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1611U -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1611U
CN210191611U CN201920807164.3U CN201920807164U CN210191611U CN 210191611 U CN210191611 U CN 210191611U CN 201920807164 U CN201920807164 U CN 201920807164U CN 210191611 U CN210191611 U CN 210191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column
via hole
process via
ho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71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 Wen
文剑
Chao Sun
孙超
Qiaorong Lin
林乔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Chongqing) Light Vehic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chongq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071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1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1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1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所述的B柱组件包括左侧B柱和右侧B柱;所述的左侧B柱包括左侧B柱主体、补丁板;所述的补丁板与左侧B柱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所述的右侧B柱由右侧B柱主体组成;所述的右侧B柱经过热成型处理;所述的补丁板从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定位孔结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上铰链安装孔、车门线束过孔、下铰链安装孔、第四工艺过孔结构。其优点表现在:对汽车B柱的强度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碰撞实验强度,提高了车身结构强度;同时减轻了整车重量。其中左侧B柱采用补丁板热成型,右侧采用普通热成型。再次提高左侧结构强度,在侧碰中给驾驶人员提供足够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的B柱又称为中柱,B柱设置在驾驶舱的前门和后门之间,且从车顶部延伸到车底部,B柱需要同时承受来自车顶盖和来自车门的压力;同时,B柱在车体内部一侧还加装一些附加零件,比如前排安全带。因此,为满足力的连续传递要求以及安装要求,B柱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汽车的侧面碰撞过程中,汽车侧面结构的吸能作用尤其重要。B柱是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侧面碰撞安全性起主要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汽车B柱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首先,现有技术中汽车所用的B柱通常是普通钢制造材料制造而成,结构强度比较弱,重量也比较重。
其次,汽车所用的B柱通常为两个,两个B柱按照左右对称的形式分布;而现有技术汽车所用的B柱结构中,左侧B柱和右侧B柱通常是同一种结构类型,而汽车在碰撞实验中,对左侧B柱的侧围强度要求较高,对驾驶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汽车B柱的强度除了本身材料有影响之外,还有工艺过孔结构以及电泳漏液结构对B柱的强度具有影响,而现有技术中的B柱没有基于该特性进行针对性设计。
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1588635.3,申请日20171124,专利名称为:B柱外板总成及包括其的B柱、汽车,包括:B柱外板,所述B柱外板包括用于与车顶连接的第一端和用于与车底连接的第二端;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B柱外板的所述第二端,且向所述第一端延伸,所述加强板包裹在所述B柱外板上,且所述加强板的内壁面与所述B柱外板的外壁面贴合焊接;所述加强板由具有韧性的低碳钢板制作而成。
上述专利文献的B柱外板总成及包括其的B柱、汽车,提高B柱外板的韧性,B柱外板总成能够满足碰撞后车身完整性的要求,简化B柱的制作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关于一种对汽车B柱的强度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碰撞实验强度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对汽车B柱的强度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碰撞实验强度的加强B柱组件。而关于这种加强B柱组件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汽车B柱的强度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碰撞实验强度的加强B柱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所述的B柱组件包括左侧B柱和右侧B柱;所述的左侧B柱包括左侧B柱主体、补丁板;所述的补丁板与左侧B柱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
所述的右侧B柱由右侧B柱主体组成;所述的右侧B柱经过热冲压成型;
所述的补丁板从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定位孔结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上铰链安装孔、车门线束过孔、下铰链安装孔、第四工艺过孔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工艺过孔结构为U形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为椎台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相对补丁板向外凸出;所述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为长条状;所述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圆形状;所述的车门线约束孔为椭圆状;所述的第四工艺过孔结构分布在补丁板的下端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侧B柱主体包括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所述的补丁板覆盖B柱主体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右侧B柱体包括车顶连接部、右侧B柱主体部、车底连接部;所述的右侧B柱主体顶端连接车顶连接部,底端连接车底连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右侧B柱主体部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定位孔结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上铰链安装孔、车门线束过孔、下铰链安装孔、第四工艺过孔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侧B柱和右侧B柱均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的第一侧壁的宽大于第二侧壁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侧B主体与右侧B柱主体结构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侧B柱和右侧B柱均在底端部安装有B柱下空腔隔断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左侧B柱的第一侧壁上安装前门闩安装螺母总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右侧B柱还安装有后门上铰链加强板组件合后门下铰链加强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对汽车B柱的强度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碰撞实验强度,提高了车身结构强度;同时减轻了整车重量。其中左侧B柱采用补丁板热成型,右侧采用普通热成型。再次提高左侧结构强度,在侧碰中给驾驶人员提供足够保护。
2、补丁板与左侧B柱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该设计的效果是:先焊接保证两者贴合,热成型时就保证两者型面结构一致,且能保证后期电泳的时候,两者间的间隙能被电泳液封住,从而左侧B柱与补丁板间不生锈、左侧B柱强度好。
3、左侧B柱主体包括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所述的补丁板覆盖B柱主体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该设计方式使得效果是:实现了对左侧B柱的全段加强。
4、右侧B柱只经过热成型处理,即右侧B柱无补丁板加强板设计,减轻了重量。同时右侧B柱经过热成型处理,再次提高左侧结构强度,在侧碰中给驾驶人员提供足够保护。
5、在满足补丁板提供加强作用的功能外,针对性设计工艺过孔结构以及电泳漏液结构,从而提高强度,同时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的结构框图。
附图2是左侧B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右侧B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左侧B柱 11.补丁板
111.第一工艺过孔结构 112.定位孔结构
113.第二工艺过孔结构 114.第三工艺过孔结构
115.上铰链安装孔 116.车门线束过孔
117.铰链安装孔 118.第四工艺过孔结构
2.右侧B柱 21.车顶连接部
22.右侧B柱主体部 23.车底连接部
24.第一侧壁 25.第二侧壁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的结构框图。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所述的B柱组件包括左侧B柱1和右侧B柱2。
请参照图2,图2是左侧B柱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左侧B柱1包括左侧B柱1主体、补丁板11;所述的补丁板11与左侧B柱1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所述的左侧B柱1主体包括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所述的补丁板11覆盖B柱主体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
所述的补丁板11从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111、定位孔结构112、第二工艺过孔结构113、第三工艺过孔结构114、上铰链安装孔115、车门线束过孔116、下铰链安装孔117、第四工艺过孔结构118;所述的第一工艺过孔结构111为U形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112为椎台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112相对补丁板11向外凸出;所述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113为长条状;所述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114为圆形状;所述的上铰链安装孔115沿着补丁板11的纵向分布;所述的车门线约束孔为椭圆状;所述的下铰链安装孔117沿着补丁板11的纵向分布;所述的第四工艺过孔结构118分布在补丁板11的下端部。
请参照图3,图3是右侧B柱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右侧B柱2由右侧B柱2主体组成;所述的右侧B柱2经过热成型处理;所述的右侧B柱2体包括车顶连接部21、右侧B柱主体部22、车底连接部23;所述的右侧B柱2主体顶端连接车顶连接部21,底端连接车底连接部23;所述的右侧B柱主体部22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111、定位孔结构112、第二工艺过孔结构113、第三工艺过孔结构114、上铰链安装孔115、车门线束过孔116、下铰链安装孔117、第四工艺过孔结构118;所述的第一工艺过孔结构111为U形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112为椎台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112相对右侧B柱主体部22向外凸出;所述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113为长条状;所述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114为圆形状;所述的上铰链安装孔115沿着右侧B柱主体部22的纵向分布;所述的车门线约束孔为椭圆状;所述的下铰链安装孔117沿着右侧B柱主体部22的纵向分布;所述的第四工艺过孔结构118分布在右侧B柱主体部22的下端部。
所述的右侧B柱2采用钢制材料制造而成;所述的右侧B柱2还设有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5;所述的第一侧壁24的宽大于第二侧壁25的宽度,从而实现了车门安装的强度需求。
该实例需要说明的是:
左侧B柱1上设有补丁板11,补丁板11为左侧B柱1提供加强作用,满足汽车碰撞试验中,对左侧B柱1的侧围强度需求。同时,对左侧的驾驶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所述的右侧B柱2只经过热成型处理,即右侧B柱2无补丁板11加强板设计,减轻了重量。同时右侧B柱2经过热成型处理,再次提高左侧结构强度,在侧碰中给驾驶人员提供足够保护。
补丁板11与左侧B柱1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该设计的效果是:先焊接保证两者贴合,热成型时就保证两者型面结构一致,且能保证后期电泳的时候,两者间的间隙能被电泳液封住,从而左侧B柱1强度好。
所述的左侧B柱1主体包括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所述的补丁板11覆盖B柱主体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该设计方式使得效果是:实现了对左侧B柱1的全段加强。
所述的补丁板11从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111、定位孔结构112、第二工艺过孔结构113、第三工艺过孔结构114、上铰链安装孔115、车门线束过孔116、下铰链安装孔117、第四工艺过孔结构118。其中,第一工艺过孔结构111的作用是:减重和电泳漏液;定位孔结构112的作用是:为B柱零件的安装提供定位作用;第二工艺过孔结构113,减重和电泳漏液;上铰链安装孔115和下铰链安装孔117分别为上铰链以及下铰链提供安装位置;车门线束过孔116的作用是:供线束穿过;第四工艺过孔结构118是作用是:供电泳漏液。即在满足补丁板11提供加强作用的功能外,针对性设计工艺过孔结构以及电泳漏液结构,从而体高强度,同时减轻重量。因倘若电泳漏液不充分,则起不到保护作用,容易被氧化,进而影响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左侧B主体与右侧B柱2主体结构相同。所述的左侧B柱1的第一侧壁24上安装前门闩安装螺母总成。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左侧B柱1和右侧B柱2均在底端部安装有B柱下空腔隔断胶。具有缓冲作用,安装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右侧B柱2还安装有后门上铰链加强板组件合后门下铰链加强板组件。进一步对右侧B柱2实现加强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右侧B柱2也设置补丁板11,且补丁板11与右侧B柱2也通过焊接后热成型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对汽车B柱的强度进行针对性设计,满足碰撞实验强度,提高了车身结构强度;同时减轻了整车重量。其中左侧B柱1采用补丁板11热成型,右侧采用普通热成型。再次提高左侧结构强度,在侧碰中给驾驶人员提供足够保护;补丁板11与左侧B柱1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该设计的效果是:先焊接保证两者贴合,热成型时就保证两者型面结构一致,且能保证后期电泳的时候,两者间的间隙能被电泳液封住,从而左侧B柱1强度好;左侧B柱1主体包括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所述的补丁板11覆盖B柱主体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该设计方式使得效果是:实现了对左侧B柱1的全段加强;侧B柱只经过热成型处理,即右侧B柱2无补丁板11加强板设计,减轻了重量。同时右侧B柱2经过热成型处理,再次提高左侧结构强度,在侧碰中给驾驶人员提供足够保护;在满足补丁板11提供加强作用的功能外,针对性设计工艺过孔结构以及电泳漏液结构,从而体高强度,同时减轻重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柱组件包括左侧B柱和右侧B柱;所述的左侧B柱包括左侧B柱主体、补丁板;所述的补丁板与左侧B柱主体先焊接后再一起热成型;
所述的右侧B柱由右侧B柱主体组成;所述的右侧B柱经过热成型处理;
所述的补丁板从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定位孔结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上铰链安装孔、车门线束过孔、下铰链安装孔、第四工艺过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艺过孔结构为U形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为椎台状;所述的定位孔结构相对补丁板向外凸出;所述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为长条状;所述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圆形状;所述的车门线约束孔为椭圆状;所述的第四工艺过孔结构分布在补丁板的下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B柱主体包括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所述的补丁板覆盖B柱主体上段部、中段部以及下段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B柱体包括车顶连接部、右侧B柱主体部、车底连接部;所述的右侧B柱主体顶端连接车顶连接部,底端连接车底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B柱主体部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工艺过孔结构、定位孔结构、第二工艺过孔结构、第三工艺过孔结构、上铰链安装孔、车门线束过孔、下铰链安装孔、第四工艺过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B柱和右侧B柱均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的第一侧壁的宽大于第二侧壁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B主体与右侧B柱主体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B柱和右侧B柱均在底端部安装有B柱下空腔隔断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B柱的第一侧壁上安装前门闩安装螺母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B柱还安装有后门上铰链加强板组件合后门下铰链加强板组件。
CN201920807164.3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Active CN210191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7164.3U CN210191611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7164.3U CN210191611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1611U true CN210191611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7164.3U Active CN210191611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16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178A (zh) * 2021-12-20 2022-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4954667A (zh) * 2022-06-24 2022-08-30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b柱加强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178A (zh) * 2021-12-20 2022-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4278178B (zh) * 2021-12-20 2023-08-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4954667A (zh) * 2022-06-24 2022-08-30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b柱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US86902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US20120043785A1 (en) Motor vehicle body having structure-reinforcing front frame attachment
CN203623797U (zh) 汽车驾驶室后围加强结构
CN113682379B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骨架结构
CN210191611U (zh)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17575368U (zh)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JP2008222039A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CN210653375U (zh) 钢铝混合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02508172U (zh) 一种延伸式客车侧围装置
CN115384634B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加强结构
CN110667707A (zh) 一种提高汽车车身扭转刚度的结构
CN206813107U (zh) 汽车中立柱加强件
CN215706661U (zh) 一种汽车a柱与门槛连接结构
KR20110058111A (ko) 차량의 프런트 도어와 로어 프런트 필러 보강구조
CN215322871U (zh) 一种汽车的b柱结构
CN213799900U (zh) 一种侧围总成及车辆
CN213008402U (zh) 车身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667488U (zh)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CN212667500U (zh) 轻量化车身b柱加强结构
CN209776577U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板结构
CN210592144U (zh) 承载式车体结构及巡逻车
CN203806014U (zh)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2247 Shuangfu Industrial Park,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Sinotruk (Chongqing) Light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47 Shuangfu Industrial Park,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WEICHAI (CHONGQING) AUTOMOBI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