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667U -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667U
CN210463667U CN201921587634.6U CN201921587634U CN210463667U CN 210463667 U CN210463667 U CN 210463667U CN 201921587634 U CN201921587634 U CN 201921587634U CN 210463667 U CN210463667 U CN 210463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flat
collecting
pip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76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士刚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engchua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hangfa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hangfa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hangfa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76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它包括下集流管组件和上集流管组件,所述下集流管组件中设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上集流管组件中设有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所述第一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和第三集流腔;所述第二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二扁管,所述第二扁管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和下集流管组件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扁管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扁管之间均连接有翅片。本实用新型采用五流程设计,能够使冷却介质分布更加均匀,减小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各部位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改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空调蒸发器作为直接向车内提供冷量和调节温度的部件,它的性能对于车内环境的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空调***对于蒸发器的要求特殊,由于汽车仪表板下面的安装空间非常紧凑,因此要求单位体积的蒸发器必须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量,但是现有的平行流式蒸发器的流程布置设计单一,最多为4流程设计,冷却介质在蒸发器中分配不均匀,导致蒸发器各部位之间的温差大,从而导致换热效率低,并且现有的平行流式蒸发器大多未采用均流设计,影响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它采用五流程设计,能够使冷却介质分布更加均匀,减小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各部位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改善换热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它包括:
下集流管组件,所述下集流管组件中设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
上集流管组件,所述上集流管组件中设有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
均设于所述下集流管组件和上集流管组件之间的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
所述第一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和下集流管组件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和第三集流腔;
所述第二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二扁管,所述第二扁管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和下集流管组件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
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扁管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扁管之间均连接有翅片;
所述第一集流腔中设有第一盲板,所述第一盲板将所述第一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不连通的A腔和B腔;
所述第二集流腔中设有第二盲板,所述第二盲板将所述第二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不连通的C腔和D腔;
所述第三集流腔中设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均流板和第三盲板,所述第一均流板和第三盲板将所述第三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E腔、F腔和G腔,所述E腔与F腔相连通,所述F腔与G腔不连通,所述E腔通过第一扁管与所述A腔连通,所述F腔和G腔通过第一扁管与所述B腔连通;
所述第四集流腔中设有第二均流板,所述第二均流板将所述第四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相连通的H腔和I腔,所述H腔通过第二扁管与所述C腔连通,所述I腔通过第二扁管与所述D腔连通;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上设有与所述A腔相连通的进口、与所述C腔相连通的出口和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B腔和D腔的第一对流通道;
所述上集流管组件中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G腔和I腔的第二对流通道,以便冷却介质从进口流入所述A腔,流经E腔、F腔后流入B腔,然后部分冷却介质经过G腔流入I腔,剩余部分冷却介质经过D腔流入I腔,然后流经H腔、C腔并从出口流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上均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2mm的通孔。
进一步为了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中分布更均匀,所述H腔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H腔分隔为若干个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腔体的第三均流板。
进一步为了控制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中的流量变化,所述第三均流板沿H腔中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两块,在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上,第一块所述第三均流板上的通孔直径为8mm,第二块所述第三均流板上的通孔直径为6mm。
进一步为了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F腔中分布更均匀,所述F腔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F腔分隔为若干个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腔体的第四均流板。
进一步,所述F腔中设有一块所述第四均流板,所述第四均流板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8mm的通孔。
进一步为了便于与外部接口连接,所述进口与出口并列设于所述下集流管组件上,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上还设有连接在所述进口处和出口处的管嘴;
所述管嘴上设有与进口连通的进介质通道和与出口连通的出介质通道。
进一步为了加强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扁管组和所述第二扁管组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扁管和所述第二扁管均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的左端部连接有第一边板,所述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的右端部连接有第二边板;
所述第一边板与最左端的第一扁管之间、所述第一边板与最左端的第二扁管之间、所述第二边板与最右端的第一扁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边板与最右端的第二扁管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翅片。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下集流管组件的具体结构,所述下集流管组件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下集流管;
其中一根下集流管的管壁与另一根下集流管的管壁贴合连接并形成下连接部;
所述第一对流通道为设于所述下连接部上的第一对流孔。
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上集流管组件的具体结构,所述上集流管组件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上集流管;
其中一根上集流管的管壁与另一根上集流管的管壁贴合连接并形成上连接部;
所述第二对流通道为设于所述上连接部上的第二对流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冷却介质从进口流入所述A腔,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E腔,再流入F腔,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B腔;B腔中的部分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G腔,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对流通道流入I腔,B腔中的剩余部分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对流通道流入D腔,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扁管流入I腔,然后I腔中的冷却介质流如入H腔,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扁管流入C腔并从出口流出。其中,从A腔流入E腔、从F腔流入B腔、从B腔流入G腔、从D腔流入I腔、从H腔流入C腔共五个流程,冷却介质在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中自由分配,分配更加均匀,使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各部分的温度保持均匀,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使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并且,冷却介质通过第一均流板上的通孔从E腔流入F腔,因流通面积减小,冷却介质向F腔中冲击,F腔中的第四均流板使冷却介质在F腔中均匀分布,同理,第三均流板使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中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冷却介质的分布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的左视图;
图4为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它包括:
下集流管组件1,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中设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
上集流管组件2,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中设有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
均设于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和上集流管组件2之间的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
所述第一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和下集流管组件1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和第三集流腔;
所述第二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二扁管3,所述第二扁管3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和下集流管组件1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
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扁管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扁管3之间均连接有翅片4;所述翅片4用于加快所述第一扁管、第二扁管3以及位于第一扁管、第二扁管3中的冷却介质的散热,所述第一扁管、第二扁管3均可以为微通道铝扁管,所述翅片4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赘述;
所述第一集流腔中设有第一盲板5,所述第一盲板5将所述第一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不连通的A腔6和B腔7;
所述第二集流腔中设有第二盲板8,所述第二盲板8将所述第二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不连通的C腔9和D腔10;
所述第三集流腔中设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均流板11和第三盲板12,所述第一均流板11和第三盲板12将所述第三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E腔13、F腔14和G腔15,所述E腔13与F腔14相连通,所述F腔14与G腔15不连通,所述E腔13通过第一扁管与所述A腔6连通,所述F腔14和G腔15通过第一扁管与所述B腔7连通;
所述第四集流腔中设有第二均流板16,所述第二均流板16将所述第四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相连通的H腔17和I腔18,所述H腔17通过第二扁管3与所述C腔9连通,所述I腔18通过第二扁管3与所述D腔10连通;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上设有与所述A腔6相连通的进口19、与所述C腔9相连通的出口20和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B腔7和D腔10的第一对流通道;
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中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G腔15和I腔18的第二对流通道,以便冷却介质从进口19流入所述A腔6,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E腔13,再流入F腔14,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B腔7;B腔7中的部分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G腔15,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对流通道流入I腔18,B腔7中的剩余部分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对流通道流入D腔10,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扁管3流入I腔18,然后I腔18中的冷却介质流如入H腔17,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扁管3流入C腔9并从出口20流出。其中,从A腔6流入E腔13、从F腔14流入B腔7、从B腔7流入G腔15、从D腔10流入I腔18、从H腔17流入C腔9共五个流程,冷却介质在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中自由分配,分配更加均匀,使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各部分的温度保持均匀,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使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均流板11和第二均流板16上均可以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2mm的通孔。
如图2所示,所述H腔17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H腔17分隔为若干个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腔体的第三均流板21,所述第三均流板21能够使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17中分布更均匀,以便H腔17中的冷却介质均匀的流入与所述H腔17相连的第二扁管3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均流板21沿H腔17中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两块,在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上,第一块所述第三均流板21上的通孔直径为8mm,第二块所述第三均流板21上的通孔直径为6mm;具体的,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17中向左流动,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上孔径逐渐变小,有利于控制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17中的流量变化。
如图2所示,所述F腔14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F腔14分隔为若干个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腔体的第四均流板22,所述第四均流板22能够使冷却介质在所述F腔14中分布更均匀,以便所述F腔14中的冷却介质均匀的流入与所述F腔14相连的第一扁管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腔14中设有一块所述第四均流板22,所述第四均流板22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8mm的通孔。
如图1~4所示,所述进口19与出口20并列设于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上,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上还可以设有连接在所述进口19处和出口20处的管嘴23;
所述管嘴23上设有与进口19连通的进介质通道和与出口20连通的出介质通道,所述管嘴23用于与外部接口连接。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扁管组和所述第二扁管组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扁管和所述第二扁管3均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的左端部连接有第一边板24,所述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的右端部连接有第二边板25;
所述第一边板24与最左端的第一扁管之间、所述第一边板24与最左端的第二扁管3之间、所述第二边板25与最右端的第一扁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边板25与最右端的第二扁管3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翅片4,所述第一边板24和第二边板25用于加强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1~4所示,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下集流管;
其中一根下集流管的管壁与另一根下集流管的管壁贴合连接并形成下连接部;
所述第一对流通道为设于所述下连接部上的第一对流孔26。
如图1~4所示,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上集流管27;
其中一根上集流管27的管壁与另一根上集流管27的管壁贴合连接并形成上连接部28;
所述第二对流通道为设于所述上连接部28上的第二对流孔2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冷却介质从进口19流入所述A腔6,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E腔13,再流入F腔14,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B腔7;B腔7中的部分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扁管流入G腔15,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对流通道流入I腔18,B腔7中的剩余部分冷却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对流通道流入D腔10,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扁管3流入I腔18,然后I腔18中的冷却介质流如入H腔17,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扁管3流入C腔9并从出口20流出。其中,从A腔6流入E腔13、从F腔14流入B腔7、从B腔7流入G腔15、从D腔10流入I腔18、从H腔17流入C腔9共五个流程,冷却介质在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中自由分配,分配更加均匀,使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各部分的温度保持均匀,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使所述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并且,冷却介质通过第一均流板11上的通孔从E腔13流入F腔14,因流通面积减小,冷却介质向F腔14中冲击,F腔14中的第四均流板22使冷却介质在F腔14中均匀分布,同理,第三均流板21使冷却介质在所述H腔17中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冷却介质的分布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下集流管组件(1),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中设有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
上集流管组件(2),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中设有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
均设于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和上集流管组件(2)之间的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
所述第一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和下集流管组件(1)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和第三集流腔;
所述第二扁管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二扁管(3),所述第二扁管(3)与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和下集流管组件(1)均相连,以便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
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扁管之间以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扁管(3)之间均连接有翅片(4);
所述第一集流腔中设有第一盲板(5),所述第一盲板(5)将所述第一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不连通的A腔(6)和B腔(7);
所述第二集流腔中设有第二盲板(8),所述第二盲板(8)将所述第二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不连通的C腔(9)和D腔(10);
所述第三集流腔中设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均流板(11)和第三盲板(12),所述第一均流板(11)和第三盲板(12)将所述第三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E腔(13)、F腔(14)和G腔(15),所述E腔(13)与F腔(14)相连通,所述F腔(14)与G腔(15)不连通,所述E腔(13)通过第一扁管与所述A腔(6)连通,所述F腔(14)和G腔(15)通过第一扁管与所述B腔(7)连通;
所述第四集流腔中设有第二均流板(16),所述第二均流板(16)将所述第四集流腔分隔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且相连通的H腔(17)和I腔(18),所述H腔(17)通过第二扁管(3)与所述C腔(9)连通,所述I腔(18)通过第二扁管(3)与所述D腔(10)连通;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上设有与所述A腔(6)相连通的进口(19)、与所述C腔(9)相连通的出口(20)和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B腔(7)和D腔(10)的第一对流通道;
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中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G腔(15)和I腔(18)的第二对流通道,以便冷却介质从进口(19)流入所述A腔(6),流经E腔(13)、F腔(14)后流入B腔(7),然后部分冷却介质经过G腔(15)流入I腔(18),剩余部分冷却介质经过D腔(10)流入I腔(18),然后流经H腔(17)、C腔(9)并从出口(20)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11)和第二均流板(16)上均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2mm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腔(17)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H腔(17)分隔为若干个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腔体的第三均流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均流板(21)沿H腔(17)中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两块,在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上,第一块所述第三均流板(21)上的通孔直径为8mm,第二块所述第三均流板(21)上的通孔直径为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F腔(14)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F腔(14)分隔为若干个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腔体的第四均流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F腔(14)中设有一块所述第四均流板(22),所述第四均流板(22)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8mm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口(19)与出口(20)并列设于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上,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上还设有连接在所述进口(19)处和出口(20)处的管嘴(23);
所述管嘴(23)上设有与进口(19)连通的进介质通道和与出口(20)连通的出介质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扁管组和所述第二扁管组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扁管和所述第二扁管(3)均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的左端部连接有第一边板(24),所述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的右端部连接有第二边板(25);
所述第一边板(24)与最左端的第一扁管之间、所述第一边板(24)与最左端的第二扁管(3)之间、所述第二边板(25)与最右端的第一扁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边板(25)与最右端的第二扁管(3)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翅片(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集流管组件(1)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下集流管;
其中一根下集流管的管壁与另一根下集流管的管壁贴合连接并形成下连接部;
所述第一对流通道为设于所述下连接部上的第一对流孔(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集流管组件(2)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上集流管(27);
其中一根上集流管(27)的管壁与另一根上集流管(27)的管壁贴合连接并形成上连接部(28);
所述第二对流通道为设于所述上连接部(28)上的第二对流孔(29)。
CN201921587634.6U 2019-09-23 2019-09-23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Active CN210463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7634.6U CN210463667U (zh) 2019-09-23 2019-09-23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7634.6U CN210463667U (zh) 2019-09-23 2019-09-23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667U true CN210463667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4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7634.6U Active CN210463667U (zh) 2019-09-23 2019-09-23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6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752A (zh) * 2020-07-01 2022-01-04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连接件及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752A (zh) * 2020-07-01 2022-01-04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连接件及换热器
CN113883752B (zh) * 2020-07-01 2023-06-06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连接件及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35710E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radiator and a condenser
KR100765557B1 (ko) 열교환기
US20060162917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0463667U (zh) 平行流式汽车空调蒸发器
CN212132956U (zh) 换热装置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21086181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3627295B2 (ja) 熱交換器
CN110736268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01975519A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式加热器芯体
CN214666186U (zh) 换热器
CN210602350U (zh) 一种复合式冷凝器
CN210718224U (zh) 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
JPH0452498A (ja) 複式熱交換器
JP2008540998A (ja) マルチ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マルチタイプのフィン
CN113950225A (zh) 一种冷凝器散热机构
CN219037682U (zh) 换热装置、换热***及车辆
CN114041035A (zh) Ccf加热器芯组件
CN219607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11526U (zh) 一种冷凝器
CN221099447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9199549U (zh) 换热器、空调***和车辆
CN2159091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345578U (zh) 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213176 No.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76 Li Jia Zhen Li Mao Lu,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CHANGFA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176 No.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engchua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3176 No.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