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2643U -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2643U
CN210852643U CN201921367433.5U CN201921367433U CN210852643U CN 210852643 U CN210852643 U CN 210852643U CN 201921367433 U CN201921367433 U CN 201921367433U CN 210852643 U CN210852643 U CN 210852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rear side
longeron
floor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74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虎印
黄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74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2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2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2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后防撞梁(1)、后吸能盒(2)、后围板(3)以及后地板(4)和后纵梁(5),后吸能盒(2)的后端与后防撞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后纵梁(5)位于后地板(4)的下方,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后纵梁(5)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纵梁(5)上设有后纵梁加强件(6),后纵梁加强件(6)分别固定连接后纵梁(5)、后地板(4)和后围板(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纵梁上设置后纵梁加强件,从而显著提升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的连接强度,也可以起到对后围板的支撑作用,以减少后碰时后纵梁、后围板及周边零件的损坏,提高驾乘人员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后纵梁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为减少车辆后碰时零件的损坏,节约维修成本,提高驾乘人员安全性,必须要求后防撞横梁及后吸能盒能够充分吸能,保护吸能盒后的零件不受大的冲击及变形,减少零件维修成本,尤其是减少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的维修成本。传统车辆发生后部碰撞时,后吸能盒在撞击力的作用下会侵入后围板,导致后纵梁、后围板及周边零件发生损伤。维修后纵梁、后围板及周边零件所需花费的成本非常高,极大地降低了后碰维修经济性评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发生后碰时减少后纵梁、后围板及周边零件的损坏,提高驾乘人员安全性的后纵梁加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以及包括该后纵梁加强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设置的后防撞梁、后吸能盒、后围板以及后地板和后纵梁,后吸能盒的后端与后防撞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后纵梁位于后地板的下方,后吸能盒的前端与后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纵梁上设有纵梁加强件,后纵梁加强件分别固定连接后纵梁、后地板和后围板。
可选地,后吸能盒的前端连接有位于后围板的后侧的后吸能盒法兰板,后纵梁的后端连接有位于后围板的前侧的后纵梁法兰板,后吸能盒法兰板与后纵梁法兰板固定连接,纵梁加强件与后纵梁法兰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纵梁加强件为板状加强件,纵梁加强件包括水平连接板和从水平连接板的后端向上翻折的竖直翻边部。其中,水平连接板覆盖在后纵梁上并分别与后纵梁和后地板固定连接,竖直翻边部与后地板、后围板和后纵梁法兰板分别固定连接。
可选地,纵梁加强件还包括连接水平连接板与竖直翻边部的加强筋。
可选地,后纵梁为凹槽开口向上的凹槽梁,水平连接板包括覆盖在后纵梁凹槽上方的水平连接板中间部以及从后纵梁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水平连接板侧边部,水平连接板中间部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水平连接板侧边部分别与后纵梁和后地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纵梁加强件与后纵梁、后地板、后围板和后纵梁法兰板均焊接固定。
可选地,水平连接板侧边部上至少形成有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并焊接于后纵梁的凹槽外侧壁上的多个纵向搭接焊点。
可选地,竖直翻边部上至少形成有沿后纵梁的横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搭接焊点。
可选地,竖直翻边部的顶沿超出后纵梁法兰板顶沿向上延伸,竖直翻边部两侧的侧边沿超出后纵梁法兰板的相应侧边沿侧向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后纵梁上设置纵梁加强件,纵梁加强件分别固定连接后纵梁、后地板和后围板,可以显著提升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的连接强度,也可以起到对后围板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少后碰时后纵梁、后围板及周边零件的损坏,提高驾乘人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和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在不同视角下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的纵梁加强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防撞梁 611 水平连接板中间部
2 后吸能盒 612 水平连接板侧边部
3 后围板 62 竖直翻边部
4 后地板 63 加强筋
5 后纵梁 7 后吸能盒法兰板
6 纵梁加强件 8 后纵梁法兰板
61 水平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竖直、水平、上、下、前、后”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从后往前依次设置的后防撞梁1、后吸能盒2、后围板3和后纵梁5,以及设置在后纵梁5上的纵梁加强件6和设置在纵梁加强件6上的后地板4。后吸能盒2的后端与后防撞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后吸能盒的前端与后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
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后纵梁5的后端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法兰板结构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后吸能盒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后围板3的后侧的后吸能盒法兰板7,后吸能盒法兰板7可以与后吸能盒2一体成型,也可与后吸能盒2焊接连接,连接方式不限。如图1与图2所示,后纵梁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后围板3的前侧的后纵梁法兰板8,后纵梁法兰板8可以与后纵梁5一体成型,也可与后纵梁5焊接连接,同样地,连接方式不限。后纵梁法兰板8与后吸能盒法兰板7分别固定连接于后围板3的前侧和后侧。
如图3所示,纵梁加强件6可采用板状结构,包括水平连接板61和从水平连接板61的后端向上翻折的竖直翻边部62,纵梁加强件6还可包括连接水平连接板61和竖直翻边部62的加强筋63。
如图2和图3所示,纵梁加强件6的水平连接板61位于后纵梁5与后地板4之间,即水平连接板61覆盖在后纵梁5上,后地板4覆盖在水平连接板61上,水平连接板61与后纵梁5和后地板4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纵梁加强件6的竖直翻边部62位于后纵梁法兰板8与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之间,即竖直翻边部62的后侧为后纵梁法兰板8,竖直翻边部62的前侧为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竖直翻边部62与后纵梁法兰板8和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固定连接,同样地,也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可将竖直翻边部62上的焊点布置为沿后纵梁5的横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搭接焊点。
如图2和图3所示,后纵梁5可采用凹槽开口向上的凹槽梁,相应的,纵梁加强件6的水平连接板61可进一步划分为水平连接板中间部611和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水平连接板中间部611覆盖在后纵梁5的凹槽上方,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覆盖在后纵梁5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侧边上方。当后纵梁5采用凹槽开口向上的凹槽梁时,水平连接板61的水平连接板中间部611位于后纵梁5的凹槽上方与后地板4之间,此时水平连接板中间部611与后地板4固定连接,同样地,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水平连接板61的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位于后纵梁5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侧边与后地板4之间,即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覆盖在后纵梁5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侧边上方,后地板4覆盖在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上方,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与后纵梁5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侧边和后地板4固定连接,同样地,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可将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上的焊点布置为沿后纵梁5的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纵向搭接焊点。
还可将竖直翻边部62设计为包含下述至少一个特征:竖直翻边部62的顶沿超出后纵梁法兰板8的顶沿向上延伸、竖直翻边部62两侧的侧边沿超出后纵梁法兰板8的相应侧边沿侧向延伸。当竖直翻边部62包括上述任一特征时,竖直翻边部62延伸部分都会与后围板3前侧接触,即在竖直方向上,从后往前依次为后围板3、后纵梁法兰板8、竖直翻边部62和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竖直翻边部62的延伸部分与后围板3、后纵梁法兰板8以及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固定连接,竖直翻边部62与后纵梁法兰板8对应的部分与后纵梁法兰板8和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固定连接,同样地,也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可将竖直翻边部62上的焊点布置为沿后纵梁5的横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搭接焊点。
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后纵梁5的后端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法兰板结构,例如还可采用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后纵梁5的后端直接与后围板3固定连接,即去掉后吸能盒法兰板7与后纵梁法兰板8;还可采用在后围板3上开设可供后吸能盒2或后纵梁5通过的孔,使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后纵梁5的后端直接固定连接。采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时,纵梁加强件6的竖直翻边部62与其他零件的连接关系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由于没有法兰板结构,因而省略了后纵梁法兰板8,此时竖直翻边部62位于后围板3前侧与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之间,即竖直翻边部62的后侧为后围板3,竖直翻边部62的前侧为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竖直翻边部62与后围板3和后地板4的竖直翻边部位固定连接,同样地,也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可将竖直翻边部62上的焊点布置为沿后纵梁5的横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搭接焊点。
因上述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后纵梁5的后端的连接方式不同,以及后纵梁5的结构不同,纵梁加强件6与其他零件的连接关系也会产生变化,但上述各异的纵梁加强件6与其他零件的连接关系都能产生同样的有益效果,即通过在后纵梁5上设置纵梁加强件6,纵梁加强件6分别固定连接后纵梁5、后地板4和后围板3,可以显著提升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的连接强度,也可以起到对后围板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少后碰时后纵梁、后围板及周边零件的损坏,提高驾乘人员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加强结构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设置的:
后防撞梁(1);
后吸能盒(2),所述后吸能盒(2)的后端与所述后防撞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
后围板(3);以及
后地板(4)和后纵梁(5),所述后纵梁(5)位于所述后地板(4)的下方,所述后吸能盒(2)的前端与所述后纵梁(5)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5)上设有纵梁加强件(6),所述纵梁加强件(6)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5)、所述后地板(4)和所述后围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吸能盒(2)的前端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围板(3)的后侧的后吸能盒法兰板(7),所述后纵梁(5)的后端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围板(3)的前侧的后纵梁法兰板(8),所述后纵梁法兰板(8)与所述后吸能盒法兰板(7)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围板(3)的前侧和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件(6)为板状加强件并包括水平连接板(61)和从所述水平连接板(61)的后端向上翻折的竖直翻边部(62);
其中,所述水平连接板(61)覆盖在所述后纵梁(5)上并分别与所述后纵梁(5)和所述后地板(4)固定连接,所述竖直翻边部(62)与所述后地板(4)、所述后围板(3)和所述后纵梁法兰板(8)分别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件(6)还包括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61)与所述竖直翻边部(62)的加强筋(6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5)为凹槽开口向上的凹槽梁,所述水平连接板(61)包括覆盖在所述后纵梁(5)的凹槽上方的水平连接板中间部(611)和覆盖在所述后纵梁(5)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侧边上方的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所述水平连接板中间部(611)与所述后地板(4)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分别与所述后纵梁(5)的两侧边缘横向伸出的侧边和所述后地板(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加强件(6)与所述后纵梁(5)、所述后地板(4)、所述后围板(3)和所述后纵梁法兰板(8)均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侧边部(612)上至少形成有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并焊接于所述后纵梁(5)的凹槽外侧壁上的多个纵向搭接焊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翻边部(62)上至少形成有沿所述后纵梁(5)的横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横向搭接焊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翻边部(62)的顶沿超出所述后纵梁法兰板(8)的顶沿向上延伸,所述竖直翻边部(62)两侧的侧边沿超出所述后纵梁法兰板(8)的相应侧边沿侧向延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
CN201921367433.5U 2019-08-21 2019-08-21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0852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7433.5U CN210852643U (zh) 2019-08-21 2019-08-21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7433.5U CN210852643U (zh) 2019-08-21 2019-08-21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2643U true CN210852643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6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7433.5U Active CN210852643U (zh) 2019-08-21 2019-08-21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26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9771A (zh) * 2023-01-20 2023-05-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拖挂外部横梁的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9771A (zh) * 2023-01-20 2023-05-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拖挂外部横梁的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252B (zh) 具备行驶用马达的车辆
CN109292007B (zh) 车辆下部构造
EP1897775B1 (en) Railway vehicle with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US10442467B2 (en)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5752163A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CN109204557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WO2021052411A1 (zh)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02066179B (zh) 铁道车辆结构体的构造
CN108556924B (zh)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CN20782634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0920446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7575368U (zh)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28438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围板横梁及中通道结构
CA2869625C (en) Rolling stock
CN210852643U (zh) 车辆的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CN203005562U (zh) 汽车门槛支撑结构
US9718481B2 (en) Railcar
CN109204575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7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5691457A (zh) 一种汽车机舱纵梁与副车架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9204509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99557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US10988182B2 (en) Vehicle structure
CN109204568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23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