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570U - 车辆的动力***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动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570U
CN211335570U CN201922070551.6U CN201922070551U CN211335570U CN 211335570 U CN211335570 U CN 211335570U CN 201922070551 U CN201922070551 U CN 201922070551U CN 211335570 U CN211335570 U CN 211335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ear set
connecting shaft
differential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05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广全
陈大启
刘春磊
李兵
叶英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05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动力***,所述车辆的动力***包括:发动机;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轴向一侧;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主轴;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所述发电机包括第二主轴;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主轴传动;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连接轴均与所述差速器传动。由此,通过合理地设置发动机与差速器,可以使车辆的结构紧凑,轴向长度小。

Description

车辆的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车辆的动力***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动力***可以将其产生的动力,经过一系列的动力传递,最后传递到车轮。一般的混动的汽车的动力***结构零件数量较多,并且轴向距离大,导致结构不够紧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动力***,该车辆的动力***可以有效地节省车辆的轴向空间,从而使车辆的结构更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包括:发动机;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轴向一侧;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主轴;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沿垂直于发动机轴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发电机包括第二主轴;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主轴传动;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连接轴均与所述差速器传动。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通过合理地设置发动机与差速器,可以使车辆的结构紧凑,轴向长度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器和所述连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组,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均为两个啮合的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轴上还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发动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斜上方且靠近所述发电机,所述第二主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斜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差速器之间设置有副轴,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副轴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组,所述第三齿轮组为两个啮合的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四齿轮组,所述第四齿轮组包括三个顺次啮合的齿轮且中间齿轮为惰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差速器之间设置有副轴,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副轴之间设置有第五齿轮组,所述第五齿轮组包括三个顺次啮合的齿轮且中间齿轮为惰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六齿轮组,所述第六齿轮组包括两个啮合的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惰轮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器和所述连接轴设置有第七齿轮组,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带有离合器的离合器轴,所述离合器轴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设置有第八齿轮组,所述离合器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九齿轮组,所述第七齿轮组、所述第八齿轮组和所述第九齿轮组均为两个啮合的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位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斜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辆的动力***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辆的动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车辆的动力***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车辆的动力***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车辆的动力***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车辆的动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的动力***100;
驱动电机10;第一主轴11;发电机20;第二主轴21;连接轴30;差速器40;输出轴41;第一齿轮组50;第二齿轮组51;第三齿轮组52;第四齿轮组53;惰轮54;第五齿轮组55;第六齿轮组56;第七齿轮组57;第八齿轮组58;第九齿轮组59。
离合器60;离合器轴61;
发动机70;副轴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100,该车辆的动力***100用于解决传统的车辆的动力***轴向距离较大,结构布置不紧凑的问题。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100包括:发动机70、壳体、驱动电机10、发电机20、连接轴30和差速器40,发动机70和驱动电机10用于为车辆提供动力。壳体设置在发动机70的轴向一侧,轴向即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壳体用于保护内部的动力***的其他部件。
驱动电机10设置于壳体内,驱动电机10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并且驱动电机10包括第一主轴11。发电机20设置于壳体内,并且发电机20与驱动电机10在壳体内并排设置,驱动电机10和发电机20沿垂直于发动机70轴向方向并排设置,发动机70轴向为发动机输出轴延伸方向。发电机20包括第二主轴21。其中,并排设置的方向为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例如,驱动电机10可以设置在前侧,发电机20可以设置在后侧,两者前后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减小动力***100的轴向的长度,可以便于周边零部件的布置。
连接轴30设置于壳体内,并且连接轴30与发动机70相连接。发动机70内设有曲轴,将连接轴30与曲轴连接,从而带动其他部件转动。连接轴30与第二主轴21传动,从而带动发电机20转动,也就是说,发动机70的动力可以通过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传递给发电机20,然后带动发电机20发电。
差速器40设置于壳体内,第一主轴11和连接轴30均与差速器40传动。差速器40主要用于把发动机70和驱动电机10发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发动机70单独驱动差速器40工作时,车辆处于燃油驱动模式,驱动电机10单独驱动差速器40工作时,车辆处于电驱动模式,发动机70和驱动电机10同时驱动差速器40工作时,车辆处于混动模式。
由此,通过将发电机20与驱动电机10在壳体内并排设置,可以减小动力***100的轴向的长度,可以便于周边零部件的布置。另外,连接轴30和差速器40也是均设置在壳体内,这样动力***100的集成度较高,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差速器40和连接轴30设置有第一齿轮组50,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组51,第一齿轮组50和第二齿轮组51均为两个啮合的齿轮。第一齿轮组50的两个齿轮分别设置在差速器40和连接轴30上,例如,连接轴30上固定的输入齿轮和差速器40上的外圈输入齿轮;第二齿轮组51的两个齿轮分别设置在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例如,连接轴30上固定的输入齿轮和第二主轴21上固定的输出齿轮。这样设置的两组啮合的齿轮组可以保证车辆动力输出的完整性。而且这样可以省略设置离合器60的轴,可以降低动力***100的复杂程度,可以提高动力***100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连接轴30上还设置有离合器60,离合器60用于选择性地接合发动机70。传统的动力***一般在连接轴和差速器之间设置带有离合器的离合器轴,这样导致动力***的结构比较复杂。而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100将发动机70连接的连接轴30直接与差速器40进行啮合,从而可以减少轴的数量,同时可以减小相应的附属件,从而可以减少尺寸和降低重量,这样可以使车辆的动力***100的轴向长度减小,并且结构紧凑,还可以使整车的油耗降低,进而更加节能环保。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差速器40包括输出轴41,连接轴30位于输出轴41的斜上方,而且连接轴30靠近发电机20,第二主轴21设置于连接轴30的斜上方。这样设置的发动机70的位置相对较低,动力总成的重心也随之降低,由此可以提高整车的操控性能。
其中,发动机70的连接轴30上可以集成离合器60,通过离合器60的接合和分离,实现发动机70动力的连接和断开。如此设置离合器60,可以减少轴的数量,可以使得动力***100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主轴11和差速器40之间设置有副轴80,连接轴30和副轴80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组52,第三齿轮组52为两个啮合的齿轮,第三齿轮组52中的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在连接轴30和副轴80上。并且,将离合器60设置在连接轴30上。这样设置可以将动力通过离合器60直接从连接轴30传递到副轴80,从而带动差速器40转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之间设置有第四齿轮组53,第四齿轮组53包括三个顺次啮合的齿轮且中间齿轮为惰轮54,其中,第四齿轮组51的其与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在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上。由此,一方面可以将动力直接从连接轴30传递到副轴80,从而带动差速器40转动,缩短传递到差速器40的路径,另一方面可以将第二主轴21先与惰轮54啮合,这样设置可以改变速比,然后再驱动发动机70发电,使得发动机70到发电机20经过二级传动,改变速比,使得发动机70更多可能的工作在高效区。并且,这样设置可以降低发动机70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动力总成重心下降,可以提高整车的NVH和操控性能。
进一步地,差速器40包括输出轴41,连接轴30的轴线与输出轴41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设置的车辆的动力***100可以更高效并且稳定。而且如此设置的连接轴30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发动机70的重心高度,可以提高整车的NVH和操控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主轴11和差速器40之间设置有副轴80,连接轴30和副轴80之间设置有第五齿轮组55,第五齿轮组55包括三个顺次啮合的齿轮且中间齿轮为惰轮54。由此,通过设置惰轮54,可以在连接轴30和差速器40之间实现多级减速,可以使得动力***100的动力输出更加平稳。而且如此设置的惰轮54的位置将低于连接轴30,从而使得连接轴30的高度升高,进一步地可以使得发动机70的位置升高,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通过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将连接轴30设置在惰轮54的斜上方,发动机70的位置变高,可以便于动力总成在整车上的布置,并且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之间设置有第六齿轮组56,第六齿轮组56包括两个啮合的齿轮,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在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上。通过将连接轴30与第二主轴21直接相连接,可以使连接轴30更有效地带动发电机20转动。
可选地,如图4所示,差速器40包括输出轴41,惰轮54的轴线与输出轴41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设置的车辆的动力***100可以更高效并且稳定。
例如,连接轴30可以直接和副轴80相连,也可将连接轴30上的齿轮先和惰轮54啮合再啮合副轴80,另一侧将其与第二主轴21啮合,带动发电机2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差速器40和连接轴30设置有第七齿轮组57,连接轴30和第二主轴21之间设置有带有离合器60的离合器轴61,离合器轴61与连接轴30之间设置有第八齿轮组58,离合器轴61和第二主轴21之间设置有第九齿轮组59,第七齿轮组57、第八齿轮组58和第九齿轮组59均为两个啮合的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七齿轮组57、第八齿轮组58和第九齿轮组59,可以有效地利用整车的装配空间。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差速器40包括输出轴41,连接轴30的轴线位于输出轴41的轴线的斜上方。并且,连接轴30位于离合器60的斜下方,这样设置的发动机70的位置较低,从而使动力***100的重心下降,可以提高整车的NVH和操控性能。
其中,连接轴30可以通过离合器轴60和第二主轴21相连接,也可以使连接轴30直接带动差速器40转动,这样可以缩短发动机70和差速器40之间的传动路径,可以提高动力***100的动力传递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轴向一侧;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主轴;
发电机,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沿垂直于发动机轴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发电机包括第二主轴;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主轴传动;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连接轴均与所述差速器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和所述连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组,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均为两个啮合的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还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发动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斜上方且靠近所述发电机,所述第二主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斜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差速器之间设置有副轴,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副轴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组,所述第三齿轮组为两个啮合的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四齿轮组,所述第四齿轮组包括三个顺次啮合的齿轮且中间齿轮为惰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差速器之间设置有副轴,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副轴之间设置有第五齿轮组,所述第五齿轮组包括三个顺次啮合的齿轮且中间齿轮为惰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六齿轮组,所述第六齿轮组包括两个啮合的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惰轮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和所述连接轴设置有第七齿轮组,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带有离合器的离合器轴,所述离合器轴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设置有第八齿轮组,所述离合器轴和所述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九齿轮组,所述第七齿轮组、所述第八齿轮组和所述第九齿轮组均为两个啮合的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位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的斜上方。
CN201922070551.6U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的动力*** Active CN211335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0551.6U CN2113355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的动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0551.6U CN2113355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的动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570U true CN211335570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0551.6U Active CN211335570U (zh) 2019-11-26 2019-11-26 车辆的动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13923A1 (en)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8882627B2 (en) Electric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with four forward modes and six fixed gears
CN101716880A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
CN203032364U (zh) 一种采用行星齿轮两挡变速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
CN217022174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及车辆
CN107234963B (zh) 动力传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970654U (zh) 混合动力***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007575U (zh) 动力传动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
CN211335570U (zh) 车辆的动力***
CN208646588U (zh) 具有双联齿轮结构的变速器驱动***
CN215904302U (zh) 混合驱动***及其车辆
CN214822577U (zh) 一种混合动力耦合***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821808U (zh) 双电机串并联混合动力***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165563A (zh) 纵置后驱混动变速器结构
CN211969157U (zh) 一种混联单档汽车动力***
CN209909116U (zh) 一种三挡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09624681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动力传动***
CN113147349A (zh) 用于混动汽车的混合驱动装置
WO2020181671A1 (zh) 双电机驱动桥箱
CN110778679A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双电机及轴系布置结构
WO2019191859A1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CN217804310U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
CN215552518U (zh) 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145636U (zh) 一种后驱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19564760U (zh) 一种双电机传动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