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1633U - 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1633U
CN212901633U CN202022047770.5U CN202022047770U CN212901633U CN 212901633 U CN212901633 U CN 212901633U CN 202022047770 U CN202022047770 U CN 202022047770U CN 212901633 U CN212901633 U CN 212901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asing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heating devic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77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标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77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1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1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1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0)、设在所述壳体(10)内的线圈盘(30)、风机(20)和电路板(40)以及穿设在所述壳体(10)上且一端与所述电路板(40)电连接的电源线(60),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0)内的第一隔离件(51),所述第一隔离件(51)位于线圈盘(30)和所述壳体(10)的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隔离件(51)用于将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电源线(60)挡在所述第一隔离件(51)远离线圈盘(30)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降低了线圈盘对电源线老化速度的加快,提高了电源线的抗磁干扰的能力,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电源线靠近线圈盘而导致电源线加速老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气电磁炉,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线圈盘和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面板和底壳围成腔体,线圈盘、电路板和风机设置在该腔体内。其中,为了实现与外接电源接通的目的,所以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通过底壳上设置的卡线槽固定在底壳上,且伸入底壳内的电源线一端由于需与电路板电连接,所以,位于底壳内的电源线的线芯处于裸露状态。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由于电磁炉内部空间受限,所以位于底壳内的电源线的线芯与电路板连接后,电源线裸露的线芯靠近线圈盘,而线圈盘产生的高温会加速电源线的老化,从而影响整机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中电源线的线芯靠近线圈盘而导致电源线加速老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线远离线圈盘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壳体、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线圈盘、风机和电路板以及穿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线,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位于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隔离件用于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源线挡在所述第一隔离件远离所述线圈盘的一侧,以使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源线远离所述线圈盘。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通过第一隔离件将位于壳体内的电源线的位置进行限制,这样避免了位于壳体内的电源线靠近线圈盘,从而减轻了线圈盘产生的高温对内电源线加速老化,另外,通过第一隔离件使得位于壳体内的电源线远离线圈盘,这样降低了线圈盘对位于壳体内的电源线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电磁兼容(EMC)的dB值,使得EMC测试时可以满足测试要求。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降低了线圈盘对电源线老化速度的加快,提高了电源线的抗磁干扰的能力,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电源线靠近线圈盘而导致电源线加速老化的问题。
可选的,还包括: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隔离件;
所述侧壁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源线靠近的区域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隔离件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以使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电源线位于所述第二隔离件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通过第二隔离件将壳体内的电源线位置进行限定,阻止壳体内的电源线的靠近出风口,这样壳体内的电源线在壳体内连接完成后,在测试时,由于内电源线在第二隔离件的阻挡下不易靠近出风口,所以实验指不易接触到内电源线裸露的线芯,从而符合安规要求,使用时不易发生触电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的电源线上设有磁环,所述第二隔离件位于所述磁环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通过磁环可以降低线圈盘对电源线的磁干扰,这样可以提高电源线的抗磁干扰,使得电源线与电路板和线圈盘之间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件与所述线圈盘的距离介于10-50mm。这样第一隔离件设置后,使得内电源线与线圈盘之间的距离增大。
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第一隔离件之间的距离介于30-4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件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30-40mm,这样安规测试时,实验指不易接触到内电源线的线芯,从而符合安规要求,使用时,不存在触电风险。
和/或,所述第一隔离件与电路板外边缘的最短距离介于30-45mm。
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35-45mm;
和/或,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线圈盘横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介于80-100mm,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线圈盘纵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介于80-10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直径介于4-8mm;
所述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高度介于20-30mm。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且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风机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一端设置;
所述电路板沿着部分所述第一侧壁和部分所述第四侧壁设置;
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风机、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侧壁、部分所述第四侧壁和部分所述第三侧壁围成的区域上;
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的卡线槽卡接;
所述第一隔离件位于所述线圈盘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四侧壁靠近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三侧壁靠近所述线圈盘的区域上均开设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30-45mm;
所述第一隔离件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60-80mm。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内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第一侧壁;
12-第二侧壁;
13-第三侧壁;
14-第四侧壁;
121、131、141-出风口;
15-卡线槽;
16-底壁;
20-风机;
30-线圈盘;
40-电路板;
41-接线端子;
51-第一隔离件;
52-第二隔离件;
60-电源线;
61-外电源线;
62-内电源线;
70-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单元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单元的实施例。介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主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内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位置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炉,也可以为其他采用电磁加热的装置,例如茶水机中的电磁加热盘等。
本实施例具体以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可以包括:壳体10以及设在壳体10内的线圈盘30、风机20和电路板40,其中,当电磁加热装置为电磁炉时,还包括面板(未示出),面板与壳体10围成腔体,线圈盘30和风机20位于腔体内,当然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路板40,电路板40也设置在壳体10内,线圈盘30、风机20均与电路板40相连,电路板40上的控制单元控制线圈盘30的加热功率以及风机20的运行等。
参见图1所示,线圈盘30设在壳体10的中间,风机20位于壳体10的一端,电路板40位于风机20和线圈盘30的一侧,风机20吹出的冷风对线圈盘30和电路板40进行散热,使得线圈盘30和电路板40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向壳体10外排出。
参见图1所示,为了对壳体10内的元器件进行供电,所以,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线60,电源线60的一端穿过壳体10伸入壳体10内并与电路板40电连接,具体的,电源线60的一端与电路板40上的电源模块电连接,所以如图1所示,电源线60包括位于壳体10外的外电源线61以及位于壳体10内的内电源线62,内电源线62与电路板40上的接线端子41实现电连接,为了便于内电源线62与电路板40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所以部分内电源线62的线芯处于裸露状态。
但是,受限于壳体10内部空间的限制,当内电源线62与电路板40的接线端子实现电连接后,内电源线62在位置不固定,所以易出现内电源线62靠近线圈盘30,这样导致线圈盘30产生的高温加速了内电源线62的老化,从而影响了整机的寿命,而且,由于内电源线62的线芯处于裸露状态且靠近线圈盘30,这样线圈盘30产生的辐射对内电源线62造成磁干扰,这样在电磁兼容(EMC)测试时,降低了电磁兼容(EMC)的dB值,导致EMC达不到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兼容(EMC)指的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是现有的测试方法。
为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壳体10内的第一隔离件51,第一隔离件51位于线圈盘30和壳体10的侧壁之间,且第一隔离件51用于将位于壳体10内的电源线60挡在第一隔离件51远离线圈盘30的一侧,以使位于壳体10内的电源线60远离线圈盘30。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隔离件51将内电源线62在壳体10内的位置进行限制,例如,内电源线62与电路板40电连接后,通过第一隔离件51将内电源线62挡在远离线圈盘30的一侧,这样避免了内电源线62靠近线圈盘30,从而减轻了线圈盘30产生的高温对内电源线62加速老化,另外,通过第一隔离件51使得内电源线62远离线圈盘30,这样降低了线圈盘30对内电源线62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电磁兼容(EMC)的dB(分贝)值,使得EMC测试时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分别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连且相对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当然,壳体10还可以底壁16,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围设在底壁16的外边缘设置。
其中,风机20靠近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的一端设置,电路板40沿着部分第一侧壁11和部分第四侧壁14设置,电路板40设在风机20、电路板40、第二侧壁12、部分第四侧壁14和部分第三侧壁13围成的区域上,内电源线62远离电路板40的一端(即第二端)与第二侧壁12上设置的卡线槽卡接,第一隔离件51位于线圈盘30和第四侧壁14之间。
为了实现散热,第二侧壁12、第四侧壁14靠近第一隔离件51的区域以及第三侧壁13靠近线圈盘30的区域上均开设出风口,参见图2所示,第二侧壁12上开设出风口121,第三侧壁13上开设出风口131、第四侧壁14上开设出风口141。其中,出风口141靠近内电源线62。
参见图2所示,当第四侧壁14上开设出风口141时,第一隔离件51将内电源线62限制在远离线圈盘30的一侧,所以内电源线62的部分区域会靠近第四侧壁14的出风口141,而内电源线62的部分线芯又是裸露的,这样导致实验指(安规检测时的金属手指)能直接触碰内电源线62的线芯,导致不符合安规要求,使用时有触电风险,安全隐患大。
为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还包括:设在壳体10内的第二隔离件52,第二隔离件52邻近出风口141设置,位于底壳内的电源线6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即内电源线6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电路板40电连接,第二端靠近壳体10的第二侧壁12,例如第二侧壁12上设置的卡线槽15,内电源线62的第二端可以卡在卡线槽15中。参见图2所示,第二隔离件52将内电源线62的挡在第二隔离件52远离第四侧壁14的一侧。
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隔离件52将内电源线62的第二端位置进行限定,阻止内电源线62的第二端靠近出风口141,这样内电源线62在壳体10内连接完成后,在测试时,由于内电源线62在第二隔离件52的阻挡下不易靠近出风口141,所以实验指不易接触到内电源线62裸露的线芯,从而符合安规要求,使用时不易发生触电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地降低线圈盘30对电源线60的磁干扰,所以,还包括:磁环70,磁环70套设在内电源线62上,例如,参见图2所示,磁环70套设在内电源线62的远离电路板40的一端上,这样电源线60接入壳体10内时,通过磁环70可以降低线圈盘30对电源线60的磁干扰,这样可以提高电源线60的抗磁干扰,使得电源线60与电路板40和线圈盘30之间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磁环70的长度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国,磁环70的长度为30mm,当然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采用更长的磁环70。
当内电源外部套设有磁环70时,第二隔离件52与磁环70相切,且为了使得第二隔离件52与磁环70之间紧密相切,所以第二隔离件52与磁环70相切后,磁环70外圆的过盈大于0.5,这样确保了第二隔离件52紧密地抵在磁环70时,从而使得内电源线62不易靠近出风口14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第一隔离件51与线圈盘30之间的最短距离h1介于10-50mm。例如,第一隔离件51与线圈盘30之间的最短距离h1可以为20mm或30mm,当未设置第一隔离件51时,内电源线62域线圈盘30之间的最近距离为10mm,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51,使得内电源线62与线圈盘30之间的距离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第二隔离件52与第一隔离件51之间的距离h5介于30-40mm。例如,第二隔离件52与第一隔离件51之间的距离h5可以为35或33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第一隔离件51与第四侧壁14之间的距离h3介于30-40mm,例如,第一隔离件51与第四侧壁14之间的距离h3可以为35mm或38mm。当第一隔离件51与第四侧壁14之间的距离h3介于30-40mm,安规测试时,实验指不易接触到内电源线62的线芯,从而符合安规要求,使用时,不存在触电风险。
第一隔离件51与电路板40外边缘的最短距离h2介于30-45mm。例如,第一隔离件51与电路板40外边缘的最短距离h2可以40mm,也可以为37mm。这样确保第一隔离件51可以将内电源线62远离线圈盘30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隔离件52与第四侧壁14之间的距离h6介于35-45mm,例如,第二隔离件52与第四侧壁14之间的距离h6可以为38mm或者42mm,这样确保了安规测试时,实验指从出风口141进入后不易接触到内电源线62的线芯,从而符合安规要求,使用时,不存在触电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隔离件52与线圈盘30横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h9介于80-100mm,第二隔离件52与线圈盘30纵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h8介于80-100mm。例如,第二隔离件52与线圈盘30横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h9可以为88mm,第二隔离件52与线圈盘30纵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h8可以82mm。这样确保了内电源线62不会靠近线圈盘3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直径介于4-8mm,例如,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直径可以为6mm或者5mm,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当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直径较小时,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可以具有一定的形变量,这样方便内电源线62的绕线。当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直径较大时,则对内电源线62的阻挡限定作用更强,从而利于将内电源线62的位置进行限定。
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高度介于20-30mm,例如,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可以为24mm,这样内电源线62不会松脱,跳过第一隔离件51或第二隔离件52,另外,这样的高度安装便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隔离件52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h7介于30-45mm,例如,第二隔离件52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h7可以为37mm或70mm。
第一隔离件5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h4介于60-80mm。例如,第一隔离件51与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h4可以为70mm或者6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介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0)、设在所述壳体(10)内的线圈盘(30)、风机(20)和电路板(40)以及穿设在所述壳体(10)上且一端与所述电路板(40)电连接的电源线(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0)内的第一隔离件(51),所述第一隔离件(51)位于所述线圈盘(30)和所述壳体(10)的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一隔离件(51)用于将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电源线(60)挡在所述第一隔离件(51)远离所述线圈盘(30)的一侧,以使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电源线(60)远离所述线圈盘(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0)内的第二隔离件(52);
所述侧壁与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电源线(60)靠近的区域上设有出风口(141),所述第二隔离件(52)邻近所述出风口(141)设置,以使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电源线(60)位于所述第二隔离件(52)远离所述出风口(14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的所述电源线(60)上设有磁环(70),所述第二隔离件(52)位于所述磁环(70)和所述出风口(14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51)与所述线圈盘(30)之间的最短距离介于1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51)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30-40mm;
和/或,所述第一隔离件(51)与所述电路板(40)外边缘的最短距离介于30-4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件(52)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介于35-45mm;
和/或,所述第二隔离件(52)与所述线圈盘(30)横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介于80-100mm,所述第二隔离件(52)与所述线圈盘(30)纵向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介于80-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均为柱状结构,且所述柱状结构的直径介于4-8mm;
所述第一隔离件(51)和第二隔离件(52)的高度介于2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隔离件均与所述壳体(10)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相连且相对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
所述风机(20)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三侧壁(13)的一端设置;
所述电路板(40)沿着部分所述第一侧壁(11)和部分所述第四侧壁(14)设置;
所述电路板(40)设在所述风机(20)、所述电路板(40)、所述第二侧壁(12)、部分所述第四侧壁(14)和部分所述第三侧壁(13)围成的区域上;
所述电源线(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12)上设置的卡线槽卡接;
所述第一隔离件(51)位于所述线圈盘(30)和所述第四侧壁(14)之间;
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四侧壁(14)靠近所述第一隔离件(51)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三侧壁(13)靠近所述线圈盘(30)的区域上均开设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件(52)与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介于30-45mm;
所述第一隔离件(51)与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介于60-80mm。
CN202022047770.5U 2020-09-17 2020-09-17 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212901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7770.5U CN212901633U (zh) 2020-09-17 2020-09-17 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7770.5U CN212901633U (zh) 2020-09-17 2020-09-17 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1633U true CN212901633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5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7770.5U Active CN212901633U (zh) 2020-09-17 2020-09-17 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1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788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1110659A (ja) 充電用受電器
KR100256724B1 (ko) 인쇄배선판에 형성된 1차 권선을 갖는 유도커플러 조립체
CN210898831U (zh) Dc换向器电动机
CN212901633U (zh) 电磁加热装置
KR101877791B1 (ko) 라인 필터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297614B2 (en) Charging paddle
KR20090084995A (ko) 플라스틱 패키징 전동기의 접지구조체
CN103532247A (zh) 无线电力传输模块、无线供电发射端设备和电器设备
CN204204601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210518894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210629893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104376993A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108278642B (zh) 一种电磁炉
CN206673243U (zh) 一种节电装置
CN216384270U (zh) 电源线尾卡组件和燃气灶具
JP4520395B2 (ja) 電気配線の配列構造および冷蔵庫
CN103532245A (zh) 无线电力传输模块、无线供电发射端设备和电器设备
CN213026032U (zh) 一种熔断器安装座及熔断器安装结构
FI76222B (fi) Apparatstickpropp med efterkopplat elektriskt avstoerningsfilter.
CN212628468U (zh) 磁控管和具有其的微波加热装置
CN210183771U (zh) 家用电器
CN204102813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9822547U (zh) 均压罩及包括其的真空断路器和环网柜
CN214314944U (zh) 一种基于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抗干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