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9825U -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9825U
CN212529825U CN202020443550.1U CN202020443550U CN212529825U CN 212529825 U CN212529825 U CN 212529825U CN 202020443550 U CN202020443550 U CN 202020443550U CN 212529825 U CN212529825 U CN 212529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loor
fixed
floor
beam assembly
centr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35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保振安
翟冠丞
欧阳军
谢静毅
高祖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35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9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9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9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包括前地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前地板本体上的前地板框架,所述前地板本体包括中央通道,所述前地板框架包括横向设置的前地板前横梁、前座椅横梁组件和后座椅横梁组件、两条门槛内板以及纵向设置的通道后纵梁和两条前地板纵梁,所述中央通道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分别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分别在对应位置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结构简单、提升车身结构强度和整车NVH性能、满足安全法规要求、解决侧面碰撞保护乘客和电池包安全问题、解决前地板局部高应力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下车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传统动力车型的前地板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因为要避让排气管,通常会从在地板中部设计一条中央通道2由汽车的前舱所在的位置处贯穿至后地板总成位置处,在中央通道2两侧设置左右两条中央通道纵梁3和两条以上的地板横梁用于前地板下部的侧面支撑。当此前地板框架结构用于PHEV混合动力车型,PHEV混合动力车型因为高压电池布置在前地板底部,因此需要留出高压电池的空间而取消中央通道两侧的中央通道纵梁3,这样的前地板框架结构就会因为刚度和强度不足,导致车身发生侧面柱碰时形变不可控,并且前地板在受挤压时向下变形会对高压电池的入侵量较大,不满足法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中央通道两侧纵梁零件的模具、夹具、检具全都需要重新,因此开发增加开发成本,零件数量多导致零件状态管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升车身结构强度和整车NVH性能、提升零件合格率,控制零件状态的一致性、解决侧面碰撞保护乘客和电池包安全问题、解决前地板局部高应力问题的前地板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座椅横梁组件和后座椅横梁组件以及纵向设置的通道后纵梁和两条前地板纵梁,所述通道后纵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中央通道的后侧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前侧两层式固定,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平行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大梁延伸梁和后地板前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大梁延伸梁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分别与门槛内板的前后两侧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设置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外侧,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中央通道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在对应位置处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均有重叠部分且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还可以是:
所述通道后纵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的固定处有重叠部分,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所述通道后纵梁和所述中央通道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者三层式固定。
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部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内板连接件,所述门槛内板的前端与所述内板连接件两层式固定。
所述前大梁延伸梁的后侧横向设置有前地板前横梁,所述前地板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延伸梁两层式固定。
所述前地板前横梁的前部内侧分别对称纵向设置有前地板延伸梁,所述前地板延伸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前大梁延伸梁和所述前地板前横梁两层式固定。
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包括左后横梁、右后横梁和横梁连接件,所述横梁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后横梁和所述右后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横梁连接件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和所述前地板后纵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后横梁的左侧和所述右后横梁的右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后横梁的中部和所述右后横梁的中部分别与前地板纵梁两层式固定。
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中央通道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横梁加强板,所述横梁加强板的前侧与所述中央通道固定,所述横梁加强板的后侧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固定。
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纵梁延伸件,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延伸,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两层式固定。
所述前横梁组件包括左前横梁和右前横梁,所述左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中央通道两层式固定,所述右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和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
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纵梁延伸件,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底部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延伸,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的顶部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的底部两层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座椅横梁组件和后座椅横梁组件以及纵向设置的通道后纵梁和两条前地板纵梁,所述通道后纵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中央通道的后侧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前侧两层式固定,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平行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大梁延伸梁和后地板前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大梁延伸梁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分别与门槛内板的前后两侧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设置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外侧,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中央通道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在对应位置处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均有重叠部分且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两个所述前地板纵梁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形成封闭的框架结构,PHEV混合动力车型的高压电池设置在此封闭的框架结构底部,即完全容纳在此框架结构的保护空间内,此保护空间为高压电池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无论车身的哪个方向发生碰撞,碰撞的力都会被封闭的框架结构从被碰撞部位的向两侧传递,并随传递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吸收,进而避免高压电池因为车身受到碰撞而被挤压受损。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在对应位置处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的中间部分还与所述中央通道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的设置加强了封闭的框架结构对于当车身受到碰撞时抵抗作用更加有力,当不管车身任何部位发生碰撞时,当力顺着框架结构传递到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或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门槛内板的连接位置时,均可以将原本应该所述门槛内板承担的载荷分担一部分沿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或者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传递下去并减弱,即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或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增加了一条力传递的路径,减少了各个力传递路径上的力,进而减小了框架结构上的梁在车身受到碰撞时所发生形变的几率,保护此框架结构下侧的高压电池和上侧的乘客安全,并且满足安全法规要求,提升车身结构强度和整车NVH性能。因为避让框架结构下侧的高压电池而取消中央通道两侧的中央通道纵梁,使框架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抵抗作用减弱,为了进一步增加此框架结构的抵抗作用,则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后部设置所述通道后纵梁,所述通道后纵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中央通道的后侧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前侧两层式固定,使所述后座椅横梁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增加了一条新的力传递路径,可以车身受到碰撞时所受的力传导至所述通道后纵梁所在位置时进一步分散传递和减弱,进而增加框架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抗弯能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提升车身结构强度和整车NVH性能、满足安全法规要求、解决侧面碰撞保护乘客和电池包安全问题、解决前地板局部高应力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仰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与高压电池装配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前地板纵梁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图2A-A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俯视图。
图号说明
1…前地板纵梁 2…中央通道 3…中央通道纵梁
4…前座椅横梁组件 5…后座椅横梁组件 6…右前横梁
7…左前横梁 8…门槛内板 9…右后横梁
10…左后横梁 11…横梁连接件 12…通道后纵梁
14…横梁加强板 15…第一纵梁延伸件 16…第二纵梁延伸件
17…前地板前横梁 18…后地板前横梁 19…前地板延伸梁
20…前大梁延伸梁 21…内板连接件 22…螺母板
23…高压电池 24…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座椅横梁组件4和后座椅横梁组件5以及纵向设置的通道后纵梁12和两条前地板纵梁1,所述通道后纵梁1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中央通道2的后侧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的前侧两层式固定,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1平行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2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大梁延伸梁20和后地板前横梁18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分别与门槛内板8的前后两侧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8设置于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外侧,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分别布置在所述中央通道2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中央通道2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左右两侧在对应位置处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8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与所述前地板纵梁1均有重叠部分且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两个所述前地板纵梁1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形成封闭的框架结构,PHEV混合动力车型的高压电池23设置在此封闭的框架结构底部,即完全容纳在此框架结构的保护空间内,此保护空间为高压电池23提供了足够的保护,无论车身的哪个方向发生碰撞,碰撞的力都会被封闭的框架结构从被碰撞部位的向两侧传递,并随传递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吸收,进而避免高压电池23因为车身受到碰撞而被挤压受损。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左右两侧在对应位置处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8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中间部分还与所述中央通道2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设置加强了封闭的框架结构对于当车身受到碰撞时抵抗作用更加有力,当不管车身任何部位发生碰撞时,当力顺着框架结构传递到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或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与所述门槛内板8的连接位置时,均可以将原本应该所述门槛内板8承担的载荷分担一部分沿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或者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传递下去并减弱,即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或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增加了一条力传递的路径,减少了各个力传递路径上的力,进而减小了框架结构上的梁在车身受到碰撞时所发生形变的几率,保护此框架结构下侧的高压电池23和上侧的乘客安全,并且满足安全法规要求,提升车身结构强度和整车NVH性能。因为避让框架结构下侧的高压电池23而取消中央通道2两侧的中央通道纵梁,使框架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抵抗作用减弱,为了进一步增加此框架结构的抵抗作用,则在所述中央通道2的后部设置所述通道后纵梁12,所述通道后纵梁1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中央通道2的后侧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的前侧两层式固定,使所述后座椅横梁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之间增加了一条新的力传递路径,可以车身受到碰撞时所受的力传导至所述通道后纵梁12所在位置时进一步分散传递和减弱,进而增加框架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抗弯能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提升车身结构强度和整车NVH性能、满足安全法规要求、解决侧面碰撞保护乘客和电池包安全问题、解决前地板局部高应力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通道后纵梁12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2的固定处有重叠部分,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所述通道后纵梁12和所述中央通道2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者三层式固定。这样,所述中央通道2、所述通道后纵梁12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形成十字交叉结构,而三者在重叠部分处三层式固定形成坚固的连接,使力传递到重叠部分时一分为三,大大减弱了每条路径上的载荷并在传递过程中加速减弱,原本只有一条路径减弱的力分担到三条路径同时减弱,当分担后的各个传递路径的力再汇合到一起的时候大大小于一条路径直接传递的力,进而所述通道后纵梁12的设置对前地板后部进行有力支撑,解决了前地板后部高应力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前部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内板连接件21,所述门槛内板8的前端与所述内板连接件21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内板连接件21从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和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固定处向外延伸,使所述门槛内板8和所述前地板纵梁1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进而保证当所述门槛内板8所在位置处受到碰撞时,先通过与所述门槛内板8有连接部分的梁类结构件来传递力,即同时通过更多力传递路径来减弱力的大小,而不是在所述门槛内板8受到碰撞发生形变时同时直接撞击所述前地板纵梁1,而是使碰撞力沿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延伸方向传递,以减少所述前地板纵梁1发生形变而使高压电池23包受到挤压而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的后侧横向设置有前地板前横梁17,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两层式固定。这样,PHEV混合动力车型的高压电池23设置在车身底部,为了避让下侧的高压电池23而取消中央通道2两侧的中央通道纵梁,进而使框架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抵抗作用减弱,为了满足安全法规的要求,在所述中央通道2的前侧增加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大梁延伸梁20和后地板前横梁18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挡在由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1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所组成的封闭框架结构的前部,当此框架结构前部也就是高压电池23的前部受到撞击时,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可以牺牲形变或者将力传导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1上,使力沿前地板纵梁1传导至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及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上并进一步分散瓦解,进而将不可控的形变变得更加可控,进而减少高压电池23受到挤压的几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地板延伸梁19的中部设置有折弯部24,所述前地板延伸梁19的前部由所述前大梁20的内侧横向延伸至所述折弯部24,所述前地板延伸梁19的后部由所述折弯部24纵向延伸至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的前侧。这样,所述前地板延伸梁19由所述前大梁20的内侧横向向内延伸至所述折弯部24,经过所述折弯部24弯折转向后,变为纵向延伸至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的前侧,进而使这条力传递路径的传递距离增加,在力传递的过程中,力得到更远距离的缓冲和衰减,进而使整个框架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刚度和强度得到增加,进而保持原有的框架形状,使位于此框架结构底部的高压电池更好的得到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的前部内侧分别对称纵向设置有前地板延伸梁19,所述前地板延伸梁19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和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两层式固定。这样,在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前侧形成交叉形结构,当车身受到碰撞时所承受的力在传递到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前侧时一分为三继续传递,即从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传递至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所述门槛内板8和所述前地板纵梁1,或者从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传递至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所述门槛内板8和所述前地板纵梁1,或者从所述前地板纵梁1传递至所述门槛内板8、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和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又或者是从所述门槛内板8传递至所述前地板纵梁1、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和所述前大梁延伸梁20,这样,经过此固定点的力大大减弱分担至另外三条板梁类结构件上,进而增加了此框架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而保护此框架结构上侧的乘客和下侧的高压电池23在车身受到碰撞时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包括左后横梁10、右后横梁9和横梁连接件11,所述横梁连接件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后横梁10和所述右后横梁9两层式固定,所述横梁连接件1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前地板后纵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后横梁10的左侧和所述右后横梁9的右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内板8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后横梁10的中部和所述右后横梁9的中部分别与前地板纵梁1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增加了所述横梁连接件11,所述横梁连接件11将所述左后横梁10和所述右后横梁9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式横梁,形成连贯的力传递路径,并且所述横梁连接件1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前地板后纵梁两层式固定,形成稳定的交叉框架,将经过此交叉点的力一分为三进行传递,进而增强了车架的连接强度和整车刚度,并且满足安全法规要求,在车身侧面受到柱碰时高压电池23能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横梁连接件11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2的正后方。这样,因为所述中央通道2正好纵向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中央位置处,这样,所述横梁连接件11也横向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中央位置处,所述左后横梁10和所述右后横梁9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连接件11的左右两侧,进而增加了整个框架结构的强度,使车身前后两侧发生碰撞时,力可以均衡传递到所述左后横梁10和所述右后横梁9上,进而使整个框架结构在发生形变时更加可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与所述中央通道2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横梁加强板14,所述横梁加强板14的前侧与所述中央通道2固定,所述横梁加强板14的后侧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固定。这样,所述横梁加强板14的前侧与所述中央通道2固定,所述横梁加强板14的后侧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固定,所述横梁加强板14增加了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在连接处的厚度,即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在此处连接的横截面积增加,进而在进行力传递过程中,对于同样大小的力,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由于横截面积的增加而大大减小,进而增加了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在固定处的刚度和强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横梁加强板14的后侧与所述横梁连接件11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横梁连接件11正好在整个框架结构的中央位置处,所述横梁加强板14增加了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横梁连接件11在连接处的厚度,即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横梁连接件11在此处连接的横截面积增加,进而在进行力传递过程中,对于同样大小的力,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由于横截面积的增加而大大减小,进而增加了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横梁连接件11在固定处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纵梁延伸件16,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延伸,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底部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延伸,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构成腔体结构,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的顶部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底部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在所述前地板纵梁1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固定处增加了所述前地板纵梁1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固定面积,并且在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底部将其托起,与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一起承担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的重力,因为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都是板类结构件,其刚度和强度远远小于梁类结构件,进而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的设置减小了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的承重,进而增加了所述门槛内板8和所述中央通道2的刚度和强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左侧的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的顶部与所述左后横梁10的底部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右侧的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的底部与所述右后横梁9的底部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16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央通道2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左后横梁10和所述右后横梁9两层式固定,优化了整个框架结构的传力路径,使车身前后两侧发生碰撞时,力在所述左后横梁10和所述右后横梁9上能均衡传递,进而增加了整个框架结构的形变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横梁组件包括左前横梁7和右前横梁6,所述左前横梁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内板8和所述中央通道2两层式固定,所述右前横梁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左前横梁7搭接在所述中央通道2和左侧的所述门槛内板8之间,所述右前横梁6搭接在所述中央通道2和右侧的所述门槛内板8之间,即所述左前横梁7在所述中央通道2和左侧的所述门槛内板8之间形成有力支撑,所述右前横梁6在所述中央通道2和右侧的所述门槛内板8之间形成有力支撑,而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与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1搭接,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5、所述中央通道2、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和所述前地板纵梁1形成封闭的“田”字形结构,使力在经过一分二、二分四的力传递路径汇合在一起时大大减弱了车身所受的碰撞力,进而增加了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纵梁延伸件15,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底部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延伸,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的顶部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底部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1的底部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延伸,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构成腔体结构,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的顶部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底部两层式固定,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在所述前地板纵梁1和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固定处增加了所述前地板纵梁1和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固定面积,并且在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底部将其托起,与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一起承担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4的重力,因为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都是板类结构件,其刚度和强度远远小于梁类结构件,进而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的设置减小了所述中央通道2和所述门槛内板8的承重,进而增加了所述门槛内板8和所述中央通道2的刚度和强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左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的顶部与所述左前横梁7的底部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右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的底部与所述右前横梁6的底部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15对称分布在所述中央通道2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左前横梁7和所述右前横梁6两层式固定,优化了整个框架结构的传力路径,使车身前后两侧发生碰撞时,力在所述左前横梁7和所述右前横梁6上能均衡传递,进而增加了整个框架结构的形变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请参考图2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1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高压电池23的螺母板22,所述螺母板22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与所述前地板纵梁1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螺母板22将高压电池23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每条边的若干个点与所述前地板纵梁1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前地板前横梁17位于高压电池23的前部,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1分别位于高压电池23的左右两侧,所述后地板前横梁18位于高压电池23的后侧,整个封闭的框架结构从高压电池23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保护其不易因为车身碰撞而发生形变引起危险。所述螺母板22布置的位置根据实际应用可以变换,即所述螺母板22的位置没有特定位置,随高压电池23的安装点位置调整,如果高压电池23的位置有所调整,所述螺母板22的位置就随之调整至相应位置处,只要满足安全法规要求即可。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座椅横梁组件和后座椅横梁组件以及纵向设置的通道后纵梁和两条前地板纵梁,所述通道后纵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中央通道的后侧和后地板前横梁的前侧两层式固定,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平行设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大梁延伸梁和后地板前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大梁延伸梁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分别与门槛内板的前后两侧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设置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外侧,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中央通道分别在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的左右两侧在对应位置处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均有重叠部分且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后纵梁和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的固定处有重叠部分,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所述通道后纵梁和所述中央通道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者三层式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部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内板连接件,所述门槛内板的前端与所述内板连接件两层式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大梁延伸梁的后侧横向设置有前地板前横梁,所述前地板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延伸梁两层式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前横梁的前部内侧分别对称纵向设置有前地板延伸梁,所述前地板延伸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前大梁延伸梁和所述前地板前横梁两层式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包括左后横梁、右后横梁和横梁连接件,所述横梁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后横梁和所述右后横梁两层式固定,所述横梁连接件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和所述前地板后纵梁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后横梁的左侧和所述右后横梁的右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所述左后横梁的中部和所述右后横梁的中部分别与前地板纵梁两层式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所述中央通道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横梁加强板,所述横梁加强板的前侧与所述中央通道固定,所述横梁加强板的后侧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纵梁延伸件,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延伸,所述第二纵梁延伸件与所述后座椅横梁组件两层式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组件包括左前横梁和右前横梁,所述左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中央通道两层式固定,所述右前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中央通道和所述门槛内板两层式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地板纵梁的连接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纵梁延伸件,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一体成型或固定于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底部外侧并横向沿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延伸,所述第一纵梁延伸件的顶部与所述前座椅横梁组件的底部两层式固定。
CN202020443550.1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Active CN212529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3550.1U CN212529825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3550.1U CN212529825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9825U true CN212529825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3550.1U Active CN212529825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9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4264B (zh) 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12874637B (zh)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273623U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207141192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568102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CN211568103U (zh)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CN20782634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11391926A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09204513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2373576A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CN10920446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2529825U (zh)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US20230219514A1 (en)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n additional element connecting the absorber to the cross beam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114132383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09204485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8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0316251B (zh) 前车架和客车
CN211893399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5621953U (zh) 一种司机室骨架结构、司机室及其轨道车辆
CN218662096U (zh) 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