地,显控板10的数量可以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两个显控板10分别设置在机壳40横向两侧的不同侧面上,且两个显控板10同步显示或同步***控,以便于用户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看到显控板10的信息或在显控板10上施加操作,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位置安装的灵活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均具有换热气流出口,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以通过所述风机促使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换热气流经其各自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
所述机壳的内部还形成有与所述空调室内机所处的室内空间连通的射流风道,所述射流风道相邻地位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后侧并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流体隔离;且
所述射流风道内设有射流风机,以受控地驱动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流向所述射流风道、并经所述射流风道送出,从而使得经所述射流风道流出的未经换热的自然空气与经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的风机、以及所述射流风机均为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贯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第一换热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第二换热气流出口、以及所述射流风道的射流出风口均为竖向延伸的条形风口;且
所述第一换热气流出口、所述第二换热气流出口、以及所述射流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均相等、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位置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内还形成有前后贯穿所述机壳的贯穿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分别位于所述贯穿通道的横向两侧,所述射流风道具有与所述贯穿通道连通的射流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换热气流出口均朝向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射流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射流风道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通道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部区段以及由所述前部区段的后端向后朝向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后侧弯折延伸的后部区段;且
所述射流出风口与所述贯穿通道的后部区段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贯穿通道形成在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形成在所述左壳体内,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射流风道均形成在所述右壳体内,且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射流风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的第一换热气流出口开设在所述左壳体的前侧,所述第二换热风道的第二换热气流出口开设在所述右壳体的前侧,所述射流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右壳体后部的邻近所述左壳体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壳体包括左下壳、以及连接在所述左下壳上方的左前壳和左后壳,所述左后壳连接在所述左前壳的侧后方;所述右壳体包括右下壳、以及连接所述右下壳上方的右前壳和右后壳,所述右后壳连接在所述右前壳的侧后方;
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形成在所述左前壳和所述左后壳之间,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和所述射流风道均形成在所述右前壳和所述右后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所述射流风道连通的射流进风口;且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机壳的两个横向侧后部,所述射流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于所述机壳的同一个侧面上。
CN202021546983.6U 2020-07-30 2020-07-3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3019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6983.6U CN213019943U (zh) 2020-07-30 2020-07-30 空调室内机
PCT/CN2021/090698 WO2021223649A1 (zh) 2020-07-30 2021-04-28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6983.6U CN213019943U (zh) 2020-07-30 2020-07-3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9943U true CN213019943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6983.6U Active CN213019943U (zh) 2020-07-30 2020-07-3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9943U (zh)
WO (1) WO20212236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3649A1 (zh) * 2020-07-30 2021-11-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4322091A (zh) * 2021-12-31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31717A (ko) * 2014-09-15 2016-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면 송풍방식 공기조화장치
CN107525129A (zh) * 2017-07-27 2017-12-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可调引风量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调节方法
CN210399169U (zh) * 2019-06-26 2020-04-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51U (zh) * 2020-07-30 2021-04-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43U (zh) * 2020-07-30 2021-04-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76U (zh) * 2020-07-30 2021-04-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3649A1 (zh) * 2020-07-30 2021-11-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4322091A (zh) * 2021-12-31 2022-04-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3649A1 (zh)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99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332289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292385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3453640A (zh) 利用空调送风装置送风的方法
CN204240479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30199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3478542U (zh) 立式空调
CN109340916B (zh) 空调器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123276A (zh) 空调器
CN103453632A (zh) 空调送风装置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60932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4440319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3453639B (zh)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11422032A (zh) 一种具有新型出风结构的汽车空调总成
CN21014163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577767U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00631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577782U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5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83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