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3973U -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3973U
CN209243973U CN201821435427.4U CN201821435427U CN209243973U CN 209243973 U CN209243973 U CN 209243973U CN 201821435427 U CN201821435427 U CN 201821435427U CN 209243973 U CN209243973 U CN 209243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connecting plate
wall
cover board
shap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54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长火
吴国欧
梅晓东
张超
徐双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shin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shin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shin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354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3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3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3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包括盖板、L形连接板、L形导流结构及排水槽,其中,盖板用于扣装在墙体顶部,盖板的侧边沿墙体向下延伸并与墙体间形成间隙;L形连接板的第一边与盖板的侧边交错地设置于盖板的侧边与墙体之间并连接于盖板和/或墙体,L形连接板的第二边向远离墙体的方向延伸用于与光伏组件搭接,L形连接板与光伏组件之间形成排水间隙;L形导流结构沿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的间隙设置;排水槽位于排水间隙以及L形导流结构远离墙体的一端的下方;上述结构避免了填缝带来的防水隐患,施工不受天气因素的干扰,施工难度低,不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首先连接板与墙面连接缝需要做到防水,其次,在屋顶坡面较长情况下,不可能制作超长的连接板,一个连接件完成防水,不便于生产和运输,需要多块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连接板之间需要防水。而现有的连接板与连接板之间采用对接或搭接的形式,搭接长度不够,或搭接处材料变形,或屋面坡度较小情况下,易产生雨水回流而漏水;若以打胶或粘沥青防水材料封闭连接缝以防水堵漏,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且受外界光照、温度、雨水作用,易失效而漏水,使用寿命短,不可靠也不美观。
因此,如何改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衔接防水结构,以使其便于施工,避免使用防水材料填缝,提高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以达到使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衔接防水结构便于施工,避免使用防水材料填缝,提高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的光伏建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包括:
用于扣装在墙体顶部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侧边沿墙体向下延伸并与墙体间形成间隙;
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第一边与所述盖板的侧边交错地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侧边与所述墙体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盖板和/或所述墙体,所述L形连接板的第二边向远离墙体的方向延伸用于与光伏组件搭接,所述L形连接板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形成排水间隙;
L形导流结构,沿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的间隙设置,用于防止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间隙漏水;
排水槽,位于所述排水间隙以及所述L形导流结构远离墙体的一端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L形顶板以及泛水板,所述L形顶板的第一边设置于墙体顶部,第二边沿墙体向下延伸,所述泛水板与所述L形顶板的第二边交错设置,且连接于所述L形顶板的第二边朝向墙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L形连接板的第一边至少与所述泛水板交错地设置于所述泛水板与墙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L形导流结构为L形导流槽,所述L形导流槽的第一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一边间隙与墙体之间,所述L形导流槽的第二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二边间隙的下方,所述L形导流槽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和/或墙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L形连接板的端部边缘翻折与所述L形导流槽配合构成迷宫结构。
优选地,所述L形导流结构为L形导流扣件,所述L形导流扣件的第一边罩扣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一边的间隙并位于所述L形连接板远离墙体的一侧,所述L形导流扣件的第二边罩扣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二边的间隙上,所述L形连接板端部边缘向所述L形导流扣件方向翻折与所述L形导流扣件配合构成迷宫结构,所述L形导流扣件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所述盖板的侧边连接。
优选地,所述L形导流结构由所述L形连接板端部边缘翻折构成。
优选地,所述L形连接板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边缘翻折形成所述L形导流结构。
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光伏组件,所述建筑主体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通过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衔接。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与压块配合将所述L形连接板的边缘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夹持固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包括盖板、L形连接板、L形导流结构以及排水槽,其中,盖板用于扣装在墙体的顶部,盖板的侧边沿墙体向下延伸并与墙体间形成间隙;L形连接板的第一边与盖板的侧边交错地设置于盖板的侧边与墙体之间并连接于盖板和/或墙体,L形连接板的第二边向远离墙体的方向延伸用于与光伏组件搭接,L形连接板与光伏组件之间形成排水间隙;L形导流结构沿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的间隙设置,用于防止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间隙漏水;排水槽位于排水间隙以及L形导流结构远离墙体的一端的下方;
综上所述,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盖板与L形连接板间的交错结构可将落于盖板的雨水引导至L形连接板,随直接落在L形连接板上的雨水一同经排水间隙流入排水槽,落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间隙的雨水在L形导流结构的引导下,最终落入排水槽;由此可见,上述衔接防水结构在使用时无需使用防水材料填补连接缝,避免了工人填缝技术以及填缝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防水隐患,而且施工不受天气因素的干扰,不会因下雨而不能进行填缝等工艺而延误施工周期;各构件的连接缝通过构件间的配合将雨水导入排水槽中实现防水,只需要按照顺序将各构件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上即可,施工难度较低,便于操作,不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采用了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因此该光伏建筑兼具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L形导流槽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L形连接板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L形导流槽与L形连接板配合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L形导流槽与L形连接板配合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L形导流扣件与L形连接板配合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相邻两L形连接板之间形成L形导流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相邻两L形连接板之间形成L形导流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个L形连接板形成L形导流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的轴测图。
其中:
10为盖板;110为L形顶板;120为泛水板;
20为L形连接板;210为L形连接板第一边;220为L形连接板第二边;230、230’为防水折边;
30为L形导流结构;310、310’为L形导流槽;311为L形导流槽第一边;312为L形导流槽第二边;313、313’为挡水条;320为L形导流扣件;330为两L形连接板间的迷宫结构;
40为排水槽;50为墙体;60为光伏组件;70为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以达到使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衔接防水结构便于施工,避免使用防水材料填缝,提高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目的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的光伏建筑。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的第二轴测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该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包括盖板10、L形连接板20、L形导流结构30以及排水槽40。
其中,盖板10用于扣装在墙体50的顶部,盖板10的侧边沿墙体50向下延伸并与墙体50间形成间隙;L形连接板20的第一边与盖板10的侧边交错地设置于盖板10的侧边与墙体50之间并连接于盖板10和/或墙体50,L形连接板20的第二边向远离墙体50的方向延伸用于与光伏组件60搭接,L形连接板20与光伏组件60之间形成排水间隙;L形导流结构30沿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的间隙设置,用于防止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间隙漏水;排水槽40位于排水间隙以及L形导流结构30远离墙体50的一端的下方;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利用盖板10与L形连接板20间的交错结构可将落于盖板10的雨水引导至L形连接板20,随直接落在L形连接板20上的雨水一同经排水间隙流入排水槽40,落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间隙的雨水在L形导流结构30的引导下,最终落入排水槽40;由此可见,上述衔接防水结构在使用时无需使用防水材料填补连接缝,避免了工人填缝技术以及填缝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防水隐患,而且施工不受天气因素的干扰,不会因下雨而不能进行填缝等工艺而延误施工周期;各构件的连接缝通过构件间的配合将雨水导入排水槽40中实现防水,只需要按照顺序将各构件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上即可,施工难度较低,便于操作,不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在墙体50较矮的情况下,盖板10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包括一用于将盖板10连接于墙体50的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相连并向下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与墙体50之间可以平行,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
当墙体50较高时,盖板10采用一体结构将导致盖板10尺寸过大,不便于生产、运输以及安装,针对此情况,盖板10可采用分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盖板10包括L形顶板110以及泛水板120,L形顶板110的第一边设置于墙体50顶部,第二边沿墙体50向下延伸,泛水板120与L形顶板110的第二边交错设置,且连接于L形顶板110的第二边朝向墙体50的表面,以避免雨水进入泛水板120与L形顶板110之间。
L形顶板110与泛水板120之间可采用焊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
如图1所示,L形顶板110的第一边与墙体50顶部平行设置,不易将落于墙体50顶部的雨水排出,容易形成积水,腐蚀L形顶板110,为避免积水,可使L形顶板110的第一边的表面倾斜,L形顶板110的第一边的表面远离其第二边的一侧上翘,从而加速排水,避免形成积水。
作为优选地,为避免雨水落于泛水板120与墙体50之间,L形连接板20的第一边至少与泛水板120交错地设置于泛水板120与墙体50之间,从而使L形连接板20与泛水板120之间形成迷宫结构,在不填充防水材料的前提下,即可避免雨水进入。
L形导流结构30用于对落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间隙的雨水进行导流,导流的方向可以是沿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间隙的方向,也可以使向两个L形连接板20的方向进行导流,具体至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L形导流结构30为L形导流槽310,其将水沿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间隙方向导向排水槽40,L形导流槽第一边311位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第一边210间隙与墙体50之间,L形导流槽第二边312位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第二边220间隙的下方,L形导流槽310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中的至少一个和/或墙体50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L形导流槽310由一块两边翻折的L形板件构成,L形导流槽310两侧的翻边形成挡水条313。
可以理解的是,屋顶往往存在坡面,因此L形连接板20在安装时也必然随之倾斜,雨水容易从L形连接板第二边220翘起的一端沿L形连接板第二边220滑落,而不能落于L形导流槽310中,影响防水效果,L形连接板第二边220相对较低的一端则不会有此问题,基于此,L形连接板20上至少一个端部边缘翻折形成防水折边230与L形导流槽310配合构成迷宫结构,该端部为安装时需要依屋顶上翘的一端。
该防水折边230可采用多种结构,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L形连接板20上的防水折边230与L形导流槽310的挡水条313的横截面均为L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水折边230与挡水条313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如图6所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防水折边230’与挡水条313’均为竖板,或者还可以使防水折边与挡水条之一为竖板,另一个为L形。当然,防水折边与挡水条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L形导流结构30为L形导流扣件320,该L形导流扣件320将雨水分别导向两个L形连接板20,具体地,如图7所示,L形导流扣件320的第一边罩扣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第一边210的间隙并位于L形连接板20远离墙体50的一侧,L形导流扣件320的第二边罩扣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第二边220的间隙上,L形连接板20端部边缘向L形导流扣件320方向翻折与L形导流扣件320配合构成迷宫结构,L形导流扣件320与相邻两个L形连接板20中的至少一个和/或盖板10的侧边连接。
在上述情况下,L形导流扣件320第二边在L形连接板20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能小于L形连接板第二边220的宽度,以避免雨水进入。
与上述L形导流槽310及与L形导流槽310相配合的L形连接板20相类似的,L形导流扣件320和与之配合的L形连接板20之间也采用翻边的结构实现密封结构,结构与上述L形导流槽310及与L形导流槽310配合的L形连接板2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独立于L形连接板20的导流结构,除此两种独立的结构之外,L形导流结构30还可以由L形连接板20自身结构形成,即L形导流结构30由L形连接板20端部边缘翻折构成。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L形连接板20的一端形成U形翻边,该U形翻边的开口可以向上(如图8),也可以向下(如图9),另一边朝相同的方向翻折形成竖板,在L形连接板20与L形连接板20拼接时,使其中一个L形连接板20端部的竖板指向另一个L形连接板20的U形翻边的开口,从而在两个L形连接板20之间形成迷宫结构330。
作为优选地,L形连接板20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边缘翻折形成L形导流结构30,如图10所示,当屋顶存在坡度,L形连接板20随屋顶坡度一端翘起,因此,至少要在L形连接板20翘起的一端设置导流结构翻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如图11所示,该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以及光伏组件60,光伏组件60设置于建筑主体且光伏组件60与建筑主体之间通过如上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衔接,由于光伏建筑采用了上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因此,该光伏建筑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作为优选地,排水槽40与压块70配合将L形连接板20的边缘与光伏组件60的边缘夹持固定,利用排水槽40对各个L形连接板20以及光伏组件60进行加固,提高防风及防震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扣装在墙体顶部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侧边沿墙体向下延伸并与墙体间形成间隙;
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第一边与所述盖板的侧边交错地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侧边与所述墙体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盖板和/或所述墙体,所述L形连接板的第二边向远离墙体的方向延伸用于与光伏组件搭接,所述L形连接板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形成排水间隙;
L形导流结构,沿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的间隙设置,用于防止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间隙漏水;
排水槽,位于所述排水间隙以及所述L形导流结构远离墙体的一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L形顶板以及泛水板,所述L形顶板的第一边设置于墙体顶部,第二边沿墙体向下延伸,所述泛水板与所述L形顶板的第二边交错设置,且连接于所述L形顶板的第二边朝向墙体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板的第一边至少与所述泛水板交错地设置于所述泛水板与墙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流结构为L形导流槽,所述L形导流槽的第一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一边间隙与墙体之间,所述L形导流槽的第二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二边间隙的下方,所述L形导流槽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和/或墙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板的端部边缘翻折与所述L形导流槽配合构成迷宫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流结构为L形导流扣件,所述L形导流扣件的第一边罩扣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一边的间隙并位于所述L形连接板远离墙体的一侧,所述L形导流扣件的第二边罩扣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第二边的间隙上,所述L形连接板端部边缘向所述L形导流扣件方向翻折与所述L形导流扣件配合构成迷宫结构,所述L形导流扣件与相邻两个所述L形连接板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所述盖板的侧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流结构由所述L形连接板端部边缘翻折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板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边缘翻折形成所述L形导流结构。
9.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通过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与压块配合将所述L形连接板的边缘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夹持固定。
CN201821435427.4U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Active CN209243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5427.4U CN209243973U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5427.4U CN209243973U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3973U true CN209243973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5427.4U Active CN209243973U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39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1755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中山市果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装修地面防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1755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中山市果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装修地面防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66157B1 (en) Standing seam skylight
US20180135305A1 (en) Supporting A Load On A Roof
RU2670820C9 (ru) Панель, сборка панелей и кровля
CN209243973U (zh)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一体化墙面衔接防水结构
KR102138147B1 (ko) 태양광모듈이 적용된 끼움 결합식 지붕플레이트 조립체
CN102352670A (zh) 一种屋面屋脊防水结构
JP2010084415A (ja) 換気棟の取付方法及び取付構造
US1121594A (en) Sheet-metal roofing.
CN207453284U (zh) 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屋面底板及屋面板***
CN209653236U (zh) 建筑结构、瓦片***、瓦片及其安装装置组合、安装装置
EP2704210A1 (en) Solar roof tile
CN207453287U (zh) 双层屋面板
JP6645483B2 (ja) 軒先用板金具及び軒先当たり部の防水構造。
JP2007154596A (ja) けらば板金及び屋根構造
EP3404162A1 (en) A roof window installed in an inclined roof structure with a flashing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weather proofing a roof window
CN213418261U (zh) 一种光伏屋顶
US2680415A (en) Roof surfacing
CN213390883U (zh) 一种屋面檐口堵头
JP3185418U (ja) 横葺屋根材
EP3404161B1 (en) A flashing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weather proofing a roof window mounted in an inclined roof surface
KR20190022018A (ko) 코너후레싱 캡형 고정장치 및 외장판넬 보강방법
TWI726563B (zh) 用於型鋼的擋止件
CN209369191U (zh) 一种金属屋面板扣合结构
JP6548712B2 (ja) 出入隅の屋根葺き構造
JP4043489B2 (ja) 鎹型パネル用水分逆流防止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before: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UNGROW RENEWABLE ENERGY SCI. & 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