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0047U - 后备箱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备箱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0047U
CN210130047U CN201920354470.6U CN201920354470U CN210130047U CN 210130047 U CN210130047 U CN 210130047U CN 201920354470 U CN201920354470 U CN 201920354470U CN 210130047 U CN210130047 U CN 210130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air
computer platform
fan assembly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44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非
徐立人
李悦
钟华
韩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44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0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0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0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后备箱、设于后备箱的主散热引风机构以及设于后备箱内的计算机平台;后备箱上设有箱出风口;主散热引风机构包括设于后备箱上的第一引风风机组件以及连通第一引风风机组件的引风管,引风管的出风口延伸至计算机平台上。上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通过主散热引风机构将后备箱外的冷空气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使得计算机平台能被快速地冷却降温至适宜的温度,保证了计算机平台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后备箱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车辆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自动驾驶车辆持续运行时,后备箱内产热高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会在后备箱内的有限空间内持续产生大量的热,成后备箱内形成高温环境,而后备箱内的高温环境会破坏计算平台的正常运行,影响计算平台的运行稳定性及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其能使后备箱内的计算机平台快速降温,保证后备箱内的计算机平台能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工作,保证了计算机平台的稳定性和寿命。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后备箱、设于所述后备箱的主散热引风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后备箱内的计算机平台;所述计算机平台由计算机平台组成;所述后备箱上设有箱出风口;所述主散热引风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后备箱上的第一引风风机组件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引风风机组件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计算机平台。
上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通过主散热引风机构将后备箱外的冷空气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使得计算机平台能被快速地冷却降温至适宜的温度,保证了计算机平台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设于所述后备箱内;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风机组件以及排风管;所述排风风机组件位于所述计算机平台的周边;所述排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箱出风口伸至所述后备箱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罩设所述计算机平台的挡风罩,所述挡风罩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位于所述挡风罩内;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均对应所述挡风罩的开口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挡风罩的开口设置的挡风板,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挡风板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挡风罩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封住所述挡风罩的开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罩和所述挡风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后备箱。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后备箱内的低产热设备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后备箱上的第二引风风机组件,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位于所述计算机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引风风机组件对应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设置,且与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引风风机组件连通所述后备箱的内腔和所述后备箱的外部环境。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箱出风口均位于所述计算机平台远离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风机构,所述箱出风口临近所述计算机平台设置,所述排风机构为设于所述箱出风口内的排风风机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后背箱散热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
1、后备箱;11、箱出风口;2、低产热设备组件;3、第一引风风机组件;4、引风管;5、排风风机组件;6、排风管;7、第二引风风机组件;8、挡风罩;9、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后备箱1、设于后备箱1的主散热引风机构以及设于后备箱1内的计算机平台(图中未示出)和低产热设备组件2。
后备箱1上设有箱出风口11,其中箱出风口1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后备箱1可由其他具有封闭空间的结构代替。
计算机平台设于低产热设备组件2的一侧,且与低产热设备组件2并列设置,低产热设备组件2由工作时产热比计算机平台低的其他设备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平台和低产热设备组件2均设于后备箱1的内腔的底部。
主散热引风机构包括设于后备箱1上的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以及连通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的引风管4,引风管4的出风口延伸至计算机平台上。其中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和引风管4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设于后备箱1的顶部,且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的出风口连通乘客舱,以使主散热引风机构将乘客舱内的冷空气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以对计算机平台进行冷却降温。主散热引风机构工作时,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驱使乘客舱内的冷空气进入至引风管4,引风管4再将冷空气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以对计算机平台进行快速冷却降温,与计算机平台换热后的空气通过箱出风口11流至后备箱1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可布置于乘客舱内,或者其他可持续提供冷空气的环境中。
在本实施例中,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对应计算机平台设于后备箱1内的排风机构,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风机组件5以及排风管6;排风风机组件5位于计算机平台的周边;排风管6的一端连通排风风机组件5,另一端穿过箱出风口11伸至后备箱1外。其中,排风风机组件5和排风管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排风机构工作时,排风风机组件5驱使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过的空气进入至排风管6内,排风管6再将这些空气排至后备箱1外。通过设置排风风机组件5位于计算机平台的周边,使得排风机构能将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过的空气快速地排至后备箱1外,能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平台的降温速度和降温效果。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排风机构可以去除掉或者保留,或者是排风机构仅仅为排风风机组件,排风风机组件设于箱出风口内,箱出风口临近计算机平台组件设置,以使箱出风口内的排风风机组件驱使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箱出风口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罩设计算机平台的挡风罩8,挡风罩8的一侧设有开口;引风管4的出风口位于挡风罩8内;排风风机组件5均对应挡风罩8的开口设置。挡风罩8的设置可以阻止主散热引风机构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的冷空气四处扩散至其他地方,使得主散热引风机构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的冷空气能80%以上对计算机平台进行冷却降温,能再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平台的冷却降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对应挡风罩8的开口设置的挡风板9,排风风机组件5均安装于挡风板9上。挡风板9用于阻挡从挡风罩8内流出的空气,使从挡风罩8内的出来的空气能70%以上直接进入至排风风机组件5,尽量减少挡风罩8内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过的空气流至低产热设备组件2,降低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过的高温空气影响低产热设备组件2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9与挡风罩8间隔设置。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为挡风板9与挡风罩8无间隔设置,挡风板9封住挡风罩8的开口,以使从挡风罩8内出来的空气能90%以上直接进入至排风风机组件5内。
优选地,挡风罩8和挡风板9均滑动连接后备箱1,以使排风管6远离排风风机组件5的一端的位置能得到调整,从而使排风管6远离排风风机组件5的一端能顺利安装在箱出风口11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保留挡风罩和挡风板,或仅保留挡风罩,或者去除掉挡风罩和挡风板。
在本实施例中,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对应低产热设备组件2设于后备箱1上的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与低产热设备组件2相对设置,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连通后备箱1的内腔和后备箱1的外部环境,用于将后备箱1外部环境的冷空气送入至后备箱1内,以使进入至后备箱1内的冷空气对主要对低产热设备组件2进行冷却降温。其中,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因为低产热设备组件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比计算机平台产生的热量低,所以不需再加引风管4将次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引入的冷空气直接送至低产热设备组件2进行降温冷却,直接通过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送入至后备箱1内的冷空气进行降温冷却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设于后备箱1的顶部,且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的进风口连通乘客舱,用于将乘客舱内的冷空气送入至后备箱1内。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可布置于乘客舱内,或者其他可持续提供冷空气的环境中
优选地,箱出风口均位于计算机平台远离低产热设备组件2的一侧,这使得低产热设备组件2送入至后备箱1内的空气能驱使从挡风罩8内跑至后备箱1内的高温空气流向箱出风口11,避免从挡风罩8内跑至后备箱1内的高温空气流向低产热设备组件2而影响低产热设备组件2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保留第二引风风机组件,或者去除掉第二引风风机组件。
本实施例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工作原理为:
散热时,第一引风风机组件3驱使乘客舱内的冷空气进入至引风管4内,引风管4再将冷空气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以对计算机平台进行降温冷却,排风风机组件5再驱使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过的空气快速地进入排风管6内,排风管6再将与计算机平台热交换过的空气直接排至后备箱1外;在主散热引风机构驱使乘客舱内的冷空气直接流至计算机平台,对计算机平台进行冷却降温的同时,第二引风风机组件7驱使乘客舱内的冷空气进入至后备箱1内,对低产热设备组件2进行冷却降温,与低产热设备组件2热交换后的空气再通过箱出风口11排至后备箱1外。
上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通过主散热引风机构将后备箱1外的冷空气直接送至计算机平台,使得计算机平台能被快速地冷却降温至适宜的温度,保证了计算机平台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备箱、设于所述后备箱的主散热引风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后备箱内的计算机平台;所述后备箱上设有箱出风口;所述主散热引风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后备箱上的第一引风风机组件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引风风机组件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计算机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设于所述后备箱内;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风机组件以及排风管;所述排风风机组件位于所述计算机平台的周边;所述排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箱出风口伸至所述后备箱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还包括罩设所述计算机平台的挡风罩,所述挡风罩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位于所述挡风罩内;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均对应所述挡风罩的开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挡风罩的开口设置的挡风板,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挡风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挡风罩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封住所述挡风罩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罩和所述挡风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后备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后备箱内的低产热设备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后备箱上的第二引风风机组件,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位于所述计算机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引风风机组件对应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设置,且与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引风风机组件连通所述后备箱的内腔和所述后备箱的外部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出风口均位于所述计算机平台远离所述低产热设备组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机构,所述箱出风口临近所述计算机平台设置,所述排风机构为设于所述箱出风口内的排风风机组件。
CN201920354470.6U 2019-03-19 2019-03-19 后备箱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130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4470.6U CN210130047U (zh) 2019-03-19 2019-03-19 后备箱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4470.6U CN210130047U (zh) 2019-03-19 2019-03-19 后备箱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0047U true CN210130047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1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4470.6U Active CN210130047U (zh) 2019-03-19 2019-03-19 后备箱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00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641A (zh) * 2019-03-19 2019-07-12 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后备箱散热装置
WO2022099503A1 (zh) * 2020-11-11 2022-05-19 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641A (zh) * 2019-03-19 2019-07-12 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110012641B (zh) * 2019-03-19 2024-05-14 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后备箱散热装置
WO2022099503A1 (zh) * 2020-11-11 2022-05-19 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0902A1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及汽车
CN210130047U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11258270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通风散热装置
US8763735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oling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
CN10645056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10012641B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108428967B (zh) 电池装置和电池装置的散热方法
CN209895255U (zh) 一种风液混合散热机箱
JP2012241600A (ja) 冷却装置
CN211481774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
CN213768940U (zh) 无人机
CN212084098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散热装置
CN21109039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直吹式散热组件
KR20150073322A (ko)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US7559297B2 (en) Portable Engine
KR20120063116A (ko) 인터쿨러 가이드 덕트
CN219312505U (zh) 车辆的冷却***与车辆
EP1995432A1 (en) Portable engine
CN213175810U (zh) 散热装置和车辆
CN211792654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驾驶车辆
CN220841936U (zh) 一种风冷式一体化激光打印装置
CN220753559U (zh) 风冷储能装置
KR102376848B1 (ko) 냉각장치의 유지관리가 편리한 배터리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