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0335U - 充电电池柜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池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0335U
CN210380335U CN201921623670.3U CN201921623670U CN210380335U CN 210380335 U CN210380335 U CN 210380335U CN 201921623670 U CN201921623670 U CN 201921623670U CN 210380335 U CN210380335 U CN 210380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area
power supply
ai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3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金鑫
丛玉林
张继刚
区敏刚
贾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36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0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0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0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电池柜,涉及电池充电领域,为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池柜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设计。该充电电池柜包括机柜,机柜内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有供电区、充电区和进风区,供电区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充电区内设置有电池仓,电池仓内设置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与电源装置电连接;机柜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其中,进风口与进风区相对,排风口与供电区和充电区均相对,气流能够从进风口依次向进风区、充电区和供电区流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保证了对电池和电源装置散热的可靠性,增强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充电电池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电池柜。
背景技术
电动车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之一,为了方便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池柜应运而生。
相关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池柜设置有电源装置和与电源装置相连的充电装置,将电动车的电池与充电装置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充电。上述过程中,一方面,电池的充电过程会产生热量,另一方面,为电池供电的电源装置也会产生热量。而相关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风道设置不合理,不利于电池和电源装置的散热,导致机柜内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电池和电源装置的工作稳定性,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池柜,以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充电电池柜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内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有供电区、充电区和进风区,所述供电区内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
所述机柜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区相对,所述排风口与所述供电区和所述充电区均相对,气流能够从所述进风口依次向所述进风区、所述充电区和所述供电区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仓呈多列间隔设置于所述充电区,相邻的两列所述电池仓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区连通,所述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四者的第一端形成敞口,所述第五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四者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一导风孔,所述第一导风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风道。
进一步地,每列所述电池仓中上下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风道连通;
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二导风孔,所述第二导风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风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侧板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池柜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充电区远离所述电池仓的敞口的一侧,所述导风板用于引导所述充电区中的气流向上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充电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处设置有进风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区与所述供电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所述充电区与所述供电区。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设置于所述机柜的背侧,且靠近所述机柜的顶部设置,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
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池柜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充电电池柜将机柜内的空间由上至下分为供电区、充电区和进风区,其中,电源装置设置于供电区,电池仓设置于充电区,且电池仓内的充电装置与电源装置电连接,机柜开设有与进风区相对的进风口,以及与供电区和充电区均相对的排风口。
当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将待充电的电池放置于电池仓,使电池与充电装置连接,以由电源装置为其供电,在此过程中,外界气流由进风口进入进风区,继而向上流动至充电区和供电区,以对设置于充电区的电池仓及设置于供电区的电源装置进行散热,完成对电池仓和电源装置散热的气流将由排风口排出至机柜外。
该充电电池柜很好地利用了热气在机柜内上升的原理,使得外界气流由下方进入机柜进行散热,由上方排出机柜,延长了气流在机柜内的流动路径,优化了风道,保证了对电池和电源装置散热的可靠性,增强了该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三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四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电池仓的局部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电池仓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机柜;200-电池仓;300-电源装置;400-第二隔板;500-第一隔板;
110-供电区;120-充电区;130-进风区;140-进风口;150-排风口;160-风道;170-灭火器;180-导风板;190-排风风扇;
210-敞口;240-第一导风孔;250-第二导风孔;260-散热风扇;
221-第一侧板;222-第二侧板;223-第三侧板;224-第四侧板;225-第五侧板;
410-第二通风孔;
510-第一通风孔;520-进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柜,包括机柜100,具体地,机柜100内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有供电区110、充电区120和进风区130,其中,供电区110内设置有电源装置300,充电区120内设置有电池仓200,电池仓200内设置有充电装置,且充电装置与电源装置300电连接。并且,机柜100开设有进风口140和排风口150,进风口140与进风区130相对,排风口150与供电区110和充电区120均相对,气流能够从进风口140依次向进风区130、充电区120和供电区110流动。
当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将待充电的电池放置于电池仓200,使电池与充电装置连接,由电源装置300为其供电,在此过程中,外界气流由进风口140进入进风区130,继而向上流动至充电区120和供电区110,以对设置于充电区120的电池仓200及设置于供电区110的电源装置300进行散热,完成对电池仓200和电源装置300散热的气流将由排风口150排出至机柜100外。
该充电电池柜很好地利用了热气在机柜100内上升的原理,使得外界气流由下方进入机柜100进行散热,由上方排出机柜100,延长了气流在机柜100内的流动路径,优化了风道,保证了对电池和电源装置300散热的可靠性,增强了该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图1中,ab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左右方向,cd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上下方向,ef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前后方向。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风区130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进风口140。如此设置,增加了进风区130的进风面积,提高了进入充电区120的气流流量,从而保证了对电池仓200和电源装置300的可靠散热。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区130的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进风口140,进风口14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阐述。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电池仓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仓200呈多列间隔设置于充电区120,其中,相邻的两列电池仓200之间形成风道160,风道160的一端与进风区130连通,风道160的另一端与供电区110连通。
通过在机柜100中设置多个电池仓200,使得该充电电池柜能够满足多块电池同时充电的需求,提高了使用率。并且,任意相邻的两列电池仓200相间隔的设置形式,一方面,减少了相邻两列电池仓200热量的相互传递,降低了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干扰,另一方面,间隔设置的两列电池仓200之间形成风道160,便于工作人员对电池仓200进行维护处理。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电池仓的局部结构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的电池仓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池仓200可以包括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第四侧板224和第五侧板225,具体地,第一侧板221和第二侧板22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四者的第一端形成敞口210,第五侧板225连接于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四者的第二端。
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8,具体地,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第四侧板224和第五侧板225共同围成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且第一侧板221和第二侧板222均设置有第一导风孔240,第一导风孔240连通容纳腔和风道160。
当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将待充电的电池经敞口210放置于容纳腔,使电池与充电装置相连,以利用电源装置300为其充电。在此过程中,外界气流自进风口140进入进风区130,并进一步流动至充电区120的风道160中,其中,风道160中的气流一方面经第一侧板221和第二侧板222上的第一导风孔240进入容纳腔,对位于容纳腔中的电池进行直接散热,另一方面,则经风道160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对位于风道160两侧的电池仓200进行散热,以对电池进行间接散热。
这样的设置,保证了该充电电池柜在为电池充电过程中,外界气流与电池之间的充分换热,使得电池的热量能够尽可能地向外散发,以减少电池充电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风道160中设置灭火器170。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每列电池仓200中上下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通风间隙与风道160连通。并且,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上均设置有第二导风孔250,第二导风孔250连通容纳腔与通风间隙。
这样的设置,使得各电池仓200中的容纳腔能够尽可能与充电区120的其他区域连通,从而,当外界空气由进风区130进入充电区120后,能够由电池仓200周围的多个部位进出容纳腔中,如:对于图1中第二行第二列的电池仓200,自进风区130流向充电区120的气流能够由其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及第四侧板224进入容纳腔,由第三侧板223的第二导风孔250排出容纳腔,对位于容纳腔中的电池进行散热。如此,进一步保证了外界气流与电池换热的充分性,从而增强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均采用网孔板。这样的设置,不仅降低了电池仓200的制造成本,而且,提高了电池仓200的结构强度,保证了电池仓200对电池的支撑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四侧板224的底部设置散热风扇260。
当利用该充电电池柜为电池充电时,散热风扇260启动,加快气流在充电区120内的流动速度,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该充电电池柜还可以包括导风板180,具体地,导风板180设置于充电区120远离电池仓200的敞口210的一侧,用于引导充电区120中的气流向上流动。也即,电池仓200靠近充电区120的前侧设置,导风板180靠近充电区120的后侧设置。
该充电电池柜在工作过程中,外界气流由进风区130进入充电区120,在导风板180的引导作用下,气流向上流动,一方面,一部分气流经机柜100的与充电区120相对的排风口150排出,另一方面,因为充电区120的气流温度低于供电区110的气流温度,且电源装置300的耐热温度高于电池的耐热温度,所以利用另一部分气流向上流动至供电区110,对设置于供电区110的电源装置300进行散热,并进一步经机柜100的与供电区110相对的排风口排出。这样设置,无需对供电区110单独设置进风口,简化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对供电区110设置进风口,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导风板180的设置,为气流在机柜100内的流动进行了有效引导,使得充电区120中经过换热的气流能够及时地向上流动,进一步增强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导风板180朝向电池仓200的一侧设置有引导面,引导面设置于导风板180的上部,且引导面自下至上向远离电池仓200的方向延伸倾斜,也即引导面朝向机柜100的后侧斜上方倾斜,便于将气流引导至充电区120的排风口150。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进风口140处设置防尘网。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对自外界进入机柜100内的气流的过滤,减少了参与散热的气流中的灰尘等杂物,保证了与电池进行接触换热的气流的洁净度,从而降低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避免了灰尘等杂物进入机柜100内,提高了机柜100内的清洁度,保证了机柜100内设备的可靠性。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三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优选地,机柜100上开设有与进风区130相对的维护门,防尘网位于进风区130中。通过将防尘网设置于进风区130中,使得防尘网仅对进入进风区130的气流进行过滤防尘,延长了防尘网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机柜100上设置与进风区130相对的维护门,使得该充电电池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能够打开维护门,对防尘网进行清理或更换处理,提高了维护便捷性。
优选地,防尘网为带有透风孔的泡棉。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进风区130与充电区12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500,第一隔板50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510,第一通风孔510处设置有进风风扇520。
该充电电池柜在使用过程中,进风风扇520启动,使得进风区130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将外界气流吸入进风区130,进而,进风区130的气流经第一通风孔510进入充电区120中。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外界气流向进风区130流动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风风扇5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进风风扇520分别与多列电池仓200一一对应设置,即进风风扇520正对最下层的电池仓200。这样的设置,使得各进风风扇520能够有针对性地将外界气流引流至对应列的电池仓200中,保证了外界气流进入电池仓200参与散热的及时性与顺畅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率。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池柜在第四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充电区120与供电区11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400,第二隔板400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410,第二通风孔410连通充电区120与供电区110。优选地,第二通风孔410靠近第二隔板400的前侧设置,即第二通风孔410与电池仓200和风道160的设置位置对应,便于电池仓200和风道160中的气流从前侧进入供电区110,对电源装置300进行散热。
通过在充电区120与供电区110之间设置第二隔板400,实现了对电源装置300的支撑,保证了电源装置300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过在第二隔板400上设置第二通风孔410,实现了充电区120与供电区110的连通,使得充电区120中的气流能够可靠地流动至供电区110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400具有隔热功能。这样的设置,阻止了电源装置3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充电区120而影响到电池仓200,从而导致电池仓200中电池温度过高的情形,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散热可靠性,保证了电池充电过程的顺利进行。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排风口150设置于机柜100的背侧,也就是机柜100的后侧,且排风口150靠近机柜100的顶部设置,排风口150处设置有排风风扇190。
通过在排风口150处设置排风风扇190,使得该充电电池柜在工作过程中,气流可以在机柜100内形成负压,以引导机柜100内的气流向排风口150方向移动,进而由排风口150排出,保证了气流自进风区130向供电区110流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充电电池柜的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机柜100的与供电区110对应的排风口,以及机柜100的与充电区120对应的排风口均设置有两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100),所述机柜(100)内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有供电区(110)、充电区(120)和进风区(130),所述供电区(110)内设置有电源装置(300),所述充电区(120)内设置有电池仓(200),所述电池仓(200)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300)电连接;
所述机柜(100)开设有进风口(140)和排风口(150),其中,所述进风口(140)与所述进风区(130)相对,所述排风口(150)与所述供电区(110)和所述充电区(120)均相对,气流能够从所述进风口(140)依次向所述进风区(130)、所述充电区(120)和所述供电区(110)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仓(200)呈多列间隔设置于所述充电区(120),相邻的两列所述电池仓(200)之间形成风道(160),所述风道(160)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区(130)连通,所述风道(160)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区(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200)包括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第四侧板(224)和第五侧板(225),所述第一侧板(2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223)和所述第四侧板(224)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221)、所述第二侧板(222)、所述第三侧板(223)和所述第四侧板(224)四者的第一端形成敞口(210),所述第五侧板(225)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221)、所述第二侧板(222)、所述第三侧板(223)和所述第四侧板(224)四者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侧板(221)、所述第二侧板(222)、所述第三侧板(223)、所述第四侧板(224)和所述第五侧板(225)共同围成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腔,且所述第一侧板(2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2)上均设置有第一导风孔(240),所述第一导风孔(240)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风道(1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电池仓(200)中上下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风道(160)连通;
所述第三侧板(223)和所述第四侧板(224)上均设置有第二导风孔(250),所述第二导风孔(250)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风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板(224)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风扇(26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柜还包括导风板(180),所述导风板(180)设置于所述充电区(120)远离所述电池仓(200)的敞口(210)的一侧,所述导风板(180)用于引导所述充电区(120)中的气流向上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40)处设置有防尘网。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130)与所述充电区(12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500),所述第一隔板(500)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510),所述第一通风孔(510)处设置有进风风扇(520)。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区(120)与所述供电区(11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400),所述第二隔板(400)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孔(410),所述第二通风孔(410)连通所述充电区(120)与所述供电区(110)。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150)设置于所述机柜(100)的背侧,且靠近所述机柜(100)的顶部设置,所述排风口(150)处设置有排风风扇(190)。
CN201921623670.3U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电池柜 Active CN210380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3670.3U CN210380335U (zh)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电池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3670.3U CN210380335U (zh)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电池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0335U true CN21038033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3670.3U Active CN210380335U (zh) 2019-09-26 2019-09-26 充电电池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0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2938B2 (en) Inverter power cabinet
CN110265749B (zh) 一种电池箱
CN201682702U (zh) 一种直通风散热机柜
CN209947998U (zh) 散热效果更佳的储能集装箱
CN209170053U (zh) 一种储能机柜
US20210234215A1 (en) Cooling system
CN216488253U (zh) 风冷储能大容量电池
CN110581328A (zh) 电池pack冷却组件、储能集装箱及冷却方法
CN113540614B (zh) 基于侧面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JP2004311157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210380335U (zh) 充电电池柜
CN210502633U (zh) 散热换电柜
CN212064588U (zh) 储能机柜
CN111048870A (zh) 一种采用双通道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
CN217740631U (zh) 一种散热均匀的电池pack箱
CN201654661U (zh) 直通风散热机柜
CN216015490U (zh) 换电柜及换电***
CN214619848U (zh)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CN211531604U (zh) 一种户外机柜散热结构及其户外通信电源***
CN112821781B (zh) 一种功率柜
CN210283963U (zh) 充电站
CN113540613A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1125723U (zh) 一种双通道电池组空气冷却结构
CN211556075U (zh) 一种采用双通道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
CN218784047U (zh) 散热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