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9595U -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9595U
CN212959595U CN202021456069.2U CN202021456069U CN212959595U CN 212959595 U CN212959595 U CN 212959595U CN 202021456069 U CN202021456069 U CN 202021456069U CN 212959595 U CN212959595 U CN 212959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output shaft
clutch
driv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60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梦娟
郭巧会
马玲
常金成
董育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Dongch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4560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9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9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9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属于机械传动领域。装置包括驱动件,其提供驱动力,两端均设有输出端,驱动件能正反转;还包括:输出轴,其有两个,分别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以及离合传动件,其有两个,设于驱动件两端,在驱动件正反转作用下,输出轴相对于对应离合传动件沿输出轴轴线方向位移;所述离合传动件至少之一为螺纹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简单的离合传动结构如螺纹环结构,即可达到双向转换传动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磨损消耗小,不易出现故障,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均很低。

Description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器在使用过程需要用到传动装置传递动力进行移动,常常需要根据运动状态的需求不同,来进行选择性的传动连接,以输出不同的速度。
在运输器轻便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下,进行选择性的离合传动,不再适用多驱动件这种空间占用大的传动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通过正反转来实现双向传动转换的装置,现有的这种装置均需要设置复杂的离合器进行选择性离合,存在成本消耗大且容易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现也有采用棘轮机构的特性通过正反转进行选择性传动的装置,但这种结构噪声大磨损消耗大,同样不适用于运输器结构中推广应用。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4061253 A;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公开了一种电机主轴正反转的双向传动离合器,包括电机主轴,其特征在于:电机主轴双向分别伸出电机左、右端盖;设有左右主传动套,主传动套圆环盘外端面设置有3~4个均布的径向开口“耳朵”形开口槽,槽内放有钢珠;两个主传动套分别对称固定套合在左、右主轴上;台阶轴状轴用副传动套大径轴端面中央盲孔动配合套入右主传动套开口槽的外圆上,轴用副传动套大径轴外圆固定套合一个定位在电机右端盖上的轴承;台阶套状的轮用副传动套中央台阶孔大径孔动配合套入左主传动套开口槽的外圆上、小径孔与左主轴间套合固定两个轴承,轮用副传动套的小径轴外圆呈偏心轴状。该申请案的双向传动离合器,通过使用钢珠摩擦卡位旋转进行传动/不传动的控制,虽然在结构上比现有的双向传动装置的离合构件大大简化,但是该申请案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消耗大的情况,需要频繁的定期维护,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该装置包括:
驱动件,其提供驱动力,两端均设有输出端,驱动件能正反转;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轴,其有两个,分别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以及
离合传动件,其有两个,设于驱动件两端,在驱动件正反转作用下,输出轴相对于对应离合传动件沿输出轴轴线方向位移;
所述离合传动件至少之一为螺纹环,其为内壁设置螺纹的环件;
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A,其一端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环并伸出;
所述输出轴A位于螺纹环至驱动件间的部分上依次形成有螺纹段A、平直段A和限位圈,所述螺纹段A壁面上的螺纹与螺纹环上螺纹相配合,所述平直段A壁面平直,所述限位圈凸起形成于输出轴A壁面上;
还包括复位件A,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螺纹环上,另一端与限位圈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可选地,所述离合传动件另一结构包括:
传动罩,其为罩体结构,一端部与驱动件传动式连接;
行星轮系,其包括齿圈、行星轮架、行星轮与太阳轮,所述齿圈与传动罩内侧壁固定连接
端盖,其套设于传动罩外,所述端盖端部中心沿端盖轴线方向凸起形成离合套,所述离合套顶端外壁形成有螺纹段B,底端外壁为平直段,所述行星轮架套设于离合套上并与其螺纹连接;
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B,其与太阳轮同轴固定连接并穿过行星轮架和离合套,从端盖端部伸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件B,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端盖端部,另一端与行星轮架抵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紧件,其套接于输出轴B上,位于行星轮架和太阳轮之间,所述锁紧件与输出轴B相对静止,所述锁紧件靠近离合套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段B相配合的螺纹孔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传动方法,该方法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进行传动。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采用螺纹副传动连接的离合传动件,能通过驱动件正转或反转来控制输出轴相对离合传动件做给进或收回的位移,由此来进行输出轴对外传动与否的选择,大大简化了选择性离合所需的离合结构,降低了成本消耗,降低了故障率;
(2)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采用螺纹环与输出轴A配合进行离合传动,结构简单,根据驱动件正反转能有效控制对外传动与否,不易发生故障;
(3)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设置复位件A确保输出轴A与螺纹环始终满足啮合状态的受力条件,在驱动件转动时能及时伸出/收回壳体,从而确保该输出端对外传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可选用行星轮系组成的离合传动件,在驱动件正转反转时灵活准确的切换对外传动与否的状态的同时,还具备对外增速传动、减速传动的功能,满足运输器多种运动状态的需求,且大大节约了空间的占用;
(5)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通过锁紧件的设置,在涵道风扇不启动时,行星轮系中的太阳轮通过锁紧件和离合套锁紧,保证输出轴B不会对外传动;
(6)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设置复位件B确保行星轮架能及时与螺纹段B啮合,从而确保行星轮系与输出轴B间的离合传动能准确进行;
(7)本实用新型的双向传动方法,通过利用简单的离合传动结构即可达到双向转换传动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法磨损消耗小,不易出现故障,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均很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局部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出端A处设有复位件A的特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螺纹环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出端A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拆解输出轴A后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驱动件与端盖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件结构的***视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行星轮系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行星轮系***视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行星轮架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锁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端盖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涵道风扇开合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翼板端部结构的详细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翼板端部结构另一视角的详细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开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开合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应用于运输器中后合拢状态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应用于运输器中后合拢状态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应用于运输器中后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应用于运输器中后涵道风扇风口朝向地面的状态示意图;
图25示出了运输器在陆行状态时涵道风扇、翼板与减速箱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0、涵道风扇;1010、风扇驱动单元;1011、壳体;1020、叶片;
2000、翼板;2010、弧形弯杆;2011、限位块;2020、铰接座A;
3000、开合座;3010、弧形通道;3011、限位沉孔;3020、铰接座B;3030、转动轴;
4000、销轴;
5000、车体;5001、车轮;
6000、减速箱;6010、减速箱传动轴;
1、驱动单元;10、输出端A;11、输出端B;
2、输出轴A;20、螺纹段A;21、平直段A;22、限位圈;23、连接头;230、连接孔;
3、螺纹环;30、螺纹孔A;300、螺纹A;
4、复位件A;
5、传动罩;
6、行星轮系;60、齿圈;61、行星轮架;610、螺纹孔B;620、行星轮一;621、行星轮二;63、太阳轮;
7、端盖;70、离合套;700、螺纹段B;701、平直段;
8、输出轴B;
9、复位件B;90、锁紧件;900、螺纹孔C;901、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A”、“B”、“C”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正转”、“反转”也并不表示特定的转向,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转动方向,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包括:
驱动件1,其提供驱动力,两端均设有输出端,驱动件1能正反转;
还包括:
输出轴,其有两个,分别与驱动件1输出端传动式连接;以及
离合传动件,其有两个,设于驱动件1两端,在驱动件1正反转作用下,输出轴相对于对应离合传动件沿输出轴轴线方向位移;
所述离合传动件至少之一为螺纹环3,其为内壁设置螺纹的环件;
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A2,其一端与驱动件1输出端传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环3并伸出;
所述输出轴A2位于螺纹环3至驱动件1间的部分上依次形成有螺纹段A20、平直段A21和限位圈22,所述螺纹段A20壁面上的螺纹与螺纹环3上螺纹相配合,所述平直段A21壁面平直,所述限位圈22凸起形成于输出轴A壁面上;
还包括复位件A4,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螺纹环3上,另一端与限位圈22抵接。
现有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均需要设置复杂的离合器进行选择性离合,存在成本消耗大且容易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施例,对于上述不足,利用螺纹传动副能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做功的特性,采用螺纹副传动连接的离合传动件,能通过驱动件1正转或反转来控制输出轴相对离合传动件做给进或收回的位移,由此来进行输出轴对外传动与否的选择,大大简化了选择性离合所需的离合结构,降低了成本消耗,降低了故障率。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称的输出轴与驱动件1输出端传动式连接并未必须是直接传动连接,也可为通过中间构件实现的传动式连接;驱动件1可以为电机等能提供驱动力且满足本实施例所称条件的元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1为电机。
本实施例的电机具有正反转功能,且两端均设有输出端,两输出端均有输出轴传动式连接,两离合传动件与两输出轴传动式螺纹连接,当电机转动时,输出轴与离合传动件间满足啮合条件,在啮合旋转过程中转化为输出轴或离合传动件的轴向位移,从而在位移到位后作出对外传动与否的条件,相反的,当电机反向转动时,输出轴与离合传动件之间逐渐退出啮合,在此过程中,也转化为二者的轴向位移,从而在位移到位后作为对外传动与否的条件。
实际应用当中,可以通过对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与离合传动件间的螺纹副螺纹方向的设置来控制电机正转/反转时输出轴与离合传动件的相对位移方向,进而达到控制是否对外传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即电机,置于如图1所示的壳体1011中,以起到保护本装置的各构件及固定各构件位置的作用,图4体现了螺纹环3的详细结构,螺纹环3中部开设有螺纹孔A30,孔壁上设置有螺纹A300,螺纹环3通过四方伸出的固定脚固定在壳体1011上。
针对本实施例的离合传动件,输出轴为输出轴A2结构,可以从图5和图6中得到详细的体现,输出轴A2与电机的一输出端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输出轴A2的连接端为花键形状,且在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相匹配的花键槽形状,以确保传动效果,防止两者间发生相对转动,输出轴A2与输出端间是可位移的活动连接,在花键槽的限定下,输出轴A2可沿着花键槽的方向进行位移;本实施例的输出轴A2穿过螺纹环3设置,如图2所示,输出轴A2处于螺纹环3与输出端间的部分依次设置有螺纹段A20、平直段A21和限位圈22,电机转动带动输出轴A2转动时,螺纹段A20在转动过程中满足与螺纹环3的啮合条件,在啮合旋进的过程中,由于螺纹环3是被固定的,输出轴A2即产生了轴向的位移,从螺纹环3中进一步伸出,从图1的视角看去,输出轴A2从壳体1011中伸出,当输出轴A2位移一端距离后,平直段A21进入螺纹环3,输出轴A2与螺纹环3脱离啮合,此时输出轴A2不再做轴向位移,只在电机的驱动下做转动,相应的,可以在壳体1011外设置对应的传动机构,当输出轴A2从壳体1011中伸出后,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进行对外传动,当需要停止对外传动时,反转电机,在螺纹段A20与螺纹环3的反转啮合下,输出轴A2反向轴向位移,从图1的视角看去是收回进壳体1011中,此时与外界的传动机构脱离传动,从而停止了对外传动。
在电机反转控制输出轴A2收回时,可能存在螺纹段A20未能及时与螺纹环3啮合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会对对外传动造成不良影响,为避免此现象出现,本实施例还做了进一步地改进,如图3所示,设置了复位件A4,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螺纹环3上,另一端与限位圈22抵接,复位件A4可以为弹簧。弹性垫片等具有弹性的构件,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A4采用的是大螺距弹簧,将弹簧套设在输出轴A2上,一端与螺纹环3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圈22抵接,且呈压缩状态,当电机正转输出轴A2伸出时,复位件A4被进一步压缩,电机反转时,在复位件A4弹性形变作用力下,输出轴A2与螺纹环3的螺纹间始终满足啮合状态的受力条件,当输出轴A2转动至与螺纹环3螺纹能顺利啮合时,会立刻进入啮合状态,从而保证反转时输出轴A2的及时收回。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双向传动方法,电机两端均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离合传动件及输出轴A2,当电机正转时,一端的输出轴A2伸出并与外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对外传动,另一端的输出轴A2则收回至壳体1011中不对外传动,当电机反转时,一端的输出轴A2收回停止对外传动,另一端的输出轴A2伸出后对外传动。
通过本实施例的双向传动方法,通过利用简单的离合传动结构即可达到双向转换传动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法磨损消耗小,不易出现故障,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均很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离合传动器及输出轴的另一种结构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离合传动件另一结构包括:
传动罩5,其为罩体结构,一端部与驱动件1传动式连接;
行星轮系6,其包括齿圈60、行星轮架61、行星轮与太阳轮63,所述齿圈60与传动罩5内侧壁固定连接
端盖7,其套设于传动罩5外,所述端盖7端部中心沿端盖7轴线方向凸起形成离合套70,所述离合套70顶端外壁形成有螺纹段B700,底端外壁为平直段B701,所述行星轮架61套设于离合套70上并与其螺纹连接;
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B8,其与太阳轮63同轴固定连接并穿过行星轮架61和离合套70,从端盖7端部伸出。
本申请设有两个离合传动件,可选两个离合传动件均为螺纹环结构,也可选其中一个离合传动件为螺纹环结构,另一个离合传动件为本实施例的行星轮结构。
传动罩5一端朝向电机的输出端方向,且与电机输出端传动式连接,随着电机的启动,传动罩5随之转动,行星轮系6则容纳于传动罩5内壁中,行星轮系6结构如图9和图10所示,其中行星轮系6的齿圈60与传动罩5固定连接,传动罩5转动则齿圈60转动,齿圈60为行星轮系6中的动力输入;端盖7则盖合于传动罩5外侧,与传动罩5同轴设置,端盖形状同一端敞开一端未敞开的盖子形状,如图13和图14所示,开设于端盖7端部中心的离合套70上设置有一段平直段B701与一段螺纹段B700,行星轮架61套接在离合套70上,且行星轮架61上也开设有螺纹孔B610,行星轮架61结构如图11所示,电机正转时,行星轮架61处于平直段B701,未与螺纹段B700啮合,此时行星轮架61可自由转动,此时,根据行星轮系的传动特点,动力从齿圈60输入,从行星轮架61输出,太阳轮63不输出动力,进而与太阳轮63固定连接的输出轴B8也不输出动力,即此时输出轴B8不传动,反之,电机反转,行星轮架61在齿圈60带动下转动,与离合套70的螺纹段B700进入啮合状态,啮合至行星轮架61移动至离合套70顶端后,被离合套70顶端限位(可通过在顶端形成大直径的环件来进行限位,防止行星轮架61啮合过位后脱离离合套70),此时行星轮架61被固定,根据行星轮系的传动特点,动力从齿圈60输入,行星轮架61锁死,此时动力从太阳轮63传出,与太阳轮63固定连接的输出轴B8上也获得动力,即此时输出轴B8对外传动。
进一步地,在电机正转时,为保证能锁紧太阳轮63确保输出轴B8不对外传动,在输出轴B8上套接锁紧件90,位于行星轮架61和太阳轮63之间,所述锁紧件90与输出轴B8相对静止,所述锁紧件90靠近离合套70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段B700相配合的螺纹孔C900,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90位置如图10所示,锁紧件90结构如图12所示,可通过在锁紧件90上设置键槽901配合键连接使锁紧件90与输出轴B8保持相对静止,电机正转时,行星轮架61在齿圈60传动下转动,带动行星轮转动,带动太阳轮63转动,使锁紧件90与离合套70的螺纹段B700啮合后被锁紧,此时太阳轮63保持静止状态,动力自齿圈60输入,从行星轮间61输出。
进一步地,电机在反转时,为保证行星轮架61能及时与螺纹段B700啮合,设置了复位件B9,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端盖7端部,另一端与行星轮架61抵接,本实施例的复位件B9为弹性垫圈,套设在输出轴B8上,如图10所示,行星轮架61位于平直段B701时,复位件B9被压缩,当电机反转,满足行星轮架61与离合套70啮合条件时,能及时与螺纹段B700啮合。
进一步地,见图10,本实施例的行星轮系6包括齿圈60、行星轮架61、行星轮一620、行星轮二621和太阳轮63,齿圈60与行星轮一620啮合,行星轮一620与行星轮二621同轴传动且二者角速度相同,行星轮一620和行星轮二621固定于行星轮架61上,太阳轮63与行星轮二621啮合,在具体使用中,可通过设置各齿轮的齿数来对传动比进行调整,最终对太阳轮63的转速输出进行调整,使得本装置在能双向传动转换的同时还具有加速箱/减速箱的功能,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双向传动方法,电机两端均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离合传动件及输出轴B8,当电机正转时,一输出端上太阳轮63被锁死,输出轴B8不对外传动,另一端上行星轮架61被锁死,太阳轮63输出动力,与之相连的输出轴B8对外传动,电机反转时,一输出端上行星轮架61被锁死,太阳轮63输出动力,与之相连的输出轴B8对外传动,另一输出端上太阳轮63被锁死,输出轴B8不对外传动。
通过本实施例的双向传动方法,利用行星轮系的特性,在实现双向传动转换目的的同时还能起到升速/降速的目的,在有限的设备空间中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双向传动方法,电机一端为输出端A10,另一端为输出端B11,输出端A10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离合传动件及输出轴A2,输出端B11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离合传动件及输出轴B8,当电机正转时输出端A10处的输出轴A2伸出并与外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对外传动,输出端B11处的太阳轮63被锁死,输出轴B8不对外传动;当电机反转时,输出端B11处行星轮架61被锁死,太阳轮63输出动力,与之相连的输出轴B8对外传动,输出端A10处的输出轴A2则收回至壳体1011中不对外传动。
通过本实施例的双向传动方法,可以进行同步传动输出及升速/降速传动输出适合于运输器在多种环境场景中使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应用于涵道风扇开合装置中,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包括:
涵道风扇1000;
翼板2000,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涵道风扇1000外侧壁;
还包括:
开合座3000,其与翼板2000另一端转动式连接;
弧形弯杆2010,其凸起形成于翼板2000另一端端部,所述弧形弯杆2010的圆心位于翼板2000与开合座3000转动轴线上;
弧形通道3010,其形状与弧形弯杆2010相匹配,开设于开合座3000上,所述弧形通道3010与弧形弯杆2010配合连接;
所述弧形弯杆2010端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2010截面积的限位块2011,所述弧形通道3010对应端部开设有形状与限位块2011相匹配的限位沉孔3011;
所述涵道风扇1000合拢时,限位块2011配合抵接于限位沉孔3011中。
其中,涵道风扇1000的涵道中心轴线上设置有风扇驱动单元1010,风扇驱动单元1010中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如图15和图16所示,涵道风扇1000及在涵道风扇1000外侧壁设置翼板2000均为现有结构设计,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还设置了开合座3000,开合座3000设置于车体上,开合座3000为块状结构,翼板2000的端部与开合座3000一端部转动式连接,即,在开合座3000固定情况下,可通过外部驱动件(图中未示出)驱动来使翼板2000能绕开合座3000转动,从而带动涵道风扇1000转动达到开合涵道风扇1000的目的;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点在于,在翼板2000靠近开合座3000的端部端面上凸起设置有弧形弯杆2010,如图17和图18所示,弧形弯杆2010以翼板2000相对于开合座3000的转动轴位置为圆心设置,同时,在开合座3000的对应位置处开设了形状与弧形弯杆2010相匹配的弧形通道3010,如图19和图20所示,弧形弯杆2010和弧形通道3010配合连接,在翼板2000上的弧形弯杆2010与开合座3010上的弧形通道3010的配合限定下,翼板2000在外部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时能具有更加稳定的转动轨迹,增加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弧形弯杆2010形成于翼板2000端部,其一端是连接在翼板2000上的,另一端即为尾端,在其尾端设置有限位块2011,限位块2011的截面面积大于弧形弯杆2010截面面积,限位块2011形状不限,可为台阶状、圆柱体状、棱柱状等,本实施例中为圆柱状,相应的,在翼板2000合拢时弧形弯杆2010尾端所处的弧形通道3010位置处,即弧形通道3010对应端部开设了形状与限位块2011形状相配合的限位沉孔3011,通过此结构设置,当翼板2000合拢时,限位块2010恰好处于限位沉孔3011中,而由于限位块2010截面积大于弧形弯杆2010与弧形通道3010截面积,当限位块2010处于限位沉孔3011后,在两者表面干涉作用下,翼板2000合拢至此位置后不会进一步被合拢,由此可保证了合拢时涵道风扇1000到位后及时停止,不会与车体发生碰撞,由此确保了安全性;当翼板2000展开时,由于翼板2000端部与开合座3000转动连接,翼板2000展开到位后,其端部与开合座3000端部抵接,由此也可完成展开状态下涵道风扇1000的定位。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应用于涵道风扇开合装置中,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翼板2000与开合座3000铰接。
翼板2000和开合座3000间通过铰接结构转动连接,具体包括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位于翼板2000端部的铰接座A2020、如图19和图20所示的位于开合座3000端部的铰接座B3020以及如图15和图16所示的销轴4000,铰接座A2020和铰接座B3020配合后通过销轴4000完成铰接,在铰接结构下,翼板2000与开合座3000有了稳定的转动轴,再配合弧形弯杆2010与弧形通道3010对转动轨迹进一步地限定,可以确保开合过程中涵道风扇1000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运行故障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弧形弯杆2010设有若干个,沿转轴轴线方向并排布置,相应的,弧形通道3010也设有对应个,限位块2011与限位沉孔3011也设有对应个,多个弧形弯杆2010及对应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翼板2010转动轨迹的稳定性,进一步确保收拢到位后的及时停止功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应用于涵道风扇开合装置中,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合座3000端部凸起设有转动轴3030。
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应用于空地两栖运输器中,其中开合座3000通过转动轴3030与运输器的车体5000转动式连接,运输器车体5000形状为摩托车形状,车体5000两侧均设置有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如图21和图22所示。
运输器处于陆行状态时,涵道风扇1000合拢,如图21、图22所示;运输器处于飞行状态时,涵道风扇1000展开,如图23、图24所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应用于涵道风扇开合装置中,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应用于空地两栖运输器中,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中,驱动件1的输出端A10连接输出轴A2,配合螺纹环3;输出端B11通过行星轮系6连接输出轴B8,输出轴B8与涵道风扇的叶片1020连接;其中,运输器上还设置有减速箱6000,其置于车体5000中,并与车体5000的车轮5001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箱6000上设有减速箱传动轴6010为减速箱6000传入动力;
所述涵道风扇1000合拢后输出轴A10与减速箱传动轴6010传动连接。
如图23和图24所示,减速箱6000设置在车体5000下部,涵道风扇1000合拢后输出轴A10与减速箱传动轴6010传动连接的结构如图25和图26所示。
本实施例中省去了运输器陆行状态时对于车轮5001转动的驱动构件,降低了车体5000重量节约了安装空间,陆行状态时,涵道风扇1000合拢收回,此时涵道风扇1000中驱动件1的输出端A10距离车体5000很近,在对应位置处设置一减速箱6000,由于涵道风扇1000输出升力推力需要大功率,因此驱动件1直接对运输器车轮5001进行传动,传动速度会过快,设置减速箱6000,输出轴A2对减速箱6000传动,经减速箱6000后再对车轮5001传动,更容易满足陆行状态时的速度需求。
减速箱6000结构以及减速箱6000与车轮5001传动连接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很为常见,在此不多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的输出端A10连接输出轴A2,在涵道风扇1000合拢后与减速箱6000传动连接,对车轮5001传动,输出端B11通过行星轮系6连接输出轴B8,在涵道风扇1000展开后控制叶片1020输出推力升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包括,
驱动件,其提供驱动力,两端均设有输出端,驱动件能正反转;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轴,其有两个,分别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以及
离合传动件,其有两个,设于驱动件两端,在驱动件正反转作用下,输出轴相对于对应离合传动件沿输出轴轴线方向位移;
所述离合传动件至少之一为螺纹环,其为内壁设置螺纹的环件;
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A,其一端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环并伸出;
所述输出轴A位于螺纹环至驱动件间的部分上依次形成有螺纹段A、平直段A和限位圈,所述螺纹段A壁面上的螺纹与螺纹环上螺纹相配合,所述平直段A壁面平直,所述限位圈凸起形成于输出轴A壁面上;
还包括复位件A,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螺纹环上,另一端与限位圈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传动件另一结构包括:
传动罩,其为罩体结构,一端部与驱动件输出端传动式连接;
行星轮系,其包括齿圈、行星轮架、行星轮与太阳轮,所述齿圈与传动罩内侧壁固定连接;
端盖,其套设于传动罩外,所述端盖端部中心沿端盖轴线方向凸起形成离合套,所述离合套顶端外壁形成有螺纹段B,底端外壁为平直段,所述行星轮架套设于离合套上并与其螺纹连接;
所述输出轴为输出轴B,其与太阳轮同轴固定连接并穿过行星轮架和离合套,从端盖端部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件B,其为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一端抵接在端盖端部,另一端与行星轮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件,其套接于输出轴B上,位于行星轮架和太阳轮之间,所述锁紧件与输出轴B相对静止,所述锁紧件靠近离合套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段B相配合的螺纹孔C。
CN202021456069.2U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Active CN212959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6069.2U CN212959595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6069.2U CN212959595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9595U true CN212959595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4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6069.2U Active CN212959595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9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4304A (en) In-line reversing mechanism
RU2530197C2 (ru) Встроенный привод механизма реверса тяги и привод вентиляторного сопла с изменяемым сечением
US7753184B2 (en) Bidirectional clutch mechanism
RU2009102659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тономного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на земле
EP3539869B1 (en) Clutch arrangement for a roadable aircraft
WO1993003258A1 (en) Pitch stop assembly for variable pitch propulsor
US20200378476A1 (en) Power unit for bionic robot, robot joint, and robot
CN107792346B (zh) 电机丝杠螺母组件、舵机及飞行器
CN111911556B (zh) 一种双向传动转换装置及其传动方法
CN212959595U (zh) 一种正反转双向传动离合器
WO2017132983A1 (zh) 电动底盘车的传动及离合装置和电动底盘车
CN111907274B (zh) 一种涵道风扇开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4255987A (en) Reversible speed reduction mechanism
CN110925364A (zh) 用于共轴反桨直升机的行星减速器
CN210764154U (zh) 一种车载升降机构
CN112838715A (zh) 双电机同轴机芯及闸机
CN108791884A (zh) 无人机投放装置及具有该无人机装置投放装置的无人机
CN212950114U (zh) 一种涵道风扇使用状态切换装置
CN100434186C (zh) 翻袋式过滤离心机
CN105465225B (zh) 一种自锁式离合装置
CN205678085U (zh) 抽油机自动差速启动器
CN212950009U (zh) 一种空地两栖运输器
CN211225656U (zh) 一种退卷机收卷驱动机构
CN112498667A (zh) 一种双余度起落架舱门电作动收放装置
JPH0788881B2 (ja) ヘリコプタ−の主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Jiangsu Huichua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Ltd.

Assignor: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2000018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forward and reverse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clutc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22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3

Address after: Room 1501-195, Jiacheng Building (now No. 458, Section 1, Furong Middle Road, Ping'an Building), No. 355 Furong Middle Road, Wangluyuan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Dongch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3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23000 No.89, Beijing North Road,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