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6081U -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 Google Patents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6081U
CN211126081U CN201922501687.8U CN201922501687U CN211126081U CN 211126081 U CN211126081 U CN 211126081U CN 201922501687 U CN201922501687 U CN 201922501687U CN 211126081 U CN211126081 U CN 211126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movable
fixed
lin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6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国生
贾飞飞
刘培涛
陈礼涛
车文荃
薛泉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9225016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6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6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6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相电路及移相器,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设置于固定电路的两侧,故固定线路层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耦合电连接作用加强。另外,第一可移动电路与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故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固定电路的两侧被分别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夹紧。在滑动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一定的起伏,也可保证固定电路的至少一面与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贴合,从而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因此,上述移相器的稳定性较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调天线。

Description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电调基站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移相器又是电调基站天线的最核心部件。现有的移相器主要通过包括介质滑动式及导体滑动式两种实现移相的方式。
导体滑动式移相器通过移动导体来改变移相器的电长度,达到相位变化的目的。一般包含固定电路、可移动的耦合电路,并通过塑料件将耦合电路压紧于固定电路。但是,耦合电路滑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起伏,导致与固定电路之间产生间隙,这会影响移相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移相器存在指标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较好的移相电路及移相器。
一种移相电路,包括:
固定电路,具有固定线路层;
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电路的两侧,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固定电路夹持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线路层耦合电连接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且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固定电路可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电路还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线路层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固定基板两侧的第一固定线路层及第二固定线路层,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耦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板上形成有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沿所述导向滑槽可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固定线路层,且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一个输出端口;或者
每个所述固定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在所述固定基板上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均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传输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移动基板,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移动基板朝向所述固定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移动基板,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移动基板朝向所述固定电路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移动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与所述固定线路层的形状相匹配。
一种移相器,包括腔体及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收容于所述腔体内。上述移相电路,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设置于固定电路的两侧,故固定线路层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耦合电连接作用加强。另外,第一可移动电路与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故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固定电路的两侧被分别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夹紧。在滑动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一定的起伏,也可保证固定电路的至少一面与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贴合,从而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因此,上述移相器的稳定性较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调天线,该电调天线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移相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相器中移相电路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移相电路的***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移相电路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移相电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相器100及移相电路200。此外,还提供一种包括移相器100的电调天线。藉由移相器100,上述电调天线可实现下倾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较好的网络覆盖。其中,移相器100包括腔体110及移相电路200。
腔体110为中空结构,起收容作用。腔体110一般由金属材料成型,可以呈长条形。腔体110的侧壁还开设有若干通孔(图未标),以便于设置移相器100的各种接口。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移电路200包括固定电路120、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
固定电路120具有固定线路层121。固定线路层121可以是带状线、微带线等形式。固定线路层121为移相器100中信号传输的主线路,每个固定线路层121上均设置有接口,用于作为移相器100的输入端口101或输出端口10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电路120包括多个固定线路层121,多个固定线路层121相互电连接,且每个固定线路层121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102。因此,移相电路2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一输入多输出的移相器。
如图2及图3所示,每个固定电路120包括3个固定线路层121,其中一个固定线路层121上形成有输入端口101,且3个固定线路层121形成4个输出端口102,故上述移相器100为一输入四输出移相器。
显然,根据不同需求及应用场景,移相器100的端口数量可相应调整。譬如,在图4及图5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电路120包括一个固定线路层121,固定线路层121具有一个输出端口102。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的移相器只具备一个输出端口102,为一输入一输出移相器。
固定电路120可以是PCB结构,固定线路层121印制成型。此外,固定电路120也可是介质电路板结构或金属立体电路结构等多种电路形式。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电路120还包括固定基板123,固定线路层121形成于固定基板123的表面。固定基板123一般由介质材料成型,可起承载作用,从而方便固定电路120的固定及安装。
本实施例中,多个固定线路层121依次排列于固定基板123。其中,固定基板123呈长条形,多个固定线路层121沿固定基板1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可通过同轴线缆电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电路120的两侧。而且,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固定连接,并将固定电路120夹持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之间。
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固定连接后,两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固定电路12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贴紧。其中,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分别具有与固定线路层121耦合电连接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图未示)。
具体的,固定电路120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之间可设置绝缘层,从而避免固定线路层121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直接接触,以实现耦合。由于固定线路层121的两侧具实现耦合,故固定电路120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的耦合电连接作用加强。
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电路结构。譬如,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可以都是介质电路板结构。两者的介质基板一体成型,并呈U型槽;然后,在介质基材的表面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预设形状的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此时,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整体上相当于一个“夹子”,可夹持固定电路120。
而且,可将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略小于固定电路120的厚度。这样,当固定电路120被夹持时,由于基材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可使得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与固定电路120的两侧抵紧。
与固定电路120相同,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也可以是PCB结构、介质电路板结构或金属立体电路结构等多种电路形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移动电路130还包括第一移动基板133,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形成于第一移动基板133朝向固定电路120的一侧;第二可移动电路140还包括第二移动基板143,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第二移动基板143朝向固定电路120的一侧。
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的结构大致相同。由于图3所示的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位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朝下的一侧,故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在图中并未示出。第一移动基板133及第二移动基板143均可起到承载作用,从而便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的安装及固定。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均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固定线路120的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线路层121包括分别形成于固定基板123两侧的第一固定线路层(图未示)及第二固定线路层1212,第一固定线路层及第二固定线路层1212电连接,且分别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耦合。
具体的,第一固定线路层与第二固定线路层1212的形状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不同。由于第一固定线路层位于图3所示固定电路120朝下的一侧,故图中并未示出。固定电路120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贴紧时,第一固定线路层及第二固定线路层1212可分别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实现耦合,从而加强固定电路120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的耦合作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线路层与第二固定线路层1212通过金属化过孔(图未示)电连接。通过在固定基板123上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壁镀金属,便将第一固定线路层与第二固定线路层1212电连接。因此,不需要引入其他元件,故能简化固定电路120的结构,从而有利于实现移相器100的小型化。
进一步的,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相对于固定电路120可滑动。通过滑动,可使固定线路层121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耦合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信号在移相器100内传输的电长度,并最终对各个输出端口102的信号相位实现调整。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基板123上形成有导向滑槽(图未示),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沿导向滑槽可滑动。
导向滑槽可以是贯穿固定基板123的通槽,也可是形成于固定基板123两侧的凹槽。导向滑槽可起到导向作用,第一移动基板133及第二移动基板143上可设置于导向滑槽相配合的滑块、凸起等结构,从而使得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滑动顺畅,避免因摩擦力过大而导致固定电路120、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发生严重的磨损,进而影响耦合的稳定性。
由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固定电路120的两侧被分别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夹紧。因此,在滑动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一定的起伏,也可保证固定电路1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贴合。也就是说,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与固定线路层121的耦合较稳定,从而提升移相器100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与固定线路层121的形状相匹配。
具体的,形状相匹配指的是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在固定电路1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固定线路层121重叠。这样,在相同的尺寸下,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与固定线路层121的耦合作用进一步增强。
譬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线路层121及第二固定线路层121均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传输线(图未标)。对应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均呈U形。
而且,由于传输线宽度不同,其对应的阻抗也不同。因此,通过设置传输线不同的宽度,还可实现移相器100的阻抗匹配。
可以理解,固定线路层121的形状也可根据需求调整为L形、S形等各种形状,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形状对应调整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基板133的边缘设置有卡扣(图未示),第二移动基板143的边缘设置有卡槽(图未示),卡扣与卡槽配合,以使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固定连接。
卡扣与卡槽在压力作用下可以相互扣合锁紧,可采用常见的子母扣形式。在组装移相器100时,直接将第一移动基板133与第二移动基板143扣合,即可对固定电路120实现夹持,故无需则外采用塑料件等连接元件,从而使得移相器100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并降低成本。
如前所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也可以是PCB结构、金属立体电路结构等。此时,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可借助塑料件实现固定连接。
上述移相电路200,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分别设置于固定电路120的两侧,故固定线路层121与第一可移动线路层131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的耦合电连接作用加强。另外,第一可移动电路130与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固定连接,故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且,固定电路120的两侧被分别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夹紧。在滑动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一定的起伏,也可保证固定电路120的至少一面与第一可移动电路130及第二可移动电路140贴合,从而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因此,上述移相器100的稳定性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电路,具有固定线路层;
第一可移动电路及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电路的两侧,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固定电路夹持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分别具有与所述固定线路层耦合电连接的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且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相对于所述固定电路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路还包括固定基板,所述固定线路层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固定基板两侧的第一固定线路层及第二固定线路层,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电连接,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上形成有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沿所述导向滑槽可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固定线路层,且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一个输出端口;或者
每个所述固定电路包括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多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在所述固定基板上依次排列,且每个所述固定线路层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固定线路层均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传输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还包括第一移动基板,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移动基板朝向所述固定电路的一侧;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移动基板,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移动基板朝向所述固定电路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移动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可移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可移动电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移动线路层及所述第二可移动线路层与所述固定线路层的形状相匹配。
9.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移相电路,所述移相电路收容于所述腔体内。
10.一种电调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移相器。
CN201922501687.8U 2019-12-31 2019-12-31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Active CN211126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687.8U CN211126081U (zh) 2019-12-31 2019-12-31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687.8U CN211126081U (zh) 2019-12-31 2019-12-31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6081U true CN21112608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687.8U Active CN211126081U (zh) 2019-12-31 2019-12-31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60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004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004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20332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phase-shifting and feeding device thereof
CN109638457B (zh) 天线及移相馈电装置
CN203910943U (zh) 腔体式微波器件
CN109638391B (zh) 介质移动式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US8907744B2 (en) Multi-line phase shifter having a fixed plate and a mobile plate in slideable engagement to provide vertical beam-tilt
CN110931987B (zh) 移相馈电装置、辐射阵列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CN111029776B (zh) 一种天线
CN101331653A (zh) 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板安装式接头
EP3467950B1 (en) Connector
CN104681896A (zh) 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
CN111029688A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107681233B (zh) 移相器
CN210692765U (zh) 移相馈电装置、辐射阵列及大规模阵列天线
US20150028968A1 (en) Devices For Providing Phase Adjustments In Multi-Element Antenna Array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1126081U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204614906U (zh) 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
CN210957014U (zh) 移相馈电装置、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11180838B (zh) 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及天线
CN111064004A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211125932U (zh) 天线及其移相器、移相器单元
JP2007227350A (ja) 電気的コネクタジャック
KR20090022772A (ko) 전기적 신호 연결 유니트,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109509939B (zh) Fa/d移相器
CN211125931U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电调天线
CN112993569B (zh) 馈电网络及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