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9514U - 空气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9514U
CN211919514U CN201922219860.5U CN201922219860U CN211919514U CN 211919514 U CN211919514 U CN 211919514U CN 201922219860 U CN201922219860 U CN 201922219860U CN 211919514 U CN211919514 U CN 211919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inflation
packing devic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198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聂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Paq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Paq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Paq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Paq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198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9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9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9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所述空气缓冲体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而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开口、一充气通道和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单元,充气气体经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能够进入所述充气通道并充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被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以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充气过程中的牢固性。

Description

空气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体包装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充气寿命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空气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的方式进行购物。网购能够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当人们需要购买商品的时候,只需要在网上进行选购,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后,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通过快递收到自己选购的商品,使得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够选购到世界各地的商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网购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快递运输行业的发展,人们在网上选购的商品都会被通过快递运输的方式由商家运输至卖家的手中。
被购买的商品在由商家通过快递运输的方式发出后,往往要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运输,而且可能还要在运输的过程中进行多次的转运,商品才能够被运送到购买者的手中。因此,被购买的商品非常容易在快递运输的过程中被损坏,尤其是当被运输的商品是易破损的商品的时候,比如水果、蔬菜以及精密电子产品等,更是容易在快递运输的过程中被损坏。
为了防止商品在快递运输的过程中被损坏,或者为了降低商品在被运输的过程中被损坏的程度,人们往往在被运输的商品和运输箱体之间增设一层缓冲材料,以供减小被运输的商品和箱体之间的碰撞。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缓冲材料为泡沫板和瓦楞纸,由于泡沫板和瓦楞纸均为固体,缓冲效果有限,而且在运输和存储固体的泡沫板和瓦楞纸的时候会占据较大的运输和存储空间,增加运输和存储的成本。最重要的是,泡沫板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
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气体缓冲包装材料,气体缓冲包装材料采用气体作为缓冲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还具有重量轻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在未充气的时候,气体缓冲包装材料具有较小的体积,方便存储和运输。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能够被快速的充气,而具有缓冲保护的作用。
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申请号为02828176.4,发明名称为一种密封体的开闭阀的安装构造和带开闭阀的密封体的制造装置),如图所示,其提供一种密封体的开闭阀的安装构造,在由软质树脂片(1a、1b)构成、可将空气充填到内部的密封体1安装开闭阀2,开闭阀2相对构成密封体1的一方的片1a由固定用密封部粘结,相对另一方的片1b不由该固定用密封部粘结。这样,即使在将空气充填到密封体1的膨胀部12时,由于开闭阀2相对上述一方的片1a时常紧密接触,所以,不会在开闭阀2发生折皱,空气不会通过该折皱泄漏。
如图所示,在该现有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空气导入通道11被设置于密封体的一端左右方向贯通并且与各开闭阀2垂直设置,从而使空气导入通道内的气体能够从左至右通向各个开闭阀,从而为膨胀部12充气。因此在通过该导入通道11和开闭阀2为膨胀部12充气时,气体首先进入该导入通道11,再依次进入与导入通道11相连通的各开闭阀2最后进入各膨胀部12。
为了提高充气效率,实现空气包装袋的工业化生产,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包装袋都是通过充气机直接对准空气包装装袋的空气导入通道从而为空气包装袋施加充气压力进行充气的。
而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导入通道11为热封形成,其牢固性取决于形成空气导入通道11的两片由软质树脂片形成的袋片1a和1b的厚度和耐热性等因素,因此在热封后,若充气机进入该空气导入通道11的充气压力过大,很容易对形成该空气导入通道11的两片由软质树脂片形成的袋片1a和1b产生挤压,因此容易在热封处,即该空气导入通道11的封口处产生裂缝而破坏该空气导入通道11,从而损坏空气包装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具有一加强结构,以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充气过程中不会由于进气压力过大而冲破充气通道的热封线从而导致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破坏,因此能够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动校准而无需参考其他因素或通过添加额外的工序实现校准,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包装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通过在充气通道中设立两道或以上的热封线,从而保护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充气过程中不会因压力过大而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通过热封线进行自动校准其生产位置和热封位置,从而减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生产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而言简化了在制造过程中的制造工序,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从而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提高了适用面和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制造过程中能够通过充气通道中的热封线对其生产和加工位置进行校准,从而简化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加工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进气过程中不会因进气压力过大而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包住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制造空气包装装置的过程中无需通过另外的工序或工艺进行校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优势中的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所述空气缓冲体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而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开口、一充气通道和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单元,充气气体经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能够进入所述充气通道并充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被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以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充气过程中的牢固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为一边缘热封缝和一充气通道热封线形成,其中所述边缘热封缝被热封于所述空气缓冲体的一端边缘,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缝被部分热封于所述储气单元与所述边缘热封缝之间,以使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加强结构被设置为一加强塑封线,所述加强塑封线被部分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并能够使充气气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塑封线位于所述充气通道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位于所述充气通道开口的一端热封,从而使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加强塑封线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单向充气阀,所述单向充气阀被设置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之间并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和所述充气通道之间以使所述单向充气阀连通所述充气通道和所述储气单元,并防止所述储气单元内的充气气体逆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薄膜包括一第一气室膜和一第二气室膜,所述单向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以及一耐热层,其中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重叠设置,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之间并重叠设置,所述耐热层位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当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于所述耐热层的位置热封所述第一气室膜、第一阀膜、第二阀膜及所述第二气室膜时,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形成一进气口,充气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塑封线位于所述耐热层上,以使所述加强塑封线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形成一缓冲通道,充气气体通过缓冲通道和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充气阀进一步包括一热封单元,所述热封单元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部分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或所述第二气室膜,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口及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一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并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两条热封条,两条所述热封条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内并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开始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从而为进入所述单向充气阀的充气气体提供引流和均匀进气作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热封点,所述热封点被设置于两条所述热封条的下方,从而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内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室膜或所述第二气室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被设置为均匀排布于所述储气单元的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一种空气包装装置,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任一所述空气缓冲体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而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开口、一充气通道和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单元,充气气体进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能够进入所述充气通道并充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充气通道包括一进气区和一缓冲区,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区进入所述缓冲区再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区和所述缓冲区之间具有一缓冲通道,充气气体进入所述进气区之后能够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进入所述缓冲区再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单向充气阀,所述单向充气阀被设置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之间并位于所述缓冲区和所述储气单元之间,以使进入所述缓冲区的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单向充气阀进入所述储气单元并防止充气气体逆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以及一耐热层,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重叠设置,所述耐热层位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且所述充气通道热缝线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同时热封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以及所述第一阀膜及所述第二阀膜,从而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形成一进气口,充气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热层延伸至所述缓冲区的上方以使所述进气区和所述缓冲区之间的所述缓冲通道由所述耐热层形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充气阀进一步包括一热封单元,所述热封单元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部分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或所述第二气室膜,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口及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一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并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以使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的气体沿着所述引流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两条热封条,两条所述热封条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内并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开始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从而为进入所述单向充气阀的充气气体提供引流和均匀进气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一空气包装装置,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任一所述空气缓冲体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而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开口、一充气通道和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单元,充气气体进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能够进入所述充气通道并充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加强结构和一单向充气阀,其中所述加强结构被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所述单向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和一第二阀膜以及一耐热层重叠设置,所述单向充气阀被设置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之间并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和所述充气通道之间以使所述单向充气阀连通所述充气通道和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1001:印刷所述耐热层于所述第一阀膜或所述第二阀膜之间;
1002:热封一边缘热封缝和一充气通道热封线,将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以及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形成一整体并形成所述充气通道,其中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穿过所述耐热层而形成一进气口;
1003:热封一热封单元于所述储气单元,以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固定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中的其中一层,形成所述单向充气阀;
1004:在所述进气口的两侧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热封至少两条分隔缝,以形成至少一所述储气单元;以及
1005:热封一加强塑封线于所述充气通道,且所述加强塑封线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从而形成所述加强结构,并将所述充气通道分成一进气区和一缓冲区,且充气气体经由所述进气区进入所述缓冲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03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1:在所述储气单元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热封至少一对热封条,从而在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引流通道;
10032:于所述热封条的远离所述充气通道的一方热封至少一热封点,从而在不影响充气气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的前提下加强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中的任一层的连接牢固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005中,所述加强塑封线于所述耐热层的位置被热封,以在所述耐热层位置形成一缓冲通道,所述进气区的充气气体经由所述缓冲通道进入所述缓冲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P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2A中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单向充气阀在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2A中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单向充气阀在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单向充气阀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单向充气阀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在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热封单元的一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10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具有一加强结构15,以提高其在被充气过程中的坚固性。
详细而言,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11,任一所述空气缓冲体11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线热封而形成可储气的空气缓冲材料。
任一所述空气缓冲体11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13经热封工艺形成的一储气单元111,其具有至少一进气口1110。两层所述气室膜被多列分隔缝121分隔形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11,即各列所述分隔缝12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11之间形成一列所述分隔缝121。其中,所述储气单元111可以被实施为任意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等。
所述空气缓冲体11进一步包括一充气通道112,其通过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的所述进气口1110连通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两层所述气室膜分别包括一气室膜主体部131和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气室膜主体部131的一充气端部132,其中所述气室膜主体部131用来通过热封工艺形成所述储气单元111,而所述气室膜中邻近充气侧的那一部分形成所述充气通道112的所述充气端部132。两层所述充气端部132相互叠合并且在其末端边缘通过一边缘热封缝122互相连接,即所述边缘热封缝122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密封地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的两层所述充气端部132的边缘,从而使两层所述气室膜热封在一起。
所述空气缓冲材料进一步具有一充气通道开口1320,所述充气通道开口1320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12和外部环境,以使外界气体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1320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12,并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12和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开口1320形成于所述充气通道112的一端,即所述充气通道112的一端未被一系列热封线热封,而使所述充气通道112能够被充入充气气体而对所述储气单元111充气,进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充气通道热封线133,通过热封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112。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热封形成于两层所述气室膜对应的一端,且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空气缓冲体11形成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外侧两端且与最外侧两端的所述储气单元111的所述分隔缝121封缝连接,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112。
所述充气通道112和所述储气单元111分别形成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上下两端,所述充气通道112位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和所述边缘热封缝122之间,所述储气单元111位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下部,且所述充气通道112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通过相应的所述进气口1110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两层所述气室膜也可以由一整张薄膜沿对折线对折而形成,即两层所述气室膜一体延伸,其中所述充气通道112相应地也包括对折后一体连接的两所述充气端部132,这样所述充气通道112形成在所述对折线和所述进气口1110之间而不需要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边缘热封缝122也可实现。
更进一步地,任一所述空气缓冲体11包括一单向进气的单向充气阀14,所述单向充气阀14被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和所述充气通道112之间,以使所述单向充气阀14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12和所有的所述储气单元111,并且防止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充气气体返回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12,以使气体能够被保持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进而使所述空气缓冲体11及其形成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具有缓冲保护的作用。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气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单向充气阀14在A-A及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单向充气阀14包括一第一阀膜141和一第二阀膜142,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被相互对应叠加并被设置于两层所述气室膜之间。
由于所述单向充气阀14具有所述进气口1110,所述进气口1110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12和所述储气单元111,所述充气通道112内的气体得以通过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
所述单向充气阀14进一步包括一耐热层143,所述耐热层143被设置于所述单向充气阀14的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从而使所述单向充气阀14的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分别被热封于两层所述气室膜时,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不会因热封而堵住所述进气口1110。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发明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充气阀14中的所述耐热层143为耐热油墨印刷而成。优选地,所述耐热层143被实施为通过耐热光油印刷而成,由于光油本身具有透明的特性,因此印刷后能够使所述耐热层143呈透明色,因而整个空气包装装置10整体均为透明色。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整体感。
详细而言,两层所述气室膜分别为一第一气室膜1301和一第二气室膜1302,在热封形成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时候,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位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将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热封的时候,由于所述耐热层143的存在而使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所述进气口1110保持连通状态。
即在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设有所述耐热层143,在热封形成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时候,能够所述第一阀膜141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二阀膜142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不会被热封,并且在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形成所述进气口1110。
在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设有所述耐热层143的位置,在形成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时候,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一阀膜141、所述第二阀膜142以及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被相互热封连接。所述单向充气阀14的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上端部位于所述充气通道112内,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且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下端部被热封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
需要说明的是,在热封形成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时候,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位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将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所述第二阀膜142以及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热封连接。由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设置有所述耐热层143,因此通过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同时热封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所述第一阀膜141以及所述第二阀膜142的时候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所述耐热层143的位置并不会热封,从而形成所述进气口1110。
在对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行充气时,充气气体首先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12,然后通过与所述充气通道112及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相连通的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对应的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当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所述储气单元111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被紧密地压向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从而将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所述进气口1110闭合,以防止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1110和所述充气通道112再次泄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加强结构1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15被实施为一加强塑封线151,所述加强塑封线151被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112并位于所述耐热层143上,从而使所述充气通道11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加强塑封线151进入所述进气口1110,进而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能够提供空气缓冲的效果。
详细而言,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塑封线151被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112内,并与所述充气通道112的方向一致,且所述加强塑封线151被设置位于所述耐热层143上,所述加强塑封线151与一个或多个所述耐热层143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缓冲通道,即所述加强塑封线151并没有将所述充气通道112完全热封,充气气体依然可以通过所述缓冲通道并顺着所述耐热层143上的所述充气通道112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中,所述加强塑封线1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的两端热封,通过将所述加强塑封线151热封于所述充气通道112内,以使所述充气通道112形成一进气区1121和一缓冲区1122,充气气体只能通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1320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充气。
当外界的充气气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1320向所述充气通道112充入气体时,气体首先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12中的所述进气区1121,进气区1121的充气气体会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缓冲通道进入所述缓冲区1122,之后再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
当通过充气设备为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行充气时,若充气设备的进气压力过大而导致所述进气区1121受压太大并且进气压力通过所述缓冲通道也无法缓解压力的话,此时,由于所述加强塑封线151为一条不连续的热封线,因此进气区1121内的气体压力会首先冲破所述加强塑封线151,即造成所述进气区1121和所述缓冲区1122部分或全部地相连通,此时,释放了压力的所述充气气体会分别通过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相应的所述储气单元111,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能够提供空气缓冲的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塑封线151被设置于所述耐热层143的上端,且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顶端是通过所述加强塑封线151被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
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顶端被所述加强塑封线151热封固定,因此,所述充气通道112中的所述进气区1121是由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形成,而所述充气通道112中的所述缓冲区1122则包括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所述第一阀膜141以及所述第二阀膜142,从而在不影响充气气体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进入所述缓冲区1122的同时还能降低充气气体在所述进气区1121进入所述缓冲通道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充气效率。
此外,通过所述加强塑封线151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顶端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不仅能够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充气效率,还能对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相对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的位置进行对准。
换句话说,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塑封线151不仅能够将所述充气通道112分成所述进气区1121和所述缓冲区1122,从而降低所述充气通道112因为快速进气而被破坏的风险,同时还能够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生产过程中对所述第一阀膜141、所述第二阀膜142、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以及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从而避免了通过其他工序或工艺步骤对所述第一阀膜141、所述第二阀膜142、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校准,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还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节省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顶端被设置于所述进气区1121甚至被所述边缘热封缝122固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上述揭露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单向充气阀14’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充气阀14’进一步包括一止回膜144’,所述止回膜144’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所述止回膜144’的上端部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上端部,所述止回膜144’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阀膜141’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下端部之间,并且所述止回膜14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长度。
所述进气口1110’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止回膜144’之间,所述充气通道112’内的气体分别通过所述加强结构15’中的所述加强塑封线151’形成的所述进气区1121’和所述缓冲区1122’得以通过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当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含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在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膜141’、所述第二阀膜142’以及所述止回膜144’的下端部均被紧密地压向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从而将形成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止回膜144’之间的所述进气口1110’闭合,以防止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1110’和所述充气通道112’再次泄漏。
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泄漏的时候,当气体泄漏至所述止回膜144’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时候,由于所述止回膜144’的上端部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上端部,因此,气体不能够通过所述止回膜144’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被泄漏至外界。
当泄漏至所述止回膜144’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气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所述止回膜144’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止回膜144’被紧密地压向所述第一阀膜141’,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将所述进气口1110’密封,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达到即使部分漏气也不会整体漏气的效果。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单向充气阀14”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在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充气阀14”进一步包括一加强膜145”,所述加强膜145”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膜142”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并且所述加强膜145”的上端部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所述加强膜145”的下端部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之间。
所述充气通道112”内的气体分别通过所述加强结构15”中的所述加强塑封线151”形成的所述进气区1121”和所述缓冲区1122”得以通过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当所述储气单元111”内被充入的气体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膜141”、所述第二阀膜142”以及所述加强膜145”的下端部均被紧密地压向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从而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所述进气口1110”密封,防止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泄漏。所述加强膜145”位于所述第二阀膜142”的外侧,并且所述加强膜145”直接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气体接触,从而起到保护所述第二阀膜142”和增强密封效果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热封单元16,所述热封单元16将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部分地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
详细而言,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单元16为笑脸状,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热封条161以及设置于两条所述热封条161下方的一热封点162,其中两条所述热封条161以及所述热封点162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内能够被均匀进气,其中所述热封点162被设置于两条所述热封条161的下方,以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的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
两条对称设置的所述热封条161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并且为充气气体提供一引流通道160,而且为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的充气气体提供引流和限流的作用,从而使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的充气气体能够被匀速充入。
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1320向所述充气通道112进行充气的时候,充气气体首先进入所述充气通道112内的所述进气区1121,再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进入所述缓冲区1122,之后再顺着所述进气口1110以及所述热封单元16进入各所述储气单元111。
在向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充气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被所述热封单元16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因此随着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充气气体越来越多,在充气气体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会随着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逐渐分离于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或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并且随着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充气气体压力的逐渐增加,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由于充气气体的施压而被紧密地贴合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从而关闭所述进气口1110,以使充气气体能够被封闭于所述储气单元111。
换句话说,当所述充气气体顺着所述进气口1110和所述热封单元16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时,随着所述储气单元111内的充气气体越来越多,所述储气单元111则越来越膨胀,则形成所述储气单元111的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也会逐渐分离。此时,由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被所述热封单元16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因此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会随着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逐渐膨胀,最后在充气气体的作用下被压紧并贴合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所述热封单元16被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内,因此所述充气通道112中的所述缓冲区1122没有热封线,因此所述缓冲区1122是相互连通的,从而使所述进气区112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能够均匀进入所述缓冲区1122,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缓冲区1122均匀进入所述进气口1110从而为所述储气单元111进行充气。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中的所述热封单元16’的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封单元16’被设置为对称排列的一组或多组三角形热封线,通过所述三角形热封线的设置而使充气气体能够被匀速限流引入所述储气单元111。
详细而言,所述三角形热封线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111中的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及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上,从所述三角形热封线的顶点自上而下将充气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的通道分为两部分。由于所述三角线热封线相对于所述储气单元111是被对称设置,因此由所述三角形热封线的顶点自上而下形成的两条边能够形成两个对称的引流通道160’,从而使充气气体能够被对称的两个引流通道160’匀速引入所述储气单元111,并且不会对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11边缘的所述分隔缝121产生不均匀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使用寿命。
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热封单元16’的具体形状,比如规则并且对称的波浪形或者点划线形状等,只要能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部分地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者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并且不影响从所述进气口1110进入的气体通向所述储气单元111即可。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相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一弯折缝134,所述弯折缝134被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并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11的中部对应处。
详细而言,所述弯折缝134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部分热封,以使充气气体能够穿过所述储气单元111中的所述弯折缝134将所述储气单元111充满气体。也就是说,即使在所述储气单元111中热封了所述弯折缝134,也能够对所述储气单元111一次性充满额定的充气气体,从而不会提高对所述储气单元111的充气次数和充气成本,进而提高对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充气效率。
所述储气单元111能够沿着所述弯折缝134进行折叠,由于所述弯折缝134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11的中部,因此弯折后的所述储气单元111被所述弯折缝134平均分配并且能够相互重叠。
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两条缝合缝135,两条所述缝合缝135被热封于被所述弯折缝134平均分配并相互重叠后的所述储气单元111的两侧边缘,以使被折叠后并被所述弯折缝134分成两部分的所述储气单元111在边缘处能够实现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在被所述弯折缝134分成两部分的所述储气单元111之间形成一容纳腔100,从而对位于所述容纳腔100内的一带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该改进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所述弯折缝134也可以被设置为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的中部完全热封,从而使各个储气单元111被分成两分,相对应地,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底部与所述充气通道112相对应的位置处进一步设置一与所述充气通道112相同的进气结构,从而使被所述弯折缝134热封后无法进气的所述各个储气单元111的另一侧也能实现进气。
换句话说,只要将所述弯折缝134两侧的结构设置为一样,即可对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行充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弯折缝134的结构进行确定,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优选地,所述两条缝合缝135可以将所述储气单元111对折后的边缘重合处全部热封,或者是进行部分热封,只要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形成所述容纳腔100并能够对容纳于其内的物品进行固定并提供缓冲保护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条所述缝合缝135的长度,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相对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而言,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三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偶数列折叠缝136,所述偶数列折叠缝136被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并将所述储气单元111部分热封,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在能够充满充气气体的前提下能够沿着所述折叠缝136进行弯折。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两列叠合缝137,两列所述叠合缝137分别位于偶数列所述折叠缝136之间,且偶数列所述折叠缝136被平均分布于两列所述折叠缝136的两侧并均匀排布。两列所述叠合缝137用于将所述储气单元111分别和与之相邻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上下两侧边缘进行热封,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在沿着所述弯折缝134折叠后能够被两列所述折叠缝136固定,以同时形成两个容纳空间200而为两个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三实施例中,不仅所述折叠缝136不会影响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的充气,而且两条所述叠合缝137也不会影响对所述储气单元111的充气。
其中,所述折叠缝136的数量确定了所述储气单元111最后沿着所述折叠缝136折叠而形成的形状,因此所述折叠缝13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该另一变形实施方式中,由于两个所述容纳空间200的形状、尺寸和结构一致,因此偶数列所述折叠缝136被平均设置于两列所述叠合缝137的两侧,且偶数列所述折叠缝136均匀设置于两列所述叠合缝137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缝136被实施为6列,所述弯折缝134被实施为2列,从而形成两个方形的所述容纳空间200。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两个所述容纳空间200的实际需求确定所述折叠缝136和所述叠合缝137之间的位置、数量及距离,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将两个所述容纳空间200的设置为不同形状或不同大小等,只要改变所述折叠缝136和所述叠合缝137的数量、位置以及相对关系即可。换句话说,只要在本实用新型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相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而言,在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数条成型缝138和两条相交缝139。数条所述成型缝138被部分热封于所述储气单元111上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能够沿着数条所述成型缝138进行折叠并且不会影响所述储气单元111的进气。
两条所述相交缝139被部分热封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中与所述成型缝138垂直的的左右两侧,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在沿着数条所述成型缝138弯折后,被弯折后的所述储气单元111左右两侧边缘重合处能够通过所述相交缝139被热封,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成为一立体结构的空气包装装置10并具有一容置空间300,从而将待包装物品容纳于内并为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进一步包括多列连续设置的闭合缝1381,即一列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被连续设置于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11,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的连续所述闭合缝1381位置能够被叠合。
其中,多列所述闭合缝1381被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111并位于两条所述相交缝139的中间位置,且多列所述闭合缝1381对称设置并分别靠近两侧所述相交缝139,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在靠近两列所述相交缝139的位置能够将所述闭合缝1381位置进行叠合,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形成一底部平坦的所述容置空间300,以更好地容纳待包装物品。
其中多条所述闭合缝1381为部分热封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以使任一所述储气单元111都能一次充气。换句话说,任一所述储气单元111都不会因为所述闭合缝1381的设置而出现无法进气的部分,从而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充气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四实施例中,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被实施为6列,且靠近两侧所述相交缝139平均设置,即其中3列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被设置于靠近一侧的所述相交缝139的连续3个所述储气单元111上,另外3列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被设置于靠近另一侧相对位置的所述相交缝139的连续3个储气单元111上。
另外,任一列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都是沿着所述相交缝139的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相交缝139的中部,以使所述储气单元111沿着所述成型缝138折叠并沿着所述相交缝139被热封固定之后,所述闭合缝1381的位置正好位于形成的所述容置空间300的底部。
除此以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第四实施例中,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的长度为所述相交缝139的三分之一并位于所述相交缝139的中部位置,以使所述闭合缝1381两侧的所述储气单元111的程度相等,从而使所述储气单元111沿着所述相交缝139热封之后,形成的所述容置空间300的底部宽度和其两侧高度一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连续设置的所述闭合缝1381的长度以及所述闭合缝1381的列数进行确定,主要取决于需要形成的所述容置空间300的结构和形状而定。
换句话说,只要在本实用新型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空气包装装置10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1:印刷所述耐热层143于所述第一阀膜141或所述第二阀膜142,并使所述耐热层143位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
1002:热封所述边缘热封缝122和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将所述第一阀膜141、所述第二阀膜142、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以及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热封形成一整体并形成所述充气通道112,其中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穿过各个所述耐热层143而形成所述进气口1110;
1003:热封所述热封单元16于所述储气单元111,以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固定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中的其中一层,形成所述单向充气阀14;
1004:在所述进气口1110的两侧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热封至少两条分隔缝121,以形成至少一所述储气单元111;以及
1005:热封一加强塑封线151于所述充气通道112,且所述加强塑封线151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从而形成所述加强结构15。
其中,在所述步骤1001中,所述耐热层143被印刷于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但所述耐热层143可以被印刷于所述第一阀膜141或所述第二阀膜142,只要能形成所述进气口1110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耐热层143的印刷位置进行确定,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所述步骤1002中,所述边缘热封缝122用于使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在边缘处相互连接密封而形成一整体,并且能够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共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112。
而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可以通过所述边缘热封缝122被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也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12热封缝被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只要能使所述充气通道112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即可。
在所述步骤1003中,所述热封单元16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对称设置的波浪形、圆形、长条形或其组合等,只要能将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部分地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并且能够使充气气体由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通向所述储气单元111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03进一步包括步骤:
10031:热封所述热封条161,从而在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之间形成所述引流通道160;
10032:热封所述热封点162,从而在不影响充气气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111的前提下加强所述第一阀膜141和所述第二阀膜142与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或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的连接牢固性。
在所述步骤1004中,是通过所述分隔缝121将所述第一气室膜1301、所述第二气室膜1302、所述第一阀膜141及所述第二阀膜142形成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11。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10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1002至所述1004的顺序没有先后之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边缘热封缝122、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所述分隔缝121以及所述热封单元16的热封顺序进行调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在所述步骤1005中,所述加强塑封线151靠近所述充气通道112的进气口1110的一端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相交,从而使所述充气通道112中的所述缓冲区1122只能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进气,而没有其他的气体入口。换句话说,将所述加强塑封线151靠近所述充气通道112的进气口1110的一端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133相交,可以避免充气气体在进气过程中通过其他出口逸出,从而确保所述空气包装装置10的气密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所述空气缓冲体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而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开口、一充气通道和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单元,充气气体经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能够进入所述充气通道并充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被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以提高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在充气过程中的牢固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通道为一边缘热封缝和一充气通道热封线形成,其中所述边缘热封缝被热封于所述空气缓冲体的一端边缘,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缝被部分热封于所述储气单元与所述边缘热封缝之间,以使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加强结构被设置为一加强塑封线,所述加强塑封线被部分设置于所述充气通道并能够使充气气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加强塑封线位于所述充气通道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位于所述充气通道开口的一端热封,从而使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加强塑封线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单向充气阀,所述单向充气阀被设置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之间并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和所述充气通道之间以使所述单向充气阀连通所述充气通道和所述储气单元,并防止所述储气单元内的充气气体逆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薄膜包括一第一气室膜和一第二气室膜,所述单向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以及一耐热层,其中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重叠设置,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之间并重叠设置,所述耐热层位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当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于所述耐热层的位置热封所述第一气室膜、第一阀膜、第二阀膜及所述第二气室膜时,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形成一进气口,充气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加强塑封线位于所述耐热层上,以使所述加强塑封线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形成一缓冲通道,充气气体通过缓冲通道和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单向充气阀进一步包括一热封单元,所述热封单元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部分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或所述第二气室膜,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口及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一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并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两条热封条,两条所述热封条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内并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开始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从而为进入所述单向充气阀的充气气体提供引流和均匀进气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热封点,所述热封点被设置于两条所述热封条的下方,从而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的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内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室膜或所述第二气室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被设置为均匀排布于所述储气单元的三角形。
12.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缓冲体,任一所述空气缓冲体由两层或多层柔性薄膜经过一系列热封而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开口、一充气通道和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单元,充气气体进过所述充气通道开口能够进入所述充气通道并充入所述储气单元,其中所述充气通道包括一进气区和一缓冲区,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区进入所述缓冲区再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进气区和所述缓冲区之间具有一缓冲通道,充气气体进入所述进气区之后能够通过所述缓冲通道进入所述缓冲区再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单向充气阀,所述单向充气阀被设置于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之间并位于所述缓冲区和所述储气单元之间,以使进入所述缓冲区的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单向充气阀进入所述储气单元并防止充气气体逆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单向充气阀包括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以及一耐热层,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重叠设置,所述耐热层位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且所述充气通道热缝线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同时热封两层或多层所述柔性薄膜以及所述第一阀膜及所述第二阀膜,从而在所述耐热层的位置形成一进气口,充气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充气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耐热层延伸至所述缓冲区的上方以使所述进气区和所述缓冲区之间的所述缓冲通道由所述耐热层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薄膜包括一第一气室膜和一第二气室膜且所述第一气室膜和所述第二气室膜重叠设置,所述单向充气阀进一步包括一热封单元,所述热封单元将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部分热封于所述第一气室膜或所述第二气室膜,充气气体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口及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一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储气单元并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以使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之间的气体沿着所述引流通道进入所述储气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热封单元包括至少两条热封条,两条所述热封条被对称设置于所述储气单元内并从所述充气通道热封线开始沿着充气气体的进气方向设置从而为进入所述单向充气阀的充气气体提供引流和均匀进气作用。
CN201922219860.5U 2019-12-06 2019-12-06 空气包装装置 Active CN211919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9860.5U CN211919514U (zh) 2019-12-06 2019-12-06 空气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9860.5U CN211919514U (zh) 2019-12-06 2019-12-06 空气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9514U true CN211919514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19860.5U Active CN211919514U (zh) 2019-12-06 2019-12-06 空气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95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3167A (zh) * 2019-12-06 2020-04-0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3167A (zh) * 2019-12-06 2020-04-0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0057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US7482051B2 (en) Structure of inflatable air-packing device having check valve and multiple air bubbles
US7533772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09368029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90725B (zh) 隔热性以及保管性得到提升的包装膜的制造方法
ES2432678T3 (es) Embalaje de envío inflable y procedimiento para hacer el mismo
WO2016078579A1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445117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ES2601188T3 (es) Aparato y método para hinchar y sellar un sobre postal
US7165677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ES2619558T3 (es) Envoltorio inflable y métod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l mismo
CN109969610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1096316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1919514U (zh) 空气包装装置
US7204278B2 (en) Structure of check-valv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nflatable air-pack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12978089B (zh) 细胞式缓冲包装材料
CN212424049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充气腔的充气包装袋
JP5595718B2 (ja) 空気セル緩衝材
WO2008039178A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208470559U (zh) 充气缓冲垫
CN206900996U (zh) 缓冲充气包装结构
CN216003751U (zh) 半止回型充气包装装置
EP1976772A1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17508904A (zh) 空气包装袋和充气缓冲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