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1133U -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1133U
CN212141133U CN202020113128.XU CN202020113128U CN212141133U CN 212141133 U CN212141133 U CN 212141133U CN 202020113128 U CN202020113128 U CN 202020113128U CN 212141133 U CN212141133 U CN 212141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catheter
joint
colon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31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子文
赵芳
张军
刘金朝
任建庄
陈鹏飞
王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131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1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1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11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导丝套,第一导管上设置有限位挡盘、第一球囊和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第二导管上设置有第二球囊、造影输液孔、造影输注接头、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和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球囊和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在本实用新型内,通过第一导管上的第一球囊在直肠内撑起,向前推进,再由第二球囊、填充球囊和第三球囊撑起,由造影输注接头注入造影剂,从造影输液孔流出;采用三层导管的设计可以使得每一步操作更加清晰明朗简化,使得操作更加稳定,操作简单,作用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在对病人进行结肠造影检查时,通常需要通过灌肠器将硫酸钡等造影剂从病人***灌入病人结肠,以使病人在后续的接受结肠X射线检查时,其结肠的形态能更清楚的呈现出来,以便于医生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病人结肠的病变部位;而在此过程中,通常还需要使用充气装置向病人结肠内灌入气体,以使病人结肠得到扩张,使得病人结肠内壁粘膜等组织能更好的被前期所灌入的硫酸钡充盈,使得所灌入的硫酸钡等造影剂能均匀分布,以便于后续的检查显影。
传统的做法是,在通过灌肠器将硫酸钡等造影剂从病人***灌入病人结肠后,再断开相应灌肠器上的输出管与******的肛管,后续再将相应充气装置的出气管连接***端的肛管来给病人结肠灌气,此种做法虽然使用普遍,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1、在断开相应灌肠器的输出管时,存在硫酸钡等造影剂甚至粪便从***病人***的肛管溢出及导致相应肛管的脱落的可能,如此,则使得硫酸钡灌入效果差、硫酸钡流失及导致污染病人衣物和诊断床。
2、在对患者输注造影剂的各阶段,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卧姿以及医护人员不同手法来促使造影剂能够快速通过结肠的不同位置,例如肛管******10cm深度时采用屈膝左侧位;造影剂输注时采用仰卧位,造影剂通过乙状结肠进入降结肠而到达脾曲时,则患者左侧抬高;造影剂到达升结肠中断,停止输注,用***和手法使盲肠充盈。整个过程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姿势,在被灌肠阶段的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极大的增加的患者痛苦,容易造成患者局部出现酸麻的情况,同时对于医生来说需要不同的手法按摩患者腹部促使造影剂快速流动,容易造成医护人员出现力竭的情况。
3、传统造影时导管在结肠内部输注造影剂,单凭结肠蠕动将造影剂蠕动至结肠全段区域,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而且无法保证结肠内部所有区域内壁均能浸染造影剂,更不能保证造影剂的分布均匀,实际案例证明传统造影中越靠近造影剂输注区域,造影剂分布越多,越远离则分布越稀少,无法保证清晰显影,容易造成患者病情诊断有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通过第一导管上的第一球囊在直肠内撑起,向前推进,再由第二球囊、填充球囊和第三球囊撑起,由造影输注接头注入造影剂,从造影输液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中,包括第一导管、套接在所述第一导管内的第二导管、套接在所述第二导管内的第三导管、套在所述第三导管内的导丝套,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限位挡盘、第一球囊和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所述第一球囊处于所述限位挡盘的前侧,所述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球囊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处于所述限位挡盘的后侧;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第二球囊、造影输液孔、造影输注接头、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和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头与填充球囊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填充球囊的另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管上,所述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与所述第二球囊相连通,所述造影输注接头与所述造影输液孔相连通,所述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与所述填充球囊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球囊和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所述第三球囊处于所述填充球囊的前端,所述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处于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的后侧,所述导丝套内设置有导丝,所述第三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标记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管的前端设置有螺旋引流槽,所述螺旋引流槽在螺旋圈数超过一圈后顺滑延伸至第一导管管壁中形成引流道,所述引流道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内的引流孔相通,所述引流孔与引流管连通,所述引流管与负压引流袋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推拉挡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管的后端设置有内螺纹端头,所述内螺纹端头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多线内螺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推拉环,所述推拉环处于所述内螺纹端头的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所述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包括两个偏心固定环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偏心固定环相通,所述偏心固定环内设置有若干个偏心夹紧轮槽,所述偏心夹紧轮槽内设置有偏心夹紧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处于前侧的所述偏心夹紧轮与多线螺纹管连接,所述多线螺纹管与所述多线内螺纹槽可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管的后端连接有三角导管接头,所述导丝套穿过所述三角导管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导管接头内设置有保压瓣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丝套的后端设置有推拉端头。
在本实用新型内,通过第一导管上的第一球囊在直肠内撑起,向前推进,再由第二球囊、填充球囊和第三球囊撑起,由造影输注接头注入造影剂,从造影输液孔流出;采用三层导管的设计可以使得每一步操作更加清晰明朗简化,使得操作更加稳定,操作简单,作用明显。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引流槽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端头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端头的设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导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与内螺纹端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的剖视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的剖视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与内螺纹端头的连接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1中从***进入直肠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2中步骤2中第一球囊充盈在直肠区域内壁处胀紧固定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3中第二导管2从直肠段向前推进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3中第二导管2从直肠段向前推进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4中第二导管推进一段距离后第二球囊充盈胀紧固定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5中填充球囊和第三球囊充盈胀紧固定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6中第二球囊和填充球囊排气后向前推送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7中第二球囊充盈胀紧固定和第三球囊排气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步骤的步骤8中第三导管向前推进和第三球囊与填充球囊充盈胀紧固定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导管,11-限位挡盘,12-第一球囊,13-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4-螺旋引流槽,15-推拉挡环,16-引流道,17-引流孔,18-引流管,19-负压引流袋,2-第二导管,21-第二球囊,22-造影输液孔,23-造影输注接头,24-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6-填充球囊,27-内螺纹端头,28-多线内螺纹槽,29-推拉环,3-第三导管,31-第三球囊,32-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33-标记环,34-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1-偏心固定环,342-连接管,343-偏心夹紧轮槽,344-偏心夹紧轮,345-多线螺纹管,346-套管,35-三角导管接头,36-保压瓣膜,37-拉丝推拉端头,38-拉丝,4-导丝套,41-导丝,42-推拉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套接在第一导管1内的第二导管2、套接在第二导管2内的第三导管3、套在第三导管3内的导丝套4;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从患者***将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导管部位塞入,以通过肠道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肠道内部的肿瘤进行检测和诊断。
如图2所示,第一导管1上设置有限位挡盘11、第一球囊12和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3,第一球囊12处于限位挡盘11的前侧,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3与第一球囊12相连通且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3处于限位挡盘11的后侧;第一导管1的前端设置有螺旋引流槽16,螺旋引流槽16在螺旋圈数超过一圈后顺滑延伸至第一导管1管壁中形成引流道16,引流道16与设置在第一导管1内的引流孔17相通,引流孔17与引流管18连通,引流管18与负压引流袋19相通;第一导管1的后端设置有推拉挡环15。
具体地讲,第一导管1后端端头固定有推拉挡环15,推拉挡环15前后端面均均设置有圆周凸起的挡盘,便于医护人员手指夹持控制推拉,推拉挡环15沿轴向向前一定距离处管壁外周上同轴固定有限位挡盘11,限位挡盘11圆周盘面较大,限位挡盘11前端面带有向后的一定锥度,限位挡盘11用于将装置塞入***后限位挡盘11在患者***外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导管1过多进入,限位挡盘11靠前位置的第一导管1上设置有第一球囊12,第一球囊12为顺应性球囊,用于对***及其内部肠壁进行扩充,便于对第一导管1起到相对固定的和对后续导管的进入提供足够空间的通道的作用,同时防止造影液与秽液从***流出;在推拉挡环15与限位挡盘15之间的第一导管1区域管壁上连通有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3,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3外接注射器可用于对第一球囊12进行充气,第一导管1前端端头区域设置成锥形,在第一导管1前端的锥形面上设置有螺旋形状的螺旋引流槽14,螺旋引流槽14在螺旋圈数超过一圈后引流槽顺滑延伸至第一导管1管壁中形成引流道16,引流道16沿轴向延伸至第一导管1的推拉挡环15与限位挡盘11之间区域管壁开有引流孔17,引流孔17外部接有引流管18,引流管18另一端接有负压引流袋19,负压引流袋19能够根据负压效果通过引流管18和引流道16将肠道内部的造影剂和秽液吸入负压引流袋19,第一导管1前端的螺旋引流槽14能够保证将第一导管1外周360度的液体引流至螺旋引流槽14中,不会发生在指定区域的肠道内部有死角位置残余的造影剂没有被引流吸入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内,第二导管2上设置有第二球囊21、造影输液孔22、造影输注接头23、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和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第二导管2的前端头与填充球囊26的一侧相连通,填充球囊26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三导管3上,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与第二球囊21相连通,造影输注接头23与造影输液孔22相连通,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与填充球囊26相连通;第二导管2的后端设置有内螺纹端头27,内螺纹端头27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多线内螺纹槽28;第二导管2上设置有推拉环29,推拉环29处于内螺纹端头27的前侧。
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第一导管1内部套有第二导管2且第二导管2可相对于第一导管1沿轴向进行输送和回拉,第二导管2长度远长于第一导管1,使得第二导管2有足够长的长度可以输送至患者结肠的最远端位置,第二导管2输送段的区域为柔性变形特性可任意进行柔性弯曲,第二导管2内部活动套有第三导管3,第三导管3的输送长度长于第二导管2的输送长度,在第二导管2的前端端头处区域管壁和第三导管3的前段管壁上设置有填充球囊26,填充球囊26在充盈膨胀后为轴向长度大于直径且长度较长的香肠形.填充球囊26的轴向前后两端位置后端固定套在第二导管2的管壁上,前端套在第三导管3的管壁上,使得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的在输送过程中的相对位移差不超过填充球囊的轴向长度;填充球囊26采用非顺应性球囊,且填充球囊26在在充盈后的球囊圆周外径小于患者肠道内壁内径,使填充球囊26在充盈之后与肠道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在填充球囊26未被充气时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的输送的行程差可以调节,且填充球囊26可以收缩至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之间间隙;填充球囊26后侧的导管2上套有第二球囊21,第二球囊21为顺应性球囊,第二球囊21在充盈后可以在肠道内部胀紧固定,同样具有对第二导管2起到相对固定和对肠道内部防止漏液的作用。在第二球囊21与填充球囊26之间位置的第二导管2管壁上开有造影输注孔22,造影输注孔22用于向肠道内部输注造影剂的作用,使得可以在显影仪上显影肠道内部情况。
如图3所示,在第二导管2的后端端头处同轴固定有内螺纹端头27,内螺纹端头27区域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多线内螺纹槽28,在内螺纹端头27内壁多线内螺纹槽28前方的内螺纹端头27内壁区域固定设置有圆周均匀分成若干瓣的保压瓣膜36(优选采用4瓣,保压瓣膜36对瓣膜两侧的气流进行封堵阻止流通,当中套管套入后保压瓣膜36能起到对瓣膜两侧保压的作用,防止造影剂与秽液通过导管内部流出),保压瓣膜36同时对滑动中的第二导管2起到阻尼效果,使第二导管2在停止推动后能够即时停止滑动,具有一定的自锁效果;内螺纹端头27外壁相隔一定间距设置有两个圆环台阶,便于手指夹紧固定的作用。在内螺纹端头27前侧一定距离的第二导管2管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造影单向输注接头23,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与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分别用于对第二球囊21和填充球囊26进行充盈作用,造影单向输注接头23通过注射器注射造影剂。
在本实用新型内,第三导管3上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球囊31和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32,第三球囊31处于填充球囊26的前端,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32处于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的后侧,第三导管3上设置有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包括两个偏心固定环341和连接管342,连接管3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偏心固定环341相通,偏心固定环341内设置有若干个偏心夹紧轮槽343,偏心夹紧轮槽343内设置有偏心夹紧轮344,处于前侧的偏心夹紧轮344与多线螺纹管345连接,多线螺纹管345与多线内螺纹槽28可螺纹连接。
具体地讲,如图4所示,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设计为锥形结构,同时在锥形的前端套有标记环33,标记环33的作用为便于手术时主治医生确定第三导管3在肠道内部所行进的位置;第三导管3同样输送段的区域为柔性变形特性可任意进行柔性弯曲,第二导管2前端为略微弧形弯曲的形状,且前端的管壁略微具有柔性,使得第三导管3前端在肠道内部行进的过程中在肠壁外力的作用下会略微改变弧形弯曲的程度,但会始终保持弧形弯曲的状态,此弧形弯曲的设计配合第三导管3的旋转使得第三导管3前端在肠道行进的过程中可以在肠道内部出现弯曲转向的肠壁的时候能准确找正方向并能顺滑推进,不会出现导管无法转向的情况。在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位置管壁朝向弯曲方向的侧面(即第三导管3圆弧弯曲段的终止位置管壁朝向圆弧弯曲导向的侧面)上固定有拉丝38的一端,拉丝38从第三导管3的圆弧弯曲段外部延伸至圆弧弯曲段的起始位置并从第三导管3圆弧弯曲段起始位置的拉丝38通道进入直至延伸至第三导管3后端区域的拉丝推拉端头37上,拉丝推拉端头37呈环形的工字型便于手指夹持,拉丝推拉端头37套在第三导管3的靠后端区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推拉,当向后拉动拉丝推拉端头37的时候,拉丝38拉动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使得圆弧弯曲段弯曲程度更大。在第三导管3弧形弯曲初始的管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三球囊31,第三球囊31为顺应性球囊,第三球囊31用于当导管在肠道内部行进指定位置后,对第三球囊31进行充气,第三球囊31充盈后对肠道内壁进行胀紧固定,以方便导管后续的正常操作。
第三导管3管壁上套有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在拉丝推拉端头37靠前的一段距离,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上两个偏心轮固定环341中间间隔一定距离,偏心轮固定环341内环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偏心夹紧轮槽343(优选采用8个),偏心轮固定环341的每个偏心夹紧轮槽343内部均通过转轴偏心套有偏心夹紧轮344,且每个偏心夹紧轮344的转轴的偏心量和在偏心轮上的偏心位置均一一对应,当偏心轮固定环341在第三导管3外壁向前滑动时,偏心轮固定环341内部的偏心夹紧轮344统一向第三导管3方向进行偏心转动,使得偏心轮固定环341内部圆周所有的偏心夹紧轮344同步对第三导管3管壁进行夹紧,但当偏心轮固定环344在导管3外壁向后滑动时,偏心夹紧轮344向与第三导管3脱离的方向偏心转动,偏心夹紧轮344则不会对第三导管3管壁进行夹紧;偏心夹紧轮344的圆周轮面设计为与第三导管3管壁吻合的凹形圆弧面,使得偏心夹紧轮344可以尽可能的增大与第三导管3外管壁的接触面积;两组偏心轮固定环341内部的偏心夹紧轮344的分布和偏心位置均一一对应的,使得两组偏心轮固定环341的在滑动的过程中偏心夹紧轮344可以同时进行夹紧,两组偏心轮固定环341之间通过外径小于偏心轮固定环的连接管342固定连接,连接管342外周套有可以灵活转动的套管346,采用两组偏心轮固定环341的目的是防止只有一组偏心轮固定环341的情况下在偏心夹紧的情况下偏心轮固定环341与第二导管2之间会发生相对歪斜,两则的话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如图8至图11所示,靠前的偏心轮固定环341的前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多线螺纹管345,多线螺纹管345外管壁的多线螺纹与第二导管2的内螺纹端头27的多线内螺纹槽28正好吻合,使得多线螺纹管345可以旋入内螺纹端头27中,多线螺纹管345前端设计为锥形,后端与偏心轮固定环341固定位置也设计为锥形结构,采用多线螺纹管345和内螺纹端头27螺纹旋合的方式使第三导管3在行进的可以采用旋转的方式,这样可以便于第三导管3在伸出第二导管2后凭轻微的圆弧弯曲与旋转的配合在肠道内部行进;靠前一组的偏心轮固定环341的外径大于靠后一组的偏心轮固定环,因为在多线螺纹管345与内螺纹端头27旋合套入的情况下靠前一组的偏心轮固定环341可以对内螺纹端头27进行阻挡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内,第三导管3的后端连接有三角导管接头35,导丝套4穿过三角导管接头35,三角导管接头35内设置有保压瓣膜36;具体地讲,第三导管3后端端头固定连接有三角导管接头35,三角导管接头35的主接头供导丝套4通过,同时在主接头内部固定设置有保压瓣膜36,避免造影剂与秽液从主接头流出,同时还起到对第三导管3进行轴向向后方向上的单向限位的作用;三角导管接头35的副接头用于输注造影剂的作用,造影剂从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处输注至结肠内部,主要针对于结肠尾部区域第二导管2的造影输注孔不方便进行输注时,通过前端的第三导管3进行输注。
在本实用新型内,导丝套4内设置有导丝41,第三导管3的前端设置有标记环33,导丝套4的后端设置有推拉端头42;第三导管3的前端头的侧面设置有拉丝推拉端头37,拉丝38与拉丝推拉端头37连接。
具体地讲,如图7所示,导管3内部套有导丝套4,导丝套4长度长于第三导管3,导丝套4前端部位同样设计为与第二导管2前端一直的圆弧形弯曲,导丝套4前端端头设计成锥形结构,导丝套4前端部分管壁上每隔一定区域要有一个标记环33,在导丝套4前端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标记环33起到了刻度尺的作用,当第三导管3在肠道内达到指定的位置并通过第三球囊3充盈固定位置后,将套有导丝41的导丝套4通入第三导管3并使其从第三导管3前端伸出,从第三导管3前端伸出的导丝套4最前端的标记环33与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的标记环33形成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在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有导丝套4最前端标记环之后的均匀分布的标记环作为长度测量的刻度,通过造影显现方式可以将肿瘤病变的区域大小检测出来,如图13所示,导丝套4后端端头连通有推拉端头42,推拉端头42呈圆环形的工字型,便于手指夹持推拉端头42推动导丝套4的移动,导丝套4内部套有导丝41,在使用时导丝41从推拉端头42通入,从导丝套4前端伸出。
在实用新型应用在患者结肠内部推进的过程中,对于结肠内部出现弯折段处需要导管进行转向推进时,主治医生一只手手指夹住第三导管3上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的套管,另一只手固定第二导管2的内螺纹端头27使其保持不动,将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沿第三导管3轴向向前滑动,此时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内部的偏心夹紧轮344向第三导管3方向偏心转动对第三导管3进行夹紧,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带动第一导管3同步向前运动,当向前运动至多线螺纹管345进入内螺纹端头27时,手指夹持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的套管346带动第三导管3继续向前移动,在多线螺纹管345与内螺纹端头27的螺纹配合下使得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多线螺纹管345旋完全旋合至内螺纹端头27中后,手指通过套管346向后拉动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在向后拉动的过程中,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内部的偏心夹紧轮344反向偏心转动脱离第三导管3外管壁,第三导管3不跟随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向后移动,当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向后拉动并旋转脱离内螺纹端头27后,继续向前推动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此时偏心夹紧轮344继续向第三导管3方向偏心转动对第三导管3进行夹紧,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带动导管2同步向前运动,在多线螺纹管345与内螺纹端头27的螺纹配合下继续使得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继续带动第三导管3进行旋转向前运动,然后继续循环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上述运行,使得第三导管3始终进行向前移动的单向旋转运动,第三导管3前端延伸部分在旋转同时向前移动的运动下便于顺利在肠道向前推进,因为第三导管3具有柔性且第三导管3前端部位具有轻微的圆弧弯曲形状,在圆弧弯曲结构的引导下以及始终单向旋转的运动下可以在肠道内部出现弯曲转向的肠壁的时候能准确找正方向顺利行进,因为肠道内可能存在弯曲程度不同的肠道走向,所以采用拉丝推动端头37来推动或者拉动拉丝38来控制第三导管3前端圆弧弯曲段的弯曲程度,以用来方便通过不同弯曲的肠道。
在本实用新型内,当第三导管3前端的标记环33和导丝套4前端的标记环位置病变肿瘤的两端时,从第三导管3前端伸出的导丝套4最前端的标记环与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的标记环33形成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在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有导丝套最前端标记环之后的均匀分布的标记环作为长度测量的刻度,通过造影显现方式可以将肿瘤病变的区域大小检测出来,而从确定后续治疗的方式。
如图14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实施:
步骤1、如图14所示,当需要进行使用时,先将第一球囊12未充气状态的第一导管1缓慢塞入患者***内部,当第一导管1前端完全通入患者***内部后,限位挡盘11挡在***外侧防止过多区域导管被通入。
步骤2、如图15所示,用注射器通过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13中注入气体,气体通入第一球囊12使球囊12充盈固定卡紧***内部的肠壁,此时通过第一导管1与***相对固定,也将通入***内部的通道扩充完成,同时对***处起到了密闭封堵的作用,避免直肠内部秽液从***处溢出。残留的秽液可以通过螺旋引流槽14与引流道16引流至负压引流袋19中,保证了肠道内部的清洁。
步骤3、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第一导管1内部通入第二导管2及其相关导管,在导丝41的牵引下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以及导丝套4从第一导管1前端伸出,此时第二球囊21、填充球囊26、第三球囊31均处于未充气状态,将导丝套4和第三导管3依次从其外层导管中伸出,通过造影输注接头23向内部注入造影剂,造影剂从第二导管2前段的造影输注孔22处输出,对第一球囊12前侧的***直肠段造影区域A进行显影操作,在造影区域A造影完成后,在后面步骤中对造影区域A前方整段长距离肠道输送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时采用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在推进时交替式充盈使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进行蠕动式推进。
步骤4、如图18所示,当对对造影区域A输注足量的造影剂后,通过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对第二球囊21进行充气,当第二球囊21充盈后对肠道内壁胀紧固定后,第二导管2在轴向上相对于肠道相对固定,同时将肠道密闭封堵,此时在导丝41的牵引向向前输送导丝套4和第三导管3,直至填充球囊26完全从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之间的间隙中释放出。
步骤5、如图19所示,通过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和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32分别向填充球囊26和第三球囊31中注入气体,第三球囊31在充盈之后对肠道内壁胀紧固定,使得第三导管3在轴向上相对于肠道固定同时密闭封堵,填充球囊26在充盈后使得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之间区域的肠道内部空余空间为两端封闭式圆环型空腔,该区域将其命名为造影区域B;通过造影输注孔22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在造影区域B中均匀分布,因为填充球囊26在肠道中心轴线处向外填充,使得造影剂更易接触到肠道内壁对肠壁进行显影,空间体积减小同时可以让造影剂更容易接触到肠道360度圆周内部,能够浸染更加均匀,避免了传统造影式需要注入大量造影剂才能完整填充肠道360度圆周内壁。
步骤6、如图20所示,在造影区域B造影完成后,通过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4和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25分别对第二球囊21和填充球囊26进行排气,第三球囊31保持充盈状态,在第二球囊21和填充球囊26气体排出后沿轴向向前推送第二导管2,缩短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之间的行程差,当第二导管2前端端头贴紧第三球囊31时,停止向前推送第二导管2。
步骤7、如图21所示,对第二球囊21进行充气使其充盈至在肠道内壁胀紧固定状态,使得第二导管2相对于肠道轴向固定,将第三球囊31进行排气操作,排气完成后推送第三导管3与导丝套4沿着肠道向前移动,此时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的行程差增大,使填充球囊26再次完全从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之间的间隙中释放出,使得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之间的轴向间距等于在造影区域B时,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之间的间距;然后充盈填充球囊26和第三球囊31,将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之间的封闭式肠道内部区域命名为造影区域C;由于每次形成的封闭式造影区域轴向长度均取决于填充球囊完全释放时的长度,所以在肠道结肠段推进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造影时,所有形成的造影区域轴向长度基本相同;在造影区域C形成之后,通过造影输液孔22向造影区域C内部输注造影剂,在在造影区域C造影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6-步骤8进行循环操作,直至结肠的最远端。
步骤8、如图22所示,当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推进至结肠的最远端时,由于不同患者的结肠长度无法完全一致,使得有些患者在造影时结肠尾端剩余空间不足以使用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充盈后构建造影区域,此时通过三角导管接头35的副接头用于输注造影剂的作用,造影剂从第三导管3前端端头处输注至结肠内部,以确保结肠整段所有区域都可以完成造影。
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1、采用从近端到远端等距离逐节式造影,通过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配合第二球囊21和第三球囊31采用类似蠕动式逐节推进进行造影,填充球囊26能够限定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之间的最大行程差为填充球囊26完全释放时的行程差,有因为采用前后球囊交替式充盈排气,所以每次逐节推进时下一节造影区域都会与上一节造影区域包含重叠有一个第二球囊21的宽度,可以保证在结肠内部向远端推进造影时不会出现遗漏区域,同时蠕动式逐节推进在每节造影时第二球囊21与第三球囊31在每节的造影区域两端均封堵密封,避免出现造影剂溢出的情况,使得装置可以在结肠内针对每一节都实现均匀造影,造影均匀,显影清晰,两导管逐节推进相比较依靠结肠蠕动推进来说可以极大的提高推进速度,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传统造影时导管在结肠内部输注造影剂,单凭结肠蠕动将造影剂蠕动至结肠全段区域,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而且无法保证结肠内部所有区域内壁均能浸染造影剂,更不能保证造影剂的分布均匀,实际案例证明传统造影中越靠近造影剂输注区域,造影剂分布越多,越远离则分布越稀少,无法保证清晰显影,容易造成患者病情诊断有误。
2、填充球囊26一端固定在第二导管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导管3上,能够保证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的在输送过程中的相对位移差不超过填充球囊26的轴向长度,对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的位移行程差具有限制作用,填充球囊26充盈后球囊圆周外径小于患者肠道内壁内径,填充球囊26在肠道中心轴线处向外填充占据肠道中心空间,使得造影剂在流动时只能在环形的空腔区域,极大地增加了造影剂接触肠道内壁的机会,使得造影剂需要远少于传统操作造影时造影剂的量就能完成对圆周肠壁的浸染,填充球囊26填充求使空间体积减小同时可以让造影剂更容易接触到肠道360度圆周内部,能够浸染更加均匀,避免了传统造影式需要注入大量造影剂才能完整填充肠道360度圆周内壁,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3、第三导管3外管壁套的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偏心轮固定环341与多线螺纹管345,偏心轮固定环341的偏心轮向前偏心转动可以卡紧第三导管3,向后偏心转动可以脱离第三导管3,使得前后往复推动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时使得第三导管3始终保持向前移动的运动。
4、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的多线螺纹管345和内螺纹端头27配合当多线螺纹管345向前推进时多线螺纹管345转动通过与第三导管3夹紧的偏心夹紧轮344带动第三导管3同步进行转动,当多线螺纹管345向后拉动时多线螺纹管345反向转动,此时与在向后拉动的过程中偏心夹紧轮344与第三导管3脱离使得多线螺纹管345反向转动的时候第三导管3不会跟随发生反向转动,使得多线螺纹管345循环往复进出在内螺纹端头27内部进出使得第三导管3始终保持单向的旋转运动。
5、采用三层导管的设计可以使得每一步操作更加清晰明朗简化,而且相对于两层套管,可以实现的操作与效果会更多,使得操作更加稳定。第一导管1构建通道,第二导管2与第三导管3交替式进行蠕动式逐节推进造影,分工明确,操作简单,作用明显。
6、第一导管1融入***起到构建通道的作用,第一球囊12用于第一导管1与***相对固定,也将通入***内部直肠段的通道扩充完成,同时对***处起到了密闭封堵的作用,避免直肠内部秽液从***处溢出,残留的秽液可以通过螺旋引流槽与引流道引流至负压引流袋中,保证了肠道内部的清洁。
7、第二导管2与导丝套4前端区域的具有轻微弯曲的圆弧折弯设计可以使得导管在肠道内部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在肠道弯曲折弯的地方顺利找正方向并能顺滑推进,不会出现导管无法转向的情况,而且第三导管3前端圆弧弯曲段采用拉丝固定穿过结构的结构并且通过拉丝推拉端头来控制拉丝达到控制第三导管3前端圆弧弯曲段的弯曲程度以用来通过不同弯曲程度的肠道。
8、导丝套4前端每隔一定长度均匀分布有若干标记环33可以在肿瘤病变区域当做测量工具的刻度使用,用来检测肿瘤病变区域的区域和大小。
9、第一导管1前端的螺旋引流槽14相比较于常规单一的引流孔17相比,螺旋引流槽14可以将第一导管1外周360度的液体引流至螺旋引流槽14中,不会发生在指定区域的肠道内部有死角位置残余的造影剂没有被引流吸入的情况,而单一的引流孔只能使引流孔转到管壁最低位置时才能对残余的液体进行引流吸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0、第二导管2的内螺纹端头27、第三导管3的三角导管接头35以及导丝套4的推拉端头42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圆周均匀分成若干瓣的保压瓣膜36,保压瓣膜36的作用可以防止肠道内部的液体从导管的端头处流出,同时对滑动中的第三导管3起到阻尼效果,使第三导管3在停止推动后能够即时停止滑动,具有一定的自锁效果。
11、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34的靠前一组的偏心固定环341外径大于靠后一组,能够在向内螺纹端头27推进的过程中起到限位阻挡的作用,第一导管1上第一球囊12靠后区域固定设置的限位挡盘同样在第一导管1进入患者***内部后,限位挡盘挡在***外侧防止过多区域导管被通入。
12、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第三导管3的充气接头与输注接头和第三导管3的三角导管接头35的副接头均接有单向通气阀,保证气体或液体只能单向通过,同时外套管的引流管连接有负压引流袋,保证能有效的将残余的造影剂与秽液吸入袋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管、套接在所述第一导管内的第二导管、套接在所述第二导管内的第三导管、套在所述第三导管内的导丝套,所述第一导管上设置有限位挡盘、第一球囊和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所述第一球囊处于所述限位挡盘的前侧,所述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与所述第一球囊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处于所述限位挡盘的后侧;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第二球囊、造影输液孔、造影输注接头、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和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所述第二导管的前端头与填充球囊的一侧相连通,所述填充球囊的另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管上,所述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与所述第二球囊相连通,所述造影输注接头与所述造影输液孔相连通,所述填充球囊单向充气接头与所述填充球囊相连通;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球囊和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所述第三球囊处于所述填充球囊的前端,所述第三球囊单向充气接头处于第二球囊单向充气接头的后侧,所述导丝套内设置有导丝,所述第三导管的前端设置有标记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的前端设置有螺旋引流槽,所述螺旋引流槽在螺旋圈数超过一圈后顺滑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管的管壁中形成引流道,所述引流道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内的引流孔相通,所述引流孔与引流管连通,所述引流管与负压引流袋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的后端设置有推拉挡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后端设置有内螺纹端头,所述内螺纹端头的内壁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多线内螺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推拉环,所述推拉环处于所述内螺纹端头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管上设置有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所述偏心夹紧多螺旋端头包括两个偏心固定环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偏心固定环相通,所述偏心固定环内设置有若干个偏心夹紧轮槽,所述偏心夹紧轮槽内设置有偏心夹紧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前侧的所述偏心夹紧轮与多线螺纹管连接,所述多线螺纹管与所述多线内螺纹槽可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管的后端连接有三角导管接头,所述导丝套穿过所述三角导管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导管接头内设置有保压瓣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套的后端设置有推拉端头。
CN202020113128.X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1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3128.XU CN212141133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3128.XU CN212141133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1133U true CN212141133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31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1133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1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5432A (zh)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JP6214695B2 (ja) ステータと回転部材とカバーとを備えた装置に取り付けられるデバイス、医療機器、駆動装置、ロータに回転運動を伝達する装置
JP5985468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JP5726726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法のシステム
JP5763101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JP5951620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US20130012779A1 (en) Rotate-to-advance catheterization system
JP2014503256A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WO2020048257A1 (zh) 一种间距可调式双球囊灌注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222903A1 (zh) 可视化调压导管
JP5805529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法のシステム
CN203539853U (zh) 一种新型胆道扩张球囊
KR101264670B1 (ko) 풍선을 이용한 삼킴 훈련용 비위관 및 이를 이용한 삼킴훈련방법
CN212141133U (zh) 一种伸缩蠕动式多球囊结肠逆行气液双重造影导管装置
CN109044387A (zh) 一种能显示食管病变的三腔造影导管
CN215084003U (zh) 球囊导管套件及治疗装置
CN108403071B (zh) 一种辅助内镜治疗的四囊套管
CN210992534U (zh) 一种食道扩张器
CN1883725B (zh) 一种高低双位结肠透析灌排导管及其连接方法
CN112807513A (zh) 一种灌肠设备
CN214970975U (zh) 一种可膨胀的医疗导管
CN217567126U (zh) 造影剂肛肠灌注装置
CN214018855U (zh) 一种新型食道造影球囊导管
CN216855482U (zh) 可视化调压导管
CN217285965U (zh) 一种防结石遗漏的取石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