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0559U - 充气缓冲垫 - Google Patents

充气缓冲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0559U
CN208470559U CN201820308061.8U CN201820308061U CN208470559U CN 208470559 U CN208470559 U CN 208470559U CN 201820308061 U CN201820308061 U CN 201820308061U CN 208470559 U CN208470559 U CN 208470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ortion
wall
air column
buffer pad
inf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80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谢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080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0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0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0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充气缓冲气垫,用于包装一平板类物品,其包括一气片,所述气片包括多个气柱,所述多个气柱经弯折形成一体连接的两夹持壁和一缓冲壁,所述两夹持壁分别自所述缓冲壁由所述气片向两侧翻折而形成,所述缓冲壁连接所述夹持壁,并且所述气片还包括一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将所述两夹持壁相连接,从而所述缓冲壁和所述两夹持壁形成一置物腔,并且所述置物腔具有一端部开口和一侧部开口,所述置物腔适于容纳该平板类物品的一角部。

Description

充气缓冲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用于充气包装装置,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用于包装平板类物品的充气缓冲垫。
背景技术
在包装运输平板类物体如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等物品时,由于平板类物品形状特殊,在包装缓冲所述平板类物品时有较多问题。所述平板类物品多为电子产品,其内部分布较多的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因而其相对脆弱易损坏。特别地。所述平板电脑或显示器等物品通常具有一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因为其材质导致其容易破碎损坏,因而需要尤其缓冲保护所述平板物品,减小对其的震荡冲击。平板状物品由于其厚度较小,并具有一面积较大的侧面,从而其受力时力矩较大,使得所述平板更容易被损坏。
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飞速发展,线上销售逐渐占据销售模式中的很大比重。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购物者来自各个地方,商家需要单独地把商品寄送到单独的购买者手上,而不再是统一运输到经销单位。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对所述平板类物品的保护,可以有效的减少运输路途上的颠簸对所述平板类物品的破坏,从而降低产品运输损坏率,以减少经济损失。
当下通常采用泡沫缓冲保护平板类物品,在保护缓冲平板物品时,通常有包裹整体和四角设置垫角两种保护方式。在包裹整体的方式中,采用较被保护的平板物品相尺寸略大的泡沫板包裹所述平板类物品,从而完全的保护所述平板类物品。此种方式需要根据被包装物品定制泡沫形状,从而增加了包装成。进一步地,本方式耗费较多的泡沫,因为泡沫重量较重,如此增加了快递运输过程中的负荷,增加了运输成本。
在采用四角设置泡沫垫角的保护措施时,为了减少所述平板类物品在包装箱内的晃动,所述包装箱的尺寸通常被设置为稍大于所述平板的体积,从而使得所述平板被相对固定地被设置到所述包装箱内。因为泡沫的表面摩擦系数较高,在打包所述平板类物品把所述泡沫置入所述纸箱内时,泡沫和所述纸箱的摩擦较大,又因为所述纸箱与所述泡沫尺寸差很小,从而使得泡沫难以置入所述纸箱内,增大了打包难度。
进一步地,由于泡沫弹性较低,其不能适应包装箱的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在运输不同种类的物品和采取不同型号的包装箱时,通常需要定制相对尺寸的泡沫形状,从而增加了包装成本。在所述包装箱有细小形状变化或增加包裹物品时,所述泡沫因材质较硬不能适应上述变化,从而增加了包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通过***平板类物品的边角到所述充气缓冲垫内,缓冲保护运输过程中的平板式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通过其夹持壁夹持平板类物品,从而从侧面保护所述缓冲平板物品,防止其晃动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通过其缓冲壁支撑缓冲所述平板类物品,从而防止所述平板类物品底部受到冲击而损坏,并减小对所述平板类物品底部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具有一内腔,该内腔与平板类物品厚度适配,通过将平板类物品***所述内腔即完成安装工作,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具有一内腔,所述空腔两侧边未被连接,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平板类物品,增加其兼容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在包装平板类物品时,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对应的位置具有一避让区,所述避让区未充入气体,以防止所述平板类边角戳破所述充气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侧面气柱被热封线分为短气柱和长气柱,所述短气柱因所述斜向热封线的方向向下挤压,从而适应不同状态的包装箱,也使所述充气缓冲垫可以被轻松地放置入所述包装箱,并与所述包装箱角落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弹性部顶侧气柱为直接较小的小型气柱,利用气柱之间的隔离线可加强所述弹性部的弯折能力,从而可被压缩变形以更加适应不同的空间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在包装平板类物品时,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对应的位置具有一避让区,在将所述平板类物品置入所述置物腔时,所述避让区的凹陷使得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更容易被卡入所述避让区,方便使用者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截面近似梯形,所述梯形截面的设计使得所述充气缓冲垫底部可以更容易地被填充入所述包装箱,保证所述充气缓冲垫在置入所述包装箱后相对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截面近似梯形,所述充气缓冲垫在平板类物品被置入后,所述平板类物品会增加所述充气缓冲垫上部的厚度,从而较窄的上端预留一弹性空间适应不同平板类物品的厚度,使得所述物品可以顺利地被安装到所述包装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在需要使用时,通过进气口注入气体使所述充气缓冲垫膨胀即可使用,操作简单节约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在需要使用时,通过进气口注入气体使所述充气缓冲垫膨胀,所述充气缓冲垫各气柱自动封闭,不需要使用者密封所述充气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充气缓冲垫,所述充气缓冲垫的上下两部环体分别由多个充气柱排列组成,所述充气柱在充气后相互独立不再连通,当个别充气柱漏气时,不会影响其它的气柱的气密性。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充气缓冲垫,用于包装一平板类物品,其包括一气片,所述气片包括多个气柱,所述多个气柱经弯折形成一体连接的两夹持壁和一缓冲壁,所述两夹持壁分别自所述缓冲壁由所述气片向两侧翻折而形成,所述缓冲壁连接所述夹持壁,并且所述气片还包括一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将所述两夹持壁相连接,从而所述缓冲壁和所述两夹持壁形成一置物腔,并且所述置物腔具有一端部开口和一侧部开口,所述置物腔适于容纳该平板类物品的一角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垫进一步包括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形成于所述缓冲壁与所述夹持壁的一外侧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形成于所述连接线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一弹性部侧壁和一弹性缓冲壁,所述弹性部侧壁自所述夹持壁一体地延伸,所述弹性缓冲壁自所述缓冲壁一体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至少一弹性部气柱,所述弹性部气柱组成所述充气缓冲垫,所述弹性部气柱包括至少一弹性部顶气柱段和一弹性部侧气柱段,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和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包括一长气柱,一短气柱和一斜向热封线,所述斜向热封线将所述弹性部侧气柱分隔成所述长气柱和所述短气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的所述气柱充气量通过至少一热封区域的热封使其充气量减小,从而使方便所述充气缓冲垫放置于一包装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的所述气柱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气柱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的所述气柱直径自所述弹性部内向所述弹性部边缘逐递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一避让区,所述避让区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夹持壁和所述缓冲壁弯折连接处,以用于定位该平板类物品的该角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区为一粘合区,通过热封技艺或粘接手段将形成一气柱或相邻气柱的多个气室层相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片包括多层气室层,其经热封形成所述多个气柱,并且所述气片还包括一止回阀,其由多层阀膜形成,以向于所述多个气柱充气,并且充气结束后能够自动防止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未充气状态气片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未充气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一个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缓冲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未充气状态气片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中气柱截面剖视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中另一种气柱截面剖视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中另一种气柱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未充气状态气片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两夹持壁21,和一缓冲壁22以及一弹性部24,并且具有一置物腔23。所述缓冲壁22连接所述夹持壁21,所述夹持壁21与所述缓冲壁22具有一预设角度,并与所述缓冲壁22共同围成所述置物腔23。所述缓冲壁22和所述夹持壁21一侧形成所述弹性部24。
进一步地,参考图8A,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一气片10,所述夹持壁21和所述缓冲壁22由所述气片10翻折形成。所述气片10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01和一第二气室层102,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一第二气室层102互相叠合,并被热封线热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片10包括至少一气柱11和至少一隔离线12。所述隔离线12把所述气片10分隔成所述多个气柱11。具体地,通过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叠合后,均匀地设置热封线作为所述隔离线12,使所述气片10在被充气后,形成所述多个气柱11。
在每个所述气柱11上,进一步包括一气柱腔111和一进气口112。所述气柱腔111与所述进气口112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叠合后被所述隔离线12分隔后形成的所述气柱11内腔即为所述气柱腔111,所述进气口112与所述气柱腔111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叠合后,通过热封技艺将其在所述隔离线12上热封。
进一步地,所述气片10还包括一总进气道141,所述总进气道141连通所述气柱11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总进气道141向每个所述气柱11的进气口注入气体。所述总进气道141被设置在所述气片10的顶部,其垂直与所述气柱11并位于所述气柱11的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总进气道141包括一进气道入口,至少一进气道热封线142和一进气道隔热层143。所述进气道热封线142热封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形成所述总进气道141的通道,所述进气道隔热层143被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防止所述进气口被热封时被密封。
所述进气道入口形成与所述总进气道的116一端口,其与外界大气联通,通过该端口利用气泵或其它物品向所述气片10注入气体。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进气道入口被设在所述总进气道141一端,其另一端被密封,以使气体注入各个所述气柱11。
为了将所述气片10从未充气状态转变成膨胀状态,需要从所述总进气道141的所述进气道入口注入气体,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34向所述每个气柱11上的进气口充气,使得所述气柱11膨胀。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气柱11被所述隔离线12分隔,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34向每个所述气柱11注入气体,在所述气柱11被注入气体膨胀后,根据上述原理因所述止回阀的止回作用气体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134回流所述总进气通道,每个所述气柱11成为独立密封的个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未充气状态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制作所述充气缓冲垫时,将所述气片10折叠成三段,具体的,将所述气片10两侧边向同一方向折叠一预设角度度,使得被折叠而形成的侧壁与未折叠部分垂直或其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所述部分折叠的侧壁形成所述夹持壁21,所述未折叠气段形成所述缓冲壁22。所述为了适应被包装的平板物品,所述缓冲壁22的宽度较小,而所述夹持壁21的宽度可远远大于所述缓冲壁22的宽度,以增加所述充气缓冲垫的夹持效果,从而完全保护所述充气缓冲垫。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一个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两个所述夹持壁21包括一第一夹持壁21和一第二夹持壁21,分别与所述缓冲壁22连接,并一角度地延伸与所述缓冲壁22两侧。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相对平行,并与所述缓冲壁22围成所述置物腔23,所述置物腔23具有一端部开口231和一侧部开口232。在使用所述充气缓冲垫保护包装物品时,将所述平板的角部通过所述端部开口231和所述侧部开口232置入所述置物腔23,将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夹持所述平板,此时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保护缓冲所述平板侧面,所述缓冲壁22承载保护所述平板底面,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与所述缓冲壁22共同保护缓冲所述平板。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缓冲垫一般用来保护电子产品如电脑显示器、电视等平板物品,所述物品通常具有易碎,重量较大并且较为贵重,所以优选的所述气柱被设置的横截面直径较大,以增强所述充气缓冲垫的缓冲能力和稳固性。所述缓冲壁22的宽度略大与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上的气柱直径之和,以保证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的夹持力。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弹性部24包括两弹性部侧壁243和一弹性缓冲壁244,所述弹性部侧壁243自所述夹持壁21延伸,所述弹性缓冲壁244自所述缓冲壁22延伸。总得来说,所述气片10折叠形成所述弹性部侧壁243和所述弹性缓冲壁244与所述夹持壁21和所述夹持壁21。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在一侧端具有一连接线25,所述连接线25距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一侧边一段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25与所述侧边之间为所述弹性部24。
所述充气缓冲垫还包括一弹性部内腔242,所述弹性部内腔242由所述弹性部侧壁243和所述弹性缓冲壁244围成。所述连接线25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内侧,通过粘合手段将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内侧在所述连接线25处粘接,从而所述粘接线将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之间的空腔分隔成所述置物腔23和所述弹性部内腔242。在使用过程中,将平板类物品***所述置物腔23上,并由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包裹保护所述平板类物品。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被所述连接线25连接,从而所述充气缓冲垫的被收成所述第一夹持壁21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下部之间间隙宽,上部之间间隙窄,在这里所述缓冲壁22所在的一端被设为下端。从而使得所述充气缓冲垫截面近似梯形,所述梯形截面的设计使得所述充气缓冲垫底部可以更好地填充所述包装箱,保证所述充气缓冲垫在置入所述包装箱后相对稳定。所述充气缓冲垫在平板类物品被置入后,所述平板类物品会增加所述充气缓冲垫上部的厚度,从而较窄的上端预留一弹性空间适应不同平板类物品的厚度,使得所述物品可以顺利地被安装到所述包装箱内。
所述弹性部24包括至少一弹性部气柱241,所述弹性部气柱241包括至少一弹性部顶气柱段2411和一弹性部24侧气柱段2412。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2411和所述弹性部24侧气柱段2412连通。所述弹性部24侧气柱段2412包括一长气柱2413,一短气柱2414和一斜向热封线2415,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将所述弹性部24侧气柱分隔成所述长气柱2413和所述短气柱2414。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被设在所述弹性部侧壁243的上部,并且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自所述连接线25顶端斜向下方地延伸,使得所述短气柱2414靠近所述弹性部24侧边缘处长度较大而远离所述弹性部24边缘处的短气柱2414长度较小。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缓冲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用所述充气缓冲垫缓冲物品时,所述短气柱2414因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的方向向下挤压,从而适应不同状态的包装箱,也使所述充气缓冲垫可以被轻松地放置入所述包装箱,并与所述包装箱角落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缓冲壁22包括至少一热封区域221,所述弹性部缓冲壁22具有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2411,为了增强所述弹性部24的弯折能力,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2411尾端选择为较所述弹性部24侧气柱段2412充气量减小,如成为直径小的小型气柱,所述热封区域221将原有所述气柱分隔成多个所述小型气柱。
通常的,所述小型气柱的直径约为所述弹性部24侧气柱段2412气柱的一半,即一个所述弹性部侧段气段柱连接并连通两个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2411,因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2411气柱直径较小,利用其之间的所述隔离线可加强所述弹性部24的弯折能力,从而可被压缩变形以更加适应不同的空间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缓冲垫还包括一避让区26,所述避让区26被设置在所述连接线25附近的所述夹持壁21和所述缓冲壁22弯折连接处,优选的,所述避让区26具有两个并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夹持壁21和所述缓冲壁22弯折连接处。所述避让区26为一粘合区,通过热封技艺或粘接手段将一气柱或相邻气柱的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块状粘连,使得所述避让区26不受热膨胀。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避让区26未将所述气柱完全密封,所述气柱未热封区仍可受热膨胀。在使用所述充气缓冲垫时,将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置入所述置物腔23时,因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较为突出,对所述充气缓冲垫挤压作用力较大,容易戳破所述气垫与其边角相接触的位置。所述避让区26的设置使得所述平板类物品的边角被放置如所述充气缓冲垫时,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被放置在所述避让区26上,因所述避让区26为热封并未膨胀,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气柱被戳破,加强所述充气缓冲垫的牢固性。因所述避让区26上的所述气柱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粘接,由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共同缓冲承接压力,从而加强了所述充气缓冲垫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区26具有一定位功能,在使用所述充气缓冲垫时,在将所述平板类物品置入所述置物腔23时,所述避让区26的凹陷使得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更容易被卡入所述避让区26,从而可以通过所述避让区26保护所述平板类物品边角,并防止所述充气缓冲垫破损漏气。
进一步地,所述气片10还包括一止回阀13,所述止回阀13被设置在每个所述气柱11上,并从所述气柱11上的进气口112附近向所述气柱另一端延伸出一预设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变形中,也可以是所述气片10不需要所述止回阀,而是通过边充气边热封而形成。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中气柱截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止回阀13包括一第一阀膜131,一第二阀膜132以及一耐热层136。所述第一阀膜131与所述第二阀膜132相互叠合,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所述耐热层136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31与所述第二阀膜132之间。在这个实施例中,两层所述气室层101和102形成所述总进气道141。可以理解的,在另外的变形中,两个所述阀膜131和132也可以延伸至凸出于两层所述气室层101和102以形成所述总进气道141。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中另一种气柱截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止回阀13包括一第一阀膜131,一第二阀膜132,一耐热层136和一止回膜133。所述第一阀膜131与所述第二阀膜133相互叠合,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所述止回膜133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31和第二阀膜132之间,所述耐热层136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止回膜13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从所述进气口112处向所述气柱腔111内部延伸,所述止回膜133在所述进气口112处与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一同向所述气柱腔111内部延伸,并通过热封在所述进气口112处与所述第一阀膜131或所述第二阀膜132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与所述进气口112处,并具有一远边缘,其延伸到所述气柱11内腔。优选地,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一气室层101相粘合。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相粘合。
所述止回膜133重叠与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近端,并在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止回膜133直接形成一充气通道134,并在所述止回膜133和所述第二阀膜132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135。
所述充气通道134被排列形成用于向所述气柱腔111注入气体以填充所述气柱11。所述气柱11在被注入气体后膨涨,其内部气压升高,使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134。根据本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远端泄露时,所述气柱腔111内的气体会被导入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35,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34,以补充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所述充气通道134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发端形成与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止回膜133的近边缘,以与所述充气通道134连通。所述充气通道134的远开发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远边缘,以与所述气柱腔111相连通。通过压缩气体向所述充气通道134在所述进气口被引导进入所述气柱腔111。
在所述气柱腔111充满气体后,其内部的气压向所述第一阀膜131和第二阀膜132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远边缘,并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34的远开发端。值得一提是,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膜133为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膜133,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为聚乙烯膜。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阀膜131的厚度。
特别地,所述止回膜133的长度教小于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长度,从而所述止回膜133在近端与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重叠时,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远端重叠。所述止回膜133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膜133的近边缘在所述充气通路处毗连。更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膜133被热封或粘结到所述第二阀膜132近边缘处。
所述止回通道135形成与所述止回膜133与所述第二阀膜132之间,其中所述止回通道135具有一开放端和一封闭端,所述开放端面向所述气柱腔111,所述封闭端面向所述充气通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34向所述气柱腔111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134内的气体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135内的空气流向相反。此时空气不会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35。相同地,在所述气体从所述止回通道135泄露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35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34,从而防止所述止回通道135漏气。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气体从所述充气通道134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134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回通道135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气体泄露至所述充气通路。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膜133和所述第一阀膜131由于表面张力紧贴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34。
所述止回阀还包括一气体阻隔线137,所述气体阻隔线137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所述远端部处,以阻止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直接返回所述充气通道134。相应的,所述气体阻隔线137为热封线,其将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的远端处密封,其中所述气体阻隔线137具有一非平滑阻隔面,如凸面状或v型面,已将所述充气通道134的所述远开发端排列在一起。
所述止回通道135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135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134。特别地,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止回膜133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134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135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止回膜133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泄露以降低所述充气腔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35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135的气压。因此,所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和所述止回通道135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所述充气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135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134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气片10还包括一总进气道141,所述总进气道141连通所述气柱11的进气口,通过所述总进气道141向每个所述气柱11的进气口注入气体。所述总进气道141被设置在所述气片10的顶部,其垂直与所述气柱11并位于所述气柱11的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进气道入口形成与所述总进气道的116一端口,其与外界大气联通,通过该端口利用气泵或其它物品向所述气片10注入气体。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进气道入口被设在所述总进气道141一端,其另一端被密封,以使气体注入各个所述气柱11。
为了将所述气片10从未充气状态转变成膨胀状态,需要从所述总进气道141的所述进气道入口注入气体,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34向所述每个气柱11上的进气口充气,使得所述气柱11膨胀。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所述气柱11被所述隔离线12分隔,通过所述充气通道134向每个所述气柱11注入气体,在所述气柱11被注入气体膨胀后,根据上述原理因所述止回阀的止回作用气体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134回流所述总进气通道,每个所述气柱11成为独立密封的个体。
图8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中另一种气柱截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止回阀13包括一第一阀膜131,一第二阀膜132,一耐热层136和一止回膜133’。所述第一阀膜131与所述第二阀膜133’相互叠合,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之间,所述止回膜13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阀膜132低部,所述耐热层136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膜131和所述第二阀膜132之间。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未充气状态气片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充气缓冲垫充气膨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一夹持壁21a,一置物腔23a和一缓冲壁22a以及一弹性部24a。所述缓冲壁22a连接所述夹持壁21a,所述夹持壁21a与所述缓冲壁22a具有一预设角度,并与所述缓冲壁22a共同围成所述置物腔23a。所述缓冲壁22a和所述夹持壁21a一侧形成所述弹性部24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垫的所述夹持壁21a、所述缓冲壁22a与所述置物腔23a结构一致,在此不再累述。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24a包括一弹性部侧壁243a和一弹性缓冲壁244a,所述弹性部侧壁243a自所述夹持壁21a延伸,所述弹性缓冲壁244a自所述缓冲壁22a延伸。总得来说,所述气片10a折叠形成所述弹性部侧壁243a和所述弹性缓冲壁244a与所述夹持壁21a和所述夹持壁21a。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在一侧端具有一连接线25a,所述连接线25a距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一侧边一段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25a与所述侧边之间为所述弹性部24a。
所述充气缓冲垫还包括一弹性部24a内腔242a,所述弹性部24a内腔242a由所述弹性部侧壁243a和所述弹性缓冲壁244a围成。所述连接线25a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内侧,通过粘合手段将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内侧在所述连接线25a处粘接,从而所述粘接线将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之间的空腔分隔成所述置物腔23a和所述弹性部24a内腔242a。在使用过程中,将平板类物品***所述置物腔23a上,并由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包裹保护所述平板类物品。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被所述连接线25a连接,从而所述充气缓冲垫的被收成所述第一夹持壁21a和所述第二夹持壁21a下部之间间隙宽,上部之间间隙窄,在这里所述缓冲壁22a所在的一端被设为下端。从而使得所述充气缓冲垫截面近似梯形,所述梯形截面的设计使得所述充气缓冲垫底部可以更好地填充所述包装箱,保证所述充气缓冲垫在置入所述包装箱后相对稳定。所述充气缓冲垫在平板类物品被置入后,所述平板类物品会增加所述充气缓冲垫上部的厚度,从而较窄的上端预留一弹性空间适应不同平板类物品的厚度,使得所述物品可以顺利地被安装到所述包装箱内。
所述弹性部24a包括至少一弹性部气柱241a,所述弹性部气柱241a包括至少一弹性部24a顶气柱段2411a和一弹性部侧气柱段2412a。所述弹性部24a顶气柱段2411a和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2412a连通。所述弹性部24a顶气柱段2411a包括一长气柱,一短气柱2414a和一斜向热封线2415a,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a将所述弹性部24a侧气柱分隔成所述长气柱和所述短气柱2414a。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a被设在所述弹性部侧壁243a的上部,并且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a自所述连接线25a顶端斜向下方地延伸,使得所述短气柱2414a靠近所述弹性部24a侧边缘处长度较大而远离所述弹性部24a边缘处的短气柱2414a长度较小。在用所述充气缓冲垫缓冲物品时,所述短气柱2414a因所述斜向热封线2415a的方向向下挤压,从而适应不同状态的包装箱,也使所述充气缓冲垫可以被轻松地放置入所述包装箱,并与所述包装箱角落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缓冲壁22a具有所述弹性部24a顶气柱段2411a,为了增强所述弹性部24a的弯折能力,所述弹性部24a顶气柱段2411a选为直径渐变减小的小型气柱,通常的,所述小型气柱的根据其具体大小的不同,与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2412a上的所述气柱对应的数量不同,多个所述小型气柱与一个所述弹性部24a侧段气柱相连通对应,因所述弹性部24a顶气柱段2411a气柱直径较小,并且其直径随着其位置向所述弹性部24a侧边靠近而递减,利用其之间的所述隔离线可加强所述弹性部24a的弯折能力,从而可被压缩变形以更加适应不同的空间形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2)

1.一充气缓冲垫,用于包装一平板类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气片,所述气片包括多个气柱,所述多个气柱经弯折形成一体连接的两夹持壁和一缓冲壁,所述两夹持壁分别自所述缓冲壁由所述气片向两侧翻折而形成,所述缓冲壁连接所述夹持壁,并且所述气片还包括一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将所述两夹持壁相连接,从而所述缓冲壁和所述两夹持壁形成一置物腔,并且所述置物腔具有一端部开口和一侧部开口,所述置物腔适于容纳该平板类物品的一角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垫进一步包括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形成于所述缓冲壁与所述夹持壁的一外侧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弹性部形成于所述连接线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弹性部包括一弹性部侧壁和一弹性缓冲壁,所述弹性部侧壁自所述夹持壁一体地延伸,所述弹性缓冲壁自所述缓冲壁一体地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至少一弹性部气柱,所述弹性部气柱组成所述充气缓冲垫,所述弹性部气柱包括至少一弹性部顶气柱段和一弹性部侧气柱段,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和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包括一长气柱,一短气柱和一斜向热封线,所述斜向热封线将所述弹性部侧气柱分隔成所述长气柱和所述短气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的所述气柱充气量通过至少一热封区域的热封使其充气量减小,从而使方便所述充气缓冲垫放置于一包装箱。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的所述气柱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弹性部侧气柱段气柱的一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弹性部顶气柱段的所述气柱直径自所述弹性部内向所述弹性部边缘逐递减。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垫包括一避让区,所述避让区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夹持壁和所述缓冲壁弯折连接处,以用于定位该平板类物品的该角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避让区为一粘合区,通过热封技艺或粘接手段将形成一气柱或相邻气柱的多个气室层相粘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充气缓冲垫,其中所述气片包括多层气室层,其经热封形成所述多个气柱,并且所述气片还包括一止回阀,其由多层阀膜形成,以向于所述多个气柱充气,并且充气结束后能够自动防止漏气。
CN201820308061.8U 2018-03-06 2018-03-06 充气缓冲垫 Active CN208470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8061.8U CN208470559U (zh) 2018-03-06 2018-03-06 充气缓冲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8061.8U CN208470559U (zh) 2018-03-06 2018-03-06 充气缓冲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0559U true CN208470559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5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8061.8U Active CN208470559U (zh) 2018-03-06 2018-03-06 充气缓冲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0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530B (zh) * 2019-03-13 2020-03-21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側式吊床式緩衝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530B (zh) * 2019-03-13 2020-03-21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側式吊床式緩衝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93336B2 (en) Crossed, staggered and stacked-type air packag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7631762B2 (en) Hammock-type vibration-absorbing air sheath
US7533772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US7410057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US7938264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09368029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874428B2 (en) Structure for air-packing device
US7165677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US7823729B2 (en) Inflatable packaging bag
CN108860901B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KR20170100471A (ko) 장방형의 공기 포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17382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US11084643B2 (en) Inflatable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CN109969610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96506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470559U (zh) 充气缓冲垫
CN203158500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4822590U (zh) 打开即视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1096316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1919514U (zh) 空气包装装置
EP2078684A1 (en) Hammock-type vibration-absorbing air sheath
CN204846823U (zh) 一种多腔室空气包装装置
CN218705454U (zh) 充气包装袋
WO2017071623A1 (zh) 充气缓冲装置及包装***
EP1976772A1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