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9296U -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09296U
CN212709296U CN202021197637.1U CN202021197637U CN212709296U CN 212709296 U CN212709296 U CN 212709296U CN 202021197637 U CN202021197637 U CN 202021197637U CN 212709296 U CN212709296 U CN 212709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nergy absorption
absorption box
energy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76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轩
郭川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976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09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09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09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身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沿车辆横向布置的防撞梁、沿车辆纵向布置的纵梁、以及设置在防撞梁和纵梁邻近防撞梁的一端端部之间的吸能盒。其中,纵梁的内部中空以形成容置空间,吸能盒的一端伸入容置空间并与纵梁的侧壁相连接,吸能盒的另一端与防撞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安装端板将吸能盒与车辆纵梁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吸能盒***车辆纵梁中利用纵梁侧壁安装的方式,能够避免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直接将碰撞能量传递给车辆纵梁,引起车身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日益完善,由于国家根据汽车安全性能的测试结果对汽车安全性能进行分级,因此当前大多数整车厂在开发车型时,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格外看重,在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时,也成为汽车销售的一大亮点。
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当前汽车安全性能开发策略主要是依靠:1、防撞梁及吸能盒装置受力溃缩;2、前纵梁变形。当前所有整车厂防撞梁形式各有不同,但整体结构都是由前横梁、吸能盒和吸能盒安装端板组成。在汽车安全性开发过程中,要求低速碰撞不伤害乘员时,允许防撞梁装置变形,尽量不要让车身焊接总成发生变形,如此会减少汽车后期的维修费用。传统防撞梁与车身安装方式均为在安装板的螺栓孔沿着整车X方向进行安装。此类安装方式的一大缺陷是在低速碰撞时,因为吸能盒和车身由端板沿着一条线连接,能量极易传递给车身纵梁,导致车身总成发生变形,加大消费者的财产损失。
因此,亟需一种全新防撞梁,使其具有低速碰撞时尽可能多的吸收能量,避免能量直接传递给车身焊接总成,高速碰撞时,吸能盒与车身又能可靠连接传递碰撞能量,避免乘员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低速碰撞时碰撞能量直接传递给车辆纵梁,从而导致车身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纵梁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包括:
包括沿车辆横向布置的防撞梁、沿所述车辆纵向布置的纵梁、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和所述纵梁邻近所述防撞梁的一端端部之间的吸能盒;其中,
所述纵梁的内部中空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吸能盒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并与所述纵梁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撞梁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纵梁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以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从而使得所述吸能盒与所述纵梁的侧壁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在所述第一安装孔靠近所述防撞梁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剪切孔,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螺栓切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剪切孔的中间部分,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剪切孔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点沿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对齐。
可选地,所述剪切孔呈椭圆形。
可选地,还包括:
纵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纵梁的侧壁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上设有至少一组导向孔,以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吸能盒能在所述导向孔处折断。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伸进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吸能盒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吸能盒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与所述防撞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上述的安装总成。
本实用新型包括沿车辆横向布置的防撞梁、沿车辆纵向布置的纵梁、以及设置在防撞梁和纵梁邻近防撞梁的一端端部之间的吸能盒。其中,纵梁的内部中空以形成容置空间,吸能盒的一端伸入容置空间并与纵梁的侧壁相连接,吸能盒的另一端与防撞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安装端板将吸能盒与车辆纵梁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吸能盒***车辆纵梁中利用纵梁侧壁安装的方式,能够避免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直接将碰撞能量传递给车辆纵梁,引起车身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纵梁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与纵梁的侧壁相贴合的纵梁加强板,从而可以加强车辆纵梁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保证车辆的强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的示意性***图;
图3是图1所示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中吸能盒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中纵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防撞梁、2-纵梁、3-吸能盒、4-螺栓、5-密封板、21-容置空间、22-纵梁加强板、23-第二安装孔、31-第一安装孔、32-剪切孔、33-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100的示意性***图。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100一般性地可包括沿车辆横向布置的防撞梁1、沿车辆纵向布置的纵梁2、以及设置在防撞梁1和纵梁2邻近防撞梁1一端端部之间的吸能盒3。其中,纵梁2的内部中空以形成容置空间21,吸能盒3的一端伸入容置空间21并与纵梁2的侧壁相连接,吸能盒3的另一端与防撞梁1相连接。这里,吸能盒3与防撞梁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防撞梁1上设有牵引套筒。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安装端板将吸能盒3与车辆纵梁2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吸能盒3***车辆纵梁2中利用纵梁2侧壁安装的方式,能够避免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直接将碰撞能量传递给车辆纵梁2,引起车身变形。
图3是图1所示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100中吸能盒3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并参见图1、图2,吸能盒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31,纵梁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23,以通过螺栓4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23、第一安装孔31从而使得吸能盒3与纵梁2的侧壁相连接。并且,吸能盒3在第一安装孔31靠近防撞梁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剪切孔32,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螺栓4切断第一安装孔31与剪切孔32的中间部分,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本实用新型在螺栓4区域进行计算增加剪切孔32来额外增加吸收能量的功能。相当于在吸能盒3溃缩后,会再利用装螺栓4剪切吸能盒3上的多级剪切孔32来吸收能量,如此一来更大地提升了保护车身纵梁2的能力。而且在发生高速碰撞时,由于吸能盒3是安装在纵梁2内部,吸能盒3因剪切孔32剪切到最靠近防撞梁1的剪切孔32时便不会再继续剪切,螺栓4卡在最后一个剪切孔32内,并且,防撞梁1是在纵梁2的容置空间21内的,因此能够保证其在传递能量时不失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剪切孔32的中心点与第一安装孔31的中心点沿纵梁2的延伸方向对齐。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使得螺栓4更好的对剪切孔32进行剪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孔31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布置,剪切孔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剪切孔32呈两行两列排布在第一安装孔31的侧边,上面两个剪切孔32的至少部分与上面的第一安装孔31对齐,下面两个剪切孔32的至少部分与下面的第一安装孔31对齐。
进一步地,剪切孔32呈椭圆形,可以使得吸能盒3更容易加工。
图4是图1所示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100中纵梁2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并参见图1、图2和图3,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100还包括纵梁加强板22,其设置在容置空间21内并与纵梁2的侧壁相贴合,从而可以加强车辆纵梁2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保证车辆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吸能盒3上设有至少一组导向孔33,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盒3能在导向孔33处折断。也就是说,将吸能盒3的部分位置弱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并在吸能盒3弱化的位置折断。这里,导向孔3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具体地,吸能盒3伸进容置空间21的一端设有用于密封吸能盒3的密封板5,密封板5与吸能盒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利用密封板5可以使得吸能盒3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从而可以加强吸能盒3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安装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安装总成100。对于安装总成100,这里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撞梁1与传统防撞梁的主要区别是少了吸能盒安装板,装配时,直接将吸能盒3***车辆纵梁2腔体内,从侧面进行安装。其中,吸能盒3和防撞梁1是通过CO2保护焊连接的,其材质均为铝合金,同时吸能盒3后端和密封板5板提前装配好,通过保护焊连接,使吸能盒3形成封闭腔体。防撞梁1与纵梁2的安装总成的装配次序为:1、吸能盒3和防撞梁1进行保护焊连接;2、在吸能盒3后端,对装配好的密封板5进行保护焊连接;3、将吸能盒3***车辆纵梁2腔体内;4、从纵梁2侧面进行螺栓4安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吸能盒3通过***车辆纵梁2,从纵梁2两侧进行螺栓4安装装配的方式,将螺栓4在碰撞时受力形式由拉伸变为剪切,同时由于纵梁2内部设有纵梁加强板22的原因,其强度性能比吸能盒3要高,在碰撞时能够保证车身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发生低速碰撞时,除了吸能盒3溃缩吸收碰撞能量外,还可以通过螺栓4剪切吸能盒3预留剪切孔32来吸收更多的能量,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车身焊接总成收到较大的破坏,减少维修成本。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能量较大,依次由吸能盒3溃缩吸能、吸能盒3上的剪切孔32剪切吸能,但由于防撞梁1是在纵梁2腔体内部,等到剪切槽均剪切掉后,防撞梁1依然在纵梁2内部,可以保证其传力路径的可靠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辆横向布置的防撞梁(1)、沿所述车辆纵向布置的纵梁(2)、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撞梁(1)和所述纵梁(2)邻近所述防撞梁(1)的一端端部之间的吸能盒(3);其中,
所述纵梁(2)的内部中空以形成容置空间(21),所述吸能盒(3)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21)并与所述纵梁(2)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吸能盒(3)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撞梁(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盒(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31),所述纵梁(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23),以通过螺栓(4)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一安装孔(31)从而使得所述吸能盒(3)与所述纵梁(2)的侧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盒(3)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1)靠近所述防撞梁(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剪切孔(32),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螺栓(4)切断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述剪切孔(32)的中间部分,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剪切孔(32)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1)的中心点沿所述纵梁(2)的延伸方向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剪切孔(32)呈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纵梁加强板(2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21)内并与所述纵梁(2)的侧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盒(3)上设有至少一组导向孔(33),以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吸能盒(3)能在所述导向孔(33)处折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盒(3)伸进所述容置空间(21)的一端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吸能盒(3)的密封板(5),所述密封板(5)与所述吸能盒(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盒(3)与所述防撞梁(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总成。
CN202021197637.1U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2709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7637.1U CN212709296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97637.1U CN212709296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09296U true CN212709296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2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7637.1U Active CN212709296U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09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7778B2 (en)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concentrated around the VHS power car and first vehicle
CN114206685B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横梁
KR20100107035A (ko) 하나 이상의 에너지 흡수 부재를 구비한, 차량의 정면을 형성하기 위한 헤드부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GB2568538A (en) Vehicle structural assemblies
CN209955930U (zh) 前端结构及车辆
CN118215618A (zh) 具有动力电池的白车身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213262277U (zh) 一种防撞***及车辆
CN212709296U (zh)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总成及车辆
EP0677436B1 (en) Arrangement for absorbing vehicle collision energy
JP5923252B2 (ja) 鉄道車両の先頭衝撃吸収構造
CN217048531U (zh) 一种汽车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16424562U (zh) 一种汽车前板簧悬架的碰撞车架结构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215284696U (zh) 一种吸能盒、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10316251B (zh) 前车架和客车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08583689B (zh) 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
CN210133184U (zh)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4954676A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113365906A (zh)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以及车辆
CN219544705U (zh) 防撞梁、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20947893U (zh) 车架组件及具有该车架组件的汽车
CN221418175U (zh) 碰撞吸能结构、门槛梁结构、车身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