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0927U -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0927U
CN210680927U CN201921565527.3U CN201921565527U CN210680927U CN 210680927 U CN210680927 U CN 210680927U CN 201921565527 U CN201921565527 U CN 201921565527U CN 210680927 U CN210680927 U CN 210680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inner panel
reinforcement
pos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55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华
刘聪
徐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655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0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0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0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以及A柱加强板,所述A柱碰撞加强结构还包括有加强件,其中,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A柱内板以及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与窄部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加强件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立体的腔体。通过A柱内板与加强件配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针对性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局部结构,增加了薄弱处的强度,另一方面腔体的存在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以较少的重量和体积有效地弥补了A柱内板在碰撞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局部位置的强度。

Description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A柱是汽车前挡风玻璃与前车门之间的柱子,通常由A柱内板、A柱加强板、侧围外板等结构连接而形成。在受到撞击时,A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导致变形甚至断裂,产生危险。
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A柱碰撞时的强度低以及正面碰撞得分不高的问题,通常采用厚度较大的A柱内板或者A柱加强板,虽然能够增加一定的强度,但是零件尺寸较大,整体重量较重,改善碰撞性能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A柱碰撞加强结构零件尺寸较大,整体重量较重,改善碰撞性能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以及A柱加强板,其特点在于,所述A柱碰撞加强结构还包括有加强件,其中,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A柱内板以及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与窄部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加强件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立体的腔体。
进一步地,A柱内板与加强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一起,在两个零件配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有效地弥补了A柱内板在碰撞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局部位置的强度。
本方案中,加强件与A柱内板的表面形成了腔体,由此在A柱内板的宽部与窄部之间的横截面上形成了增强的形状,由此增强了A柱内板的宽部与窄部之间的的碰撞强度。其中,宽部与窄部之间为碰撞时应力容易集中的部。通过此处针对性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局部结构,增加了薄弱处的强度,另一方面腔体的存在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通过碰撞试验验证,在保证碰撞效果的情况下,加强件的体积和重量均可以限制在非常小的程度,因此可以以最少的重量和体积取得显著的碰撞效果提升。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包括有连接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凸出的加强本体,所述连接部贴合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所述加强本体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形成腔体。连接部可以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与加强件连接。其中,由于贴合设置,可以增加连接部与A柱内板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加强件与A柱内板的表面的连接强度更高。
较佳地,所述A柱内板上形成有在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和窄部之间延伸的内板凸出部。A柱加强板上的内板凸出部具有凸出的凹陷形状,内板凸出部为A柱内板上一体形成的形状。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内板凸出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板凸出部两侧的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所述加强本体与所述内板凸出部连接并形成腔体。内板凸出部与加强本体之间形成了更加立体的空腔,可以保证足够的碰撞强度。
较佳地,所述内板凸出部与所述加强本体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凸出。由此腔体具有较大的外凸形状的横截面,相比于内凹形状的横截面具有更好的碰撞强度,增强效果明显。
较佳地,所述内板凸出部沿着所述A柱内板的上部边缘延伸。加强本体顺着内板凸出部延伸,由此在A柱内板的上部边缘处起到了增强强度以及传递受力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A柱加强板与所述A柱内板连接连接,其中,所述A柱加强板具有凹陷的壳体转角部,所述加强本体的位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一侧具有内收表面,所述内收表面与所述壳体转角部的内侧对位并相适配。在壳体转角部处为了避免与A柱加强板产生干涉,通过对宽部的内收表面进行内收,从而与壳体转角部能够互相适配。
较佳地,所述加强本体的位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一侧敞开或者封闭设置,所述加强本体的位于所述A柱内板的窄部一侧敞开或者封闭设置。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为凸出的钣金件。加强件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一次成型,便于大规模生产制造。
一种车辆,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所述A柱碰撞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A柱内板与加强件配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针对性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局部结构,增加了薄弱处的强度,另一方面腔体的存在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以较少的重量和体积有效地弥补了A柱内板在碰撞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局部位置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A柱内板和加强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其他实施例的加强本体的两侧设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其他实施例的加强本体的两侧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1以及A柱加强板3,A柱内板1和A柱加强板3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其中,A柱碰撞加强结构还包括有加强件2,其中,加强件2位于A柱内板1以及A柱加强板3之间,加强件2连接于A柱内板1的宽部101与窄部102之间的过渡区域,加强件2与A柱内板1的表面之间形成立体的腔体A。
其中,本实施例的A柱内板1与加强件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一起,在两个零件配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腔体A结构,该腔体A结构有效地弥补了A柱内板1在碰撞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局部位置的强度。当然,在其他的可选实施方式中,A柱内板1与加强件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电焊或者CO2焊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凸出的加强件2与A柱内板1的表面形成了腔体A,由此在A柱内板1的宽部101与窄部102之间的横截面上形成了增强的形状,由此增强了A柱内板1的宽部101与窄部102之间的的碰撞强度。其中,宽部101与窄部102之间为碰撞时应力容易集中的部。通过此处针对性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局部结构,增加了薄弱处的强度,另一方面腔体的存在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通过碰撞试验验证,在保证碰撞效果的情况下,加强件2体积和重量均可以限制在非常小的程度,因此可以以最少的重量和体积取得显著的碰撞效果提升。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件2包括有连接部22以及相对于连接部22凸出的加强本体21,连接部22贴合连接于A柱内板1的表面,加强本体21与A柱内板1的表面形成腔体A。连接部22可以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与加强件2连接。其中,由于贴合设置,可以增加连接部22与A柱内板1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加强件2与A柱内板1的表面的连接强度更高。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2整个环绕包围在加强本体21的外侧,仅在加强本体21的朝向窄部102的一侧没有包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A柱内板1上形成有在A柱内板1的宽部101和窄部102之间延伸的内板凸出部11。A柱加强板3上的内板凸出部11具有凸出的凹陷形状,内板凸出部11为A柱内板1上一体形成的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件2与内板凸出部11的位置相对应,连接部22连接于内板凸出部11两侧的A柱内板1的表面,加强本体21与内板凸出部11连接并形成腔体A。内板凸出部11与加强本体21之间形成了更加立体的空腔,可以保证足够的碰撞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内板凸出部11与加强本体21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凸出。由此腔体A具有较大的外凸形状的横截面,相比于内凹形状的横截面具有更好的碰撞强度,增强效果明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腔体A大致具有六边形的形状,在其他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强度需要,设置成不同的腔体A的横截面形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内板凸出部11沿着A柱内板1的上部边缘延伸。加强本体21顺着内板凸出部11延伸,由此在A柱内板1的上部边缘处起到了增强强度以及传递受力的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A柱加强板3与A柱内板1连接连接,其中,A柱加强板3具有凹陷的壳体转角部31,加强本体21的位于A柱内板1的宽部101一侧具有内收表面23,内收表面23与壳体转角部31的内侧对位并相适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转角部31具有向内和向下凹陷的形状。因此,A柱加强板3与A柱内板1连接之后,壳体转角部31处的内部空间就会受到限制。本实施例在壳体转角部31处为了避免与A柱加强板3产生干涉,通过对宽部101的内收表面23进行内收,从而与壳体转角部31能够互相适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本体21的位于A柱内板1的宽部101一侧封闭设置,加强本体21的位于A柱内板1的窄部102一侧敞开设置。加强本体21的位于A柱内板1的宽部101一侧通过封闭内收避免与壳体转角部31干涉。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本体21的两侧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设置。其中,如图4所示,加强本体21的两侧均封闭设置。如图5所示,加强本体21的两侧均为敞开设置。
本实施例中,加强件2可以设置为凸出的钣金件。加强件2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一次成型,便于大规模生产制造。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其中,车辆包括A柱碰撞加强结构。本实施例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用于车辆的A柱,也就是汽车前挡风玻璃与前车门之间的柱子,由此可以提供A柱的强度,从而提高车辆自身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A柱内板与加强件配合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腔体结构,该腔体结构针对性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局部结构,增加了薄弱处的强度,另一方面腔体的存在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以较少的的重量和体积有效地弥补了A柱内板在碰撞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局部位置的强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以及A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碰撞加强结构还包括有加强件,其中,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A柱内板以及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与窄部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加强件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之间形成立体的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有连接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凸出的加强本体,所述连接部贴合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所述加强本体与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形成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上形成有在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和窄部之间延伸的内板凸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内板凸出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板凸出部两侧的所述A柱内板的表面,所述加强本体与所述内板凸出部连接并形成腔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凸出部与所述加强本体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凸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凸出部沿着所述A柱内板的上部边缘延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与所述A柱内板连接连接,其中,所述A柱加强板具有凹陷的壳体转角部,所述加强本体的位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一侧具有内收表面,所述内收表面与所述壳体转角部的内侧对位并相适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本体的位于所述A柱内板的宽部一侧敞开或者封闭设置,所述加强本体的位于所述A柱内板的窄部一侧敞开或者封闭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凸出的钣金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A柱碰撞加强结构。
CN201921565527.3U 2019-09-19 2019-09-19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Active CN210680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5527.3U CN210680927U (zh) 2019-09-19 2019-09-19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5527.3U CN210680927U (zh) 2019-09-19 2019-09-19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0927U true CN210680927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5527.3U Active CN210680927U (zh) 2019-09-19 2019-09-19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0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4264B2 (ja) 自動車のピラー構造
CN107848577B (zh) 汽车的车身后部构造
US8944494B2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KR101097018B1 (ko) 측면 충돌 성능을 강화시킨 자동차용 도어
US963065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3305629B1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JP2011230711A (ja) 車体補強構造
US20170101133A1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209739183U (zh) 一种汽车门槛及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WO2015146903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109305225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03625559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JP6698393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5934534B2 (ja) 車体構造
CN109664945B (zh) 车辆侧部结构
JP2003127901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10680927U (zh) A柱碰撞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09204549B (zh) 车身后部结构
US11591027B2 (en)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5411245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4431161B2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CN204775496U (zh) 一种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
CN206155569U (zh) 一种侧围外板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