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5268U - 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5268U
CN210015268U CN201822279338.1U CN201822279338U CN210015268U CN 210015268 U CN210015268 U CN 210015268U CN 201822279338 U CN201822279338 U CN 201822279338U CN 210015268 U CN210015268 U CN 210015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wall
cap
lens unit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93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93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5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5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5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和镜片单元;所述镜头筒包括筒壁第一盖帽和第二盖帽;所述镜片单元包括分别装配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第一镜片单元和第二镜片单元,所述第一盖帽将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盖帽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盖帽压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第一物侧面且使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的内侧。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可靠性好且装配自由度高。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特别是行车记录仪的车载镜头模组,其运用更广泛。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两个镜片和压环,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壁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的所述镜片通过所述压环将其抵接后点胶的方式,实现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目的,该固定方式存在胶合不紧而使得所述压环脱离所述镜头筒的风险,从而导致所述镜片移位,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可靠性和光学性能;另外,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中,各镜片需依次装配到至镜头筒内,使得各镜片的大小设计受限,从而限制了所述镜头模组的结构设计。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好且装配自由度高的镜头模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头筒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单元;所述镜头筒包括筒壁、分别盖设固定于所述筒壁的物侧端及像侧端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盖帽和第二盖帽以及由所述筒壁内侧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具有通口的承接部;所述第一盖帽设有与光轴同轴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二盖帽设有与光轴同轴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第二通光孔;所述镜片单元包括分别装配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第一镜片单元和第二镜片单元,所述第一镜片单元抵接于所述承接部的物侧,所述第一盖帽将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镜片单元抵接于所述承接部的像侧,所述第二盖帽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第一物侧面、与所述第一物侧面相对的第一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物侧面和所述第一像侧面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盖帽压设于所述第一物侧面且使所述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盖帽通过点胶形成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
优选的,所述筒壁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盖帽与所述第二盖帽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盖帽与所述第二盖帽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筒壁。
优选的,所述筒壁的外侧还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盖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以实现所述第一盖帽与所述筒壁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第二物侧面、与所述第二物侧面相对的第二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物侧面和所述第二像侧面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盖帽压设于所述第二像侧面且使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盖帽通过点胶形成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由所述第二物侧面向所述第二像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壁、由所述第一壁向远离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以及由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二像侧面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像侧面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所述第三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由所述第二像侧面向所述第二物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壁、由所述第一壁向远离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以及由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二物侧面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物侧面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的内侧,所述第三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在所述镜头筒的内侧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具有通口的所述承接部,将所述镜片单元分为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和所述第二镜片单元,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和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分别由所述镜头筒的两端装配并分别抵接于所述承接部的物侧和像侧,所述第一盖帽将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盖帽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镜片单元靠近所述第一盖帽的镜片至少部分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内再进行组装到筒壁,并可通过点胶实现固定。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和所述二镜片单元的镜片大小设计自由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不受一端装配的限制,且装配效率提高,对不同的镜头模组有更多的更灵活的组装方式,且可靠性高;另外,所述第一镜片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盖帽封装于所述镜头筒,所述第二镜片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盖帽封装于所述镜头筒内,该结构替代压环结构对镜片的固定,有效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可靠性;另外,靠近所述第一盖帽和/或所述第二盖帽的镜片部分承靠于其内,使得镜片外径可分段设计更加灵活,适用更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第一镜片单元与第一盖帽另一配合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第二镜片单元与第二盖帽另一配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其包括镜头筒1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镜片单元2。
所述镜头筒1具有收容空间,其包括筒壁11、分别盖设固定于所述筒壁11的物侧端及像侧端的第一盖帽12和第二盖帽13以及由所述筒壁11内侧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承接部14。
所述第一盖帽12设有与光轴同轴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第一通光孔121,所述第二盖帽13设有与光轴同轴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第二通光孔131;所述承接部14具有贯穿其上的通口141。
所述承接部14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经所述通口141相连通的两个安装空间。
所述镜片单元2包括分别装配于两个安装空间的第一镜片单元21和第二镜片单元22。
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抵接于所述承接部14的物侧,所述第一盖帽12将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其中一个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抵接于所述承接部14的像侧,所述第二盖帽13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其中另一个安装空间内。
上述结构中,所述镜片单元2即分成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和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两组,以实现分别由所述镜头筒1的物侧端和像侧端装配至所述收容空间内,两组镜片单元分别装配时互不影响,使得两组镜片单元的镜片大小设计自由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另外,通过将所述镜片单元2分组装配时,可由所述筒壁11的物侧端和像侧端同时进行装配,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121的第一镜片211。所述第一镜片211包括第一物侧面2111、与所述第一物侧面2111相对的第一像侧面2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物侧面2111和所述第一像侧面2112的第一侧壁2113。所述第一盖帽12压设于所述第一物侧面2111且使所述第一侧壁2113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12的内侧。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镜片211至少部分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一盖帽12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并非限于一片所述第一镜片211,还可以包括多个依次叠设的所述第一镜片211,比如三个或更多。
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装配时,可先将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121的所述第一镜片211装配于所述第一盖帽12内形成固定,具体可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壁2113与所述第一盖帽12的结合部位点胶形成固定,再将所述第一盖帽12与所述第一镜片211共同将装配固定于筒壁11。
更优的,所述筒壁11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111,所述第一盖帽12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1配合的第一内螺纹122。所述第一盖帽1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筒壁11,上述螺纹连接结构稳定性更好,而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121的所述第一镜片211实现了更灵活的组装方式。
更优的,所述第一侧壁2113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11内侧,这也是可行的,如图3所示,即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121的所述第一镜片211同时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12和所述筒壁11。
所述第一盖帽1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筒壁11时,因螺纹结构加工时存在误差,容易造成支撑于所述第一盖帽12的所述第一镜片211的光轴与与其所述第一镜片211的光轴不一致的问题,影响光学可靠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壁11的外侧还设有第一定位件112,所述第一盖帽1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112配合的第二定位件123,所述第一定位件112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件123以实现所述第一盖帽12与所述筒壁11的限位,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镜片211的光轴一致性,提高了光学稳定性。
上述结构也即实现螺纹结构实现锁紧,定位件结构实现光轴定位一致的功能,有效提高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和光学稳定性。
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的结构设置中,所述第二盖帽13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其中另一个安装空间。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第二镜片221,所述第二镜片221包括第二物侧面2211、与所述第二物侧面2211相对的第二像侧面2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物侧面2211和所述第二像侧面2212的第二侧壁2213。所述第二盖帽13设于所述第二像侧面2212且使所述第二侧壁2213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13的内侧。也就是说,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11至少部分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二盖帽13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并非限于一片所述第二镜片221,还可以包括多个依次叠设的所述第二镜片221,比如三个或更多。
请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装配时,其原理和实现的效果与所述第一镜片21装配时同理。可先将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21装配于所述第二盖帽13内形成固定,具体可通过在所述第二侧壁2213与所述第二盖帽13的结合部位点胶形成固定,再将所述第二盖帽13与所述第二镜片221共同将装配固定于筒壁11。
更优的,所述第二盖帽13同样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1配合的第二内螺纹132。所述第二盖帽1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筒壁11,上述螺纹连接结构稳定性更好,而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21实现了更灵活的组装方式。
更优的,所述第二侧壁2213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11内侧,这也是可行的,如图3所示,即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21同时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13和所述筒壁11。
本实施方式中,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21同时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13和所述筒壁11的结构中,即所述第二侧壁2213为平面结构外,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请结合图5,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21中,所述第二侧壁2213包括由所述第二物侧面2211向所述第二像侧面2212方向延伸的第一壁2213a、由所述第一壁2213a向远离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2213b以及由所述第二壁2213b向所述第二像侧面2212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像侧面2212的第三壁2213c,即所述第一壁2213a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壁2213c的外径。所述第一壁2213a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11内侧,所述第三壁2213c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13的内侧。
请结合图6所示,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131的所述第二镜片221中,所述第二侧壁2213’包括由所述第二像侧面2212向所述第二物侧面2211方向延伸的第一壁2213a’、由所述第一壁2213a’向远离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2213b’以及由所述第二壁2213b’向所述第二物侧面2211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物侧面2211的第三壁2213c’,即所述第一壁2213a’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壁2213c’的外径。所述第一壁2213a’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13的内侧,所述第三壁2213c’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11内侧。
上述第二镜片单元22与所述第二盖帽13装配的结构实现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的各镜片的灵活设计和灵活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镜片单元21和所述第一盖帽12装配的结构及原理,与所述第二镜片单元22和所述第二盖帽13装配的结构及原理可以呈相同的设计,这也是可行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在所述镜头筒的内侧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具有通口的所述承接部,将所述镜片单元分为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和所述第二镜片单元,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和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分别由所述镜头筒的两端装配并分别抵接于所述承接部的物侧和像侧,所述第一盖帽将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盖帽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镜片单元靠近所述第一盖帽的镜片至少部分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内再进行组装到筒壁,并可通过点胶实现固定。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和所述二镜片单元的镜片大小设计自由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不受一端装配的限制,且装配效率提高,对不同的镜头模组有更多的更灵活的组装方式,且可靠性高;另外,所述第一镜片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盖帽封装于所述镜头筒,所述第二镜片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盖帽封装于所述镜头筒内,该结构替代压环结构对镜片的固定,有效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可靠性;另外,靠近所述第一盖帽和/或所述第二盖帽的镜片部分承靠于其内,使得镜片外径可分段设计更加灵活,适用更更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头筒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筒包括筒壁、分别盖设固定于所述筒壁的物侧端及像侧端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盖帽和第二盖帽以及由所述筒壁内侧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具有通口的承接部;所述第一盖帽设有与光轴同轴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二盖帽设有与光轴同轴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通的第二通光孔;所述镜片单元包括分别装配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第一镜片单元和第二镜片单元,所述第一镜片单元抵接于所述承接部的物侧,所述第一盖帽将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镜片单元抵接于所述承接部的像侧,所述第二盖帽将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封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通光孔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第一物侧面、与所述第一物侧面相对的第一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物侧面和所述第一像侧面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盖帽压设于所述第一物侧面且使所述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一盖帽的内侧;所述筒壁的外侧还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盖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以实现所述第一盖帽与所述筒壁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盖帽通过点胶形成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外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盖帽与所述第二盖帽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盖帽与所述第二盖帽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筒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通光孔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第二物侧面、与所述第二物侧面相对的第二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物侧面和所述第二像侧面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盖帽压设于所述第二像侧面且使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盖帽通过点胶形成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由所述第二物侧面向所述第二像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壁、由所述第一壁向远离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以及由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二像侧面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像侧面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所述第三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由所述第二像侧面向所述第二物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壁、由所述第一壁向远离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以及由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二物侧面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物侧面的第三壁;所述第一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第二盖帽的内侧,所述第三壁抵接承靠于所述筒壁内侧。
CN201822279338.1U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Active CN210015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9338.1U CN210015268U (zh)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9338.1U CN210015268U (zh)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5268U true CN210015268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9338.1U Active CN210015268U (zh)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5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9052B2 (en) Camera module
US7782390B2 (en) Camera module
US7626160B2 (en) Image sensing module with improved assembly precision
US20200049954A1 (en) Lens module
CN11063619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00192050A1 (en) Lens module
JP2020027278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11474665A (zh)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405147B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00064583A1 (en) Camera
CN217216684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10109422A1 (en) Bracket with enhanced heat dissipation, lens module using the bra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lens module
CN210015268U (zh) 镜头模组
US20080252776A1 (en) Camera module
CN101738821B (zh) 具有视窗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90253594A1 (en) Imaging Camera
JP6435301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10090802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60004103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10021739A1 (en) Lens module
US10602042B2 (en) Imaging camera
KR20140023551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20091306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camera module
CN210270323U (zh) 镜头模组
TWI394447B (zh) 鏡片及鏡頭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3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