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8367U -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8367U
CN211918367U CN202020369324.3U CN202020369324U CN211918367U CN 211918367 U CN211918367 U CN 211918367U CN 202020369324 U CN202020369324 U CN 202020369324U CN 211918367 U CN211918367 U CN 211918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n
driven gear
output shaft
synchron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93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邰昌宁
凌晓明
马粉粉
黄波
刘学武
龙雨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93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8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8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8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2Energy efficient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system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该混合动力驱动***包括发动机、电机及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所述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离合器K1、离合器K0、第一主减齿轮、2挡从动齿轮、6挡从动齿轮、7挡从动齿轮、3挡从动齿轮、第一输出轴、1挡主动齿轮、3挡主动齿轮、内输入轴、1挡从动齿轮、5/7挡主动齿轮、第二输出轴、5挡从动齿轮、4挡从动齿轮、倒挡齿轮、第二主减齿轮、差速器、差速器齿圈、4/6挡主动齿轮、2挡主动齿轮、外输入轴、离合器K2及同步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以简单结构实现纯电及混合驱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轴向长度短、效率高及低能耗等优势。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汽车排放法规也日趋严格,用户对整车安全性、舒适性及油耗经济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合动力驱动汽车日益成为传统动力驱动汽车过渡到纯电动驱动汽车期间的主流趋势。
混合动力驱动汽车通常采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现有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只能实现部分挡位的纯电及混合驱动,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油耗高,不能够满足日益严峻的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通常只能实现部分挡位的纯电及混合驱动,存在效率低、油耗高,不能够满足日益严峻的排放标准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包括发动机、电机及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所述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离合器K1、离合器K0、第一主减齿轮、2挡从动齿轮、6挡从动齿轮、7挡从动齿轮、3挡从动齿轮、第一输出轴、1挡主动齿轮、3挡主动齿轮、内输入轴、1挡从动齿轮、5/7挡主动齿轮、第二输出轴、5挡从动齿轮、4挡从动齿轮、倒挡齿轮、第二主减齿轮、差速器、差速器齿圈、4/6挡主动齿轮、2挡主动齿轮、外输入轴、离合器K2及同步装置;
所述外输入轴同轴套设在所述内输入轴的外部,所述内输入轴通过离合器K1与电机连接,所述外输入轴通过离合器K2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离合器K0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内输入轴上向远离发动机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5/7挡主动齿轮、1挡主动齿轮及3挡主动齿轮,所述外输入轴上向远离发动机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2挡主动齿轮及4/6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及外输入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向远离发动机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2挡从动齿轮、6挡从动齿轮、7挡从动齿轮及3挡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向远离发动机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倒挡齿轮、4挡从动齿轮、5挡从动齿轮及1挡从动齿轮;所述1挡主动齿轮和1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2挡从动齿轮同时与所述2挡主动齿轮及倒挡齿轮啮合,所述3挡主动齿轮与所述3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4/6挡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4挡从动齿轮及6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5/7挡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5挡从动齿轮及7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主减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主减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主减齿轮及第二主减齿轮同时与所述差速器齿圈啮合,所述差速器齿圈设置在所述差速器上;
所述同步装置用于控制所有的空套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在原有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基础上增加电机及控制电机和发动机的结合与断开的离合器K0,可以实现纯电驱动模式、发动机直驱与电机驱动并联模式、纯发动机驱动模式、行车充电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启动发动机模式及驻车充电模式这7种工作模式,实现七个前进挡位及一个倒挡,从而以简单结构实现纯电及混合驱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轴向长度短、零件较少、结构紧凑、效率高及低能耗等优势,因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双离合器的资源,所以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及研发成本。
此外,倒挡传递借用第一输出轴作为惰轮轴,2挡从动齿轮作为倒挡的传动部件,节省了一个专用的倒挡轴,增加齿轮重复利用,减重并节省成本。倒挡传递路径简单,只使用2挡从动齿轮作为惰轮换向,减少了齿轮啮合数量,传动更平稳,效率更高。
挡位布置中,将低速挡布置在输出轴的两端,远离中间,避免轴的挠度过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的框架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发动机;2、离合器K1;3、离合器K0;4、电机;5、第一主减齿轮;6、2挡从动齿轮;7、2/6挡同步器(7);8、6挡从动齿轮;9、7挡从动齿轮;10、3/7挡同步器;11、3挡从动齿轮;12、第一输出轴;13、1挡主动齿轮;14、3挡主动齿轮;15、内输入轴;16、1挡从动齿轮;17、5/7挡主动齿轮;18、第二输出轴;19、1/5挡同步器;20、5挡从动齿轮;21、4挡从动齿轮;22、4/倒挡同步器;23、倒挡齿轮;24、第二主减齿轮;25、差速器;26、差速器齿圈;27、4/6挡主动齿轮;28、2挡主动齿轮;29、外输入轴;30、离合器K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包括发动机1、电机4及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所述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离合器K1 2、离合器K0 3、第一主减齿轮5、2挡从动齿轮6、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3挡从动齿轮11、第一输出轴12、1挡主动齿轮13、3挡主动齿轮14、内输入轴15、1挡从动齿轮16、5/7挡主动齿轮17、第二输出轴18、5挡从动齿轮20、4挡从动齿轮21、倒挡齿轮23、第二主减齿轮24、差速器25、差速器齿圈26、4/6挡主动齿轮27、2挡主动齿轮28、外输入轴29、离合器K2 30及同步装置。
所述外输入轴29同轴套设在所述内输入轴15的外部(外输入轴29为空心轴,嵌套在内输入轴15上),所述内输入轴15通过离合器K1 2与电机4连接,所述外输入轴29通过离合器K2 30与电机4连接,所述电机4通过离合器K0 3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离合器K0 3控制电机4与发动机1的动力连接与断开,离合器K1 2控制内输入轴15与电机4的动力连接与断开,离合器K2 30控制外输入轴29与电机4的动力连接与断开;所述内输入轴15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1挡主动齿轮13及3挡主动齿轮14,所述外输入轴29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2挡主动齿轮28及4/6挡主动齿轮27。
所述第一输出轴12、第二输出轴18及外输入轴29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2挡从动齿轮6、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及3挡从动齿轮11,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倒挡齿轮23、4挡从动齿轮21、5挡从动齿轮20及1挡从动齿轮16;所述1挡主动齿轮13和1挡从动齿轮16啮合,所述2挡从动齿轮6同时与所述2挡主动齿轮28及倒挡齿轮23啮合,所述3挡主动齿轮14与所述3挡从动齿轮11啮合,所述4/6挡主动齿轮27同时与所述4挡从动齿轮21及6挡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同时与所述5挡从动齿轮20及7挡从动齿轮9啮合;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所述第二主减齿轮24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及第二主减齿轮24同时与所述差速器齿圈26啮合,所述差速器齿圈26设置在所述差速器25上。
所述同步装置用于控制所有的空套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同步装置包括2/6挡同步器7、3/7挡同步器10、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所述2/6挡同步器7及3/7挡同步器10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所述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所述2/6挡同步器7位于所述2挡从动齿轮6和6挡从动齿轮8之间,用于控制所述2挡从动齿轮6及6挡从动齿轮8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所述3/7挡同步器10位于所述3挡从动齿轮11与7挡从动齿轮9之间,用于控制所述3挡从动齿轮11与7挡从动齿轮9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所述1/5挡同步器19位于所述1挡从动齿轮16和5挡从动齿轮2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1挡从动齿轮16及5挡从动齿轮2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所述4/倒挡同步器22位于所述4挡从动齿轮21和倒挡齿轮23之间,用于控制所述4挡从动齿轮21及倒挡齿轮2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
即,2挡从动齿轮6和6挡从动齿轮8由2/6挡同步器7选择性结合实现动力输出;3挡从动齿轮11和7挡从动齿轮9由3/7挡同步器10选择性结合实现动力输出;1挡从动齿轮16和5挡从动齿轮20由1/5挡同步器19选择性结合实现动力输出;4挡从动齿轮21和倒挡齿轮23由4/倒挡同步器22选择性结合实现动力输出。
此外,5、7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5/7挡主动齿轮17),4、6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4/6挡主动齿轮27),2、倒挡共用一个主动齿轮(2挡主动齿轮28),减少了主动齿轮的使用量,缩短了变速器的轴向长度、减轻了变速器的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有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2挡从动齿轮6、2/6挡同步器7、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3/7挡同步器10及3挡从动齿轮11。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有所述第二主减齿轮24、倒挡齿轮23、4/倒挡同步器22、4挡从动齿轮21、5挡从动齿轮20、1/5挡同步器19及1挡从动齿轮1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2/6挡同步器7及3/7挡同步器10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所述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2挡从动齿轮6、2挡主动齿轮28及倒挡齿轮23为共面齿轮组,所述4/6挡主动齿轮27、4挡从动齿轮21及6挡从动齿轮8为共面齿轮组,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5挡从动齿轮20及7挡从动齿轮9为共面齿轮组,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第二主减齿轮24及差速器齿圈26为共面齿轮组。通过构造共面齿轮组能够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尺寸,降低变速器的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输入轴15及所述外输入轴29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输出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输出轴18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以实现各个轴的稳定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1挡主动齿轮13及3挡主动齿轮14通过焊接、花键连接、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内输入轴15上。所述2挡主动齿轮28及4/6挡主动齿轮27通过焊接、花键连接、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固定在所述外输入轴29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2挡从动齿轮6、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及3挡从动齿轮11通过轴承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所述倒挡齿轮23、4挡从动齿轮21、5挡从动齿轮20及1挡从动齿轮16通过轴承空套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K1 2与离合器K2 30集成为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与离合器K0 3同轴布置,所述离合器K0 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4的转子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K0 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在原有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基础上增加电机及控制电机4和发动机1的结合与断开的离合器K0 3,可以实现纯电驱动模式、发动机直驱与电机驱动并联模式、纯发动机驱动模式、行车充电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启动发动机模式及驻车充电模式这7种工作模式,实现七个前进挡位及一个倒挡,从而以简单结构实现纯电及混合驱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轴向长度短、零件较少、结构紧凑、效率高及低能耗等优势,因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双离合器的资源,所以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及研发成本。
此外,倒挡传递借用第一输出轴12作为惰轮轴,2挡从动齿轮6作为倒挡的传动部件,节省了一个专用的倒挡轴,增加齿轮重复利用,减重并节省成本。倒挡传递路径简单,只使用2挡从动齿轮作为惰轮换向,减少了齿轮啮合数量,传动更平稳,效率更高。
1、倒挡各自由两个不同的离合器控制(1挡由离合器K1 2控制,倒挡由离合器K230控制),有利于提高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挡位布置中,将低速挡布置在输出轴的两端,靠近用于支撑轴旋转的轴承,远离中间,避免轴的挠度过大,减小挡位齿轮的传递误差,有利于变速器整机NVH性能的提升。
七个工作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路况,保证发动机1始终运转在最佳工作区域,提高发动机1的运行效率,节能减排。
通过控制离合器K1 2、离合器K2 30、离合器K0 3及各个同步器(即2/6挡同步器7、3/7挡同步器10、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不同工作状态,能够实现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以此构建出混合动力驱动***。
本实施例共有7种工作模式:纯电驱动模式、发动机直驱与电机驱动并联模式、纯发动机驱动模式、行车充电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启动发动机模式及驻车充电模式,能实现七个前进挡位及一个倒挡。
各工作模式的工作情况如下:
纯电驱动模式:在此工况下,离合器K0 3断开,发动机1不参与驱动,电机4作为驱动电机的纯电模式,可用于车辆起步、交通拥堵等低速工况;离合器K1 2与离合器K2 30选择性闭合以实现电机4驱动下的奇偶挡位。或当车辆在良好路面平稳行驶时,断开离合器K03,减少车辆行驶中发动机的负载,减少滑行时的行驶阻力。
发动机直驱与电机并联驱动模式:在此工况下,离合器K0 3结合,可实现发动机1与电机4并联驱动,电机4既可作发电机又可作驱动电机使用,根据车辆及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具体需求而定。当发动机1提供的功率不足时,可通过电机4提供额外转矩,实现并联驱动模式,提升***动力;当发动机1处于经济区运行时,电机4不提供动力驱动,实现纯发动机驱动模式;若发动机输出功率过剩时,电机4作发电机使用,为电池充电,最大限度利用发动机1能量,实现行车充电模式。离合器K1 2与离合器K2 30选择性闭合以实现电机4与发动机1同时驱动下的奇偶挡位。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在此工况下,离合器K0 3断开,主要用于当高速行驶车辆出现长时间制动时,制动器所再生出的能量通过功率转换器存储在电池中,实现制动能量回收。
启动发动机模式:在此工况下,离合器K0 3结合,电机4可替代传统车中的起动机,利用电机4实现发动机启动,可用于纯电模式下功率不足以满足车辆驱动功率需求或者电池电量偏低时,必须引入发动机1时,结合离合器K0 3启动发动机1;或当长制动过程即将完成,需要重新启动发动机1时,可利用制动能量使发动机1重新启动。
驻车充电模式:在此工况下,离合器K0 3结合,当车辆处于驻车情况下,电池电量偏低时,可通过发动机1带动电机4发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可实现7个前进挡及一个倒挡。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工作在各挡位时的动力传递路线进行说明(以下动力源为电机4与发动机1构成的混合动力总成):
一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1 2闭合(离合器K2 30断开),1/5挡同步器19与1挡从动齿轮16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1(2)传递至内输入轴15上的1挡主动齿轮13,经由1挡主动齿轮13传到1挡从动齿轮16。1挡从动齿轮16与1/5挡同步器19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8上的第二主减齿轮24,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二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2 30闭合(离合器K1 2断开),2/6挡同步器7与2挡从动齿轮6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2 30传递至外输入轴29上的2挡主动齿轮28,经由2挡主动齿轮28传到2挡从动齿轮6。2挡从动齿轮6与2/6挡同步器7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2上的第一主减齿轮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三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1 2闭合(离合器K2 30断开),3/7挡同步器10与3挡从动齿轮11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1 2传递至内输入轴15上的3挡主动齿轮13,经由3挡主动齿轮13传到3挡从动齿轮11。3挡从动齿轮11与3/7挡同步器10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2上的第一主减齿轮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四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2 30闭合(离合器K1 2断开),4/倒挡同步器22与4挡从动齿轮21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2 30传递至外输入轴29上的4/6挡主动齿轮27,经由4/6挡主动齿轮27传到4挡从动齿轮21。4挡从动齿轮21与4/倒挡同步器22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8上的第二主减齿轮24,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五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1 2闭合(离合器K2 30断开),1/5挡同步器19与5挡从动齿轮20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1 2传递至内输入轴15上的5/7挡主动齿轮17,经由5/7挡主动齿轮17传到5挡从动齿轮20。5挡从动齿轮20与1/5挡同步器19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8上的第二主减齿轮24,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六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2 30闭合(离合器K1 2断开),2/6挡同步器7与6挡从动齿轮8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2 30传递至外输入轴29上的4/6挡主动齿轮27,经由4/6挡主动齿轮27传到6挡从动齿轮8。6挡从动齿轮8与2/6挡同步器7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2上的第一主减齿轮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七挡动力传动路线:离合器K1 2闭合(离合器K2 30断开),3/7挡同步器10与7挡从动齿轮9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12传递至内输入轴15上的5/7挡主动齿轮17,经由5/7挡主动齿轮17传到7挡从动齿轮9。7挡从动齿轮9与3/7挡同步器(10)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2上的第一主减齿轮5,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倒挡动力传递路线:离合器K2 30闭合(离合器K1 2断开),4/倒挡同步器22与倒挡齿轮23结合,动力源提供的扭矩通过离合器K2 30传递至外输入轴29上的2挡主动齿轮28,经由2挡主动齿轮28传到2挡从动齿轮6,由2挡从动齿轮6传到倒挡齿轮23,再由倒挡齿轮23与4/倒挡同步器22结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8上的第二主减齿轮24,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6,并最终由差速器25输出动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电机(4)及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所述七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离合器K1(2)、离合器K0(3)、第一主减齿轮(5)、2挡从动齿轮(6)、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3挡从动齿轮(11)、第一输出轴(12)、1挡主动齿轮(13)、3挡主动齿轮(14)、内输入轴(15)、1挡从动齿轮(16)、5/7挡主动齿轮(17)、第二输出轴(18)、5挡从动齿轮(20)、4挡从动齿轮(21)、倒挡齿轮(23)、第二主减齿轮(24)、差速器(25)、差速器齿圈(26)、4/6挡主动齿轮(27)、2挡主动齿轮(28)、外输入轴(29)、离合器K2(30)及同步装置:
所述外输入轴(29)同轴套设在所述内输入轴(15)的外部,所述内输入轴(15)通过离合器K1(2)与电机(4)连接,所述外输入轴(29)通过离合器K2(30)与电机(4)连接,所述电机(4)通过离合器K0(3)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所述内输入轴(15)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1挡主动齿轮(13)及3挡主动齿轮(14),所述外输入轴(29)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2挡主动齿轮(28)及4/6挡主动齿轮(27);
所述第一输出轴(12)、第二输出轴(18)及外输入轴(29)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2挡从动齿轮(6)、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及3挡从动齿轮(11),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空套有所述倒挡齿轮(23)、4挡从动齿轮(21)、5挡从动齿轮(20)及1挡从动齿轮(16);所述1挡主动齿轮(13)和1挡从动齿轮(16)啮合,所述2挡从动齿轮(6)同时与所述2挡主动齿轮(28)及倒挡齿轮(23)啮合,所述3挡主动齿轮(14)与所述3挡从动齿轮(11)啮合,所述4/6挡主动齿轮(27)同时与所述4挡从动齿轮(21)及6挡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同时与所述5挡从动齿轮(20)及7挡从动齿轮(9)啮合;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所述第二主减齿轮(24)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及第二主减齿轮(24)同时与所述差速器齿圈(26)啮合,所述差速器齿圈(26)设置在所述差速器(25)上;
所述同步装置用于控制所有的空套齿轮与其所处的输出轴的结合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装置包括2/6挡同步器(7)、3/7挡同步器(10)、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所述2/6挡同步器(7)及3/7挡同步器(10)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所述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
所述2/6挡同步器(7)位于所述2挡从动齿轮(6)和6挡从动齿轮(8)之间,用于控制所述2挡从动齿轮(6)及6挡从动齿轮(8)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3/7挡同步器(10)位于所述3挡从动齿轮(11)与7挡从动齿轮(9)之间,用于控制所述3挡从动齿轮(11)与7挡从动齿轮(9)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1/5挡同步器(19)位于所述1挡从动齿轮(16)和5挡从动齿轮(2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1挡从动齿轮(16)及5挡从动齿轮(2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
所述4/倒挡同步器(22)位于所述4挡从动齿轮(21)和倒挡齿轮(23)之间,用于控制所述4挡从动齿轮(21)及倒挡齿轮(23)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8)的结合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有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2挡从动齿轮(6)、2/6挡同步器(7)、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3/7挡同步器(10)及3挡从动齿轮(11);
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向远离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有所述第二主减齿轮(24)、倒挡齿轮(23)、4/倒挡同步器(22)、4挡从动齿轮(21)、5挡从动齿轮(20)、1/5挡同步器(19)及1挡从动齿轮(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2/6挡同步器(7)及3/7挡同步器(10)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
所述1/5挡同步器(19)及4/倒挡同步器(22)的齿毂通过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2挡从动齿轮(6)、2挡主动齿轮(28)及倒挡齿轮(23)为共面齿轮组,所述4/6挡主动齿轮(27)、4挡从动齿轮(21)及6挡从动齿轮(8)为共面齿轮组,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5挡从动齿轮(20)及7挡从动齿轮(9)为共面齿轮组,所述第一主减齿轮(5)、第二主减齿轮(24)及差速器齿圈(26)为共面齿轮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输入轴(15)及所述外输入轴(29)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一输出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第二输出轴(18)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5/7挡主动齿轮(17)、1挡主动齿轮(13)及3挡主动齿轮(14)通过焊接、花键连接、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固定在所述内输入轴(15)上;
所述2挡主动齿轮(28)及4/6挡主动齿轮(27)通过焊接、花键连接、过盈压装或一体成型固定在所述外输入轴(29)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2挡从动齿轮(6)、6挡从动齿轮(8)、7挡从动齿轮(9)及3挡从动齿轮(11)通过轴承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出轴(12)上;
所述倒挡齿轮(23)、4挡从动齿轮(21)、5挡从动齿轮(20)及1挡从动齿轮(16)通过轴承空套在所述第二输出轴(1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K1(2)与离合器K2(30)集成为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与离合器K0(3)同轴布置,所述离合器K0(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4)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K0(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
CN202020369324.3U 2020-03-20 2020-03-20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Active CN211918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9324.3U CN211918367U (zh) 2020-03-20 2020-03-20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9324.3U CN211918367U (zh) 2020-03-20 2020-03-20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8367U true CN211918367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9324.3U Active CN211918367U (zh) 2020-03-20 2020-03-20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8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0483A1 (zh) 一种横置单动力源车辆驱动总成
CN217022174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及车辆
CN113978232A (zh) 一种动力传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895878A (zh) 纵置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10390751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混合动力***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400886U (zh) 六速混合动力变速器及车辆
CN210770064U (zh) 六速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0566061U (zh) 一种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216331396U (zh) 一种动力传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918367U (zh)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CN115503459A (zh) 双电机双中间轴带取力模块的多挡变速混合动力***
CN213056676U (zh) 一种8速变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2616135U (zh) 八速变速器及车辆
CN114165563A (zh) 纵置后驱混动变速器结构
CN211195833U (zh) 混合动力***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371892U (zh) 变速器总成及纯电动车
CN21025800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传动一体化***
CN113492667B (zh)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CN113682126B (zh)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CN214036718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汽车
CN113969961B (zh) 一种汽车及其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13669418B (zh) 八速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7761910U (zh) 纵置后驱混动变速器结构
CN112413061B (zh) 六速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5199710B (zh) 一种车辆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