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9880U -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9880U
CN210069880U CN201920546710.2U CN201920546710U CN210069880U CN 210069880 U CN210069880 U CN 210069880U CN 201920546710 U CN201920546710 U CN 201920546710U CN 210069880 U CN210069880 U CN 210069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ipe
air inlet
pipe body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67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Excellent Co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Excellent Co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Excellent Co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Excellent Co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67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9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9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9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混流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在第一管体内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环形腔,还包括变径连接管,变径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管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管体的外壁或一端连接,环形腔的一端被变径连接管封闭、另一端为环形口,第一管体上设置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与环形腔连通,空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孔板,第一孔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一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RCO***入新鲜空气进行降温,新鲜空气的注入需要风机、阀门、温度控制器,而且增加混合罐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去掉混合罐会造成管道内有机废气与新鲜空气温度混合不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混流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混合精度高的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背景技术
RCO催化燃烧炉是采用低温氧化技术,即在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将有机气体加热到分解温度使气体净化。在高浓度低风量废气环境下使用效果最好。RCO催化燃烧炉设置有用于通入有机废气的废气入口,废气入口连接有废气通入管道,现有技术中,在废气通入管道上连接有混合罐,温度过高时需要在混合罐或直接从废气通入管道通过注入新鲜空气进行降温,温度达到设定值停止注入新鲜空气,新鲜空气的注入方案大多通过风机注入或停止,需要有过滤器、风机、阀门、温度控制器,加入混合罐造成结构复杂,去掉混合罐会造成管道内有机废气与新鲜空气温度混合不均匀,同时该需要风机加压,而且需要人工操作进行间歇式开关,使得设备维护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包括第一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环形腔,
还包括变径连接管,所述变径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或一端连接,
所述环形腔的一端被所述变径连接管封闭、另一端为环形口,
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与所述环形腔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口位于所述空气入口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孔板,所述第一孔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一孔,
所述第一管体外套设有筒型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二孔,
所述变径连接管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连接板且穿过后的端部设置有挡件,所述挡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施加作用力于所述连接板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孔板移近所述变径连接管的弹簧17,
所述移动件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管体内通入的废气对其产生作用力的环形挡沿,所述环形挡沿位于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管体内通入的气体作用于所述环形挡沿实现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连接板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孔板远离所述变径连接管,
所述第二孔板移动后实现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部分相通或完全相通或第二孔被所述第一孔板完全遮挡住。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孔板移动最大距离的限位挡沿,所述限位挡沿位于所述空气入口远离所述变径连接管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空气入口处均连接有法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比为1:0.6~0.8。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变径连接管为锥筒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在RCO通入有机气体即需要催化处理的有机废气的管路上,安装上本发明设计的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可以用于新鲜冷空气的有效混入,当有机废气通入至变径连接管和第二管体连成的管内腔时,因为变径连接管内径逐渐变小,根据文丘里效应,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因此会在变径连接管内产生射流,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内产生负压,带动新鲜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环形腔,并且因为环形腔的一端被变径连接管封闭,使得全部新鲜冷空气会进入第一管体,最后进入第一管体内实现与第二管体内流入的有机废气在第一管体内充分混合,因为新鲜空气的带入量是由有机废气的流量正相关决定的,因此两者实时正相关混合,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混合精度,并且因为无需风机的存在,因此无需动力即可实现很好的混合精度,并且射流的存在,从而保证了混合均匀程度,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很好的无动力、高精度、高均匀度的混合,实现了冷热空气在喷嘴前段的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第二管体内的有机废气流速较小时从空气入口处漏出,在空气入口处增加设置第一孔板,第一孔板可以由第二孔板将第一孔板挡住从而实现空气入口的关闭,并且第二孔板移动后可以实现第二孔板与第一孔板的第二孔、第一孔重叠大小从而实现空气入口的开合大小,并且,第一孔板是固定的,第二孔板的自动移动也是由有机废气作用于环形挡沿实现的,有机废气作用于环形挡沿向右移动,环形挡沿带动移动件向右移动,同时带动连接板、第二孔板向右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孔板与第一孔板的第二孔、第一孔重叠大小开合,并且第二管体内的有机废气流速越大,第二孔、第一孔重叠面积越大,所带入的新鲜空气就会越多,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混合均匀度和精度,移动件除了由有机废气带动其向右移动外,还有弹簧带动其向左移动实现复位从而实现空气入口的关闭,弹簧设置在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变径连接管导向杆,导向杆穿过连接板且穿过后的端部设置有挡件,挡件与连接板之间设置弹簧可以很好的施加作用力于连接板从而带动第二孔板移近变径连接管,整体简单的结构很好的是实现了空气入口随有机废气的流速自动打开,且可以实现很好的自动混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孔板移动最大距离的限位挡沿,可以很好的实现保证有机废气作用于环形挡沿时,不会出现第二孔板移动后第二孔与第一孔完全重合的再次重合面积变小;第一管体的两端、空气入口处均连接有法兰,方便安装连接施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直径比为1:0.6~0.8为较好的比例,变径连接管为锥筒型,使得有机废气混合效果更好,连接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杆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进一步保证了移动件在第二管体上移动准确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环形腔,4-变径连接管,5-环形口,6-空气入口,7- 第一孔板,8-第一孔,9-连接板,10-第二孔板,11-第二孔,12-导向杆,13-挡件,14-环形挡沿,15-法兰,16-导向槽,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包括
第一管体1和设置在第一管体1内的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形成环形腔3,
还包括变径连接管4,变径连接管4的一端与第一管体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的外壁或一端连接,
环形腔3的一端被变径连接管4封闭、另一端为环形口5,
第一管体1上设置有空气入口6,空气入口6与环形腔3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RCO通入有机气体即需要催化处理的有机废气的管路上,安装上本发明设计的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可以用于新鲜冷空气的有效混入,当有机废气通入至变径连接管 4和第二管体2连成的管内腔时,因为变径连接管4内径逐渐变小,根据文丘里效应,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因此会在变径连接管4内产生射流,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吸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形成的环形腔3内产生负压,带动新鲜空气从空气入口6进入环形腔3,并且因为环形腔3 的一端被变径连接管4封闭,使得全部新鲜冷空气会进入第一管体1,最后进入第一管体1内实现与第二管体2内流入的有机废气在第一管体1内充分混合,因为新鲜空气的带入量是由有机废气的流量正相关决定的,因此两者实时正相关混合,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混合精度,并且因为无需风机的存在,因此无需动力即可实现很好的混合精度,并且射流的存在,从而保证了混合均匀程度,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很好的无动力、高精度、高均匀度的混合,实现了冷热空气在喷嘴前段的充分混合。
进一步,环形口5位于空气入口6的一侧。
进一步,空气入口6处设置有第一孔板7,第一孔板7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一孔8,
第一管体1外套设有筒型的移动件,移动件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上设置有第二孔板10,第二孔板10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二孔11,
变径连接管4上设置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穿过连接板9且穿过后的端部设置有挡件,挡件与连接板9之间设置有用于施加作用力于连接板9从而带动第二孔板10移近变径连接管 4的弹簧17,
移动件的内壁设置有用于第二管体2内通入的废气对其产生作用力的环形挡沿14,环形挡沿14位于第二管体2的一侧,第二管体2内通入的气体作用于环形挡沿14实现移动件带动连接板9从而带动第二孔板10远离变径连接管4,
第二孔板10移动后实现第二孔11与第一孔8部分相通或完全相通或第二孔11被第一孔板7完全遮挡住。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二管体2内的有机废气流速较小时从空气入口6处漏出,在空气入口6处增加设置第一孔板7,第一孔板7可以由第二孔板10将第一孔板7挡住从而实现空气入口6的关闭,并且第二孔板10移动后可以实现第二孔板10与第一孔板7的第二孔11、第一孔8重叠大小从而实现空气入口6的开合大小,并且,第一孔板7是固定的,第二孔板10的自动移动也是由有机废气作用于环形挡沿14实现的,有机废气作用于环形挡沿14向右移动,环形挡沿14带动移动件向右移动,同时带动连接板9、第二孔板10向右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孔板10与第一孔板7的第二孔11、第一孔8重叠大小开合,并且第二管体2内的有机废气流速越大,第二孔11、第一孔8重叠面积越大,所带入的新鲜空气就会越多,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混合均匀度和精度,移动件除了由有机废气带动其向右移动外,还有弹簧17带动其向左移动实现复位从而实现空气入口6的关闭,弹簧17设置在导向杆12,导向杆12一端与变径连接管4导向杆12,导向杆12穿过连接板9且穿过后的端部设置有挡件,挡件与连接板9之间设置弹簧17可以很好的施加作用力于连接板9从而带动第二孔板10移近变径连接管4,整体简单的结构很好的是实现了空气入口6随有机废气的流速自动打开,且可以实现很好的自动混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进一步,第一管体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孔板10移动最大距离的限位挡沿13,限位挡沿13位于空气入口6远离变径连接管4的一侧。
进一步,第一管体1的两端、空气入口6处均连接有法兰15。
进一步,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直径比为1:0.6~0.8。
进一步,变径连接管4为锥筒型。
进一步,连接板9上设置有导向槽16,导向杆12滑动设置在导向槽16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孔板10移动最大距离的限位挡沿 13,可以很好的实现保证有机废气作用于环形挡沿14时,不会出现第二孔板10移动后第二孔11与第一孔8完全重合的再次重合面积变小;第一管体1的两端、空气入口6处均连接有法兰15,方便安装连接施工,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的直径比为1:0.6~0.8为较好的比例,变径连接管4为锥筒型,使得有机废气混合效果更好,连接板9上设置有导向槽16,导向杆 12滑动设置在导向槽16内进一步保证了移动件在第二管体2上移动准确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内的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第二管体(2)之间形成环形腔(3),
还包括变径连接管(4),所述变径连接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外壁或一端连接,
所述环形腔(3)的一端被所述变径连接管(4)封闭、另一端为环形口(5),
所述第一管体(1)上设置有空气入口(6),所述空气入口(6)与所述环形腔(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口(5)位于所述空气入口(6)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6)处设置有第一孔板(7),所述第一孔板(7)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一孔(8),
所述第一管体(1)外套设有筒型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上设置有第二孔板(10),所述第二孔板(10)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空气通入的第二孔(11),
所述变径连接管(4)上设置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穿过所述连接板(9)且穿过后的端部设置有挡件,所述挡件与所述连接板(9)之间设置有用于施加作用力于所述连接板(9)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孔板(10)移近所述变径连接管(4)的弹簧(17),
所述移动件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管体(2)内通入的废气对其产生作用力的环形挡沿(14),所述环形挡沿(14)位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一侧,所述第二管体(2)内通入的气体作用于所述环形挡沿(14)实现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连接板(9)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孔板(10)远离所述变径连接管(4),
所述第二孔板(10)移动后实现所述第二孔(11)与所述第一孔(8)部分相通或完全相通或第二孔(11)被所述第一孔板(7)完全遮挡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孔板(10)移动最大距离的限位挡沿(13),所述限位挡沿(13)位于所述空气入口(6)远离所述变径连接管(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两端、空气入口(6)处均连接有法兰(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直径比为1:0.6~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连接管(4)为锥筒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上设置有导向槽(16),所述导向杆(12)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6)内。
CN201920546710.2U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Active CN210069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6710.2U CN210069880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6710.2U CN210069880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9880U true CN210069880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7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6710.2U Active CN210069880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98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7109A (zh) * 2021-07-16 2021-10-08 申婷 一种气体流动混入装置
CN113932219A (zh) * 2021-10-21 2022-01-14 江苏欧标有限公司 一种带稳焰功能的全预混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7109A (zh) * 2021-07-16 2021-10-08 申婷 一种气体流动混入装置
CN113932219A (zh) * 2021-10-21 2022-01-14 江苏欧标有限公司 一种带稳焰功能的全预混燃***
CN113932219B (zh) * 2021-10-21 2023-08-01 江苏欧标有限公司 一种带稳焰功能的全预混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9880U (zh) 一种管道式空气混流器
EP3299598B1 (de) Reaktionsmitteleingabeanordnung zur eingabe von reaktionsmittel in den abgasstrom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8008564A1 (de) Dosiervorrichtung zur Schadstoffverminderung in Abgasen
CN203448002U (zh) 一种文氏管喷射气体混合器
CN110925062A (zh) 尿素混合器及后处理装置
WO2019019726A1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后处理装置与应用
CN111068490A (zh) 一种臭氧氧化法烟气脱硝装置及方法
CN108671779B (zh) 一种细微气泡发生器
CN107916973B (zh) 一种scr尿素喷射保护***
WO2017215460A1 (zh)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
CN211038787U (zh) 尿素混合器及后处理装置
CN104879198A (zh) Scr***及其催化反应单元
CN103174686A (zh) 射流气提装置
JPWO2022054326A5 (zh)
CN210929194U (zh) 一种用于鱼池的水下增氧射流器
CN104724771A (zh) 一种水力空化技术强化污水除污效率的空化器
CN105065093A (zh) 一种scr***及其混合器
CN204958496U (zh) 混合器
CN204877612U (zh) Scr***及其催化反应单元
CN105003915B (zh)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
CN204894212U (zh) 流体混合器
CN209025725U (zh) 自适应尿素混合器
CN210145799U (zh) 用于四氯化钛吸收的气液混合器
CN111742123B (zh) 用于配量液态的废气后处理剂的废气后处理装置
CN202366621U (zh) 适用于sncr脱硝的自动调节型还原剂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