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9547U -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9547U
CN212269547U CN202021033782.6U CN202021033782U CN212269547U CN 212269547 U CN212269547 U CN 212269547U CN 202021033782 U CN202021033782 U CN 202021033782U CN 212269547 U CN212269547 U CN 212269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needle
charge transfer
tip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37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庆彬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atospheric Composite Water 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ratospheric Composite Water 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ratospheric Composite Water 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ratospheric Composite Water 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337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9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9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9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固定安装板之上,电极底座固定安装于冷气流发生组件的顶部,电极针的下端垂直固定于电极底座之上,电极针的上端集结有水质覆盖层,连接凸边与外壳的内壁密封相接,电极针的顶部正对筒电极的中心轴且电极针位于筒电极的下方,外壳于电极底座与筒电极之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该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以水质做为电极耗材,增加原有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能产生更多的有益物质;能不断收集并汇集空气中的水分子至水质覆盖层,从而达到稳定长效的工作状态。另外,采用组合电极的方式,既满足导热系数高、抗氧化性能好且电离效果亦佳的要求,且制作成本亦低,有利于推广。

Description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离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现时的放电装置200,如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电离与电击直接发生在筒电极210与负电极220的金属之间,当负电极上的水珠230碰到电荷转移才会被击碎,产生的有益物质,然而,负极上的水珠是自然结露的,消耗之后短时间内难以重新结露,因而电离产生的有益物质较少。另外,当使用耐电击耐电离的金属材质作为电极时,虽寿命较长,然而导热系数低,不利于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子,当使用导电性能好导热系数高的铜系材料作为电极时,抗氧化性能欠佳,使用寿命较短,且长期使用后电离效果变差;贵金属导热系数高、抗氧化性能好且电离效果亦佳,然价格居高不利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包括外壳、冷气流发生组件、负电极以及筒状的筒电极,所述外壳内的下部水平安装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负电极包括电极底座及电极针,所述电极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的顶部,所述电极针的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电极底座之上,所述电极针的上端集结有水质覆盖层,所述筒电极包括筒电极主体及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凸边,所述连接凸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密封相接,所述电极针的顶部正对所述筒电极的中心轴且所述电极针位于所述筒电极的下方,所述外壳于所述电极底座与所述筒电极之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
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包括风扇、散热片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风扇的输入口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风扇之上,所述散热片的输入口正对所述风扇的输出口,所述散热片的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外侧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散热片之上,所述电极底座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外侧壁及所述散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输入风隙。
较佳地,所述电极针包括针座及针头,所述针座的顶部开设有针头插孔,所述针头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针头插孔中,所述针头的上端呈上小下大锥状。
较佳地,所述针座的上部于所述针头插孔之外往外凸伸形成凸台。
较佳地,所述电极针的顶部呈圆球状。
较佳地,所述电极针包括针杆及连接于针杆的上端的电极头,所述电极头呈半球状,所述电极头的直径大于所述针杆的直径。
较佳地,所述电极针由钨或者钨合金或者钛或者钛合金制成,所述电极底座由黄铜或者紫铜或者锆铜或者铜合金或者铝或者铝合金制成。
较佳地,所述连接凸边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的下端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
较佳地,所述连接凸边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的上端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筒电极呈上小下大状,所述筒电极的侧壁往外圆弧弯曲。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筒状的筒电极、负电极及冷气流发生组件,于所述负电极的顶部集结水质覆盖层而形成水质的尖端电极,将所述负电极置于所述筒电极的下方,且让所述尖端电极正对所述筒电极的中轴线;(2)使所述筒电极接上电源正极,使所述负电极接上电源负极,启动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产生冷却气流并使产生的冷却气流沿所述负电极的四周向上攀升并穿过所述筒电极的中心孔。
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以水质做为电极耗材,使电荷转移直接发生与水质覆盖层形成的尖端电极与筒电极之间,增加了原有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水分子的电离效果,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纳米水离子、和富氧离子、带电粒子等有益物质;通过不断消耗水质电极、又不断收集并汇集空气中的水分子至水质覆盖层形成尖端电极,能持继的产生羟基自由基、纳米水离子、和富氧离子、带电粒子,从面达到稳定长效的工作状态。同时,采用组合电极的方式,既满足导热系数高、抗氧化性能好且电离效果亦佳的要求,且制作成本亦低,有利于推广。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负电极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负电极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负电极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负电极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负电极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装置的筒电极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至图8,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100包括外壳10、冷气流发生组件、负电极30以及筒状的筒电极40。所述外壳10内的下部水平安装有固定安装板50。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50之上,所述固定安装板5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1。所述负电极30包括电极底座31及电极针32,所述电极底座31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的顶部,所述电极针32的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电极底座31之上。所述电极针32的上端集结有水质覆盖层33,所述筒电极40包括筒电极主体41及自所述筒电极主体41的侧壁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凸边42,所述连接凸边42与所述外壳10的内壁密封相接,所述电极针32的顶部正对所述筒电极40的中心轴且所述电极针32位于所述筒电极40的下方,所述外壳10于所述电极底座31与所述筒电极40之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1。
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包括风扇21、散热片22及半导体制冷片23。所述风扇21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50之上。所述风扇21的输入口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散热片22安装于所述风扇21之上,所述散热片22的输入口正对所述风扇21的输出口。所述散热片22的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散热片22的外侧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3安装于所述散热片22之上,所述电极底座31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3的顶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3的外侧壁及所述散热片22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形成输入风隙101。
具体地,参考图2至图4,所述电极针32包括针座321及针头322,所述针座321的顶部开设有针头插孔3211,所述针头322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针头插孔3211中,所述针头322的上端呈上小下大锥状。所述针座321的上部于所述针头插孔3211之外往外凸伸形成凸台3212。
具体地,参考图5,所述电极针32的顶部呈圆球状。
具体地,参考图6,所述电极针32呈上小下大锥状,且所述电极针32的顶部呈圆滑状。
具体地,参考图7,所述电极针32包括针杆323及连接于针杆323的上端的电极头324,所述电极头324呈半球状,所述电极头324的直径大于所述针杆323的直径。
较佳者,所述电极针32由钨或者钨合金或者钛或者钛合金制成,所述电极底座31由黄铜或者紫铜或者锆铜或者铜合金或者铝或者铝合金制成。
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连接凸边42自所述筒电极主体41的侧壁的下端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
具体地,参考图8,所述连接凸边42自所述筒电极主体41的侧壁的上端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筒电极41呈上小下大状,所述筒电极41的侧壁往外圆弧弯曲。
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100工作时,风扇21、散热片22及半导体制冷片23均接上电源,筒电极40接电源正极,负电极30接电源负极, 电流由筒电极40(正极)流向负电极30(负极),同时电荷从负电极30(负极)向筒电极40(正极)移动,通过电荷的移动方向,产生了静电移动的方向,而静电有吸附作用,这就使得集结于负电极30上的水质覆盖层33上的水露向负电极30的尖部发生移动汇集。风扇21通过第一进风口51从外界吸入常温气流,常温气流经散热片22及半导体制冷片23冷却后形成冷却气流,冷却气流经输入风隙101吹出,与第二进风口11吹进的气流汇合后流进筒电极40的中心孔,形成如图1所示的强制气流。通过冷却气流的作用,使得负电极30上能不断的收集更多的水露至水质覆盖层33,也使得水露同时会随强制气体流动的方向产生汇集。在静电及气流共同作用下产生水质的尖端放电。众所周知电是会从最近距离的两端发生电荷转移的,因此在水质的尖端,也就是离筒电极40最近的地方就会不断的发生水分子的电离作用,从而消耗水质电极,但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3及静电和气流作用,又会不断的生成新的水质的尖端电极,从而达到一个长效平衡稳定工作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以水质做为电极耗材,使电荷转移直接发生与水质覆盖层形成的尖端电极与筒电极之间,增加了原有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水分子的电离效果,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纳米水离子、和富氧离子、带电粒子等有益物质;通过不断消耗水质电极、又不断收集并汇集空气中的水分子至水质覆盖层形成尖端电极,能持继的产生羟基自由基、纳米水离子、和富氧离子、带电粒子,从面达到稳定长效的工作状态。同时,采用组合电极的方式,既满足导热系数高、抗氧化性能好且电离效果亦佳的要求,且制作成本亦低,有利于推广。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9)

1.一种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冷气流发生组件、负电极以及筒状的筒电极,所述外壳内的下部水平安装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负电极包括电极底座及电极针,所述电极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的顶部,所述电极针的下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电极底座之上,所述电极针的上端集结有水质覆盖层,所述筒电极包括筒电极主体及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的连接凸边,所述连接凸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密封相接,所述电极针的顶部正对所述筒电极的中心轴且所述电极针位于所述筒电极的下方,所述外壳于所述电极底座与所述筒电极之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流发生组件包括风扇、散热片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之上,所述风扇的输入口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风扇之上,所述散热片的输入口正对所述风扇的输出口,所述散热片的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外侧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散热片之上,所述电极底座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外侧壁及所述散热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输入风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包括针座及针头,所述针座的顶部开设有针头插孔,所述针头的下端插设于所述针头插孔中,所述针头的上端呈上小下大锥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上部于所述针头插孔之外往外凸伸形成凸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的顶部呈圆球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包括针杆及连接于针杆的上端的电极头,所述电极头呈半球状,所述电极头的直径大于所述针杆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由钨或者钨合金或者钛或者钛合金制成,所述电极底座由黄铜或者紫铜或者锆铜或者铜合金或者铝或者铝合金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边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的下端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边自所述筒电极主体的侧壁的上端沿径向往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筒电极呈上小下大状,所述筒电极的侧壁往外圆弧弯曲。
CN202021033782.6U 2020-06-08 2020-06-08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Active CN212269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782.6U CN212269547U (zh) 2020-06-08 2020-06-08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782.6U CN212269547U (zh) 2020-06-08 2020-06-08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9547U true CN212269547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8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3782.6U Active CN212269547U (zh) 2020-06-08 2020-06-08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95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7818A (zh) * 2020-06-08 2020-08-18 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3604828A (zh) * 2021-06-30 2021-11-05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电化学反应与制备过程的电极反应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7818A (zh) * 2020-06-08 2020-08-18 平流层复合水离子(深圳)有限公司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3604828A (zh) * 2021-06-30 2021-11-05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电化学反应与制备过程的电极反应管
CN113604828B (zh) * 2021-06-30 2023-10-27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电化学反应与制备过程的电极反应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7818A (zh)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2269547U (zh) 水质尖端电荷转移的装置
CN110190520B (zh) 一种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
CN112153873A (zh) 一种散热模块及包括其的充电枪和充电座
CN207861892U (zh) 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CN211879781U (zh) 强制积露的纳米水离子发生的装置
CN108626051A (zh) 锂电池用于启动的发动机
CN108339667A (zh) 一种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静电除尘装置
CN111885900A (zh) 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
CN111585175A (zh) 强制积露的纳米水离子发生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8019917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266098U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CN212353804U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汽车车内后视镜
CN216057601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气体的空心阴极结构及等离子发生器
CN220707424U (zh) 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电焰灶
CN220308436U (zh) 一种用于电子烟的电池接触式结构以及电子烟
CN218217092U (zh) 一种内外水冷交替循环散热的变频器
CN110594104A (zh) 一种车载风力发电***
CN208818376U (zh) 一种温感探头测试装置
CN220307102U (zh) 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CN2353728Y (zh) 臭氧发生器
CN212655470U (zh) 一种便捷安装的臭氧发生管
CN216079372U (zh) 套件及led球泡灯
CN216216245U (zh) 一种强液冷高速电机
CN212961478U (zh) 一种带防尘装置的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