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0353U - 一种移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0353U
CN209870353U CN201920096488.0U CN201920096488U CN209870353U CN 209870353 U CN209870353 U CN 209870353U CN 201920096488 U CN201920096488 U CN 201920096488U CN 209870353 U CN209870353 U CN 209870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
support frame
support
group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64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安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964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0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0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0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车装置,包括移车器本体,所述移车器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三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左右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麦克纳姆轮,所述第二支撑架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且所述第二支撑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架在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作用下进行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移动灵活方便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移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自动移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问题日渐突出。汽车的乱停乱放、违章停车、占用消防通道、侵占他人车位等问题,在无法联系到驾驶员开走汽车的情况下,动用大型拖车工具对车辆进行移动显得既不实用也不及时,有些驾驶者为图方便等因素,将车辆停放在消防、急救通道,如果发生险情,应急通道的占用会使得专业车辆无法快速通过,从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移车器。
现有的移车器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人工安装并推动移车装置,费时费力并且只可短距离移动,移动方向性较难掌控,安全性低。
2、电动+人工现场操作的移车器。缺点:体积较大,移车器有较大部分处于车辆外部,导致移动半径大,需要有较大空间才可完成移车,并且需人工现场校对移车器位置速度慢。目前这两种都只适合在人工现场操作干预的情况下短距离、低概率使用、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移车装置体积大、移动不方便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车装置,包括移车器本体,所述移车器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三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左右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麦克纳姆轮,所述第二支撑架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且所述第二支撑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架在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作用下进行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固定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下方的多个第一横杆,所述固定轴纵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麦克纳姆轮,且所述麦克纳姆轮在所述第一横杆端部下方设置的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包括第一左侧千斤顶和第一右侧千斤顶,所述第一左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右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端上表面。
所述第一左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二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中,且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右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三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组千斤顶包括第二左侧千斤顶和第二右侧千斤顶,所述第二左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右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后端上表面。
所述第二左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四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四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架中,所述第三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右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五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五电机固定设置在第四固定架中,且所述第四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四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支撑板、第一承重板以及第二承重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顶部,所述第一承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承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后端上表面。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其可用于解决小区乱停放车辆的移动,还可应用大型车库的自动停取车服务,提高停取车效率及停车安全性,并有效增加停车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中第一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中第二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中第三支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200、移车器本体;201、第一支撑架;2011、固定轴;2012、第一横杆;2013、第一电机;202、第二支撑架;2021、第一支撑杆;2022、第二支撑杆;2023、第一连接杆;2024、第二连接杆;2025、第一固定杆;2026、第二固定杆;203、第三支撑架;2031、支撑板;2032、第一承重板;2033、第二承重板;204、麦克纳姆轮;205、第一电池组;206、第二电池组;2071、第一左侧千斤顶;2072、第二电机;2073、第一固定架;2074、第一弹簧;2075、第一右侧千斤顶;2076、第三电机;2077、第二固定架;2078、第二弹簧;2081、第二左侧千斤顶;2082、第四电机;2083、第三固定架;2084、第三弹簧;2085、第二右侧千斤顶;2086、第五电机;2087、第四固定架;2088、第四弹簧;203、第三支撑架;2031、支撑板;2032、第一承重板;2033、第二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包括移车器本体200,所述移车器本体200包括第一支撑架201、第二支撑架202 以及第三支撑架203,所述第二支撑架2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 201上,且所述第三支撑架20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02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201左右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麦克纳姆轮204,所述第二支撑架202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组205和第二电池组206,且所述第二支撑架202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组千斤顶207和第二组千斤顶 208,所述第三支撑架20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207和第二组千斤顶208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架203在第一组千斤顶207和第二组千斤顶208的作用下进行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移车装置利用麦克纳姆轮(在车轮不变方向的情况下,可实现多方向灵活转动,并且载重大优点),进入待移车辆侧面两轮间底盘完成顶升以及移动工作,能达到顶升速度快及移车半径极小的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201包括固定轴201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轴2011下方的多个第一横杆2012,所述固定轴2011纵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201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麦克纳姆轮204,且所述麦克纳姆轮204在所述第一横杆2012端部下方设置的第一电机2013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一横杆2012的数量为8个,分成两组第一横杆,每组第一横杆包括四个第一横杆,且两组第一横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轴2011的前后两端。通过上述设计,所述固定轴2011可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一横杆2012紧固连接,以提高第一支撑架201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支撑架201的安全可靠性,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202包括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所述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 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2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杆2024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支撑杆2021可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横杆2012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022可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横杆2012的右端固定连接,另外,第一连接杆2023和第二连接杆2024也可通过紧固螺栓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紧固连接,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护更换,同时安全可靠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包括第一左侧千斤顶2071和第一右侧千斤顶2075,所述第一左侧千斤顶207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21的前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右侧千斤顶207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022的前端上表面。同时,第一左侧千斤顶2071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二电机2072进行驱动;第一右侧千斤顶2075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三电机2076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二组千斤顶包括第二左侧千斤顶2081和第二右侧千斤顶2085,所述第二左侧千斤顶208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21的后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右侧千斤顶208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022的后端上表面。同时,第二左侧千斤顶2081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四电机2082进行驱动;第二右侧千斤顶2085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五电机2086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一电池组205向第一组千斤顶中的第二电机2072和第三电机2076提供电能。所述第一左侧千斤顶2071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二电机2072进行驱动,且所述第二电机2072通过第一固定架2126以及第一弹簧2127固定在第三支撑架203 的底部,即第二电机2072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073中,且第一固定架2073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2074与所述第三支撑架203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可避免第二电机2072在第一左侧千斤顶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一右侧千斤顶2075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三电机2076进行驱动,所述第三电机2076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077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架2077的顶端通过第二弹簧2078 与所述第三支撑架203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可避免第三电机2076在第一右侧千斤顶2075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二电池组202向第二组千斤顶中的第四电机2082和第五电机2086提供电能。所述第二左侧千斤顶2081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四电机2082进行驱动,且所述第四电机2082通过第三固定架2083以及第三弹簧2084固定在第三支撑架203 的底部,即第四电机2082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架2083中,且第三固定架2083的顶端通过第三弹簧2084与所述第三支撑架203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可避免第四电机2082在第二左侧千斤顶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二右侧千斤顶2085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五电机2086进行驱动,所述第五电机2086固定设置在第四固定架2087中,且所述第四固定架2087的顶端通过第四弹簧2088 与所述第三支撑架203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可避免第五电机2086在第二右侧千斤顶2085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杆2025和第二固定杆2026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组205和第二电池组206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202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杆202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使第一支撑杆2021和第二支撑杆2022的结合更加牢固,安全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所述第三支撑架203包括支撑板2031、第一承重板2032以及第二承重板2033,其中:所述支撑板2031 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顶部,所述第一承重板 203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31的前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承重板2033 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31的后端上表面。通过上述设计,所述第一承重板2032以及第二承重板2033可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支撑板2031固定连接,提高第三支撑架的强度,且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护,且安全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车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以下以移车装置右侧靠近待移车辆为例):
1、将移车装置移动到待移车辆的左侧面。
2、调整移车装置与待移车辆前后轮之间的间距,最终达到前后距离均等。
3、在移车装置与待移车辆的位置调整完毕后,开始横向移动进入待移车辆的底部。
4、待移车装置在待移车辆底部移动至恰当位置后停止,自动启动顶升功能,由第二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左侧千斤顶的螺纹杆、第三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右侧千斤顶的螺纹杆、第四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左侧千斤顶的螺纹杆以及第五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右侧千斤顶的螺纹杆一定圈数后,将待移车辆顶升抬离地面。
5、顶升完成后,开始移动待移车辆。
6、待移车辆到达停车位后,启动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下降功能,下降完成后自动移车器自动从待移车辆的左侧面横向退出,完成整个移车工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车器本体,所述移车器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三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左右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麦克纳姆轮,所述第二支撑架内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且所述第二支撑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架在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作用下进行上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固定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下方的多个第一横杆,所述固定轴纵向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麦克纳姆轮,且所述麦克纳姆轮在所述第一横杆端部下方设置的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包括第一左侧千斤顶和第一右侧千斤顶,所述第一左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右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端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二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中,且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右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三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千斤顶包括第二左侧千斤顶和第二右侧千斤顶,所述第二左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右侧千斤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后端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四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四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架中,所述第三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右侧千斤顶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第五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五电机固定设置在第四固定架中,且所述第四固定架的顶端通过第四弹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支撑板、第一承重板以及第二承重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千斤顶和第二组千斤顶的顶部,所述第一承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承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后端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CN201920096488.0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移车装置 Active CN209870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6488.0U CN209870353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移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6488.0U CN209870353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移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0353U true CN209870353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6488.0U Active CN209870353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移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0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4128A (zh) * 2020-06-19 2020-10-09 常林 一种消防车用清障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4128A (zh) * 2020-06-19 2020-10-09 常林 一种消防车用清障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9940B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
CN205893958U (zh) 一种无轨电动伸缩式私人车位占位器
CN106121316A (zh) 滑触线充电式立体车库单元
CN105863350A (zh) 一种可升降车轮装置、侧方位停车***以及控制***
CN209870353U (zh) 一种移车装置
CN210195400U (zh) 一种自动泊车机器人的测量存取装置
CN108442780A (zh) 一种汽车停车装置
CN204983801U (zh) 错位侧倾立体车位
CN205983851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节能交通灯
CN110130694B (zh) 一种弹簧储能式立体停车库
CN210478658U (zh) 一种无人机辅助远程遥控自动移车装置
CN208380202U (zh) 一种汽车停车装置
CN211770014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升降架
CN209874592U (zh) 一种立体式共享单车车库
CN109854019B (zh) 柱式停车装置
CN2177764Y (zh) 电动液压升降泊车装置
CN207032983U (zh) 一种汽车停放装置
CN2371265Y (zh) 地坑升降式停车装置
CN209908050U (zh) 一种旋转式自动立体车库
CN204850597U (zh) 立体车位的下层停车结构
CN219012113U (zh) 一种新型吊装式停车结构
CN109667455B (zh) 一种升降式多功能停车装置
CN221400019U (zh) 一种具有可高效充电的载车板的立体车库
CN216305517U (zh) 一种机械车库结构
CN220747807U (zh) 一种多层停车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