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5085U -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5085U
CN211295085U CN202020297952.5U CN202020297952U CN211295085U CN 211295085 U CN211295085 U CN 211295085U CN 202020297952 U CN202020297952 U CN 202020297952U CN 211295085 U CN211295085 U CN 211295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s
chip
pin
upper frame
low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79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滨
孙林弟
林旭帆
金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d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ngd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ngd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ngde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79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5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5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5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包括芯片、封装壳体和两铜框架,所述芯片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铜框架位于封装壳体外形成引出脚;两所述铜框架位于封装壳体内的部分分别呈一上、一下折弯形成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间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芯片呈阴、阳极同向叠放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且相邻两所述芯片间、上框架与芯片间、以及下框架与芯片间电连接。采用叠加式的结构,将多个芯片集成在竖向空间内,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器件的占用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封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中,串、并联是常用的连接方式,其中,由于集成电路板的普及,现有电路的集成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实现更高的集成度,采用了各式集成化的芯片。但在一些场合,会采用多颗芯片间的串联来实现整个器件的参数变化,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多颗芯片的串联可以用来实现对伏安特性曲线的调整,也可以用来调节电压。基于此,可以对芯片进一步进行集成化处理,从而减小其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具有将多个芯片进一步集成化,具有缩小整个器件整体尺寸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包括芯片、封装壳体和两铜框架,所述芯片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铜框架位于封装壳体外的部分形成引出脚;
两所述铜框架位于封装壳体内的部分分别呈一上、一下折弯形成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间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芯片呈阴、阳极同向叠放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且相邻两所述芯片间、上框架与芯片间、以及下框架与芯片间电连接。
如此设置,采用叠加式的结构,将多个芯片集成在竖向空间内,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器件的占用面积。
进一步优选为:相邻两所述芯片间、上框架与芯片间、以及下框架与芯片间通过焊锡钎焊连接。
如此设置,生产时先焊接连接,然后再进行灌胶封装形成封装壳体,便于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引出脚为鸥翼脚、平脚或插件脚。
如此设置,鸥翼脚的设计,使得引出脚从封装壳体侧面的中部位置引出,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平脚和插件脚的设计能用于一些特定场合的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具有将多个芯片进一步集成化,具有缩小整个器件整体尺寸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包括芯片、封装壳体和两铜框架,所述芯片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铜框架位于封装壳体外的部分形成引出脚;
两所述铜框架位于封装壳体内的部分形成焊盘,所有所述芯片于同一水平面上呈线性间隔排列,位于两端的两所述芯片分别与两焊盘电连接,相邻两所述芯片间通过一连接片电连接,相邻两所述芯片的阴、阳极呈相反设置。
如此设置,采用线性排列的搭桥式连接,芯片相对较长,但不占用竖向空间,也能够降低整体器件的占用面积。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焊盘与芯片间、以及芯片与连接片间通过焊锡钎焊连接。
如此设置,生产时先焊接连接,然后再进行灌胶封装形成封装壳体,便于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引出脚为鸥翼脚、平脚或插件脚。
如此设置,鸥翼脚的设计,使得引出脚从封装壳体侧面的中部位置引出,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平脚和插件脚的设计能用于一些特定场合的使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芯片呈双数时,两所述焊盘共面设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芯片呈单数时,两所述焊盘呈一上一下平行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多个芯片进一步集成化,具有缩小整个器件整体尺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外形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的整体外形图;
图5是实施例四的整体外形图;
图6是实施例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封装壳体;200、芯片;300、铜框架;310、引出脚;320、上框架;330、下框架;340、焊盘;400、焊锡;500、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封装壳体100、多个芯片200和两铜框架300,其中,本实施例中以两个芯片200为例,两个芯片200均位于封装壳体100内,两铜框架300一端位于封装壳体100内与芯片200连接、另一端伸出封装壳体100外的部分形成引出脚310。
参照图2,两铜框架300位于封装壳体100内的部分分别呈一上、一下折弯形成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间平行设置,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同中心线设置,且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间距离大于两个芯片200的厚度之和。
两个芯片200位于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之间,且两个芯片200间呈阴、阳极同向叠放。两芯片200间、上框架320与芯片200间、以及下框架330与芯片200间通过焊锡400钎焊连接,在完成连接后相邻两芯片200间、上框架320与芯片200间、以及下框架330与芯片200间形成电连接。
其中,参照图1和图2,两引出脚310均为鸥翼脚,即两引出脚310分别于封装壳体100两侧面的中部位置伸出,伸出后向同一方向弯折,使引出脚310形成鸥翼形结构。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引出脚310均为平脚。
本实施例引脚设置相比于对比实施例1的设计,在生产上较为简单,工艺更少。但在成品的结构强度上、焊接温度传导等方面上有所降低。
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引出脚310均为插件脚。
本实施例引脚设置相比于实施例1的设计,在生产上较为简单,工艺更少,但在使用上局限较大。
实施例4: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封装壳体100、多个芯片200和两铜框架300,其中,芯片200数量为双数,本实施例中以两个芯片200为例。
两芯片200均位于封装壳体100内,两铜框架300一端位于封装壳体100内与芯片200连接、另一端伸出封装壳体100外的部分形成引出脚310。
两铜框架300位于封装壳体100内的部分形成焊盘340,其中,两引出脚310均为鸥翼脚,且焊盘340所在端面位于引出脚310的上下两端之间、且靠近下端位置,两焊盘340间共面设置。
所有芯片200于同一水平面上呈线性间隔排列,位于两端的两芯片200分别与两焊盘340间通过焊锡400钎焊连接,相邻两芯片200间通过一连接片500电连接,芯片200与连接片500间通过焊锡400钎焊连接,且相邻两芯片200的阴、阳极呈相反设置。
实施例5: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芯片200数量大于两个,且数量为单数,此时两焊盘340呈一上一下平行设置,一个焊盘340的所在端面位于引出脚310的上下两端之间、且靠近下端位置,另一焊盘340所在端面高于引出脚310所在位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包括芯片(200)、封装壳体(100)和两铜框架(300),其特征是:所述芯片(200)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铜框架(300)位于封装壳体(100)外的部分形成引出脚(310);
两所述铜框架(300)位于封装壳体(100)内的部分分别呈一上、一下折弯形成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所述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间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芯片(200)呈阴、阳极同向叠放于上框架(320)和下框架(330)之间,且相邻两所述芯片(200)间、上框架(320)与芯片(200)间、以及下框架(330)与芯片(200)间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其特征是:相邻两所述芯片(200)间、上框架(320)与芯片(200)间、以及下框架(330)与芯片(200)间通过焊锡(400)钎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引出脚(310)为鸥翼脚、平脚或插件脚。
4.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包括芯片(200)、封装壳体(100)和两铜框架(300),其特征是:所述芯片(200)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铜框架(300)位于封装壳体(100)外的部分形成引出脚(310);
两所述铜框架(300)位于封装壳体(100)内的部分形成焊盘(340),所有所述芯片(200)于同一水平面上呈线性间隔排列,位于两端的两所述芯片(200)分别与两焊盘(340)电连接,相邻两所述芯片(200)间通过一连接片(500)电连接,相邻两所述芯片(200)的阴、阳极呈相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焊盘(340)与芯片(200)间、以及芯片(200)与连接片(500)间通过焊锡(400)钎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引出脚(310)为鸥翼脚、平脚或插件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芯片(200)呈双数时,两所述焊盘(340)共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芯片(200)呈单数时,两所述焊盘(340)呈一上一下平行设置。
CN202020297952.5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Active CN211295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7952.5U CN21129508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7952.5U CN21129508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5085U true CN211295085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6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7952.5U Active CN21129508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5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8053B2 (en)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with high density, multiple sided and exposed lead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4743947B (zh) 基于to形式的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211295085U (zh) 一种多芯片串联封装结构
CN209357719U (zh) 一种具有低热阻的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
CN201118457Y (zh) 微型表面贴装单相全波桥式整流器
CN210223999U (zh) 一种功率模块及其车辆
CN108807306B (zh)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CN220604667U (zh) 一种无框式大功率mos封装模块及电路结构
CN220233186U (zh) 大功率50a插件桥
CN214542226U (zh) 智能功率模块
CN218038873U (zh) 贴装串联陶瓷电容器
CN211957630U (zh) Sod封装半导体器件
CN217768368U (zh) 一种贴片式so8j半导体芯片的封装结构
CN212182316U (zh) 一种无载体的半导体叠层封装结构
CN213958939U (zh) 一种适于高密度布局的场效应晶体管
CN217134355U (zh) 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结构
CN218333782U (zh) 一种电子烟芯片脚位散热结构
CN217881485U (zh) 一种ic芯片的qfn封装模块
CN220627806U (zh) 一种新型封装结构的功率模块
CN214378427U (zh) 智能功率模块
CN213635976U (zh)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CN213340380U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
CN210429794U (zh) 一种半导体模块及封装结构
CN211858643U (zh) 半桥半导体封装结构
JP3132473B2 (ja) 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