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6247U -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6247U
CN211406247U CN202020337477.XU CN202020337477U CN211406247U CN 211406247 U CN211406247 U CN 211406247U CN 202020337477 U CN202020337477 U CN 202020337477U CN 211406247 U CN211406247 U CN 211406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mouth
self
housing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74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宝
何芊
何辉
赖少兵
王勇
包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374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6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6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62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包括壳体、发声单元、自适配嘴和阻尼环,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部分所述壳体凸出形成出音嘴,所述出音嘴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音口;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元的出音面朝向所述出音嘴;所述自适配嘴包绕所述出音嘴,所述自适配嘴用于伸入外耳道内,与所述外耳道轮廓自适配;所述阻尼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能够避免因用户的外耳道大小差异造成的音效降低和长时间佩戴的疼痛感问题,提高音效和佩戴舒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等,更是日常生活所必不缺少的。无论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经成为各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
半入耳耳机是开放式耳机中的一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耳机种类。现有的半入耳式耳机普遍都是采用硬胶外壳,由于每个人的耳道大小不一样,现有的半入耳式耳机无法与耳道完美适配。对于耳道大的用户,佩戴时密封性不好,使音效大打折扣;对于耳道小的用户,在长时间佩戴时容易给用户的耳朵带来疼痛感,不利于用户长时间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入耳式耳机,能够避免因用户的外耳道大小差异造成的音效降低和长时间佩戴的疼痛感问题,提高音效和佩戴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部分所述壳体凸出形成出音嘴,所述出音嘴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音口;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元的出音面朝向所述出音嘴;
自适配嘴,所述自适配嘴包绕所述出音嘴,所述自适配嘴用于伸入外耳道内,与所述外耳道轮廓自适配;
阻尼环,所述阻尼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自适配嘴的材料包括软硅胶或软橡胶。
可选的,所述阻尼环的材料包括软硅胶或软橡胶。
可选的,所述出音嘴包括沿所述出音口的周边设置的第一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与所述壳体的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台阶,所述自适配嘴包绕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自适配嘴包括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适配且填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环形凸起。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出音嘴设置有前壳体,所述后壳体与耳机柄连接,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扣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可选的,所述阻尼环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上与所述前壳体的连接处。
可选的,所述后壳体上与所述前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二环形凸出部与所述后壳体的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台阶,所述阻尼环包绕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上。
可选的,半入耳式耳机还包括电池单元;
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前腔室内,所述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后腔室内。
可选的,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调音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包括壳体、发声单元、自适配嘴和阻尼环。部分壳体凸出形成出音嘴,自适配嘴包绕出音嘴,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自适配嘴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自适配嘴根据外耳道的轮廓发生形变,与外耳道轮廓自适配,进而避免因用户的外耳道大小差异造成的音效降低和长时间佩戴的疼痛感问题,提高了音效和佩戴舒适感。阻尼环设置于壳体的外周,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阻尼环与耳屏接触,提高耳机与耳朵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使佩戴更牢固,避免耳机掉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半入耳式耳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半入耳式耳机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半入耳式耳机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半入耳式耳机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半入耳式耳机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5所示,该半入耳式耳机包括:壳体100、发声单元200、自适配嘴300和阻尼环400。
其中,壳体100的材质为硬质塑胶,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0,部分壳体100凸出形成出音嘴120,出音嘴120内部设置有与容纳腔110连通的导音通道121,出音嘴120的端部设置有出音口122,出音口122通过导音通道121与容纳腔110连通。
发声单元20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发声单元200的出音面朝向出音嘴120。其中,发声单元200可以是耳机喇叭,耳机喇叭的震膜朝向出音嘴120,耳机喇叭可以是动圈式、动铁式或静电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发声单元200发出的声音进入导音通道121,由导音通道121引导自出音口122传出。
自适配嘴300包绕出音嘴120,示例性的,自适配嘴300可以是软质材料制备。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自适配嘴300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自适配嘴300根据外耳道的轮廓发生形变,与外耳道轮廓自适配,进而避免因用户的外耳道大小差异造成的音效降低和长时间佩戴的疼痛感问题,提高了音效和佩戴舒适感。
阻尼环400设置于壳体100的外周,示例性的,阻尼环400可以是软质且阻尼系数较大的材料制备。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阻尼环400与耳屏接触,提高耳机与耳朵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使佩戴更牢固,避免耳机掉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包括壳体、发声单元、自适配嘴和阻尼环。部分壳体凸出形成出音嘴,自适配嘴包绕出音嘴,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自适配嘴伸入用户的外耳道内,自适配嘴根据外耳道的轮廓发生形变,与外耳道轮廓自适配,进而避免因用户的外耳道大小差异造成的音效降低和长时间佩戴的疼痛感问题,提高了音效和佩戴舒适感。阻尼环设置于壳体的外周,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阻尼环与耳屏接触,提高耳机与耳朵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使佩戴更牢固,避免耳机掉落。
示例性的,自适配嘴的材料包括软硅胶或软橡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适配嘴300的材料为软硅胶。
示例性的,阻尼环的材料包括软硅胶或软橡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尼环400的材料为软硅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软硅胶和软橡胶为例对自适配嘴和阻尼环的材料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自适配嘴和阻尼环的材料不限于上述两种材料,只要能够实现自适配嘴与外耳道的轮廓自适配以及阻尼环的阻尼系数较大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出音嘴120包括沿出音口122的周边设置的第一环形凸出部123,第一环形凸出部123与壳体100的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台阶,自适配嘴300包绕于第一环形台阶上。示例性的,自适配嘴300的外表面与壳体100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由于第一环形凸出部123与壳体100的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台阶,自适配嘴300包绕于第一环形台阶上,因此,增设的自适配嘴300不会增大耳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耳机的小型化。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环形凸出部123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24,自适配嘴300包括有与环形凹槽124适配且填充于环形凹槽124内的环形凸起310。其中,环形凸起310与自适配嘴300一体成型。通过在第一环形凸出部123上设置环形凹槽124,自适配嘴300设置与环形凹槽124适配且填充于环形凹槽124内的环形凸起310,增大自适配嘴300与第一环形凸出部123的接触面积,提高自适配嘴300与第一环形凸出部123的结合强度,进而避免自适配嘴300脱落。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壳体100包括前壳体130和后壳体140,前壳体130部分凸出,形成出音嘴120,后壳体140与耳机柄150连接。前壳体130与后壳体140扣合形成容纳腔110。示例性的,耳机柄150内可以设置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的声音。
示例性的,如图4-5阻尼环400设置于后壳体140上与前壳体130的连接处。
具体的,后壳体140上与前壳体13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出部141,第二环形凸出部141与后壳体140的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台阶,阻尼环400包绕于第二环形台阶上,且阻尼环400的外表面与后壳体140的外表面之间圆滑过渡。由于第二环形凸出部141与后壳体140的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台阶,阻尼环400包绕于第二环形台阶上,因此,增设的阻尼环400不会增大耳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耳机的小型化。
示例性的,如图4-5所示,该半入耳式耳机为TWS(True Wireless Stereo)蓝牙耳机,半入耳式耳机还包括电池单元500,电池单元500可以是锂离子电池。
前壳体130与后壳体140之间设置有隔板160,其中,隔板160可以与前壳体130或后壳体140一体成型,隔板160将容纳腔110分隔成前腔室111和后腔室112,发声单元200设置于前腔室111内,电池单元500设置于后腔室112内。电池单元500与发声单元200连接,用于驱动发声单元200发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可以是有线耳机,那么容纳腔110中无需设置电池单元,发声单元可以通过导线与有线耳机的连接端子连接,在连接端子***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口时(例如智能手机的耳机插口),由电子设备对发声单元供电,驱动发声单元200发声。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前壳体130上靠近出音嘴120的位置设置有与容纳腔110连通的调音孔170。耳机的腔体结构除了出音口122之外,是属于完全封闭的设计,所以发声单元200在振动同时也会加大耳机内部的压力,反过来阻碍发声单元200的振动。通过设置调音孔170会让空气从耳机中流入流出,不仅防止了压力堆积,让耳机的发声单元200可以更自由的运动,同时还能创造更好的音质和重低音效果。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外界灰尘由出音口122和调音孔170进入耳机内部,在壳体100的内部,出音口122和调音孔170的位置均设置防尘滤网(图中未示出),覆盖出音口122和调音孔170。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部分所述壳体凸出形成出音嘴,所述出音嘴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音口;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声单元的出音面朝向所述出音嘴;
自适配嘴,所述自适配嘴包绕所述出音嘴,所述自适配嘴用于伸入外耳道内,与所述外耳道轮廓自适配;
阻尼环,所述阻尼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配嘴的材料包括软硅胶或软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环的材料包括软硅胶或软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嘴包括沿所述出音口的周边设置的第一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与所述壳体的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台阶,所述自适配嘴包绕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出部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自适配嘴包括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适配且填充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环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出音嘴设置有前壳体,所述后壳体与耳机柄连接,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扣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环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上与所述前壳体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上与所述前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出部,所述第二环形凸出部与所述后壳体的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台阶,所述阻尼环包绕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单元;
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前腔室内,所述电池单元设置于所述后腔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调音孔。
CN202020337477.X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06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7477.XU CN211406247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7477.XU CN211406247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6247U true CN211406247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1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747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06247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6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5641A (zh) * 2021-04-30 2021-08-06 深圳市百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自适应anc耳机智能降噪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5641A (zh) * 2021-04-30 2021-08-06 深圳市百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自适应anc耳机智能降噪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9937B (zh) 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耳机设备
CN212876067U (zh) 骨传导耳机
CN201869343U (zh) 耳机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WO2006070229A2 (en) Earphone
CN211656347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108702560A (zh) 声音输出装置
CN113542956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21140624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CN219780340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结构
CN109644301B (zh) 声音输出装置
WO2021212359A1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111918165B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移动终端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2752573U (zh) 耳机、耳机密封套
CN212231716U (zh) 一种耳机
JP2007134815A (ja) ヘッドホン
JP7452948B2 (ja) 音響出力装置
JP6454934B1 (ja) 音響装置
CN201718020U (zh) 耳机的改良结构
JP6442794B1 (ja) 音響装置
JPS6342999B2 (zh)
CN217183447U (zh) 一种不入耳式耳机
CN215682595U (zh) 一种耳机发音结构、无线耳机以及有线耳机
CN212785800U (zh) 一种音质效果好的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