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0924U - 开口棘轮扳手 - Google Patents

开口棘轮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0924U
CN210060924U CN201920439939.6U CN201920439939U CN210060924U CN 210060924 U CN210060924 U CN 210060924U CN 201920439939 U CN201920439939 U CN 201920439939U CN 210060924 U CN210060924 U CN 210060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arc
wrench
clamping jaw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99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约翰·斯坦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399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0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0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09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开口棘轮扳手,包括一只设定接受固定工件开口的扳手头座,该扳手头座包括一第一夹爪,该第一夹爪至少包括一个与固定工件表面贴合的第一推动面;第二夹爪,其包括一个面对开口的弧形内侧表面与一个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活动扳片,活动扳片能够随第二夹爪移动;该活动扳片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推动面,而活动扳片也包括一个与第二夹爪所设弧形内侧表面贴合的弧形外表面,该活动扳片并沿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滑动;其中,第二夹爪另包括一支撑龙骨,活动扳片包括一近端及一末端,近端凸起形成尖端,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设有容纳尖端的腔,支撑龙骨包括一弧形导沟,活动扳片以该插销穿过弧形导沟而组装在第二夹爪上。

Description

开口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口扳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开口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依现有技术可知,固定工件(诸如六角形螺帽、六角形螺栓及液压管线的六角形接头),常须加以扭转以达组接的紧固,例如固定工件随着螺纹构件转动紧固或放松;而常用可以扳动固定元件扭转的手工具,大致上有二种形态,分别为棘轮扳手及开口式新月型扳手;棘轮扳手一般均将封口式头座完全包容套置在固定工件顶端或底端(视固定工件方向而定)扳动;而开口式扳手是以头座所设开口由固定工件侧边插置扳动。
依现有技术可知,棘轮扳手在无法将扳手由侧边插置扳动的狭小空间中特别好用,而开口式扳手在较大空间中特别好用,因为其可由固定工件侧边插置扳动。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可应付任何空间都适使用的开口式棘轮扳手,实有其必要,此为本发明研创的动机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式棘轮扳手,该扳手在任何空间都能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口棘轮扳手,包括一只设定接受固定工件开口的扳手头座,该扳手头座包括一第一夹爪,该第一夹爪至少包括一个与固定工件表面贴合的第一推动面;第二夹爪,其包括一个面对开口的弧形内侧表面与一个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活动扳片,活动扳片能够随第二夹爪移动;该活动扳片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推动面,而活动扳片也包括一个与第二夹爪所设弧形内侧表面贴合的弧形外表面,该活动扳片并沿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滑动;
其中,第二夹爪另包括一由弧形内侧表面向开口伸展的支撑龙骨,活动扳片包括一近端及一末端,而活动扳片的近端被开放空间分开后又于末端合并,第二夹爪的支撑龙骨位于活动扳片的两扳片构件之间的开放空间内,活动板片的近端凸起形成尖端,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设有容纳尖端的腔,支撑龙骨包括一弧形导沟,而扳手头座包括一个应当固定在活动扳片两扳片构件上的插销,以该插销穿过弧形导沟而组装在第二夹爪上。
优选地,扳手头座的开口,部分被包围,且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间有一入口以接受固定工件。
优选地,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及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的弧度相同。
优选地,弧形导沟的长度足以使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
优选地,弧形导沟的方向可容插销移动,使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在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滑动而不接触。
优选地,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不触及支撑龙骨。
优选地,扳手头座还包括一附加在扳手头座上与活动扳片之间的弹簧。
优选地,第一及第二推动面均为平面。
优选地,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设定出一个六点角端套置形态。
优选地,第一及第二推动面的对称中心均设有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及的开口棘轮扳手,包括一将扳手开启以接受固定工件的扳手头座:扳手头座包括有一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及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活动扳片:该第一夹爪,设有可接受固定工件的第一推动面:该第二夹爪,面对开口设有一弧形内侧表面;该活动扳片,内侧设有可接受固定工件的第二推动面及第三推动面,外侧设有能以第二夹爪所设弧形内侧表面贴合的弧形外表面,活动扳片安装在第二夹爪的支撑龙骨上,以其弧形外表面沿着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滑动。
开口呈部分封闭的扳手头座,其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间有一入口可接受固定工件: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与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的弧度相同;第二夹爪另包括有一自弧形内侧表面向开口延伸的支撑龙骨:活动扳片则包括一近端及一末端,而活动扳片另包括有近端处以开放空间区隔分开而末端相接的扳片构件;第二夹爪的支撑龙骨置于活动扳片的扳片构件的开放空间内:支撑龙骨包括有一弧形导沟,而扳手头座更包括有一个应当固定在扳片构件上以穿过穿孔将活动扳片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插销;弧形导沟的长度足以让插销随着弧形导沟移动;弧形导沟的方向经适当设定以便插销移动,使活动扳片以弧形外表面沿着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滑动时,不使弧形外表面与弧形内侧表面相互贴触;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时,并不与支撑龙骨相互贴触:而活动扳片的远端扳片构件则包括一穿孔,而扳手头座则包括一个应当附加在支撑龙骨的插销,以插销穿过扳片构件上的穿孔;而活动扳片的近端扳片构件所设穿孔的尺寸均较插销为大。
固定工件的尺寸较小时,活动板片会过度旋转,插销与弧形导沟接触,存在通过插销传递扭力的可能性,这将损坏插销,因此,在活动板片的近端凸起形成尖端,在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形成容纳尖端的腔,使得插销与弧形导沟接触时,同时尖端与腔接触,阻止活动板片进一步旋转,通过尖端将旋转扭力传递到固定工件,从而保护插销免于破损。
扳手头座另包括一设置在第一推动面与第二推动面的弹簧,使第一夹爪与活动扳片可设定出六点角端形态扳手;另扳手头座的第一推动面与第二推动面上分别设有凹口,使第一夹爪与活动扳片可设定出十二点角端形态扳手;第一夹爪相对于第二夹爪呈静止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套置固定工件的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的扳手头座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的活动扳片结构示意图。
图3C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的活动扳片右视图。
图3D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的活动扳片左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组装弹簧与活动扳片的关系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操作驱动固定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操作棘轮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开口棘轮扳手操作驱动尺寸较小的固定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开口棘轮扳手1包括细长的手柄6和具有开口3的头座2。固定工件5可以沿着基本上与细长手柄6的纵向轴线一致的方向y被加载,例如***到开口3中。这种套设固定工件5的方式有时被称为侧边套设扳动。该所称的固定工件5可以为六角形螺栓的头部或六角形的螺母。该扳手1套设妥当在固定工件5侧边,固定工件5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的部分贴合头座2的一个或多个推动面13、15、17。使用者可以在x-y平面内转动手柄6,以通过推动面13、15、17向固定工件5施加力或扭矩。固定工件5可以围绕中心点19(或CW中心点)转动。用户可以将手柄6向右(逆时针方向,在复位方向R)和向左(顺时针方向,在驱动方向D)连续地转动固定工件5,而不用从开口3卸载固定工件5。
参考图1、图2和图3A-图3D所示,其中开口棘轮扳手1的构造如下:头座2包括连接到把手6的一对静止式第一夹爪4及第二夹爪8,在这个成型方法中,静止式第一夹爪4与静止式第二夹爪8及把手6为一体成型,第一夹爪4包括一面对开口3的第一推动面13,第二夹爪8则支撑着设有第二推动面15及第三推动面17的活动扳片14;该第一推动面13、第二推动面15及第三推动面17可为平面(如图1所示者)或具有凹口40、42(如图2及图3A-图3C所示)。
请再参看图l,其中固定工件5己完全套置在扳手1开口3中,第一、第二及第三推动面13、15、17可在开口3处界定出一个270度(虚线51所示)套置固定工件5的范围,其中第二、第三推动面15、17之间形成有120度的角端31;此时扳手1可将六角置于标准位置或以60度作为旋转位置,此时固定工件5与各推动面13、15、17套置的方式,一般者称其为六角端套置形态;即第一、第二推动面13、15界定出的尺寸足以与固定工件5各侧面接合;第一、第二推动面13、15更进一步的设有凹口40、42,使其分割有上切割面13a、15b及下切割面13b、15a;把手6转入驱动方向D时,扭力即通过上切割面13a、15b及第三推动面17被传送予固定工件5;把手6转入棘轮转动方向R时,固定工件5仍保持静止状态,而扳动扭力则可通过下切割面13b、15a而由活动扳片14离开。
请参看图2及图3A-图3D,其中第一推动面13经设置凹口40使的分割呈两个部分切割面13a、13b及第二推动面15也经设置凹口42使的分割呈两个部分切割面15a、15b,即第一夹爪4与活动扳片14在标准位置套置六角形固定工件5时,可凭借凹口40、42分割的切割面13a、13b、15a、15b形成有30度旋转位置;该第一推动面13是包括凹口40分割的切割面13a、13b,而凹口40是包括有与角端31相对的上、下斜割面40a、40b;即凹口40的上、下斜割面40a、40b能与切割面13a、13b衔接形成有固定工件5相接的120度角度衔接面;或另也可使用其它角度。其中第二推动面15经设置凹口42使的分割呈两个部分上、下切割面15a、15b,凹口42是包括有与角端31相遇的上、下斜割面42a、42b,即凹口42的上、下斜割面42a、42b能与上、下切割面15a、15b及第三推动面17衔接形成有与固定工件5相接的120度角度衔接面,或另也可使用其它角度。当扳手1以标准位置套置固定工件5,以及把手6转入驱动方向D时,通过上切割面13a、15b与第二推动面15对固定工件5施加扭力;当扳手1以标准位置套置固定工件5,以及把手6转入棘轮转动方向R时,固定工件5仍呈静止,可对下切割面13b、15a施加压力,便能脱离第一夹爪4的第一推动面13与活动扳片14的第二推动面15;而第三推动面17设置在面对开口3的外伸构件28内面。
扳手1以30度旋转位置套置固定工件5,而把手6转入驱动方向D时,扭力即通过下斜割面40a、上斜割面42a被传送至固定工件5;扳手1以30度旋转位置套置固定工件5,而扳手6转入棘轮转动方向R时,固定工件5仍呈静止,可对下斜割面42b施加压力,便能脱离第一夹爪4的第一推动面13及活动扳片14的第二推动面15;请再参看图2及图3A及3B,其中活动扳片14在第二夹爪8的龙骨16上滑动;活动扳片14的弧形外表面18则使活动扳片14与第二夹爪8外侧构件23上的弧形内侧表面27贴合;弧形外表面18则可沿着弧形内侧表面27滑动而不脱离;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夹爪8的外侧构件23厚度可与第一夹爪4相同:龙骨16则在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与第一夹爪4间廷伸,例如由外伸构件29处;龙骨16的厚度t约略为外侧构件23厚度W的三分之一,且位于宽度W的中心点处;弧形内侧表面27则被龙骨16分成二部分,每一部分的宽度均约略为外侧构件23厚度W的三分之一;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夹爪较第一夹爪4为大且弧度更大;第二夹爪8也可由把手6处较第一夹爪4更突出。
活动扳片14的组装形态方式使其可被置于第二夹爪8上,活动扳片14可为弧形或肾形及长形;活动扳片14包装一固态末端33及一槽沟式近端35,且其厚度q实际上与第二夹爪8的厚度W相同;槽沟式近端35则包括由开放空间45分隔的两扳片构件35a、35b。槽沟式近端35凸起形成尖端35c,也就是两板片构件35a、35b上均设有尖端35c,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容纳尖端35c的腔27a,尖端35c可在腔27a内移动。
在第二夹爪8上组装妥当后,活动扳片14上的扳片构件35a、35b即位于龙骨1两侧,且龙骨16位于其开放空间45中;活动扳片14的弧形外表面18以及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均有相同弧度,且共同对中于活动扳片14的中心点39(CMP39);该中心点(CMP39)偏离套置固定工件5(CW19)的中心点(图1所示);活动扳片14移动时,其弧形外表面18沿着弧形内侧表面27仍可保持贴合状态;第二夹爪8可通过龙骨16防止活动扳片14在固定工件5套置及操作其间自第一夹爪4处移开;CWP39由CW19偏离动作中,活动扳片14向下朝把手6移动;并于棘轮扳转动期间远离CW19。
除与第二推动面15接合外,活动扳片14另包括一靠近固态末端33的外伸构件28,以便第二推动面15与第三推动面17衔接;第三推动面17与y轴呈120度角方式朝开口3伸出;外伸构件28的长度无法使其过度伸入开口3;活动扳片14及外伸构件28的活动可将扳手1由侧边套置固定工件5;外伸构件28另与第三推动面17的交角处可使扳手1与固定工件5完全贴合。
活动扳片14以扳片构件35a、35b位于龙骨16两侧,再以插销10穿置其穿孔37a、37b被固定在活动扳片14上,以插销10在龙骨16的弧形导沟12内移动;弧形导沟12具有上弧形面12a、下弧形面12b,上、下弧形面12a、12b、均共同位于CMP19中心点与活动扳片14的弧形外表面18及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对中;该弧形导沟12较插销10为大,故可在上、下弧形面12a、12b内由近端12c向末端12d移动,且不触及弧形导沟12的任何表面;活动扳片14可经操纵随着插销10移动而环绕CMP39移动。
与第一夹爪4及活动扳片14的诸推动面均以适当距离互相隔开以确定中央开口3可以套置固定工件5;第一夹爪4及活动扳片14可套置固定工件5的开口3在棘轮转动时,保持不变;即棘轮转动时,扳手1无须自固定工件5中退出,即可绕行固定工件5的CW19转动。
请参看图4中的弹簧24,其中的螺旋弹簧24位于把手6末端的扳手头座2上;弹簧24远端41位于扳手头座2的钻孔26中被抓住,并以塞子32固定;弹簧24的另一端与插销10接合,并以插销10上的F力将活动扳片14推向开口3;弹簧24伸入弧形导沟12并与暴露在扳片构件35a、35b(图3C所示)之间开放空间45中的插销10接合;扳片构件35a、35b可加以设定尺寸,使其长度可盖住弧形导沟12以防止弹簧24及插销10脱离。
活动扳片14遭受外力(非扳手1原有施力)时,弹簧力F将插销10推至弧形导沟12末端12d处停止,扳手1即完成锁定而不与固定工件5套合;固定工件5位于第一夹爪4及活动扳片14之间时,插销10即被推离弧形导沟12末端12d;部分施作中,弧形导沟12的尺寸及弹簧24的特性,诸如弹性张力系数,均在操作固定工件5期间已被选定,而插销10实际并未与弧形导沟12的诸端与面12a、12b、12c、12d接触;因移动或转动固定工件5所产生的实际扭力完全未经过插销10被送至第一夹爪4、第二夹爪8;插销10用以固定活动扳片14并防止其由扳手1的头座2掉落;实际上所有施力及扭力均通过活动扳片14的弧形外表面18以及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传递。
扳手1可由固定工件5的侧边套置,起初固定工件5的一端有一较头座2开口3(P)为大的宽度S;使用者可施力将活动扳片14抵住弹簧力F将固定工件5向前推向开口3;例如活动扳片14及插销10可绕行CMP39向下推以套置固定工件5进入开口3空间;待弹簧24提供张力抵住插销10,使活动扳片14回复锁定状态便能抓住已安装妥当的固定工件5。
请参看图5及图6,其中显示的是扳手1驱动及棘轮转动时的状况;使用者可以持续沿驱动方向D(顺时针方向,图5所示)往覆扳动把手6,以及沿棘轮转动方向R(逆时针方向,图6所示)而不将扳手1由固定工件5退出的方式驱动固定工件5;沿驱动方向D扳动时,固定工件5呈静止状态而活动扳片14则朝扳手把手6滑动。
请再参看图5,其中固定工件5位于扳手1开口3内;使用者沿驱动方向D(顺时针方向)扳动扳手1时,静止式第一夹爪4、第二夹爪8接受使用者所操作的扭力沿驱动方向D转动;第二夹爪8接受使用者所操作的扭力沿驱动方向D转动;第一夹爪4则将扭力直接经过其上切割面13a及固定工件5的侧面传递至固定工件5上,以沿驱动方向D扳动工件;在第一夹爪4对面的第二夹爪8则将弧形内侧表面27的扳动扭力传递至活动扳片14的弧形外表面18;活动扳片14的上切割面15b及第三推动面17则将扭力传递至固定工件5,以沿驱动方向D扳转固定工件5;即扳转扳手乃足使活动扳片14沿驱动方向D相反方向移动;此一催促动作则可以将弧形外表面18与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的贴合加以避免;活动扳片14仍呈锁定状态并对第一夹爪4、第二夹爪8呈静止状态;来自第一夹爪4及活动扳片14的扭力则沿驱动方向D扳动工件。在向标准尺寸的固定工件5施加扭力时,插销10未与弧形导沟12的末端12d接触,并且尖端35c与腔27a也不接触。
请再参看图3及图5所示,在十二点角端套置形态的扳手1中固定工件5呈30度旋转状态,其扭力得通过第一夹爪4的第一推动面13凹口40的下斜割面40a及活动扳片14第二推动面15的凹口42的上斜割面42a传送至固定工件5。
请参看图6,其中扳手1沿棘轮转动方向R(逆时针方向)扳转;固定工件5的各侧表面在活动扳片14的下切割面15a上施力;此力可将活动扳片14推向弹簧24(如图4所示);插销10向下朝弧形导沟12近端12c滑动,活动扳片14则向下沿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滑动;静止式第一夹爪4及活动扳片14间的开口3宽度加大,以使扳手1可绕行固定工件5作棘轮转动。
十二点角端形态的扳手与固定工件5呈三十度旋转位置,扳手1在棘轮转动位置时,固定工件5各侧表面通过活动扳片14第二推动面15的凹口42的下斜割面42b向活动板片14施力。
把手6先沿着棘轮转动方向R扳转,插销10则通过弧形导沟12沿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朝近端12c及活动扳片14的弧形外表面18滑动;活动扳片14由锁定状态(图5所示)向解锁状态移动;因此把手6沿着棘轮转动方向R旋转时,活动扳片14则沿着静止式第一夹爪4、第二夹爪8做弧状滑动;活动扳片14的弧状滑动则受制于插销10及自身弧形外表面18在第二夹爪8的弧形内侧表面27上移动。
CMP39的位置与弧形导沟12以及弧形外表面18与弧形内侧表面27的方向均经挑选,以使活动扳片14可对固定工件5做向下及向外移动的动作;扳手1可在棘轮转动时绕行固定工件5,唯仍保持足够空隙,以免固定工件5六角形角端撞及第一、第二推动面13、15;活动扳片14的第二、三推动面15、17及第一夹爪4的第一推动面13,则在固定工件5各侧表面滑动,使固定工件5呈静止状态。
请再参看图7,其中显示的是扳手1驱动尺寸过小或磨损的固定工件5时的状况,此时,由于活动板片14已经过度旋转,插销10与弧形导沟12的末端12d接触,存在通过插销10传递扭力的可能性,这会导致插销10损坏。因此,在活动板片的沟槽式近端35设置尖端35c,以及在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27设置腔27a,通过尖端35c与腔27a的接触,作为活动板片14的任何进一步旋转的硬停止,尖端35c将旋转压力传递到固定工件5上,从而保护插销10防止其损坏。
在图1所示的六点角端套置形态的扳手,把手6扳转动作中约有六十度须靠第一夹爪4及活动扳片14绕行六角形固定工件5的一角端49来完成;由于固定工件5各角端均通过平直第二推动面15再进入邻接角端31,弹簧24对活动扳片14所施加的弹簧力促使活动扳片14回复到图5所示位置;其他图示的十二点角端形态扳手,固定工件5各角端移入邻接角端31及或活动扳片14前仅须作三十度旋转即可。
驱动D及棘轮转动方向R可以通过在y轴上将把手6转动一百八十度的方式做改变,故在俯视图中,第一夹爪4位于固定工件5右侧;在此方式中,驱动方向D逆时针方向而棘轮转动方向R为顺时针方向。
扳手1中的组件可一体制造与组装;适用于扳手1组件的材料包括工具钢、硬化钢或其它材料;各式组件中的静止式第一夹爪4、第二夹爪8及活动扳片14均可以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作;扳手1可依标准及公制式开口式扳手规格放大或缩小;部分施作中,扳手静止式第一夹爪4、第二夹爪8可接受不同尺寸的活动扳片14以配合不同尺寸的开口3;适当尺寸的活动扳片14可以用扳手夹爪选用并组装以配合特别尺寸及形状的固定工件5,而无须另使用不同的扳手。
以下专利申请范围中尚可包括其他的实施例:
诸如,扳手可具一较多或较少组件的长形扳;活动扳片及静止式夹爪可为其它形状;弧形导沟及插销可反向安装,以将插销设定在龙骨上,而弧形导沟则设定在活动扳片近端处。
诸如,扳手把手无须与夹爪成一线或与其同在一平面上;诸如,把手可以与夹爪平面保持一尖锐角度方式偏离夹爪或远离夹爪平面;扳手把手及夹爪可由不同零件制成并以插销接合;调整插销可将把手就扳手头座平面向上或下方进行枢接;扳手把手可以为弧形或其他形状。
诸如,扳手可附一以方形孔崁入的缩短把手以安置扭力扳手,例如撬脚设计。
诸如,扳手可在扳手把手二端附一扳手头座;各扳手头座可附一第一及第二夹爪及一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活动扳片;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则包括设定接受固定工件用的各式表面;扳手把手一端的扳手头座可包括一不同尺寸或形状开口,此开口包括在扳手把手另一端的扳手头端内,或二只不同开口可接受不同尺寸或形状的开口。
诸如,与螺旋弹簧不同的是,一只扁平弹簧或其他类型的弹簧可与插销接合,并掌控活动扳片的移动;弹簧可以其他方式固定在扳手把手或扳手头座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只设定接受固定工件开口的扳手头座,该扳手头座包括一第一夹爪,该第一夹爪至少包括一个与固定工件表面贴合的第一推动面;第二夹爪,其包括一个面对开口的弧形内侧表面与一个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活动扳片,活动扳片能够随第二夹爪移动;该活动扳片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推动面,而活动扳片也包括一个与第二夹爪所设弧形内侧表面贴合的弧形外表面,该活动扳片并沿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滑动;
其中,第二夹爪另包括一由弧形内侧表面向开口伸展的支撑龙骨,活动扳片包括一近端及一末端,而活动扳片的近端被开放空间分开后又于末端合并,第二夹爪的支撑龙骨位于活动扳片的两扳片构件之间的开放空间内,活动板片的近端凸起形成尖端,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设有容纳尖端的腔,支撑龙骨包括一弧形导沟,而扳手头座包括一个应当固定在活动扳片两扳片构件上的插销,以该插销穿过弧形导沟而组装在第二夹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座的开口,部分被包围,且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间有一入口以接受固定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及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的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沟的长度足以使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沟的方向可容插销移动,使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在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滑动而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不触及支撑龙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座还包括一附加在扳手头座上与活动扳片之间的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推动面均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设定出一个六点角端套置形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推动面的对称中心均设有凹口。
CN201920439939.6U 2019-04-02 2019-04-02 开口棘轮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60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9939.6U CN210060924U (zh) 2019-04-02 2019-04-02 开口棘轮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9939.6U CN210060924U (zh) 2019-04-02 2019-04-02 开口棘轮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0924U true CN210060924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5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993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60924U (zh) 2019-04-02 2019-04-02 开口棘轮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0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00767A (en) Leverage screwdriver
EP0952901B1 (en) Tool bit drive adaptor
US8631725B2 (en) Ratchetable open-ended wrench
US8978524B2 (en) Ratchetable open-ended wrench
JP5487514B2 (ja) モンキーレンチ
US7311018B1 (en) Wrench
US5941142A (en) Ratcheting adjustable jaw wrench and method of use
US20160361802A1 (en) Tool having dual flex heads
US9032847B2 (en) Multi-bit power driver
US5909911A (en) Device for stabilizing a disassembly device during use
US8161847B1 (en) Socket wrench apparatus
EP2255927B1 (en) Ratchetable open-ended wrench
CN210060924U (zh) 开口棘轮扳手
US8342063B2 (en) Open-ended ratchet wrench
US6886430B1 (en) Combination ratchet/breaker bar wrench
EP2042270B1 (en) Rotary tool
US9222598B1 (en) Adjustable valve wrench
KR102342861B1 (ko) 전동공구용 보조핸들
US7681315B2 (en) Clamping pliers
TWI415717B (zh) 開口式棘輪扳手
CN210210167U (zh) 扳手
KR960008490Y1 (ko) 너트 조임용 지그
GB2444484A (en) Multi-function tool
CA2213940A1 (en) High torque handle
KR19980017027U (ko) 나사부품 체결용 공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