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5919U -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5919U
CN211925919U CN201922497174.4U CN201922497174U CN211925919U CN 211925919 U CN211925919 U CN 211925919U CN 201922497174 U CN201922497174 U CN 201922497174U CN 211925919 U CN211925919 U CN 211925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device
mounting groov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71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辉
周孝华
周伟峰
董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71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5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5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5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该出风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安装槽、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其中,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导流块,导流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导流块与所述风轮间隔且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的指向性。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应用该出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家电进入到大众家庭当中,例如,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可为空气净化器和空调器等。此处,以空调器为例。常见的,空调器可吹出一定温度的风,调节室内的温度;为了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更具备指向性,通常在出风口出设置摆叶,以实现上下扫风;在进行调整风向时,由于摆叶的叶片较小,难以改变风的吹出方向;并且,由于常见的摆叶上设置有细孔,削弱了导向风的功能,如此,导致难以改变风的吹出方向,难以实现空调器出风的指向性。
因此,目前的出风装置、应用该出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装置,旨在提高空调器出风的指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安装槽、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其中,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导流块,所述导流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导流块与所述风轮间隔且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导流块,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块呈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设置有容置空间;
蜗舌,所述蜗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架体连接;
其中,所述蜗舌与所述架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风口;
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风轮与所述蜗舌和所述架体的内壁围合形成风道;
多个所述导流块间隔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块面向所述第一风口方向的一侧面为迎风面,所述迎风面呈弧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流块沿着所述风轮的轴向方向上依次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以垂直于所述风轮长度方向的平面为水平面,定义所述导流块与所述安装槽内壁连接的两个端点分别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的连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
其中,-90°﹤α﹤0°;或,0°﹤α﹤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流块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且/或,所述导流块的厚度H满足0.5mm≤H≤15mm;
且/或,以所述支架的横向剖面为基准面,所述横向剖面与所述风轮的轴向垂直,定义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至所述横向剖面形成两个投影点,两个投影点的连线为所述导流块跨度为L,所述风道的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最短距离为D,D/5≤L≤D;
且/或,所述导流块自所述架体的内壁向所述风道凸出1~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架体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支架包括两个蜗舌,每一所述蜗舌与所述架体连接,并分别容纳于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每一所述蜗舌与每一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风口;
每一所述安装槽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导流块;
所述的出风装置包括:两个风轮,每一所述风轮设于每一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块与所述蜗舌正对设置;
且/或,两个所述安装槽以所述支架的竖向中分面呈镜像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呈背离设置,每一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均设置有所述导流块,且所述导流块邻近所述竖向中分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格栅,所述格栅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并盖合于所述第二风口;
第一扫风组件,所述第一扫风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扫风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朝向所述格栅设置,所述第一扫风组件用于横向扫风;
第二扫风组件,所述第二扫风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扫风组件背向所述格栅的一侧,所述第二扫风组件用于竖向扫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两个所述风轮的中轴线形成第一平面,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扫风组件形成第二平面,多个所述导流块设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空间以及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出风装置的第一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出风装置的第二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风轮设置在支架的安装槽上,当风轮转动时,在安装槽内形成负压,以使得支架外的气体流向风轮,并从第二风口吹出;其中,在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块,导流块的一侧面朝向第一风口设置,以使得经过风轮的转动后,形成的气流可流经至导流块的一侧面,进而吹出具有指向性的风。一方面,在安装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块,多个导流块可呈同一方向设置,例如:多个导流块均呈背离地面向上的角度设置,此时,气流流经导流块后,以形成向上吹出的风;或者,多个导流块均呈面向地面向下的角度设置,此时,气流流经导流块后,以形成向下吹出的风。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所述支架的中心横线为基准线,位于基准线以上的导流块呈背离地面向上的角度设置,位于基准线以下的导流块呈面向地面向下的角度设置,如此,可同时吹出朝上和朝下的风。又一方面,再配合其他气流导向装置,以进一步调整气流吹出的方向,其中,其他气流导向装置可为摆叶。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的指向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风装置另一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出风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8727523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8727523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可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用于输出一定风速的气流。其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为空调器、空调室内机、空气加湿器以及空气加热器等。具体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图1中出风装置另一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为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为图3中支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出风装置包括:风轮17、支架11以及导流块2;风轮17设于支架11上,风轮17 转动,以形成负压,将支架11周侧的气流吸引后,从支架11的一侧吹出一定风速的气流;导流块2设于支架11上,导流块2用于改变支架11吹出气流的风向。
可选地,支架11具有安装槽12、第一风口13和第二风口14,其中,安装槽12连通第一风口13和第二风口14。风轮17设于安装槽12内;其中,第一风口13可对应支架11的周侧区域设置,风轮17转动时,将空气从第一风口13吸入;第二风口14为与第一风口13间隔设置的另一开口,当风轮17 转动后,可使得一定风速的气流从第二风口14吹出。
另一方面,导流块2设置在安装槽12的内壁上,导流块2与风轮17间隔且相对设置。
可选地,出风装置包括多个导流块2,相邻两个导流块2呈间隔设置。可选地,多个导流块2沿着风轮17的轴向方向呈平行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多个导流块2中,可设部分导流块2呈同一朝向设置,另一部分的导流块2 呈另一朝向设置,具体为:
一方面,多个导流块2可呈同一方向设置,例如:多个导流块2均呈背离地面向上的角度设置,此时,气流流经导流块2后,以形成向上吹出的风。或者,多个导流块2均呈面向地面向下的角度设置,如图6所示,此时,气流流经导流块2后,以形成向下吹出的风。
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支架11的中心横线为基准线,位于基准线以上的导流块2呈背离地面向上的角度设置,位于基准线以下的导流块2呈面向地面向下的角度设置,如此,可同时吹出朝上和朝下的风。其中,中心横线指与支架1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设置的线段,且该线段用于均等分割支架11为两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风轮17设置在支架11的安装槽12上,当风轮17 转动时,在安装槽12内形成负压,以使得支架11外的气体流向风轮17,并从第二风口14吹出;其中,在安装槽12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导流块2,导流块2的一侧面朝向第一风口设置,以使得经过风轮17的转动后,形成的气流可流经至导流块2的一侧面,进而吹出具有指向性的风。一方面,在安装槽12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导流块2,多个导流块2可呈同一方向设置,例如:多个导流块2均呈背离地面向上的角度设置,此时,气流流经导流块2 后,以形成向上吹出的风;或者,多个导流块2均呈面向地面向下的角度设置,此时,气流流经导流块2后,以形成向下吹出的风。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支架11的中心横线为基准线,位于基准线以上的导流块2呈背离地面向上的角度设置,位于基准线以下的导流块2呈面向地面向下的角度设置,如此,可同时吹出朝上和朝下的风。又一方面,再配合其他气流导向装置,以进一步调整气流吹出的方向,其中,其他气流导向装置可为摆叶。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的指向性。
可选地,支架11的中心横线可为横向穿过支架11的线段,该线段可按照实际的加工需求向上或向下调整。
可以理解地,该出风装置还可包括电机组件(图未标识),电机组件设于支架11上,并与安装槽12间隔设置;电机组件的输出轴与风轮17的一端连接,以驱动风轮17转动,进而使得风轮17在安装槽12内产生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支架 11包括架体15和蜗舌16。其中,架体15设置有容置空间,蜗舌16设置在容置空间(图未标识)内并与架体15连接,蜗舌16与架体15的内壁围合形成安装槽12、第一风口13以及第二风口14。可以理解地,蜗舌16为一挡板结构,蜗舌16邻近第二风口14设置;风轮17转动,可使得空气从蜗舌16靠近风轮17的一端进入,并经由风轮17产生负压所在的区域后,从第二风口14吹出。常规地,蜗舌16与容置空间的内壁围合形成一通槽(图未标识),通槽连通安装槽12。
另一方面,风轮17设于架体15上,风轮17与蜗舌16和架体15的内壁围合形成有风道(图未标识),导流块2与架体15内壁连接,即导流块2位于风道内。可以认为,蜗舌16与容置空间的内壁围合形成的通槽,连通风轮 17与安装槽12内壁间隔形成的空间,以形成风道。
在本实施例中,将导流块2设于风道内,当形成的气流吹向至风道时,气流沿着风道的内壁移动;并且,在存在导流块2的导向作用,气流沿着导流块2的侧面移动,以改变部分气流的移动方向,使得气流可以经由导流块2 的一侧面导出。
可以理解地,定义导流块2与架体15连接的一侧边为第一侧边,导流块 2朝远离架体15一侧延伸的另一侧边为第二侧边。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面形成的平面与垂直于风轮17轴向方向的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导流块2可为与支架11之间通过二次热塑固定。
可选地,导流块2可为与支架11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导流块2可为与支架11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以及图5所示,以垂直于风轮17长度方向的平面为水平面;定义导流块2与安装槽12内壁连接的两个端点分别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其中,-90°﹤α﹤0°,或;90°﹤α﹤180°。
可以理解地,用于放置出风装置的台面为地面,此时,该地面与水平面呈平行设置。
以水平面为一坐标的X-Y二维坐标的X轴,以第二端点为X-Y二维坐标的原点;位于X轴下方的Y轴指示为-90°,位于X轴上方的Y轴指示为90°;α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具体为:
当0°﹤α﹤90°时,结合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端点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大于第二端点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如此,连接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形成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至90°。此时,出风装置出吹的风经由导流块2面向风轮17一侧面的导流后,使得吹出的风具有朝向地面的指向性。具体为,当空调器为制暖模式时,可使得暖风尽可能的吹向地面,以提高室内舒适度;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使得冷风吹向地面,以避免直吹人体。
当-90°﹤α﹤0°时,第一端点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小于第二端点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如此,连接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形成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至0°。此时,出风装置出吹的风经由导流块2面向风轮17一侧面的导流后,使得吹出的风具有朝向远离地面方向的指向性。具体为,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使得冷风吹向空调器放上的区域,以避免直吹人体。当空调器为制暖模式时,可使得暖风吹向空调器上方的区域,以避免直吹人体,以提高室内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在出风装置的中部做一横向辅助线,该横向辅助线均分出风装置为第一机体(图未标识)和第二机体(图未标识),第一机体的风道和第二机体的风道以横向辅助线为基准呈镜像设置。此时,第一机体的风道内的多个导向块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0°至90°,第二机体的风道内的多个导向块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90°至0°。如此,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吹向空调器的上方区域和地面,避免直吹人体;另一方面,当空调器处于制暖模式时,暖风吹向空调器的上方区域和地面,增快室内温度的上升,避免直吹人体,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综上,同理当以第一端点为X-Y二维坐标的原点时,当-90°﹤α﹤0°时,出风装置出吹的风具有朝向地面方向的指向性。当0°﹤α﹤90°时,出风装置出吹的风具有朝向远离地面方向的指向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流块2面向第一风口方向的一侧面为迎风面21,迎风面21呈弧形设置。也就是说,定义导流块2与架体15连接的一侧面为连接面(图未示),迎风面21与连接面相邻设置,且迎风面21面向第一风口的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风轮17转动,使得径向的空气被吸入至安装槽12,并形成径向排出的气体,如此,为了使得排出的气体具有指向性,使得气体吹向空调室内机的上方或吹向地板,导流块2的迎风面21为面向第一风口设置,以便于气体吹出时,可经由迎风面21的导向后具有一定指向性。
在本实施例中,迎风面21可呈凹弧面设置,也就是说,在迎风面21上设置有一弧形槽体,气流吹向至迎风面21后,可沿着弧形槽体移动,以提高出风的指向性。
可选地,迎风面21也可为凸面,如此,在实现改变气流的指向性的前提下,可使得气流沿着凸面移动,使得气流平缓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导流块2沿着风轮17的轴向方向上依次平行间隔设置,以使得吹出的风成同一方向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导流块2与支架11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实现结构一体化,避免导流块2从支架11上脱落的事故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定义导流块2的厚度H满足0.5mm≤H≤15mm。通过采用厚度为0.5mm至15mm,使得导流块2 具有一定的厚度,并避免厚度过阻碍气流的流动。
可选地,导流块2的厚度为0.5mm≤H≤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以支架11的横向剖面为基准面,横向剖面与风轮17的轴向垂直,定义导流块2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至横向剖面形成两个投影点,两个投影点的连线为导流块跨度为L,风道的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最短距离为D,D/5≤L≤D。例如:风道在横向剖面的水平长度为10cm,导流块2占用在横向剖面的长度至少为2cm。
可以理解地,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至横向剖面做最短距离的两个竖直线,两个竖直线分别相交于横向剖面形成两个投影点。
当然,可以认为,导流块2也可以风道邻近第一风口13的一端为起始,风道邻近第二风口14的一端为末尾,导流块2自起始至末尾倾斜排布。
可选地,导流块2的宽度需依据需增加的导流块2的数量及间隙而定,可选的,导流块2自架体15的内壁向风道凸出1~10mm。也就是说,导流块 2远离安装槽12槽壁一端面的任意一点至安装槽12槽壁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1mm至10mm。也就是说,该导流块2的宽度即为前面描述的导流块2中第二侧边朝远离架体15的一侧延伸的长度。
可选地,导流块2的宽度为2mm至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架体15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容置空间。
所述支架11包括两个蜗舌16,每一蜗舌16与架体15连接,并分别容纳于每一容置空间内,每一蜗舌16与每一容置空间的内壁围合形成安装槽12、第一风口13以及第二风口14。
每一安装槽12均设置有多个导流块2。
本实施例中的出风装置包括:两个风轮17,两个风轮17均与架体15连接,每一风轮17设于每一安装槽12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架体15上安装有两个风轮17,以增强出风装置单位时间内输出气流的总量,提高调解室内温度的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流块2与蜗舌16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安装槽12以支架11的竖向中分面呈镜像设置,两个安装槽12的槽口呈背离设置,每一安装槽11的内壁面均设置有导流块2,且导流块2邻近竖向中分面设置。
可选地,两个安装槽12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内导流块2的数量可与所述第二槽体内导流块2的数量不等同。当然,第一槽体内导流块2 的数量可与所述第二槽体内导流块2的数量等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出风装置还包括:格栅3、第一扫风组件4以及第二扫风组件5。格栅3与支架11可拆卸连接,并盖合于第二风口14。第一扫风组件4与支架11连接,第一扫风组件4位于安装槽12内,并朝向格栅3设置,第一扫风组件4用于横向扫风。可以理解地,第一扫风组件4邻近格栅3设置。第二扫风组件5与支架11连接,并位于第一扫风组件4背向格栅3的一侧,第二扫风组件5用于竖向扫风。可以理解地,第二扫风组件5与第一扫风组件4平行设置。
其中,格栅3上设置有多个过气孔(图未标识)。
另一方面,第一扫风组件4可包括连杆(图未标识)和设于连杆上的多个扇叶(图未标识),多个扇叶沿第二风口14的长度方向竖向并排设置,连杆带动多个扇叶横向摆动,以进行出风的调整。
又一方面,第二扫风组件5可包括驱动杆(图未标识)和设于驱动杆上的多个摆叶(图未标识),多个摆叶沿着第二风口14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驱动杆驱动多个摆叶竖向摆动,以进行出风的调整。可选地,摆叶上可设置有多个过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连接两个风轮17的中轴线形成的第一平面6,连接两个第一扫风组件4形成的第二平面7,多个导流块 2设于第一平面6和第二平面7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图未示) 和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壳体设置有安装空间以及连通安装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装置设于安装空间内,且出风装置的第一风口13与进风口对应设置,出风装置的第二风口14与出风口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管道和空调室内机的管道连通;空调室外机的电路结构和空调室内机的电路结构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安装槽、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其中,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
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导流块,所述导流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导流块与所述风轮间隔且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导流块,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块呈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设置有容置空间;
蜗舌,所述蜗舌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架体连接;
其中,所述蜗舌与所述架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风口;
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风轮与所述蜗舌和所述架体的内壁围合形成风道;
多个所述导流块间隔设置在所述架体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面向所述第一风口方向的一侧面为迎风面,所述迎风面呈弧形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块沿着所述风轮的轴向方向上依次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风轮长度方向的平面为水平面,定义所述导流块与所述安装槽内壁连接的两个端点分别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的连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α;
其中,-90°﹤α﹤0°;或,0°﹤α﹤9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块与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且/或,所述导流块的厚度H满足0.5mm≤H≤15mm;
且/或,以所述支架的横向剖面为基准面,所述横向剖面与所述风轮的轴向垂直,定义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至所述横向剖面形成两个投影点,两个投影点的连线为所述导流块跨度为L,所述风道的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最短距离为D,D/5≤L≤D;
且/或,所述导流块自所述架体的内壁向所述风道凸出1~10m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支架包括两个蜗舌,每一所述蜗舌与所述架体连接,并分别容纳于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每一所述蜗舌与每一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风口以及所述第二风口;
每一所述安装槽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导流块;
所述的出风装置包括:两个风轮,每一所述风轮设于每一所述安装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与所述蜗舌正对设置;
且/或,两个所述安装槽以所述支架的竖向中分面呈镜像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呈背离设置,每一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均设置有所述导流块,且所述导流块邻近所述竖向中分面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格栅,所述格栅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并盖合于所述第二风口;
第一扫风组件,所述第一扫风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扫风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朝向所述格栅设置,所述第一扫风组件用于横向扫风;
第二扫风组件,所述第二扫风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扫风组件背向所述格栅的一侧,所述第二扫风组件用于竖向扫风。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两个所述风轮的中轴线形成第一平面,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扫风组件形成第二平面,多个所述导流块设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12.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空间以及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出风装置的第一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出风装置的第二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连接。
CN201922497174.4U 2019-12-31 2019-12-31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925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7174.4U CN211925919U (zh) 2019-12-31 2019-12-31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7174.4U CN211925919U (zh) 2019-12-31 2019-12-31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5919U true CN211925919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7174.4U Active CN211925919U (zh) 2019-12-31 2019-12-31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5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366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366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1083A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JP200729240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114673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46563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5020812A (zh) 带吸水帘的空调器
CN105003960A (zh) 带四出风口的空调机
JP200912173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925919U (zh)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40915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EP1632725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728553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331157B2 (ja) 吹出口の風向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3837234U (zh) 带八出风口的空调机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JP200023479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566626A (zh) 风管机
CN208418972U (zh)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1043664A (zh)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28380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014494U (zh) 贯流式风机盘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