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8332U - 滑动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滑动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8332U
CN210768332U CN201920708058.XU CN201920708058U CN210768332U CN 210768332 U CN210768332 U CN 210768332U CN 201920708058 U CN201920708058 U CN 201920708058U CN 210768332 U CN210768332 U CN 210768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guide rail
guide
do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80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卫东
易炜
刘立群
高喜海
丁桂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80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8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8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8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动车门及车辆,包括车门本体及滑移导向组件;滑移导向组件包括滑移导轨、导向导轨及滑动连杆,滑移导轨固定在车身下部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导向导轨固定在车身下部并位于滑移导轨的内侧,滑动连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车门本体上,滑动连杆的第二端可沿导向导轨移动,滑动连杆可相对滑移导轨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以引导所述车门本体相对车身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滑动连杆沿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移动,引导车门本体移动实现关门和开门,无需设置车身上导轨和车身中导轨,车身造型设计更加自由,提高了车身设计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滑动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动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本体是乘员进出车舱、取放物品的必经路径。常见的车门本体形式为铰链旋转车门本体,原理是车门本体绕车门本体前侧的铰链旋转,达到开闭车门本体的目的。
铰链旋转式车门本体需要较大的车辆横向开启空间,易对周边行人或车辆产生影响,造成交通事故;或对较小停车位上下车的乘员,影响其上下车便利性。
针对厢式汽车,后门可采用普通滑动式车门本体,车门本体沿车辆纵向前后滑动开启,达到减小车门本体开闭对车辆横向开启空间的需求。普通滑动式车门本体的原理是,车门上设置的上铰链、中铰链及下铰链分别沿沿车身的上导轨、中导轨及下导轨运动,达到开闭车门本体的目的。通常,上导轨安装在车身上部,下导轨安装在车身门槛区域,中导轨安装在车身侧围中部。但是,普通滑动式车门本体因为车身上导轨及中导轨的存在,对车身上部和侧围中部区域的造型约束较大,降低了车身设计自由度。并且,由于车身上导轨及中导轨的布置空间需要,该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厢式MPV车型的后门,对其他车型的车门和厢式MPV车型的前门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滑动式车门本体因车身上导轨及中导轨的存在,对车身上部和侧围中部区域的造型约束较大,降低了车身设计自由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滑动车门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动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及滑移导向组件;
所述滑移导向组件包括滑移导轨、导向导轨及滑动连杆,所述滑移导轨固定在车身下部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导轨固定在车身下部并位于所述滑移导轨的内侧,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车门本体上,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可沿所述导向导轨移动,所述滑动连杆可相对所述滑移导轨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以引导所述车门本体相对车身沿车身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车门,车门本体的开门动作和关门动作,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引导车门本体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使得车门本体凸出于车身或者嵌入车身,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引导车门本体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使得车门本体靠近或者远离车身门框。因此,通过滑动连杆沿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移动,引导车门本体做开门动作和关门动作,从而可在无车身上导轨和车身中导轨的情况下实现关门和开门,在无需设置车身上导轨和车身中导轨的情况下,避免了车身上导轨和车身中导轨对车身造型设计的限制,车身造型设计更加自由,提高了车身设计的自由度。
可选地,所述导向导轨包括第一导轨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段的第一端的第二导轨段,所述第二导轨段平行于所述滑移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段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远离所述滑移导轨。
可选地,所述滑移导向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移导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滑动连杆可沿所述滑块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滑块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及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滑移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动连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滑移导向组件还包括铰接在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的导向滑移件,所述导向滑移件可沿所述导向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导向导轨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所述导向滑移件包括第一轮架、固定于所述第一轮架且伸入所述导向槽内的第一滚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轮架上的第一铰接耳,所述第一滚轮的轮轴垂直所述导向槽的宽度方向和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耳上。
可选地,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上滑移组件,所述上滑移组件包括上导轨、上连杆及上滑移件,所述上导轨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内侧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上滑移件上,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上部,所述上滑移件可沿所述上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上导轨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浮动槽;
所述上滑移件包括第二轮架、第二滚轮、上限位部和第二铰接耳,所述第二轮架位于所述上浮动槽内,所述第二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轮架上且沿所述上浮动槽滚动,所述上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轮架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轮架从所述上浮动槽内脱离,所述第二铰接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轮架上,所述第二铰接耳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上浮动槽外,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耳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下滑移组件,所述下滑移组件包括下导轨、下连杆及下滑移件,所述下导轨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内侧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下滑移件上,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下部,所述下滑移件可沿所述下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下导轨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浮动槽;
所述下滑移件包括第三轮架、第三滚轮、下限位部和第三铰接耳,所述第三轮架位于所述下浮动槽内,所述第三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三轮架上且沿所述下浮动槽滚动,所述下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三轮架用于防止所述第三轮架从所述下浮动槽内脱离,所述第三铰接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轮架上,所述第三铰接耳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下浮动槽外,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铰接耳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段与所述第二导轨段平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与所述滑动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连杆沿所述导向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动力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轨段的端部;
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拉绳绕经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
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拉绳绕经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拉绳伸长或者缩短,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拉绳伸长或者缩短,所述第一拉绳与所述第二拉绳运动方向相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门和后门,所述前门和后门的至少一个采用所述的滑动车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的处于关门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的处于开门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导向导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滑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滑动连杆与导向滑移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滑移导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上导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上导轨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下导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上连杆和上滑移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下连杆和下滑移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车门中的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车门本体;
2、滑移导向组件;21、滑移导轨;22、导向导轨;221、第一导轨段;222、第二导轨段;223、导向槽;23、滑动连杆;24、滑块;241、第一滑槽;242、第二滑槽;25、导向滑移件;251、第一轮架;252、第一滚轮;253、第一铰接耳;
3、上滑移组件;31、上导轨;311、上浮动槽;3111、第一主体槽;3112、第一开口槽;32、上连杆;33、上滑移件;331、第二轮架;332、第二滚轮; 333、上限位部;334、第二铰接耳;
4、下滑移组件;41、下导轨;411、下浮动槽;4111、第二主体槽;4112、第二开口槽;42、下连杆;43、下滑移件;431、第三轮架;432、第三滚轮; 433、下限位部;434、第三铰接耳;
5、驱动总成;51、第一拉绳;52、第二拉绳;53、第一导向轮;54、第二导向轮;55、动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汽车上的滑动车门,包括车门本体1及滑移导向组件2。
滑移导向组件2包括滑移导轨21、导向导轨22及滑动连杆23,滑移导轨21固定在车身下部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导向导轨22固定在车身下部并位于滑移导轨21的内侧(具体来说是位于滑移导轨21的远离车门本体1的一侧)。滑动连杆23的第一端固定在车门本体1上,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可沿导向导轨22移动,滑动连杆23可相对滑移导轨21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以引导车门本体1相对车身沿车身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
滑动连杆23可相对滑移导轨21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简单来说,滑动连杆23在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和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
如,滑动连杆23可沿滑移导轨21移动,即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同时滑动连杆23又能相对于滑移导轨21沿车门左右方向移动。滑动连接杆23与滑移导轨21之间的配合,使得滑动连杆23能沿车身前后方向和车身左右方向自由移动。而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可沿导向导轨22移动,因此,导向导轨22能够引导滑动连杆23沿车身左右方向位移和引导滑动连杆23沿车身前后方向位移。
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车门本体1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使得车门本体1凸出于车身或者嵌入车身,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引导车门本体1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使得车门本体1靠近或者远离车身门框。具体来说,车门本体1包括开门动作和关门动作。
车门本体1的开门动作包括两段开门运动,第一段开门运动中,滑动连杆 23在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的共同作用下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车门本体1凸出于车身,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的空间。之后进入第二段开门运动,第二段开门运动中,滑动连杆23在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的共同作用下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滑动连杆23带动车门本体1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远离车身门框,最终实现车门本体1的开门动作。
对于车门本体1的关门动作包括两段关门运动,即第一段关门运动和第二段关门运动,第一段关门运动与第二段开门运动相反。第一段关门运动由中,滑动连杆23在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的共同作用下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滑动连杆23带动车门本体1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从而靠近正对车身门框的位置。之后进入第二段关门运动,第二段关门运动中,滑动连杆23在滑移导轨21 和导向导轨22的共同作用下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车门本体1嵌入车身(具体来说,是嵌入车身门框内),最终实现车门本体1的关门动作。
在关门动作和开门动作中,通过滑动连杆23沿滑移导轨21和导向导轨22 移动,引导车门本体1做开门动作和关门动作,从而可在无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的情况下实现关门和开门,在无需设置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的情况下,避免了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对车身造型设计的限制,车身造型设计更加自由,提高了车身设计的自由度。
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的布置对车身造型具有要求,由于车身上导轨 31和车身中导轨本身为平直结构,因此要求车身侧围的顶部和中部呈平直状态,通常情况下,满足这两种要求的主要车型为厢式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而且具体应用位置为后门,借助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移动的滑动车门无法应用于厢式MPV的前门,也无法应用于其他车型上。本实用新型的滑动车门无需借助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移动,应用场合不受车身造型限制,能够应用于各种车型,如厢式MPV的前门和后门,轿车的前门和后门,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实用汽车)的前门和后门,对车型的适应性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导向导轨22包括第一导轨段221及连接在第一导轨段221 的第一端的第二导轨段222,第二导轨段222平行于滑移导轨21,第一导轨段 221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远离滑移导轨21(具体来说,第一导轨段221与第二导轨段222所成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车门本体1的开门动作包括两段开门运动,第一段开门运动由滑移导轨21 和第一导轨段221引导车门本体1移动,此段开门运动动作中,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沿着第一导轨段221从第一导轨段221的第二端向第一导轨段221的第一端移动,从而通过滑动连杆23引导车门本体1向车身外移动,从而使得车门本体1凸出于车身,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的空间。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移动至第二导轨段222时,进入第二段开门运动,第二段开门运动由滑移导轨21 和第二导轨段222引导车门本体1移动,此段开门运动动作中,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在沿着第二导轨段222向远离第一导轨段221方向移动,滑动连杆23带动车门本体1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远离车身门框,最终实现车门本体1 的开门动作。
对于车门本体1的关门动作包括两段关门运动,即第一段关门运动和第二段关门运动,第一段关门运动与第二段开门运动相反。第一段关门运动由滑移导轨21和第二导轨段222引导车门本体1移动,此段关门运动动作中,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在沿着第二导轨段222向靠近第一导轨段221的方向移动,滑动连杆23带动车门本体1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从而靠近正对车身门框的位置。滑动连杆23的第二段移动至第一导轨段221的第一端时,进入第二段关门运动,第二段关门运动与第一段开门运动相反。第二段关门运动由滑移导轨21和第一导轨段221引导车门本体1移动,此段关门动作中,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沿第一导轨段221从第一导轨段221的第一端向第一导轨段221的第二端移动(即沿第一导轨段221向远离第二导轨段222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车门本体1嵌入车身(具体来说,是嵌入车身门框内),最终实现车门本体1的关门动作。
由于第一导轨段221从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远离滑移导轨21,第一端运动包括两个分运动,第一个分运动为滑动连杆23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带动车门本体1向车身外移动或者带动车门本体1嵌入车身门框,第二分运动为滑动连杆23沿第一滑移导轨21移动,使得车门本体1靠近或者远离正对车身门框的位置,第二分运动为滑动连杆23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如此设置,便于在前门和后门对开的时候相互避让,避免前后门的运动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滑移导向组件2还包括滑块24,滑块 24可沿滑移导轨21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引导车门本体1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滑动连杆23滑动设置于滑块24上,滑动连杆23可沿滑块24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引导车门本体1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滑块24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 241及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242,滑移导轨2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 241内,滑动连杆23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242内。滑块24上设置的第一滑槽 241与滑移导轨21配合,引导滑块24在车身前后方向移动。滑块24上设置的第二滑槽242与滑动连杆23配合,引导滑动连杆23沿车身左右方向移动。
同时,第二滑槽242限制滑动连杆23的角度(或者说限制滑动连杆23的朝向),使得下文中的驱动总成5在牵引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移动时,车门本体1不会发生绕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偏转。以及避免车门本体1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而产生的绕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偏转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滑移导向组件2还包括铰接在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的导向滑移件25,导向滑移件25可沿导向导轨22移动。导向滑移件25与导向导轨22配合,并且导向滑移件25沿导向导轨22移动,由于导向导轨22本身包括第一导轨段221和第二导轨段222,并且第一导轨段221 和第二导轨段222呈角度,导向滑移件25在沿导向导轨22移动时,会发生角度偏转,导向滑移件25与滑动连杆23连接之间通过铰接连接,使得导向滑移件25能够相对于滑动连杆23形成相对转动,滑动连杆23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容许导向滑移件25的角度偏转,避免滑动连杆23与导向滑移件25之间的运动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导向导轨2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23。导向滑移件25包括第一轮架251、第一滚轮252和第一铰接耳 253,第一滚轮252固定于第一轮架251上,第一滚轮252伸入导向槽223内并沿导向槽223移动,第一铰接耳253设置于第一轮架251上,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一铰接耳253上。具体来说,第一滚轮252的转动平面与导向槽 223的宽度方向和导向槽223的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即第一滚轮252的轮轴垂直导向槽223的宽度方向和导向槽223的长度方向。在导向滑移件25中,通过第一滚轮252沿导向槽223移动,导向滑移件25技能借助导向槽223引导滑动连杆23移动,同时还能借助第一滚轮252与导向槽223之间的配合限制滑动连杆23的移动轨迹,确保车门本体1安装预定轨迹移动。
关于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与导向导轨22的移动配合,前述导向滑移件25 通过设置第一滚轮252的方式与导向导轨22移动配合,为滚动配合的实施例。移动配合还包括导向滑移件25与导向导轨22滑动配合的实施例,具体来说,导向导轨22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23,导向滑移件25包括伸入导向槽223内的滑动部(图中未示出),通过滑动部与导向槽223的滑动配合实现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沿导向导轨22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滑动车门还包括上滑移组件3,上滑移组件3包括上导轨31、上连杆32及上滑移件33,上导轨31固定于车门本体1 的内侧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上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在上滑移件33上,上连杆32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上部,上滑移件33可沿上导轨31移动。在上滑移组件3中,上导轨31固定于车门本体1上,同时,通过上连杆32将车门本体1与车身连接,借助上滑移件33和上导轨31的移动配合,引导车门本体1移动,从而增加车门本体1移动的稳定性。
在车门本体1移动的过程中,上连杆32绕上连杆32的第二端摆动,上连杆32与上滑移件33以铰接的方式连接,避免了上连杆32与上滑移件33之间的运动干涉,确保上滑移件33能够沿上导轨31顺利移动。
具体来说,上连杆32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门框的上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0所示,上导轨3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浮动槽311。上滑移件33包括第二轮架331、第二滚轮332、上限位部 333和第二铰接耳334,第二轮架331位于上浮动槽311内,第二滚轮332固定于第二轮架331上且伸入上浮动槽311滚动,上限位部333凸出于第二轮架331 用于防止第二轮架331从上浮动槽311内脱离,第二铰接耳33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轮架251上,第二铰接耳334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上浮动槽311外,上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耳33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滚轮332与上浮动槽 311的滚动配合,使得上滑移件33能够沿上导轨31移动,同时上限位部333限制第二轮架331从上浮动槽311内脱离,而且上连杆32两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上滑移件33和车身上部,因此,能够防止车门本体1翻转,使得车门本体1 在做开门和关门动作时更加稳定。
具体来说,上浮动槽311包括第一主体槽3111和第一开口槽3112两部分,第一主体槽3111位于上导轨31内,第一开口槽3112一侧与第一主体槽3111 连通,第一开口槽3112露出于上导轨31的朝向车身内部的侧面,第一主体槽 31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槽31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上滑移件33 中,第二轮架331位于第一主体槽3111内,第二滚轮332沿着第一主体槽3111 的朝向车身内部的内壁滚动。上限位部333的上下方向尺寸大于第一开口槽3112 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从而,上限位部333能够限制第二轮架331从第一主体槽 3111内脱离。第二铰接耳334一端与第二轮架331固定连接,第二铰接耳334 的另一端与上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
上滑移件33沿上导轨31移动,即上滑移件33与上导轨31移动配合,具体来说,上滑移件33与上导轨31的配合方式包括滚动配合和滑动配合。前述上滑移件33中设第二滚轮332,通过第二滚轮332沿上浮动槽311滚动实现上滑移件33与上导轨31的滚动配合。对于上滑移件33与上导轨31之间滑动配合实施例,具体来说,上滑移件33上设置有与上导轨31匹配的滑槽(图中未示出),使得上滑移件33沿上导轨31滑动。当然,也可以是上导轨31上设置滑槽,上滑移件33部分嵌入滑槽内,从而形成滑动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滑动车门还包括下滑移组件4,下滑移组件4包括下导轨41、下连杆42及下滑移件43,下连杆42的第一端铰接在下滑移件43上,下连杆42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下部,下滑移件43可沿下导轨41 移动。在下滑移组件4中,下导轨41固定于车门本体1上,同时,通过下连杆 42将车门本体1与车身连接,借助下滑移件43和下导轨41的移动配合,引导车门本体1移动,从而增加车门本体1移动的稳定性。
在车门本体1移动的过程中,下连杆42绕下连杆42的第二端摆动,下连杆42与下滑移件43以铰接的方式连接,避免了下连杆42与下滑移件43之间的运动干涉,确保下滑移件43能够沿下导轨41顺利移动。
具体来说,下连杆42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门框的下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1所示,下导轨4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浮动槽411。下滑移件43包括第三轮架431、第三滚轮432、下限位部 433和第三铰接耳434,第三轮架431位于下浮动槽411内,第三滚轮432固定于第三轮架431上且沿下浮动槽411滚动,下限位部433凸出于第三轮架431 用于防止第三轮架431从下浮动槽411内脱离,第三铰接耳43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轮架251上,第三铰接耳434的另一端伸出至下浮动槽411外,下连杆42 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三铰接耳43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滚轮432与下浮动槽411 的滚动配合,使得下滑移件43能够沿下导轨41移动,同时下限位部433限制第三轮架431从下浮动槽411内脱离,而且下连杆42两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下滑移件43和车身下部,因此,能够防止车门本体1翻转,使得车门本体1在做开门和关门动作时更加稳定。
具体来说,下浮动槽411包括第二主体槽4111和第二开口槽4112两部分,第二主体槽4111位于上导轨31内,第二开口槽4112一侧与第二主体槽4111 连通,第二开口槽4112露出于下导轨41的朝向车身内部的侧面,第二主体槽 41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槽41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下滑移件43 中,第三轮架431位于第二主体槽4111内,第三滚轮432沿着第二主体槽4111 的朝向车身内部的内壁滚动。下限位部433的上下方向尺寸大于第二开口槽4112 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从而,下限位部433能够限制第三轮架431从第二主体槽 4111内脱离。第三铰接耳434一端与第三轮架431固定连接,第三铰接耳434 的另一端与下连杆42的第一端铰接。
下滑移件43沿下导轨41移动,即下滑移件43与下导轨41移动配合,具体来说,下滑移件43与下导轨41的配合方式包括滚动配合和滑动配合。前述下滑移件43中设第三滚轮432,通过第三滚轮432沿下浮动槽411滚动实现下滑移件43与下导轨41的滚动配合。对于下滑移件43与下导轨41之间滑动配合实施例,具体来说,下滑移件43上设置有与下导轨41匹配的滑槽,使得下滑移件43沿下导轨41滑动。当然,也可以是下导轨41上设置滑槽,下滑移件 43部分嵌入滑槽内,从而形成滑动配合。
对于上滑移组件3和下滑移组件4,可仅仅设置上滑移组件3,或者仅仅设置下滑移组件4,或者同时设置上滑移组件3和下滑移组件4。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轨段221与第二导轨段222平滑过渡,如此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能够平滑地沿导向导轨22移动,具体来说是,导向滑移件25上的第一滚轮252能够沿着导向槽223平滑滚动。
关于开关车门本体1的动力,可以是手动移动车门本体1,具体来说是,通过车门本体1上的门把,推移车门本体1,使得车门本体1在滑移导向组件2的引导下做开门和关门动作。如果在设置上滑移组件3和下滑移组件4后,上滑移组件3和下滑移组件4也参与引导车门本体1的开门和关门动作。
当然,在一实施例中,滑动车门还包括驱动总成5,驱动总成5与滑动连杆 23连接以驱动滑动连杆23沿导向导轨22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开门和自动关门动作。
具体来说,驱动总成5可以直接与滑动连杆23以直接牵引滑动连杆23移动,驱动总成5还可与前述滑块24,或者与前述导向滑移件25中的第一轮架 251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滑动车门还包括驱动总成5,驱动总成5包括第一拉绳51、第二拉绳52、第一导向轮53、第二导向轮54和动力机构55。
具体来说,第一导向轮53设置于第一导轨段221的第二端,第二导向轮54 设置于第二导轨段222的远离第一导轨段221的端部。第一拉绳51的一端连接于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第一拉绳51绕经第一导向轮53,第一拉绳51的另一端连接于动力机构55。第二拉绳52的一端连接于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第二拉绳52绕经第二导向轮54,第二拉绳52的另一端连接于动力机构55。动力机构55驱动第一拉绳51伸长或者缩短,动力机构55驱动第二拉绳52伸长或者缩短,第一拉绳51与第二拉绳52运动方向相反。
第一拉绳51的两端连接动力机构55和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第一拉绳51 绕经第一导向轮53,第二拉绳52两端连接动力机构55和滑动连杆23的第二端,第二拉绳52绕经第二导向轮54,同时动力机构55能够驱动两根拉绳反向运动,即当动力机构55驱动第一拉绳51伸长,同时驱动第二拉绳52缩短;当动力机构55第一拉绳51缩短,同时驱动第二拉绳52伸长,从而通过第一拉绳51和第二拉绳52牵引滑动连杆23沿导向导轨22移动,或者说沿滑移导轨21移动。
具体来说,第一拉绳51的一端与导向滑移件25中的第一轮架251连接,第二拉绳52的一端与导向滑移件25中的第一轮架251连接。
对于驱动总成5的实施例,还可以是线性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如包括通过电机(图中未示出)、丝杆(图中未示出)、螺母座(图中未示出)和导轨 (图中未示出)组合成线性驱动装,螺母座与前述滑块24连接,电机通过丝杆与螺母座的配合,使得螺母座能够带动前述滑块24移动,从而实现驱动总成5 驱动车门本体1自动开门和自动关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门(图中未示出)和后门(图中未示出),前门和后门的至少一个采用前述滑动车门。前门和后门采用前述滑动门时,在无需设置车身上导轨31和车身中导轨的情况,避免车身上导轨31 和车身中导轨对车身造型设计的限制,车身造型设计更加自由,提高了车身设计的自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及滑移导向组件;
所述滑移导向组件包括滑移导轨、导向导轨及滑动连杆,所述滑移导轨固定在车身下部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导轨固定在车身下部并位于所述滑移导轨的内侧,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一端固定在车门本体上,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可沿所述导向导轨移动,所述滑动连杆可相对所述滑移导轨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以引导所述车门本体相对车身沿车身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导轨包括第一导轨段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段的第一端的第二导轨段,所述第二导轨段平行于所述滑移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段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远离所述滑移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导向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移导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滑动连杆可沿所述滑块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及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滑移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动连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导向组件还包括铰接在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的导向滑移件,所述导向滑移件可沿所述导向导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导轨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所述导向滑移件包括第一轮架、固定于所述第一轮架且伸入所述导向槽内的第一滚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轮架上的第一铰接耳,所述第一滚轮的轮轴垂直所述导向槽的宽度方向和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耳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上滑移组件,所述上滑移组件包括上导轨、上连杆及上滑移件,所述上导轨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内侧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上滑移件上,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上部,所述上滑移件可沿所述上导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浮动槽;
所述上滑移件包括第二轮架、第二滚轮、上限位部和第二铰接耳,所述第二轮架位于所述上浮动槽内,所述第二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轮架上且沿所述上浮动槽滚动,所述上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轮架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轮架从所述上浮动槽内脱离,所述第二铰接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轮架上,所述第二铰接耳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上浮动槽外,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耳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下滑移组件,所述下滑移组件包括下导轨、下连杆及下滑移件,所述下导轨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的内侧面且沿车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下滑移件上,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车身下部,所述下滑移件可沿所述下导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轨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浮动槽;
所述下滑移件包括第三轮架、第三滚轮、下限位部和第三铰接耳,所述第三轮架位于所述下浮动槽内,所述第三滚轮固定于所述第三轮架上且沿所述下浮动槽滚动,所述下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三轮架用于防止所述第三轮架从所述下浮动槽内脱离,所述第三铰接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轮架上,所述第三铰接耳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下浮动槽外,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铰接耳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段与所述第二导轨段平滑过渡。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与所述滑动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连杆沿所述导向导轨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车门还包括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动力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轨段的端部;
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拉绳绕经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
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拉绳绕经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拉绳伸长或者缩短,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拉绳伸长或者缩短,所述第一拉绳与所述第二拉绳运动方向相反。
14.一种车辆,包括前门和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和后门的至少一个采用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滑动车门。
CN201920708058.XU 2019-05-16 2019-05-16 滑动车门及车辆 Active CN210768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8058.XU CN210768332U (zh) 2019-05-16 2019-05-16 滑动车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8058.XU CN210768332U (zh) 2019-05-16 2019-05-16 滑动车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8332U true CN210768332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8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8058.XU Active CN210768332U (zh) 2019-05-16 2019-05-16 滑动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83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191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车门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191A (zh) * 2019-05-16 2020-11-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车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6191A (zh) 滑动车门及车辆
US9151098B2 (en) Vehicle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9834075B2 (en) Roof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4593112B2 (ja)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
CN106240318B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模块结构
US11365577B2 (en) Spindl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liding doors from swaying
US20180326821A1 (en) Drive system for a movable roof part of a spoiler roof module of a motor vehicle
US9216631B2 (en) Roof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9550410B2 (en) Sunroof apparatus
US20210300163A1 (en) Sunshade assembly
CN104943516A (zh) 一种具有全景天窗半固定式机构的汽车及其开启方法
CN210768332U (zh) 滑动车门及车辆
CN106114382A (zh) 一种用于车辆内厢的保护装置
CN116084790B (zh) 一种铰链结构、电动滑移门驱动机构、车身及汽车
CN210554102U (zh) 滑移车门及车辆
JP5339555B2 (ja) カバー要素のための駆動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る車両ルーフ
CN212773943U (zh) 侧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477562A (zh)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CN112902533A (zh) 一种车载冰箱
JP4291224B2 (ja) 車両用プラグドア装置
US8544936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functional elements to a supply source
US2992039A (en) Automotive vehicle side door and roof construction
EP3165386B1 (en) Restricting device
JP2009235704A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4859024B2 (ja) 車両用アウト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