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0815U -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0815U
CN212060815U CN202020559341.3U CN202020559341U CN212060815U CN 212060815 U CN212060815 U CN 212060815U CN 202020559341 U CN202020559341 U CN 202020559341U CN 212060815 U CN212060815 U CN 212060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m
backlight assembly
shielding layer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93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93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0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0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0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背光组件包括:胶框、光学结构件、光源、遮光层及反射膜。光学结构件包括导光板、扩散片以及光学膜片。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遮光层分别与光学膜片和胶框连接,且遮光层覆盖光学膜片的边缘。反射膜设置遮光层上,且反射膜的第一端向靠近胶框的方向延伸,反射膜的第二端向靠近扩散片的方向延伸,并与扩散片的边缘相重叠。本申请提供的背光组件,反射膜能够将由导光板边缘漏出来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避免了遮光层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反射膜起到了遮挡作用,能够有效遮挡热斑。

Description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模组以及包括该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对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属于与本申请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申请的申请内容,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申请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以及客户对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轻薄化的需求已趋于明显,侧入式LED的背光组件(LED放在导光板的侧面)已经成为这两年现有技术的主流;侧入式LED的背光组件具有节能、环保、低功耗、超薄等优点。
侧入式的LED是点光源,为了将点光源变成线光源及面光源,侧入式背光需要使用导光板;侧边的LED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入光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过导光板底面的网点进行反射与扩散,在导光板出光面射出,经由一系列光学片材扩散之后形成面光源;光在导光板中传递的过程中,光会从导光板入光侧的边缘漏出部分,这部分光被黑色遮光胶吸收,导致背光组件的亮度损失较大。另外,由于LED的发散角受到限制,在导光板靠近LED的区域出现光柱亮区,即Hot Spot(热斑),从而引起背光组件入光侧发光面存在明暗不均的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胶框;光学结构件,所述光学结构件设置在所述胶框内,且所述光学结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扩散片以及光学膜片;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胶框内,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的一端覆盖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所述遮光层的另一端覆盖所述胶框的边缘,所述胶框连接于所述遮光层的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间隔;以及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所述遮光层上,并位于所述遮光层朝向所述胶框的一侧,且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胶框的方向延伸,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在所述扩散片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扩散片相重叠。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组件,反射膜能够将由导光板边缘漏出来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避免了遮光层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另外,反射膜起到了遮挡作用,能够有效遮挡热斑。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胶框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胶框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反射膜延伸至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胶框之间,能够将从遮光层与所述胶框之间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即避免了从遮光层与所述胶框之间漏光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遮光层的边缘,并与所述遮光层的边缘相平齐。
在该实施例中,保证了反射膜与胶框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了反射膜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即降低了反射膜与胶框分离的概率,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0.04mm-0.06mm。
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若反射膜的厚度小于0.04mm,反射膜的厚度较薄,导致反射膜的强度较小,反射膜容易损坏;另一方面,若反射膜的厚度大于0.06mm,反射膜的厚度较大,导致胶框与遮光层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反射膜的厚度在0.04mm-0.06mm内,反射膜的强度较好,且能保证了遮光层与胶框粘贴紧密。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与所述胶框相抵接,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学膜片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反射膜能够完全覆盖导光板的边缘,从而能够将由导光板边缘漏出来的光全部反射回导光板内,避免了遮光层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光部和遮光部,所述反光部与所述胶框相抵接,所述遮光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相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反光部能够将光线尽可能多地反射至导光板,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另外,当产生Hot Spot时,遮光部起到了遮挡作用。
可选地,背光组件还包括:遮光垫片,所述遮光垫片设置在所述扩散片的边缘区域,并支撑在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扩散片之间;所述遮光垫片在所述反射膜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当产生Hot Spot时,遮光垫片起到了遮挡作用;另外,遮光垫片能够防止扩散片被遮光层拉扯变形;间隙能够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因误差导致反射膜与遮光垫片干涉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为白色胶层或者银色胶层。
在该实施例中,反射膜为白色或银色能够充分地将由导光板边缘漏出来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避免了遮光层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亮度较高,且亮度均匀。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屏幕的显示亮度较高,且屏幕的亮度均匀。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述背光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背光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背光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背光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背光组件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背光组件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胶框10a,导光板21a,光源30a,遮光层40a。
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胶框10,光学结构件20,导光板21,扩散片22,光学膜片23,上增光片231,下增光片232,光源30,遮光层40,反射膜50,反光部51,遮光部52,遮光垫片60。
图中箭头表示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背光组件包括胶框10a、光源30a以及导光板21a等元件。侧入式背光组件中光源30a设置于导光板21a的侧边。光在导光板21a中传递的过程中,光会从导光板21a入光侧的边缘漏出一部分,这部分光被黑色的遮光层40a吸收,导致背光组件的亮度损失较大。
如图2至图6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包括:胶框10、光学结构件20、光源30、遮光层40以及反射膜50。
如图2至图6所示,胶框10对各个膜片起到了支撑、定位、保护作用,可防止不当碰撞、挤压等对各个膜片的损害及影响。
如图2至图6所示,光学结构件20设置在胶框10内,且光学结构件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21、扩散片22以及的光学膜片23。胶框10在光学膜片23所在平面上投影的边缘与光学膜片23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隔。导光板21包括基板和网点,入光侧设置有锯齿结构,导光板21能够将位于导光板21侧面光源发出的光线转换成设计所需方向的面光源。扩散片22能够使光线发生无规律的折射,面光源30产生有效的均一性。光学膜片23包括上增光片231和下增光片232,光学膜片23能够将各个方向的偏振光线改变其传播方向为垂直方向射出,使人眼垂直导光片表面看上去时屏幕最亮。
如图2至图6所示,光源30设置在胶框10内,并位于导光板21的一侧。光源30可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以及坚固耐用等特点。
如图2至图6所示,遮光层40设置在光学膜片23远离导光板21的一侧,遮光层40的一端覆盖光学膜片23的边缘,遮光层40的另一端覆盖胶框10的边缘。胶框10连接于遮光层40的一端与光学膜片23之间具有间隔,遮光层40覆盖间隔。遮光层40用于固定液晶,另外,用于遮挡避免不要的光源(例如缝隙漏光等),形成设计所需要的发光区域。
如图2至图6所示,反射膜50设置遮光层40上,并位于遮光层40朝向胶框10的一侧;且反射膜50的第一端向靠近胶框10的方向延伸,反射膜50的第二端向靠近扩散片22的方向延伸,且在反射膜50的第二端在扩散片2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扩散片22相重叠。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组件,反射膜50能够将由导光板21边缘漏出来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1内,避免了遮光层40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另外,反射膜50起到了遮挡作用,能够有效遮挡热斑。
如图2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膜50的厚度A为0.04mm-0.06mm。
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若反射膜50的厚度A小于0.04mm,反射膜50的厚度A较薄,导致反射膜50的强度较小,反射膜50容易损坏;另一方面,若反射膜50的厚度A大于0.06mm,反射膜50的厚度A较大,导致胶框10与遮光层40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反射膜50的厚度A在0.04mm-0.06mm内,反射膜50的强度较好,且能保证了遮光层40与胶框10粘贴紧密。优选地,反射膜50的厚度A为0.05mm.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膜为白色胶层或者银色胶层。
在该实施例中,反射膜为白色或银色能够充分地将由导光板边缘漏出来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避免了遮光层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
另外,如图2至图6所示,扩散片22的边缘与导光板2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B,间隙B为0.3mm~0.5mm;该种结构能够让导光板21出射的光线尽可能被扩散雾化同时避免遮光层40局部直接粘附导光板21而产生“黑影。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述反射膜50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反射膜,反射膜50的第一端延伸至遮光层40与胶框10之间,并分别与遮光层40和胶框10连接。反射膜50的第二端向靠近扩散片22的方向延伸,并与扩散片22的边缘相重叠。在保证反射膜50使用强度的情况下,反射膜50能够将从遮光层40与胶框10之间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1内,即避免了从遮光层40与胶框10之间漏光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2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其主要区别为:反射膜50的第一端延伸至遮光层40的边缘,并与遮光层40的边缘相平齐。保证了反射膜50与胶框10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了反射膜50与胶框10之间的连接强度,即降低了反射膜50与胶框10分离的概率,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3与实施例2大体相同,其主要区别为:背光组件还包括:遮光垫片60。遮光垫片60设置在扩散片22的边缘区域,并支撑在与遮光层40与扩散片22之间;遮光垫片60在反射膜5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反射膜50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C。当产生热斑时,遮光垫片60起到了遮挡作用。另外,遮光垫片60能够防止扩散片22被遮光层40拉扯变形。间隙C能够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因误差导致反射膜50与遮光垫片60干涉的情况发生。在反射膜50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遮光垫片60的宽度D为0.8mm。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反射膜50的第一端与胶框10相抵接,反射膜50的第二端与光学膜片23相抵接。反射膜50能够完全覆盖导光板21的边缘,从而能够将由导光板21边缘漏出来的光全部反射回导光板21内,避免了遮光层40对光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即有效地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从而提高了背光组件能效,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反射膜50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光部51和遮光部52,反光部51与胶框10相抵接,遮光部52与光学膜片23相抵接。反光部51能够将光线尽可能多地反射至导光板21,提高了背光组件的亮度,提高了亮度的均匀性;另外,当产生Hot Spot时,遮光部52起到了遮挡作用。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组件。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亮度较高,且亮度均匀。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背光组件。电子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位助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电子装置的屏幕的显示亮度较高,且屏幕的亮度均匀。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框;
光学结构件,所述光学结构件设置在所述胶框内,且所述光学结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光板、扩散片以及光学膜片;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胶框内,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的一端覆盖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所述遮光层的另一端覆盖所述胶框的边缘,所述胶框连接于所述遮光层的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间隔;以及
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所述遮光层上,并位于所述遮光层朝向所述胶框的一侧,且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胶框的方向延伸,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在所述扩散片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扩散片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胶框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胶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遮光层的边缘,并与所述遮光层的边缘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0.04mm-0.0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的第一端与所述胶框相抵接,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学膜片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光部和遮光部,所述反光部与所述胶框相抵接,所述遮光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垫片,所述遮光垫片设置在所述扩散片的边缘区域,并支撑在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扩散片之间;所述遮光垫片在所述反射膜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反射膜的第二端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为白色胶层或者银色胶层。
9.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任一项所示的背光组件。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显示模组。
CN202020559341.3U 2020-04-14 2020-04-14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2060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9341.3U CN212060815U (zh) 2020-04-14 2020-04-14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9341.3U CN212060815U (zh) 2020-04-14 2020-04-14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0815U true CN212060815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4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9341.3U Active CN212060815U (zh) 2020-04-14 2020-04-14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0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5063B2 (en) Backlight unit
US20070189032A1 (en) Backlight system
US20070171676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1112356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234160B (zh) 具遮光模块的背光模块以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JP5373180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90075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CN213545001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4727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KR20190005951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797824B2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
US9494722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868128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JPWO2010095305A1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2060815U (zh)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2157692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3184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705899B1 (ko) 에지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12771308B (zh)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270457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08008020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disposed above the light guide plate
CN113534324A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10646986A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
CN21572919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21326900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