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9419U -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9419U
CN210149419U CN201920712432.3U CN201920712432U CN210149419U CN 210149419 U CN210149419 U CN 210149419U CN 201920712432 U CN201920712432 U CN 201920712432U CN 210149419 U CN210149419 U CN 21014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arm mounting
mounting member
frame
energ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24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刁杰胜
尹杨平
刘文慧
杨颖�
蒋兵
张贵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Tairu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24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包括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相对布置的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与第一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稳定杆支架。本实用新型副车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可以车架构成一个框架,整体稳定性和强度较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辆。

Description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副车架主要是冲压件,由上下两块钢板组成,成形时需要开发大模具,成本较大,应用范围固定。
公开号为CN20737448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塑料本体和金属骨架的副车架,降低了副车架的重量,结构简单,此结构有其特有材料和结构,只是塑料本体可能对温度较为敏感,应用有一定限制。公开号为CN20755029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和车辆,其结构类似口字型形,且多为冲压件,但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目的是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包括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相对布置的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与第一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稳定杆支架。
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和稳定杆支架为型材件。
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相连接,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为冲压件。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上构件和第一下构件。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上构件和第二下构件。
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均为U形结构。
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的开口方向向下,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的开口方向向前。
所述的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上的转向器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可以车架构成一个框架,整体稳定性和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2中C-C剖视图;
图5是图2中D-D剖视图;
图6是图3中E-E剖视图;
图7是图3中F-F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与车架的装配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01、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2、转向器安装支架;103、第一连接组件;104、稳定杆安装支架;105、第二连接组件;106、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201、第一上构件;202、第一下构件;301、第二上构件;302、第二下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包括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相对布置的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与第一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103、与第二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105以及与第一连接组件103和第二连接组件105连接的稳定杆支架。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和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且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和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长度方向与Y向相平行,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和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为相对布置且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和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处于同一高度,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和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处于与X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和稳定杆支架为型材件,稳定杆支架具有稳定杆安装点,新能源车辆的稳定杆安装在稳定杆支架的稳定杆安装点处,稳定杆安装点位于第一连接组件103和第二连接组件105之间。稳定杆支架具有一定的长度,稳定杆支架的长度方向与X向相平行,稳定杆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103固定连接,稳定杆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组件105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和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均为U形结构。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是指与Y向相垂直的截面)为U形,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开口方向向下。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是指与Y向相垂直的截面)为U形,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开口方向向前,也即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开口朝向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具有控制臂前安装点,新能源车辆的控制臂在控制臂前安装点处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连接。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具有控制臂后安装点,新能源车辆的控制臂在控制臂后安装点处与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连接。控制臂前安装点位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控制臂后安装点位于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适于新能源车辆的副车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上的转向器安装支架102。转向器安装支架102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为焊接连接,转向器安装支架102为折弯件,构件成形较为简单。水平方向以车辆行驶方向为正方向,竖直方向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转向器安装支架102焊接在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前侧面,转向器安装支架102并朝向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前方伸出。转向器安装支架102具有转向器安装点,新能源车辆的转向器安装在转向器安装支架102的转向器安装点处。
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组件103相连接,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接组件105相连接。第一连接组件103和第二连接组件105均为冲压件。两个第一连接组件103关于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第二连接组件105关于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右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连接组件103的中间位置,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的左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另一个第一连接组件103的中间位置。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右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连接组件105的偏前位置,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的左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连接组件105的偏前位置。相应的,稳定杆安装支架104也设置两个,两个稳定杆安装支架104关于中心线对称布置,各个稳定杆安装支架104水平焊接在一个第一连接组件103和一个第二连接组件105的中间位置。
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0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上构件201和第一下构件202,第一上构件201与第一下构件202为焊接连接。第一连接组件103的上端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101焊接连接,第一连接组件103的下端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焊接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05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上构件301和第二下构件302,第二上构件301与第二下构件302为焊接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05的上端与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106焊接连接,第二连接组件105的下端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结构的副车架。此副车架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8,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副车架,所以其具有上述副车架的所有优点。
上述内容所涉及的X向、Y向、Z向等方位词,X向、Y向和Z向为在汽车O-XYZ坐标系中分别表示汽车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与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相对布置的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与第一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控制器安装构件连接且与新能源车辆的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稳定杆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和稳定杆支架为型材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相连接,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为冲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上构件和第一下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上构件和第二下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均为U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的开口方向向下,所述第二控制臂安装构件的开口方向向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安装构件上的转向器安装支架。
10.新能源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副车架。
CN201920712432.3U 2019-05-17 2019-05-17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Active CN21014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2432.3U CN210149419U (zh) 2019-05-17 2019-05-17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2432.3U CN210149419U (zh) 2019-05-17 2019-05-17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9419U true CN210149419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9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2432.3U Active CN210149419U (zh) 2019-05-17 2019-05-17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73580B (zh) 汽车地板及汽车
KR20140135164A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암
CN210149419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12828682U (zh) 高性能可调后副车架
CN111152846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连接结构
CN202608535U (zh) 发动机侧悬置安装支架
CN210652659U (zh) 汽车水箱安装框架、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CN106891999A (zh) 车身门框结构、车辆和车身门框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13428236A (zh) 一种汽车b柱上部连接结构
CN209852426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CN105923054A (zh) 一种天窗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15971747U (zh) 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前副车架总成
CN206202419U (zh) 车架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架
CN217892469U (zh) 一种汽车侧门玻璃导轨支架
CN218112866U (zh) 电动三轮车结构梁
CN213735180U (zh) 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9305656U (zh) 一种前端框架下横梁结构
CN101021135A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
CN205440511U (zh) 一种方向管柱安装结构
CN220391123U (zh) 一种尾灯支架及尾灯安装总成
CN219277620U (zh) 一种副车架车身安装套管结构
CN221023421U (zh) 侧防护弯管支架结构
CN216184964U (zh) 多合一连接装置
CN220315109U (zh) 焊接接头、框架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9

Address after: Floor 18, Building 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Wu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241000

Patentee after: Wuhu Tairui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s (Anhui)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