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8413U -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8413U
CN211308413U CN201921448357.0U CN201921448357U CN211308413U CN 211308413 U CN211308413 U CN 211308413U CN 201921448357 U CN201921448357 U CN 201921448357U CN 211308413 U CN211308413 U CN 211308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data recorder
mounting structure
mounting bas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83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强
徐世伟
夏桂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83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8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8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8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所述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用于固定连接于前风挡玻璃,所述安装底座形成有用于避让内后视镜的安装座的第一避让孔;第一盖板,卡接在所述安装底座上,并具有与所述内后视镜的连接臂的表面匹配的第一配合型面;以及第二盖板,卡接在所述第一盖板上,并具有与所述连接臂的表面匹配的第二配合型面,所述第一配合型面与所述第二配合型面拼合形成供所述连接臂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安装底座、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围成用于容纳行车记录仪的空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能够解决行车记录仪占用前风挡的较大区域,从而影响用户驾驶视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开发设计中,多数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装饰罩都是与内后视镜底座装饰罩独立设计开发,并分别安装在前风挡玻璃的上部区域。
行车记录仪在布置时,占用了较大的前风挡玻璃区域,从而影响了用户驾驶的前方视野,使行车的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工人装配时,需要分别对两个区域进行安装固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该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能够解决行车记录仪占用前风挡的较大区域,从而影响用户驾驶视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用于固定连接于前风挡玻璃,所述安装底座形成有用于避让内后视镜的安装座的第一避让孔;第一盖板,卡接在所述安装底座上,并具有与所述内后视镜的连接臂的表面匹配的第一配合型面;以及第二盖板,卡接在所述第一盖板上,并具有与所述连接臂的表面匹配的第二配合型面,所述第一配合型面与所述第二配合型面拼合形成供所述连接臂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安装底座、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围成用于容纳行车记录仪的空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边缘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形状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侧形成有凸缘,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凸缘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凸缘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盖板内侧形成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插接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凸缘上形成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二盖板内侧形成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安装底座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座插接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安装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避让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座。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第一避让孔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卡扣座,所述第一盖板内侧形成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座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内侧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三卡爪,所述安装底座内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三卡爪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安装底座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内侧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三卡爪,所述安装底座内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三卡爪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安装底座卡接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后视镜的安装座、连接臂以及行车记录仪能够集成在本公开提供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中,从而能够减小行车记录仪安装于前风挡玻璃时的占用面积,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此外,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在内后视镜的连接臂处拼合并相互卡接,以方便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拆装。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图;
图3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第一盖板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第一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第二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6中A-A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B-B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沿图6中C-C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沿图6中D-D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沿图6中E-E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沿图6中F-F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沿图6中G-G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底座,11-第一避让孔,12-第二定位座,13-第二卡扣座,14-第三卡槽,2-第一盖板,21-第一配合型面,22-开口,23-凸缘,24-第一定位孔,25-第一卡接孔,26-第二定位柱,27-第二卡扣,28-第三卡爪,29-卡槽配合孔,3-第二盖板,31-第二配合型面,32-第一定位柱,33-第一卡爪,4-行车记录仪,41-卡槽结构,5-内后视镜,51-连接臂,52-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安装于前风挡玻璃时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内部,内后视镜5通过连接臂51安装在安装座52上,其中,连接臂51的两端分别与内后视镜5和安装座51铰接,安装座51固定安装在前风挡玻璃上。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参考图1至图6以及图13所示,该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第一盖板2以及第二盖板3。其中,安装底座1用于固定连接于前风挡玻璃,安装底座1上可以形成有用于避让内后视镜5的安装座52的第一避让孔11,安装座52可以固定在前风挡玻璃上,也可以固定在安装底座1上;第一盖板1可以卡接在安装底座1上,并具有与内后视镜5的连接臂51的表面匹配的第一配合型面2;第二盖板3可以卡接在第一盖板1上,并具有与连接臂51的表面匹配的第二配合型面31,第一配合型面21与第二配合型面31可以拼合形成供连接臂51穿过的第二避让孔;安装底座1、第一盖板2以及第二盖板3能够围成用于容纳行车记录仪4的空腔,行车记录仪4固定连接于安装底座1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后视镜5的安装座52、连接臂51以及行车记录仪4能够集成在本公开提供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中,从而能够减小行车记录仪4安装于前风挡玻璃时的占用面积,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此外,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在内后视镜5的连接臂51处拼合并相互卡接,以方便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拆装。
为了使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能够拼合在一起,第一盖板2的边缘上可以形成有与第二盖板3的形状相匹配的开口22,开口22的内侧形成有凸缘23,第二盖板3与凸缘23卡接固定,参考图2至图5所示。其中,第一盖板2的开口22可以开设于第一盖板2的上边缘,开口22可以构造为U形开口,第一匹配型面21可以构造为形成于U形开口底部的半圆形的弧面,凸缘23形成于U形开口的两侧;相应地,第二盖板3可以容纳于开口22中,且第二盖板3的两侧边缘能够分别与开口22两侧的凸缘23卡接固定,以使得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固定连接,第二配合型面31可以构造为形成于第二盖板3下端的半圆形的弧面,当第二盖板3容纳并卡接于开口22内部时,第一配合型面21与第二配合型面31拼合形成圆形的第二避让孔,以避让连接臂51。此外,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在连接臂51处上下拼接并形成有U形的拼接缝隙,使得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的外观美观大方。
为了便于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之间的装配定位,凸缘23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定位孔24,第二盖板3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定位柱32,第一定位柱32与第一定位孔24插接配合,以定位第二盖板3与第一盖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参考图2至图6和图11所示。其中,开口22内部两侧的凸缘23上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定位孔24,第二盖板3的内侧的对应位置形成有第一定位柱32,以保证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之间的定位准确,第一定位柱32***第一定位孔24,即可实现第二盖板3与第一盖板1之间的定位,从而便于第二盖板3与第一盖板1之间的装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盖板3的内侧是指第二盖板3朝向所述空腔的一侧,下述的第一盖板2的内侧是指第一盖板2朝向所述空腔的一侧,下述的安装底座1的内侧是指安装底座1朝向所述空腔的一侧,即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以及安装底座1的内、外是参照空腔的内外而定义的。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之间的卡接配合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参考图2至图6以及图12所示,凸缘23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卡接孔25,第二盖板3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卡爪33,第一卡爪33与第一卡接孔25卡接配合,以使得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卡接固定。开口22内部两侧的凸缘23上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接孔25,第一卡接孔25与第一定位孔24间隔设置,第二盖板3的内侧的对应位置形成有第一卡爪33,第一卡爪33***并卡止于第一卡接孔25中,以使得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卡接固定。
为了便于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之间的装配定位,第一盖板1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二定位柱26,安装底座1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二定位座12,第二定位柱26与第二定位座12插接配合,以定位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之间的相对位置,参考图1至图4以及图7所示。其中,第二定位座12上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定位柱26的插孔,第二定位柱26***所述插孔中,以便于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之间的装配定位。
为了使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之间的定位准确,安装底座1的第一避让孔11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定位座12,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盖板2的开口22的两侧的对应位置可以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柱26,以提供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之间的定位准确性,参考图4所示。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底座1与第一盖板2之间的卡接配合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参考图1至图4以及图8所示,第二定位座12与第一避让孔11之间还可以形成有第二卡扣座13,第一盖板2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二卡扣27,第二卡扣27与第二卡扣座13卡接配合,以使得安装底座1与第一盖板2上位于连接臂51附近的部分能够相互卡接固定。其中,第二卡扣座13可以与第二定位座12形成为一个整体的凸台,以提高安装底座1与第一盖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该凸台上可以形成有用于与第二定位柱26配合的插孔以及用于与第二卡扣27配合的卡接孔,使得第二定位柱26***所述插孔中的同时,第二卡扣27能够卡止于所述卡接孔中,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为了使安装底座1与第一盖板2的周向能够卡接固定,第一盖板2内侧可以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三卡爪28,安装底座1内侧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三卡槽14,第三卡槽14与第三卡爪28卡接配合,以使得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卡接固定,参考图1至图4以及图9所示。为了保证第一盖板2与安装底座1之间卡接稳固,安装底座1内沿周向的两侧边缘各设置有两个第三卡槽14,沿周向的下边缘设置有一个第三卡槽14,相应地,第一盖板2内沿周向的两侧边缘各设置有两个第三卡爪28,沿周向的下边缘设置有一个第三卡爪28,第三卡爪28卡止于第三卡槽14,以使得安装底座1与第一盖板2沿周向卡接固定。
行车记录仪4具有卡槽结构41,行车记录仪4的存储卡能够***卡槽结构41中,为了便于对存储卡进行插拔,第一盖板2上对应于卡槽结构41的位置形成有与卡槽机构41配合的卡槽配合孔29,参考图1至图4以及图10所示。当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与行车记录仪4装配完成后,卡槽配合孔29能够避让卡槽结构41,以使得无需拆开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即可插拔存储卡。此外,卡槽配合孔29的下边缘能够在第一盖板2装配于安装底座1时,卡止于卡槽结构41的下边缘,从而便于第一盖板2相对于卡槽结构41的定位和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底座(1),用于固定连接于前风挡玻璃,所述安装底座(1)形成有用于避让内后视镜(5)的安装座(52)的第一避让孔(11);
第一盖板(2),卡接在所述安装底座(1)上,并具有与所述内后视镜(5)的连接臂(51)的表面匹配的第一配合型面(21);以及
第二盖板(3),卡接在所述第一盖板(2)上,并具有与所述连接臂(51)的表面匹配的第二配合型面(31),所述第一配合型面(21)与所述第二配合型面(31)拼合形成供所述连接臂(51)穿过的第二避让孔,
所述安装底座(1)、所述第一盖板(2)以及所述第二盖板(3)围成用于容纳行车记录仪(4)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的边缘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盖板(3)的形状相匹配的开口(22),所述开口(22)的内侧形成有凸缘(23),所述第二盖板(3)与所述凸缘(23)卡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3)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24),所述第二盖板(3)内侧形成有第一定位柱(32),所述第一定位柱(32)与所述第一定位孔(24)插接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二盖板(3)与所述第一盖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3)上形成有第一卡接孔(25),所述第二盖板(3)内侧形成有第一卡爪(33),所述第一卡爪(33)与所述第一卡接孔(25)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盖板(2)与所述第二盖板(3)卡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柱(26),所述安装底座(1)内侧形成有第二定位座(12),所述第二定位柱(26)与所述第二定位座(12)插接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一盖板(2)与所述安装底座(1)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孔(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座(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座(12)与所述第一避让孔(11)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卡扣座(13),所述第一盖板(2)内侧形成有第二卡扣(27),所述第二卡扣(27)与所述第二卡扣座(13)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内侧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三卡爪(28),所述安装底座(1)内侧形成有多个第三卡槽(14),所述第三卡槽(14)与所述第三卡爪(28)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盖板(2)与所述安装底座(1)卡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仪(4)具有卡槽结构(41),所述第一盖板(2)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槽结构(41)配合的卡槽配合孔(29)。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
CN201921448357.0U 2019-08-30 2019-08-30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1308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8357.0U CN211308413U (zh) 2019-08-30 2019-08-30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8357.0U CN211308413U (zh) 2019-08-30 2019-08-30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8413U true CN21130841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8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8357.0U Active CN211308413U (zh) 2019-08-30 2019-08-30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8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2638B (zh) 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
US6919509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498492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アッセンブリ
US4866579A (en) Snap-in mirror package
US6799743B2 (en) Bracket for mounting auxiliary machinery to vehicle body
US11285887B2 (en) Module and support structure assembly
US5893768A (en) Self-aligning connection system
CN113352858B (zh) 车门窗及车辆
CN211308413U (zh) 行车记录仪安装结构和车辆
EP0458399B1 (en) Vehicle handle unit and a method for its assembly
JP2002280129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6860745B1 (en) Modular clockspring
JP4211513B2 (ja) 電気接続箱
KR100506334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 셀프트림
CN211258213U (zh) 一种汽车车窗防夹模块结构
EP1531083A1 (en) Safety support for an interior mirror of a vehicle
CN220199181U (zh) 一种可伸缩的电子后视镜
US7255452B2 (en) Plastic mirror assembly
CN107433931B (zh) 将风挡玻璃擦拭器固定在驱动臂上的固定装置及擦拭***
CN217623348U (zh) 一种内后视镜总成
CN212047193U (zh) 卡车软内饰侧围的搭接结构
CN220262722U (zh)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CN21583183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用照地灯
CN212462889U (zh)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210234627U (zh) 用于天窗总成的双体马达装置、天窗总成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