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3235U -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3235U
CN209573235U CN201920143217.6U CN201920143217U CN209573235U CN 209573235 U CN209573235 U CN 209573235U CN 201920143217 U CN201920143217 U CN 201920143217U CN 209573235 U CN209573235 U CN 209573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adiation
radiation heating
infrared
heating
cigaret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32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孝峰
张晓宇
周顺
何庆
王成虎
曹芸
张亚平
郑丰
鲍穗
田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Anhu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32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3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3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3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和***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内的烟弹;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红外辐射加热部件、控制部件和电池组件,以及将三者包裹成一体的外壳部件;红外辐射加热部件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管,和包围在红外辐射加热管外侧的隔热部件;在红外辐射加热管中心设置有沿轴线贯穿的烟弹***腔。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均匀通透,克服了电阻式加热技术存在的加热不均匀、易局部过热碳化、预热时间偏长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属于新型烟草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颁布与实施,各国政府的烟草管控措施日趋严格,对烟草的监管立法也愈加严格,控烟和反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对烟草有了新的认识。
诸如上述原因使传统卷烟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卷烟产销量有所下降的同时,其他类型烟草制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世界烟草市场产品结构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积极发展全系列烟草制品逐渐成为各个跨国烟草公司的战略取向。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三种主要的新型烟草制品类型:加热不燃烧型烟草制品、电子烟和无烟气烟草制品。其中,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是一种靠加热不同形式的烟草材料产生释烟效果的新型烟草制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新型烟草制品的重要品类之一。
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一般是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将烟草香味传递给消费者,其外观与消费方式上也与传统卷烟相似,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满足了消费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这种“加热不燃烧”的方式,使烟草只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低于500℃)被加热,避免了烟草高温燃烧导致的焦油和大量有害化合物生成,而且由于基本没有侧流烟气,不会产生二手烟气,不会对公共环境产生影响。近年来众多烟草制造企业、研究机构都看到了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巨大潜力,重金投入这一领域,并收获颇丰。其中,电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由于具有加热温度可控、加热方式灵活、使用方便时尚等优点,具有更高的关注度,是当前国内外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电阻式加热技术,如菲莫国际的IQOS、英美烟草的GLO、韩国KT&G公司FIIT、中国烟草四川中烟的宽窄子弹头、广东中烟的MU、湖北中烟的COO、日烟集团的PLOOM等,目前在市场上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电加热新型卷烟发热器加热参数控制及传热方式对产品抽吸品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热器具温度控制、传热均匀性以及传热途径等成为电加热新型卷烟烟具研发的技术关键。但电阻加热型新型卷烟烟具存在加热元件发热不均匀、制作工艺复杂、有热阻和热惯性,进而导致温度控制精度低、易烤糊烟支等缺陷,影响了产品的品牌化实施及市场推广。
相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电阻式加热技术,红外辐射加热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基本原理是当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吸收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红外辐射加热的主要优点为:具有穿透力,能内外同时加热,从而使得加热均匀通透;不需热传介质传递,热效率良好;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加热过程干净,无污染;温度控制容易、且升温迅速,安全性高。因此,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可有效避免现有电阻式加热技术存在的升温速率慢、加热不均匀、温控精度不高等技术缺陷。专利201680028124.8提供了一种采用透镜聚集光源来加热烟草材料的方案,专利201280029745.X、201280029784.X和201280030681.5报道了采用内芯氯素红外灯加热烟草材料的方案。近年来,逐渐发展出了具有高红外辐射的电热膜材料,其为纯电阻电路,可以将绝大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再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出去,该类材料具有功率密度高、电热转换效率高、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元件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但目前,该材料主要用在中型和大型电热转换场合,微型化后存在电热转换时间长、加热效率低、热损耗偏大的缺陷。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微型化红外辐射加热的有效方案,不仅能避免现有电阻式加热技术固有的升温速率慢、加热不均等缺陷,还能够避免现有红外加热技术难以微型化后存在的电热转换时间长、加热效率低、热损耗偏大等缺陷。此外,还希望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响应时间短、温度调控迅速灵敏的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以实现对加热不燃烧烟弹进行“脉冲式”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旨在通过合理设计红外辐射加热***,使红外辐射加热***微型化,并使红外辐射加热占比达到90%以上,保证采用该气雾生成***抽吸配套烟支时,烟气释放快速充足稳定。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点在于: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和***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内的烟弹;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红外辐射加热部件、控制部件和电池组件,以及将三者包裹成一体的外壳部件。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部件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管,和包围在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外侧的隔热部件;在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中心设置有沿轴线贯穿的烟弹***腔,用于***所述烟弹。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包括耐高温透明基体管、涂覆在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外壁的红外辐射涂层、以及涂覆在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的两端红外辐射涂层上的两段导电涂层;所述导电涂层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涂层通电;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用于在通电后释放红外辐射线,并穿过耐高温透明基体管,到达烟弹***腔,从而对***至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内部的烟弹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为碳化硅陶瓷管、微晶玻璃陶瓷管或石英管中一种,对红外光透过率在95%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辐射涂层为本体式红外辐射涂层或复合式红外辐射涂层。所述本体式红外辐射涂层具有导电和红外辐射的双重功能,是由ABO3型钙钛矿材料在耐高温透明基体管表面成膜获得,其中A位原子为La、Sr、Ca、Mn、Co中的至少一种,B位原子为Al、Ni、Fe、Co、Mn、Mo和Cr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复合式红外辐射涂层是由导电材料和红外辐射材料按质量比40%-70%:60%-30%经高温雾化喷涂在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表面,而形成的具有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薄膜。所述导电材料为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铟、银和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红外辐射材料为碳材料、锆钛系氧化物、锆钛系氮化物、锆钛系硼化物、锆钛系碳化物、铁系氧化物、铁系氮化物、铁系硼化物、铁系碳化物、稀土系氧化物、稀土系氮化物、稀土系硼化物、稀土系碳化物、镍钴系氧化物、镍钴系氮化物、镍钴系硼化物和镍钴系碳化物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电阻在0.3-8Ω、厚度在0.2-200μm、在200-400℃的红外辐射波长在5-15μm之间、红外法向比辐射率在0.85-0.95。
所述隔热部件包括隔热腔、涂覆在所述隔热腔内壁上的红外线反射层、以及填充在所述隔热腔内的气凝胶。
进一步地,所述气凝胶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或碳气凝胶,密度为0.3-4.5mg/cm3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厚度在10-200μm之间,可为金、银、镍、铝、金合金、银合金、镍合金、铝合金、金的氧化物、银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铝的氧化物中一种或多种电镀而成。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与所述隔热部件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环连接,使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外侧壁与所述隔热部件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隔热部件的下表面直接固定在所述控制部件上表面;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下端面通过第二连接环固定在所述控制部件上表面;在所述第一连接环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在所述第二连接环上垂直于轴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使得烟支抽吸时,气流可通过第一连接环上的通气孔进入红外辐射加热管与隔热部件之间的空腔,再经第二连接环上的通气孔进入红外辐射加热管内部的烟弹***腔。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的通气孔直径为0.5-2.0mm,优选为0.8-1.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突出于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的内壁,从而形成烟弹的限位台。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烟杆还包括连接于控制部件上表面、位于红外辐射加热管烟弹***腔内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烟弹***腔内的实时温度和压力,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部件,以使控制部件根据压力变化获得抽吸口数,并根据抽吸口数和空腔内的实时温度,控制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工作。
所述外壳部件包括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包裹在控制部件和电池组件外侧,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包裹在红外辐射加热部件外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外表面涂布有一层红外辐射材料,厚度在50-300μm,用以降低抽吸时烟具***的温度。所述红外辐射材料为碳材料、锆钛系氧化物、锆钛系氮化物、锆钛系硼化物、锆钛系碳化物、铁系氧化物、铁系氮化物、铁系硼化物、铁系碳化物、稀土系氧化物、稀土系氮化物、稀土系硼化物、稀土系碳化物、镍钴系氧化物、镍钴系氮化物、镍钴系硼化物和镍钴系碳化物中至少一种。
所述烟弹包括释烟部和滤嘴部,所述释烟部和滤嘴部通过商标纸连接;所述释烟部由烟草材料和包裹在烟草材料***的卷烟纸组成;所述滤嘴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降温部、第二降温部和第三降温部,所述第一降温部靠近所述释烟部、所述第三降温部位于唇端;在所述第一降温部和所述第二降温部的中轴皆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空腔,在所述第三降温部的中轴设有凝胶线。
进一步地,所述烟草材料可为烟草颗粒、自然排列烟丝和有序排列烟丝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温部中轴空腔的体积为第二降温部中轴空腔体积的1.5-3.0倍。二者空腔截面可为任意形状,第一降温部优选为五角星形、第二降温部优选为圆形。
进一步地,凝胶线含量占整个第三降温部质量的20-40%,凝胶线为分子量在4000-10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为非接触式辐射加热,加热均匀通透,克服了电阻式加热技术存在的加热不均匀、易局部过热碳化、预热时间偏长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包括本质式红外辐射和涂层式红外辐射,均具有将热量快速转换成红外辐射的能力,与现有红外辐射加热技术相比,克服了预热时间过长,加热温度曲线无法实现“脉冲式”加热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通过气凝胶隔热和红外辐射降温,有效降低烟具***温度,克服了现有烟具抽吸过程中加热部***过烫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红外辐射加热烟具的红外加热腔体,对不同结构烟弹均具有较好匹配性,给烟弹设计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式红外辐射加热烟具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烟弹***至***式红外辐射加热烟具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法明红外辐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1为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2为控制部件;13为电池组件;14为外壳部件;151为第一连接环;152为第二连接环;16为温度传感器;17为压力传感器;111为红外辐射加热管;1111为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2为红外辐射涂层;1113为导电涂层;112为隔热部件;1121为隔热腔;1122为红外线反射层;1123为气凝胶;141为第一外壳部件;142为第二外壳部件;21为释烟部;22为第一降温部;23为第二降温部;24为第三降温部;241为凝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和***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内的烟弹;
红外辐射加热烟杆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1、控制部件12和电池组件13,以及将三者包裹成一体的外壳部件14;
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1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和包围在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外侧的隔热部件112;在红外辐射加热管111中心设置有沿轴线贯穿的烟弹***腔,用于***烟弹;
如图4所示,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包括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1、涂覆在耐高温透明基体管外壁的红外辐射涂层1112、以及涂覆在耐高温透明基体管的两端红外辐射涂层1112上的两段导电涂层1113;导电涂层1113与电池组件13电连接,用于对红外辐射涂层1112通电;红外辐射涂层1112用于在通电后释放红外辐射线,穿过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1,到达烟弹***腔,从而对***至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1内部的烟弹2进行加热。
具体实施时,耐高温透明基体管为碳化硅陶瓷管、微晶玻璃陶瓷管或石英管中一种,对红外光透过率不低于95%。若对红外光透过低于95%,会因吸收效应降低作用到烟草材料上的红外辐射光,从而降低红外辐射加热效率。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石英管,对红外光透过率为96%。
具体实施时,红外辐射涂层为本体式红外辐射涂层或复合式红外辐射涂层。本体式红外辐射涂层具有导电和红外辐射的双重功能,是由ABO3型钙钛矿材料在耐高温透明基体管表面成膜获得,其中A位原子为La、Sr、Ca、Mn、Co中的至少一种,B位原子为Al、Ni、Fe、Co、Mn、Mo和Cr中的至少一种。复合式红外辐射涂层是由导电材料和红外辐射材料按质量比40%-70%:60%-30%经高温雾化喷涂在耐高温透明基体管表面,而形成的具有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薄膜。导电材料为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铟、银和铜中的至少一种。红外辐射材料为碳材料、锆钛系氧化物、锆钛系氮化物、锆钛系硼化物、锆钛系碳化物、铁系氧化物、铁系氮化物、铁系硼化物、铁系碳化物、稀土系氧化物、稀土系氮化物、稀土系硼化物、稀土系碳化物、镍钴系氧化物、镍钴系氮化物、镍钴系硼化物和镍钴系碳化物中至少一种。若红外辐射材料比例大于70%或低于40%,都会导致其与导电材料不能形成纳米尺度的三维互贯网络,造成红外辐射发生滞后,加热不及时。
具体实施时,红外辐射涂层的电阻在0.3-8Ω。电阻低于0.3Ω,存在短路的风险,电阻高于8Ω,存在红外辐射响应时间长、升温速率慢的缺陷。红外辐射涂层的电阻优选在0.5-5Ω。
具体实施时,红外辐射涂层的厚度在0.2-200μm。若厚度低于0.2μm,电阻率较高,存在加热响应时间偏长、升温速率慢的缺陷。若厚度高于200μm,电阻率较低,存在短路风险。红外辐射涂层的厚度优选在1-50μm。
具体实施时,红外辐射涂层在200-400℃的红外辐射波长在5-15μm之间、红外法向比辐射率在0.85-0.95。加热不燃烧卷烟适宜的温度是200-400℃之间,低于200℃烟气不能有效释放,高于400℃释烟材料存在被引燃的风险。释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含氮的有机官能团,对5-15μm之间红外光能够有效吸收,若红外发射波长低于5μm或者高于15μm,所产生红外光不能有效加热释烟材料。另外,红外法向比辐射率直接衡量红外辐射材料将热量转换为红外辐射的比例,若该值低于0.85,意味着热至红外的转换效率偏低,导致热传导或热对流加热效应占比偏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电材料采用氧化锡、红外辐射材料采用钴酸镍,通过两者前驱体(乙酸镍和碳酸钴)在750℃雾化喷涂在石英管上形成具有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薄膜,形成电阻为3Ω、厚度为50μm,红外辐射波长在5-15微米μm、红外法向比辐射率为0.90的红外辐射涂层。
如图5所示,隔热部件112包括隔热腔1121、涂覆在隔热腔1121内壁上的红外线反射层1122、以及填充在隔热腔内的气凝胶1123。红外辐射涂层是涂布在石英管外层,红外光会向外辐射,而且,红外辐射发生率也不是100%,存在热量以传导或对流方式扩散的现象,因此在红外辐射加热管外侧需加一个隔热部件,不仅可以反射红外光至释烟材料,降低热损失,也可以阻隔热量向外扩散,避免引起烟具发烫。具体实施时,气凝胶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或碳气凝胶,密度为0.3-4.5mg/cm3。红外线反射层厚度在10-200μm之间,可为金、银、镍、铝、金合金、银合金、镍合金、铝合金、金的氧化物、银的氧化物、镍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物中一种或多种电镀而成。本实施例中,采用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隔热材料,密度为0.35mg/cm3,采用厚度为50微米的金膜作为红外反射涂层。
红外辐射加热管111与隔热部件112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环151连接,使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外侧壁与隔热部件112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隔热部件112的下表面直接固定在控制部件12上表面;红外辐射加热管111下端面通过第二连接环152固定在控制部件12上表面;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连接环151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在第二连接环152上垂直于轴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具体实施例,各部件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连。
第二连接环152的内壁突出于红外辐射加热管111的内壁,从而形成烟弹2的限位台。即第二连接环的内径小于烟弹直径,确保烟弹***红外辐射加热管时,烟弹底端与红外辐射加热管底端平齐,避免堵塞气流通路。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的通气孔直径为0.5-2.0mm,优选为0.8-1.5mm。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环设有4个直径为1.0mm的通气孔,第二连接环上设有4个直径为1.5mm的通气孔,第二连接环的内径为6.0mm。
红外辐射加热烟杆1还包括连接于控制部件12上表面、位于红外辐射加热管111烟弹***腔内的温度传感器16和压力传感器17,分别用于检测烟弹***腔内的实时温度和压力,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部件12,以使控制部件12根据压力变化获得抽吸口数,并根据抽吸口数和空腔内的实时温度,控制红外辐射加热管工作。
外壳部件14包括第一外壳部件141和第二外壳部件142,二者分离设置,可通过螺纹或磁吸连接;第一外壳部件141包裹在控制部件12和电池组件13外侧,第二外壳部件142包裹在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1外侧。
第二外壳部件包裹在红外辐射加热部件的***,存在发烫的风险。具体实施时,在第二外壳部件的外表面涂布有一层红外辐射材料,厚度在50-300μm,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红外光辐射到环境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抽吸时烟具***的温度。所用红外辐射材料为碳材料、锆钛系氧化物、锆钛系氮化物、锆钛系硼化物、锆钛系碳化物、铁系氧化物、铁系氮化物、铁系硼化物、铁系碳化物、稀土系氧化物、稀土系氮化物、稀土系硼化物、稀土系碳化物、镍钴系氧化物、镍钴系氮化物、镍钴系硼化物和镍钴系碳化物中至少一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外壳部件的外表面涂覆一层厚度为100微米的碳材料。
烟弹包括释烟部21和滤嘴部,释烟部和滤嘴部通过商标纸连接;释烟部21由烟草材料和包裹在烟草材料***的卷烟纸组成;滤嘴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降温部22、第二降温部23和第三降温部24,第一降温部22靠近释烟部21、第三降温部24位于唇端;在第一降温部22和第二降温部23的中轴皆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空腔,在第三降温部24的中轴设有凝胶线241。具体实施时,商标纸包裹第一降温部22、第二降温部23和第三降温部24的全部,包裹释烟部21的5cm长度。烟弹直径为7.3mm,烟弹长度为50mm。使用时,以释烟部朝下,将烟弹***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内,保证释烟部全部位于耐高温透明基体管的烟弹***腔内。
具体实施时,烟草材料可为烟草颗粒、自然排列烟丝和有序排列烟丝中的一种。红外辐射具有穿透性,可以实现非接触加热,因此对配套烟弹设计带来较大创新空间。无论是颗粒型的烟草材料、无序烟丝型烟草材料,还是有序排列式烟丝,都可以利用红外辐射进行加热,并且不会对烟支造成物理损伤,免去了市售产品需烟支辅助提取装置的缺陷,再者烟具亦不需要清洗。
具体实施时,第一降温部中轴空腔的体积为第二降温部中轴空腔体积的1.5-3.0倍。二者空腔截面可为任意形状,第一降温部优选为五角星形、第二降温部优选为圆形。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通常需要通过特殊嘴棒设计达到烟气降温和烟气低截留的双重效果。所以通过不同空腔嘴棒组合改变烟气运动状态,并辅以凝胶线来降低烟气温度,同时又满足了烟气低截留的要求。
具体实施时,凝胶线含量占整个第三降温部质量的20-40%,凝胶线为分子量在4000-10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若聚乙二醇分子量低于4000,吸热融化后,存在流淌的风险;若分子量高于50000,聚乙二醇粘度偏高,给加工成型带来不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降温部中轴空腔体积为第二降温部中轴空腔体积的2倍,第三降温部内凝胶线含量占整个第三降温部质量的30%,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0。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定控制部件的软件,使红外辐射加热管产生“脉冲式”加热温度曲线。在烟支抽吸时,通过红外辐射加热管底部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抽吸,进而快速触发增强红外辐射加热,产生“脉冲式”加热,抽吸结束后,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传递给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向红外辐射加热管发出红外辐射降低信号。本实施例中,启动加热后,温度可在6秒内上升至300℃,再维持9秒,预热完成,可以抽吸。完成第1口抽吸后,温度开始降低至270℃,第2口抽吸时,温度会在0.5秒内上升至300℃,然后又降温至270℃,第三口抽吸时,温度同样会在0.5秒内上升至300℃,然后又降至270℃,随后的每一口都重复第二口和第三口的加热曲线,最终形成“脉冲式”温度曲线。

Claims (9)

1.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和***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内的烟弹;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烟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1)、控制部件(12)和电池组件(13),以及将三者包裹成一体的外壳部件(14);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1)包括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和包围在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外侧的隔热部件(112);在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中心设置有沿轴线贯穿的烟弹***腔,用于***所述烟弹;
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包括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1)、涂覆在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外壁的红外辐射涂层(1112)、以及涂覆在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的两端红外辐射涂层(1112)上的两段导电涂层(1113);所述导电涂层(1113)与所述电池组件(13)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红外辐射涂层(1112)通电;所述红外辐射涂层(1112)用于在通电后释放红外辐射线并穿过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1),到达烟弹***腔,从而对***至所述耐高温透明基体管(1111)内部的烟弹进行加热;
所述隔热部件(112)包括隔热腔(1121)、涂覆在所述隔热腔(1121)内壁上的红外线反射层(1122)、以及填充在所述隔热腔内的气凝胶(1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与所述隔热部件(112)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环(151)连接,使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外侧壁与所述隔热部件(112)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隔热部件(112)的下表面直接固定在所述控制部件(12)上表面;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下端面通过第二连接环(152)固定在所述控制部件(12)上表面;
在所述第一连接环(151)上沿轴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在所述第二连接环(152)上垂直于轴向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烟杆(1)还包括连接于控制部件(12)上表面、位于红外辐射加热管(111)烟弹***腔内的温度传感器(16)和压力传感器(17),分别用于检测烟弹***腔内的实时温度和压力,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部件(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152)的内壁突出于所述红外辐射加热管(111)的内壁,从而形成烟弹(2)的限位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部件(14)包括第一外壳部件(141)和第二外壳部件(142);所述第一外壳部件(141)包裹在控制部件(12)和电池组件(13)外侧,所述第二外壳部件(142)包裹在红外辐射加热部件(11)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涂层(1112)的电阻在0.3-8Ω、厚度在0.2-200μm、在200-400℃的红外辐射波长在5-15μm之间、红外法向比辐射率在0.85-0.9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142)的外表面涂布有一层红外辐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包括释烟部(21)和滤嘴部,所述释烟部和滤嘴部通过商标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烟部(21)由烟草材料和包裹在烟草材料***的卷烟纸组成;
所述滤嘴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降温部(22)、第二降温部(23)和第三降温部(24),所述第一降温部(22)靠近所述释烟部(21)、所述第三降温部(24)位于唇端;在所述第一降温部(22)和所述第二降温部(23)的中轴皆设有沿轴向贯通的空腔,在所述第三降温部(24)的中轴设有凝胶线(241)。
CN201920143217.6U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Active CN209573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3217.6U CN209573235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3217.6U CN209573235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3235U true CN209573235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80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3217.6U Active CN209573235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323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0433A (zh) * 2019-01-25 2019-05-21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CN112998321A (zh) * 2019-12-20 2021-06-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
WO2021143872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
WO2022001605A1 (zh) * 2020-07-02 2022-01-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EP4085776A4 (en) * 2020-01-02 2023-06-21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HEATER AND SMOKING SET INCLUDING HEAT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0433A (zh) * 2019-01-25 2019-05-21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CN112998321A (zh) * 2019-12-20 2021-06-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
EP4085776A4 (en) * 2020-01-02 2023-06-21 Shenzhen First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HEATER AND SMOKING SET INCLUDING HEATER
WO2021143872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
WO2022001605A1 (zh) * 2020-07-02 2022-01-06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组件和加热不燃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0433A (zh)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CN109674093A (zh) 一种内芯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CN209573235U (zh) 一种***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CN209527880U (zh) 一种内芯式红外辐射加热气雾生成***
US10455861B2 (en) Aerosol generating article including a heat-conducting element and a surface treatment
CN108095203A (zh) 一种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用辐射式加热装置
CN110613173A (zh) 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草装置
CN207125321U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8095195A (zh) 一种气雾产生物品
CN108926037A (zh) 吸烟***及其烟制品
CN207784281U (zh) 一种低温烟用发热体及低温烟
CN108926036A (zh) 吸烟***及其吸烟装置
CN109793283A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用电红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89799A1 (zh) 一种在烟支前端感应加热的发烟装置
CN109793265A (zh)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加热功能的卷烟纸
CN207626559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
CN209314938U (zh) 基于纸空管一体成型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
CN109440538A (zh) 一种环形加热不燃烧卷烟纸
CN211268662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具发热体
CN109805446A (zh) 一种磁感应雾化装置及磁感应发热抽吸装置
CN106800404A (zh) 一种电饭锅用高导热陶瓷内胆
CN207626558U (zh) 一种气雾产生物品
CN215075568U (zh) 一种二元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弹
CN207855048U (zh) 一种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用辐射式加热装置
CN203952406U (zh) 一种发热体加热卷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