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04878U -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04878U
CN209904878U CN201920510118.7U CN201920510118U CN209904878U CN 209904878 U CN209904878 U CN 209904878U CN 201920510118 U CN201920510118 U CN 201920510118U CN 209904878 U CN209904878 U CN 209904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ar wheel
wheel house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01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东
荀丰苗
贺志杰
朱学成
陆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101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04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04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04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所述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包括: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后减震器安装板,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且适于固定后减震器;C柱上加强板和C柱下加强板,所述C柱上加强板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相连,所述C柱下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外板上且所述C柱下加强板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可以为后轮罩内板减薄料厚和后减震器安装板减重料厚提供了便利条件。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趋日激烈,对于车辆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车门声品质、乘驾舒适性等,都已经有相应的评价项目,也由主观评价开始向具体车身刚度值评价转化,对于车身刚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车身骨架结构,坚固的、传力通畅的车身骨架结构可为车身刚度提供基础保障。
现有技术中,后轮罩前部无加强板骨架,主要是后轮罩内板和外板受力,后减震器安装板在后轮罩内板上,所以后轮罩内板受力较大,但是后轮罩内板无空腔结构,仅仅是一层薄板,强度弱,传力少,变形大,易开裂,为避免后轮罩内板开裂,一般会将后轮罩内板料厚增加来保证后轮罩内板强度合格,因此导致整车的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该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可以为后轮罩内板减薄料厚和后减震器安装板减重料厚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侧围后部传力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包括: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后减震器安装板,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上且适于固定后减震器;C柱上加强板和C柱下加强板,所述C柱上加强板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相连,所述C柱下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外板上且所述C柱下加强板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在后轮罩外板上设置有C柱下加强板且C柱下加强板与C柱上加强板相连,因此C柱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向C柱上加强板传递的载荷变多,向地板纵梁传递的载荷变小,后减震器安装板和后轮罩内板需要承载的载荷更小,因此后减震器安装板和后轮罩内板的变形量会相应减小,这样为后轮罩内板减薄料厚和后减震器安装板减重料厚提供了便利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后部传力结构还包括:上边梁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和门槛梁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门槛梁加强板、所述C柱下加强板和所述C柱上加强板依次相连以构造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C柱下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间隔开以形成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内端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端相连且所述后轮罩外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外端低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内端,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端高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端。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罩外板包括: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内端且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限定出所述避让空间,所述C柱下加强板的外端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C柱下加强板的内端与所述延伸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C柱下加强板的内端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C柱下加强板的外端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本体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设置在所述C柱下加强板的内端且朝上延伸,所述第二翻边设置在所述C柱下加强板的外端且朝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分别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和所述车辆的地板纵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实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因此车辆的整体强度更高,且重量更轻,符合当下的车辆轻量化原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
后轮罩外板110,本体部111,延伸部112,
后轮罩内板120,后减震器安装板130,C柱上加强板140,
C柱下加强板150,第一翻边151,第二翻边152,空腔结构a,
上边梁加强板160,B柱加强板170,门槛梁加强板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可以包括:后轮罩外板110、后轮罩内板120、后减震器安装板130、C柱上加强板140和C柱下加强板150。
其中,后轮罩外板110和后轮罩内板120限定出避让空间以避让后侧车轮,减振器安装板设置在后轮罩内板120上且适于固定后减震器,减振器安装板可以承载由后侧车轮传递来的外载荷。
C柱上加强板140与后减震器安装板130相连,C柱下加强板150设置在后轮罩外板110上且C柱下加强板150与C柱上加强板140相连。也就是说,C柱本体不仅设置有上加强板,还设置有下加强板,因此C柱的整体结构强度得到了提升。
由车轮传递过来的外载荷一部分经由减振器安装板向下传递至车辆的地板纵梁,另一部分向上传递至C柱上加强板140。由于C柱增加了C柱下加强板150,因此C柱的整体结构强度得到了提升,因此地向C柱方向传递的力相较于现有未设置C柱下加强板150的C柱要大得多。由于从车轮传递过来的载荷大小不变,向C柱上加强板140传递的载荷多了,自然向地板纵梁传递的载荷就会变小,即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和后轮罩内板120需要承载的载荷更小,因此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和后轮罩内板120的变形量会相应减小,这样为后轮罩内板120减薄料厚和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减重料厚提供了便利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在后轮罩外板110上设置有C柱下加强板150且C柱下加强板150与C柱上加强板140相连,因此C柱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向C柱上加强板140传递的载荷变多,向地板纵梁传递的载荷变小,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和后轮罩内板120需要承载的载荷更小,因此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和后轮罩内板120的变形量会相应减小,这样为后轮罩内板120减薄料厚和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减重料厚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还包括:上边梁加强板160、B柱加强板170和门槛梁加强板180,上边梁加强板160、B柱加强板170、门槛梁加强板180、C柱下加强板150和C柱上加强板140依次相连以构造为环形结构。
具体地,上边梁加强板160的前端与B柱加强板170的上端相连,B柱加强板170的下端与门槛梁加强板180的前端相连,门槛梁加强板180的后端与C柱下加强板150的下端相连,C柱下加强板150的上端与C柱上加强板140的下端相连,C柱上加强板140的上端与上边梁加强板160的后端相连。
环形结构的门框结构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固有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固有频率高的环形结构不容易在关门时发生共振,降低了颤音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C柱下加强板150与后轮罩外板110间隔开以形成空腔结构a。设置空腔结构a可以进一步增加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的强度,使得传力效果更加,进一步降低了后轮罩内板120的厚度。
进一步地,后轮罩外板110的内端与后轮罩内板120的外端相连且后轮罩外板110与后轮罩内板120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具体地,后轮罩外板110的外端低于后轮罩外板110的内端,后轮罩内板120的外端高于后轮罩内板120的内端。也就是说,后轮罩构造为顶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结构,由此方便容纳后侧车轮。
更进一步地,后轮罩外板110包括:本体部111和设置在本体部111的内端且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12。本体部111与后轮罩内板120限定出避让空间,C柱加强板的外端与本体部111相连,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与延伸部112相连。后轮罩内板120的外端与延伸部112的内侧面焊接固定,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与延伸部112的外侧面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设置有第一翻边151,C柱下加强板150的外端设置有第二翻边152,第一翻边151与延伸部112固定连接,第二翻边152与本体部111固定连接。由此,C柱下加强板150可以牢固地安装在本体部111上。
具体地,第一翻边151设置在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且向上延伸,第二翻边152设置在C柱下加强板150的外端且朝下延伸。第一翻边151与延伸部112面面焊接固定,第二翻边152与后轮罩外板110面面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分别与C柱上加强板140和车辆的地板纵梁相连。后减震器安装板130焊接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20上且后减震器安装板130的上端与C柱上加强板140相连,后减震器安装板130的下端与车辆的地板纵梁相连。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因此车辆的整体强度更高,且重量更轻,符合当下的车辆轻量化原则。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轮罩外板(110)和后轮罩内板(120);
后减震器安装板(130),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130)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120)上且适于固定后减震器;
C柱上加强板(140)和C柱下加强板(150),所述C柱上加强板(140)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130)相连,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外板(110)上且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14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边梁加强板(160)、B柱加强板(170)和和门槛梁加强板(180),所述上边梁加强板(160)、所述B柱加强板(170)、所述门槛梁加强板(180)、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和所述C柱上加强板(140)依次相连以构造为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与所述后轮罩外板(110)间隔开以形成空腔结构(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外板(110)的内端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20)的外端相连且所述后轮罩外板(110)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20)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外板(110)的外端低于所述后轮罩外板(110)的内端,所述后轮罩内板(120)的外端高于所述后轮罩内板(120)的内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外板(110)包括:本体部(111)和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1)的内端且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12);
所述本体部(11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20)限定出所述避让空间,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的外端与所述本体部(111)相连,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与所述延伸部(11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设置有第一翻边(151),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的外端设置有第二翻边(152),所述第一翻边(151)与所述延伸部(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152)与所述本体部(1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51)设置在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的内端且朝上延伸,所述第二翻边(152)设置在所述C柱下加强板(150)的外端且朝下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器安装板(130)分别与所述C柱上加强板(140)和所述车辆的地板纵梁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100)。
CN201920510118.7U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09904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0118.7U CN209904878U (zh)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0118.7U CN209904878U (zh)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04878U true CN209904878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3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0118.7U Active CN209904878U (zh) 2019-04-15 2019-04-15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048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940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2896334A (zh) * 2021-03-31 2021-06-04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车辆及车身结构的装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940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2896334A (zh) * 2021-03-31 2021-06-04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车辆及车身结构的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4513B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结构
WO2021073356A1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09904878U (zh) 用于车辆的侧围后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CN104401402B (zh) 一种suv车型内板后部结构
US7484761B2 (en) Vehicle backbone
CN105235749B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汽车后部吸能结构及汽车
JP554942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3513502A (ja) 自動車のボディシェ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自動車用ボディシェル
US8870274B2 (en) Side member for a rear frame of a vehicle body
CN110228532B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215851491U (zh)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CN106114635A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板轻量化结构
CN210235107U (zh)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05930914U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板轻量化结构
CN206510985U (zh) 流水槽总成结构
CN206749892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07257798U (zh) 车辆后挡板
CN105564283A (zh) 汽车座椅碳纤维骨架
CN104648483B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骨架及具有其的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4296416U (zh) 一种后背门内板及采用该内板的后背门
JP5991157B2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3261907U (zh) 一种钣金结构、车门结构及汽车
CN108100038A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9553315U (zh)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