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0271U -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 Google Patents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0271U
CN212340271U CN202020962460.3U CN202020962460U CN212340271U CN 212340271 U CN212340271 U CN 212340271U CN 202020962460 U CN202020962460 U CN 202020962460U CN 212340271 U CN212340271 U CN 212340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ndle
circuit board
handle sensor
side wal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24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瑞
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esco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24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0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0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0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其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侧壁以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置于收容空间内。所述门把手传感器还包括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的端部设有凸起,所述卡持部的凸起与电路板抵持在一起从而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可较方便的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

Description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尤其是一种带有卡持部的门把手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把手传感器设有壳体以及固定到壳体内的电路板。为了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一般是通过螺丝锁紧的方式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虽然通过该方式可以较稳固的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但是其增加了组装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较简单地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的门把手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其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侧壁以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置于收容空间内。所述门把手传感器还包括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的端部设有凸起,所述卡持部的凸起与电路板抵持在一起从而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自底壁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卡持部与底壁为一体式。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靠近第二侧壁处,第三卡持靠近第四侧壁处。
优选地,其还包括导光体,所述电路板将导光体固定到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所述底壁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区段置于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设有位于一侧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收容空间一侧的第一导向部以及位于收容空间另一侧的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部配合,第二导向槽与第二导向部。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向内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凸起与电路板的接触面为斜面。通过凸起与电路板的接触面设置为斜面,可以持续的给电路板施加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门把手,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起来的手握部。门把手还包括上述的门把手传感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容置空间,门把手传感器置于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传感器通过卡持的方式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固持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未带有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带有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门把手200,其包括第一端部202、第二端部203以及将第一端部202和第二端部203连接起来的手握部201。
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第二端部203设有容置空间2031,容置空间2031内放置门把手传感器100。门把手传感器100***到容置空间2031。门把手传感器100包括电路板4以及与电路板4信号连接的电极2。电极2的主体部21基本上与电路板4相垂直,优选的为垂直设置。主体部21基本上与手握部201的外表面平行,优选的为平行设置。该门把手200在未使用时隐藏在车门内部。当需要使用时,触摸门把手传感器100的电极2区域,门把手200从车门内伸出。当门把手200不需要再使用时,门把手200回退到车门内部。与传统的门把手的手握部的门把手传感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传感器100具有体积小的技术效果。门把手传感器100的详细结构请见下文描述。
参见图3以及图4所示,门把手传感器100包括壳体1、电极2、LED灯5、导光体3以及电路板4。壳体1包括底壁15、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2以及第四侧壁14。底壁15上设有通孔151以及环绕通孔151的突起部152。壳体1还包括卡持部17、导向部18以及开口向上的收容空间16。收容空间16由底壁15、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2以及第四侧壁14形成、且呈近似方形。为了对壳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壳体1内部需要灌胶处理。卡持部17包括第一卡持部171、第二卡持部172以及第三卡持部173。卡持部17自底壁15向上延伸形成,且端部设有凸起,以用于固持电路板4(图8示出)。第一卡持部171和第二卡持部172位于底壁15的一端(靠近第二侧壁13),第三卡持部173位于底壁15的另一端(靠近第四侧壁14)。虽然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卡持部,为了设计的需要,也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卡持部。
导向部18包括第一导向部181和第二导向部182。导向部18对电路板4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在门把手传感器100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第一导向部181设于第一侧壁11处,第二导向部182设于第三侧壁12处。第二侧壁13上设有正对的第一导滑槽132和第二导滑槽134。第一导滑槽132由第二侧壁13和位于第二侧壁13内侧的第一止挡部131形成,第二导滑槽134由第二侧壁13和位于第二侧壁13内侧的第二止挡部133形成。电极2***到第一导滑槽132、第二导滑槽134内。优选的,第一导滑槽132和第二导滑槽134的延伸方向与底壁15相垂直。第四侧壁14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放置导线的凹槽141。壳体1还设有自第四侧壁14向外侧延伸形成的卡线部142。
电极2包括主体部21、位于主体部21上方且向内弯曲的按压部24、位于主体部21的一侧且向内弯曲的第一折弯部22以及位于主体部21的另一侧且向内弯曲的第二折弯部23。主体部21设有窗口211以及位于窗口211处的连接部25。连接部25与主体部21为一体式,这样可以增强连接部25与主体部21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部25包括与主体部21相连的倾斜部251、接触部252以及将接触部252与主体部21连接到一起的弧形部253。倾斜部251和弧形部253共同作用对接触部252施加弹性力,使得接触部252压接到电路板4上。为了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接触部252固定到电路板4上。倾斜部251向电路板4方向倾斜。在安装电极2时,先将电极2置于第一导滑槽132和第二导滑槽134内,通过按压部24对电极2施加压力,从而将电极2压入到壳体1内。电极2的接触部252与电路板4的导电区域42接触在一起,从而实现信号连接。
进一步参见图5以及图6所示,导光体3包括第一区段31、第二区段33以及沿横向向外突出的凸出部32。凸出部32位于第二区段33的上方。第二区段33伸入通孔15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出部32与第一区段31相连接。
结合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区段31的上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收空间314、自接收空间314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壁312、第一环形槽313、第二环形壁311。接收空间314设于中间。第一环形槽313的开口向上。第一区段31的下部设有环绕第二区段33且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防水槽324、第一密封部322、溢胶槽321以及第二密封部323。防水槽324、第一密封部322均与突起部152直接接触。门把手传感器100需要进行灌胶出来。第二密封部323与底壁15直接设有0.1mm之间的间隙,该间隙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密封部322与突起部152较好的接触,同时还可以避免胶水溢出的问题发生。即使发生了胶水溢出,溢出的胶水可以流入溢胶槽321。第一密封部322和突起部152配合可以避免水进入到门把手传感器100的内部导致传感器失效的风险。
电路板4的下方设有LED灯5。为了使得LED灯5产生的热量能够较好的传递出去,LED灯5的周边设有散热金属46。LED灯5置于导光体3的接收空间314内,且第一环形壁312、第二环形壁311均与散热金属46贴合在一起。在对门把手传感器100进行灌胶处理时,即使第二环形壁311与散热金属46之间由于贴合不好而发生了溢胶,第一环形槽313可接收流进来的胶,同时第一环形壁312与散热金属46贴合在一起,避免流进来的胶流入接收空间314内。同时,散热金属46传导的热量也可以流入第一环形槽313,从而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参见图9以及图10所示,电路板4包括主体部41、位于前端的导电区域42、位于一侧的第一导向槽44、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导向槽45以及位于尾端的导线连接区43。第一导向槽44与第一导向部181配合、第二导向槽45与第二导向部182配合从而起到对电路板4的导向效果。电路板4置于导光体3的上方,从而在竖直反向上起到对电路板4的定位作用。为了将电路板4固定,第一卡持部171、第二卡持部172以及第三卡持部173夹住电路板4,从而将电路板4固定到壳体1内。通过卡持部17对电路板4进行固定,从而起到安装方便的技术效果。电极2的接触部252与导电区域42贴合在一起,从而起到信号连接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门把手传感器,其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壁、侧壁以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置于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传感器还包括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的端部设有凸起,所述卡持部的凸起与电路板抵持在一起从而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自底壁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卡持部与底壁为一体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为三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靠近第二侧壁处,第三卡持靠近第四侧壁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导光体,所述电路板将导光体固定到底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所述底壁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区段置于通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位于一侧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收容空间一侧的第一导向部以及位于收容空间另一侧的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部配合,第二导向槽与第二导向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向内倾斜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电路板的接触面为斜面。
10.一种门把手,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起来的手握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传感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容置空间,门把手传感器置于容置空间内。
CN202020962460.3U 2020-05-29 2020-05-29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Active CN212340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2460.3U CN212340271U (zh) 2020-05-29 2020-05-29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2460.3U CN212340271U (zh) 2020-05-29 2020-05-29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0271U true CN212340271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2460.3U Active CN212340271U (zh) 2020-05-29 2020-05-29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0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0150B2 (en) Housing member and driv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314040B2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US9484639B1 (en) Openable wire-mounting connector
CN210630166U (zh) 连接器组件
CN104350594A (zh) 半导体模块和半导体模块制造方法
CN212340271U (zh)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US5981979A (en) Radiation-emitt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CN108988613B (zh) 电源转换器及其电连接器模块
US1015360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nsulating body integral with a housing
JP2009253040A (ja) Led照明ユニット
CN212654295U (zh) 门把手传感器以及门把手
CN212340276U (zh) 门把手传感器
JP2017220470A (ja) 基板ユニット
CN213083048U (zh) 门把手传感器
JP2006109587A (ja) 電線と素子内蔵ユニットとの接続構造
WO2013038722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US20020102075A1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structure of optical connector-packaging/mounting portion
US7314386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apability
JP2007049013A (ja) 表面実装型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および収容ケース
JP2011060426A (ja) コネクタ
KR20080045399A (ko) 전원인가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2008053201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の接続構造
JP4374297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75063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4351553B2 (ja) 電子回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