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3900U -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3900U
CN208893900U CN201821101300.9U CN201821101300U CN208893900U CN 208893900 U CN208893900 U CN 208893900U CN 201821101300 U CN201821101300 U CN 201821101300U CN 208893900 U CN208893900 U CN 208893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arbon
flue gas
processing system
tower
adsorption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13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杰
魏进超
杨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13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3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3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3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通过在烟气输入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之前分别设置换热器,控制烟气进入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时的温度,从而保证了脱硫和脱硝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排风机之后的高温烟气(约150‑170℃),采用热量交换的方式,人为控制进入一级塔、二级塔的烟气温度,提高SO2、NOx的去处效率的装置。提高主排风机之后的高温烟气利用效率,并采用控制进入脱硫塔、脱硝塔烟气温度,提高脱硫脱硝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设有换热器的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属于烟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烧结烟气经过主排风机后排放温度约150-170℃之间,里面含有SO2、NOx、粉尘、二恶英、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而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恰好适宜烧结烟气温度排放区间,可实现多污染物的协同高效净化,在一套设备上能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实现副产物SO2的资源化利用,并且该技术具有污染物脱除效率高,基本不消耗水资源,无二次污染等有点。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设置有吸附***、解析***、制酸***等多个子***,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单元后净化,活性炭颗粒在吸附单元和解析单元之间循环流动,实现“吸附污染物->加温解析活化(使污染物逸出)->冷却->吸附污染物”的循环利用。
活性炭吸附目前分为单级吸附与双级吸附两种方式,单级吸附为在一个吸附塔内同时吸附多种污染物,氨气在吸附塔入口加入,该种方法可以达到SO2脱除效率>98%,脱硝率约50%,粉尘出口浓度小于20mg/Nm3。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部分钢铁厂采用双级吸附,其中一级塔进行脱硫、除尘等,二级塔进行脱硝,该种方法处理效果:SO2脱除效率>98%,脱硝率大于80%,粉尘出口浓度小于10mg/Nm3
众所周知,采用活性炭法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温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低温有利于脱硫反应,高温有助于脱硝反应,因此为提高多污染物去除效率,在二级处理工艺中,最好能分别控制一级、二级塔入口烟气温度,其中满足一级低温(120℃>t>100℃)、二级高温(155℃>t>140℃)。
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图1为二级吸附中活性炭法烟气净化示意图,工艺流程如下:经过主排风机后的烟气温度过高(150-170℃),不能直接进入脱硫塔,因此需补入冷却空气,控制进入脱硫塔的烟气温度在(100-120℃)之间,含多种污染物的原烟气通过脱硫塔进行脱硫除尘,然后进入脱硝塔进行脱硝,NH3在脱硝塔入口加入。活性炭在解析塔进行解析后送往二级塔,经过二级塔脱硝后的活性炭通过输送***送往一级塔,经过吸附脱硫除尘后的一级塔活性炭再通过输送***送往解析塔,完成一次完整的物料循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充分利用主排风机之后的高温烟气热量,为保证进入脱硫塔的烟气温度,需要额外的兑入冷风,造成高温烟气的损失。然而,低温有助于脱硫、高温有助于脱硝,直接采用兑冷却风的方式难以针对SO2、NOx的吸附特性,不能有效提高脱硫脱硝效率,造成热量及脱硝反应物NH3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烟气采用活性炭处理***处理时,热量利用效率低,脱硝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通过在烟气输入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之前分别设置换热器,控制烟气进入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时的温度,从而保证了脱硫和脱硝的温度,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排风机之后的高温烟气(约150-170℃),采用热量交换的方式,人为控制进入一级塔、二级塔的烟气温度,提高SO2、NOx的去处效率的装置及方法。实现提高主排风机之后的高温烟气利用效率,并控制进入脱硫塔、脱硝塔烟气温度的方法,提高脱硫脱硝效率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该活性炭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解析塔。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为两级吸附塔,包括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原烟气输送管道、第一烟气换热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
其中:原烟气输送管道连接至第一级吸附塔的烟气入口。第一级吸附塔的烟气出口通过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连接至第二级吸附塔的烟气入口。第一烟气换热器设置在原烟气输送管道上。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连接活性炭解析塔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入口。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连接第二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一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入口。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连接第一级吸附塔的活性炭出口与活性炭解析塔的活性炭入口。
作为优选,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第二烟气换热器。第二烟气换热器设置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上。
作为优选,第一烟气换热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连接至第二烟气换热器的气体入口。第二烟气换热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连接至第一烟气换热器的气体入口。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和/或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上设有风机。
作为优选,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上设有加水口。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上设有排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级吸附塔为脱硫塔,第二级吸附塔为脱硝塔。
作为优选,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烟囱。第二级吸附塔的气体出口通过烟气排放管道与烟囱连接。
作为优选,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的末端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作为优选,第二级吸附塔的烟气入口处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作为优选,原烟气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的下游。
作为优选,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并且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的下游。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入第一级吸附塔之前的原烟气输送管道上设置第一烟气换热器,吸收原烟气中的余热,调节进入第一级吸附塔的原烟气温度,控制在100-120℃之间,此温度为最适合烟气脱硫温度,从而保证脱硫效果。改变现有技术中兑入冷风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原烟气总量的增加,减小后续脱硫和脱硝的负荷。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入第二级吸附塔之前的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上设置第二烟气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释放热量,提高吸收初步处理烟气的温度,从而调节进入第一级吸附塔的烟气温度,控制在140-155℃之间,此温度为最适合烟气脱硝温度,从而保证脱硝效果。改变现有技术中,烟气经过脱硫后直接输入脱硝塔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烟气在脱硝塔中的脱硝温度,大大提高了脱硝效率,脱硝率从现有技术中的5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同时,由于脱硝效果的增强,减少了脱硝过程中氨气的喷入量;现有技术中,由于脱硝温度低,为了保证脱硝效果,需要喷入大量的氨气,造成氨气资源的浪费,同时,氨气极易发生逃逸,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申请的活性炭***中,由于第二换热器的设置,保证了脱硝塔中烟气的脱销温度,大大的提高的脱硝效率,减少了氨气的喷入量,节约资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和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连接。第一换热器在原烟气输送管道上与原烟气输送管道内的原烟气进行换热,第一换热器内的介质吸收原烟气的热量,使得原烟气的温度降低到合适的范围内。吸收了热量的介质输送到第二换热器,该部分介质在第二换热器内,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内的初步处理烟气进行换热,介质释放热量,加热初步处理烟气,使得该烟气输送到第二级吸附塔内时温度升高,适合第二级吸附塔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也就是说,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循环,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中吸收热量,然后在第二换热器中释放热量,利用原烟气中的热量,通过换热介质加热经过脱硫处理的烟气,提高烟气进入脱硝塔时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原烟气通过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温度降到适合脱硫的温度,然后进入第一级吸附塔(脱硫塔)中进行脱硫处理。经过脱硫处理的烟气(初步处理烟气)通过与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升高温度到适合脱硝的温度,然后进入第二级吸附塔(脱硝塔)中进行脱硝处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处理***,烟气进行脱硫和脱硝处理都是在最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提高了脱硫和脱硝的效率。原烟气中的余热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用于加热初步处理的烟气,得到充分利用。进行烟气处理时,不需要额外兑入冷风或者冷空气,保证了烟气总量的稳定,也减轻了脱硫塔和脱硝塔的负荷。此外,脱硝塔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脱硝处理,脱硝效率高,氨气喷入量小;减少了氨气的使用,节约资源,也避免乐因为氨气大量使用导致逃逸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中,活性炭在活性炭解析塔中解析获得新鲜的活性炭,然后通过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二级吸附塔,新鲜的活性炭在第二级吸附塔内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然后通过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一级吸附塔,该活性炭在第一级吸附塔内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从第一级吸附塔排出的活性炭通过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输送至活性炭解析塔进行解析和再生,然后循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工序产生的烟气为原烟气,经过第一级吸附塔处理的烟气为初步处理烟气,经过第二级吸附塔处理的烟气为排放烟气(或净烟气,或排放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换热器气体输送管道和/或第二换热器气体输送管道上设有风机。风机用于第一换热器气体输送管道和第二换热器气体输送管道内介质(或者换热介质)的流通和循环。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换热器气体输送管道上设有加水口,第一换热器气体输送管道上设有排水口。根据原烟气的温度、脱硫塔进行脱硫的温度、脱硝塔进行脱硝的温度,可以调节从加水口处加入的水量,或者调节从排水口处排出的水量,从而控制和保证烟气进入脱硫塔和脱硝塔时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原烟气输送管道内烟气经过换热(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温度,也就是检测进入第一级吸附塔(脱硫塔)的烟气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内烟气经过换热(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温度,也就是检测进入第二级吸附塔(脱硝塔)的烟气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的末端是指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靠近第二级吸附塔的一端,也就是说气流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内的下游。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的下游是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烟气换热器都设置在原烟气输送管道上,沿着原烟气输送管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之后;也就是说,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和第一级吸附塔之间的原烟气输送管道上。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的下游是指: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二烟气换热器都设置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上,沿着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之后;也就是说,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和第二级吸附塔之间的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上。
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烟气温度对脱硝效果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附图5所示,工艺流程如下:主排风机之后的烟气(原烟气)的温度为T1(约150-170℃),经过第一换热器后将原烟气温度降至温度T2(约110-120℃),T2温度范围内的原烟气进入脱硫塔进行脱硫、除尘,由于原烟气中含有10%左右的水分、16%左右的O2,因此脱硫塔内SO2将主要转化为硫酸,SO2氧化为硫酸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因此脱硫塔内活性炭温度会比进入塔的温度为T2的烟气温度高7-10℃,考虑热量散失,而经过脱硫塔之后的烟气温度依旧与进入脱硫塔的温度基本一致,约为T2,将脱硫之后的烟气再次进入第二换热器,将该烟气温度加热到温度T3(约140-155℃),然后在T3温度状态下加入NH3,在脱硝塔内进行脱硝处理,提高活性炭吸附效率。
活性炭循环方向:活性炭从再生塔再生后,通过输送***送往脱硝塔进入脱硝,经过脱硝处理的活性炭送往脱硫塔进行脱硫,经过脱硫后的活性炭通过输送***再次循环到再生塔,完成一个活性炭循环。活性炭经过解析之后会产生大量的富含二氧化硫气体,这部分气体送往其它工序如制酸、还原单质硫、制备高浓度液态SO2、亚硫酸盐等实现硫的资源化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烟气换热器和第二烟气换热器内采用换热介质循环。换热介质(或介质)一般采用水、空气或其它热值高、不腐蚀的物质;介质最通常用为水。以水为例,可根据水量(通过加水口和排水口控制),换热器面积等调节进入脱硫塔、脱硝塔入口烟气温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处理***,提高主排风机后高温烟气的利用率;依靠高温热烟气热量,通过换热,调节脱硫塔、脱硝塔入口烟气温度,达到脱硫塔温度略低,脱硝塔温度略高,提高脱硫脱硝效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处理***,可以处理的烟气可以是烧结、焦化、垃圾焚烧等多种工艺产生的烟气,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处理***可以处理烧结烟气、焦化烟气或者是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
在本实用新型中,活性炭解析塔的高度为8-30米,优选为10-25米,更优选为12-20米;例如15m左右。活性炭吸附塔的高度18-35米,优选为20-30米,更优选为24-28m。第一烟气换热器和第二烟气换热器的尺寸和规模根据烟气量计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烟气输入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之前分别设置换热器,可以控制烟气进入第一级吸附塔和第二级吸附塔时的温度,从而保证了脱硫和脱硝的温度,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
2、第一烟气换热器和第二烟气换热器通过换热介质循环,充分利用热量,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3、通过换热器的设置,提高脱硫脱硝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氨气的喷入量;此外,避免了兑冷风,减少了活性炭处理***处理的烟气总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性炭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设有第一烟气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的另一种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设有温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7为烟气温度对烟气脱硝效果的影响。
附图标记:
1:活性炭吸附塔;101:第一级吸附塔;102:第二级吸附塔;2:活性炭解析塔;3:第一烟气换热器;4:第二烟气换热器;5:风机;6:加水口;7:排水口;8:烟囱;L1:原烟气输送管道;L2: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3: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5:烟气排放管道;D1: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2: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3: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P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2: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该活性炭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塔1、活性炭解析塔2。所述活性炭吸附塔1为两级吸附塔,包括第一级吸附塔101和第二级吸附塔102。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原烟气输送管道L1、第一烟气换热器3、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1、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2、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D3。
其中:原烟气输送管道L1连接至第一级吸附塔101的烟气入口。第一级吸附塔101的烟气出口通过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连接至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第一烟气换热器3设置在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1连接活性炭解析塔2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活性炭入口。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2连接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一级吸附塔101的活性炭入口。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D3连接第一级吸附塔101的活性炭出口与活性炭解析塔2的活性炭入口。
作为优选,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第二烟气换热器4。第二烟气换热器4设置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
作为优选,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连接至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气体入口。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连接至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气体入口。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和/或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上设有风机5。
作为优选,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上设有加水口6。
作为优选,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上设有排水口7。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级吸附塔101为脱硫塔,第二级吸附塔102为脱硝塔。
作为优选,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烟囱8。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气体出口通过烟气排放管道L5与烟囱8连接。
作为优选,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的末端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作为优选,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处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作为优选,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下游。
作为优选,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并且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下游。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该活性炭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塔1、活性炭解析塔2。所述活性炭吸附塔1为两级吸附塔,包括第一级吸附塔101和第二级吸附塔102。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原烟气输送管道L1、第一烟气换热器3、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1、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2、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D3。
其中:原烟气输送管道L1连接至第一级吸附塔101的烟气入口。第一级吸附塔101的烟气出口通过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连接至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第一烟气换热器3设置在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1连接活性炭解析塔2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活性炭入口。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2连接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一级吸附塔101的活性炭入口。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D3连接第一级吸附塔101的活性炭出口与活性炭解析塔2的活性炭入口。第一级吸附塔101为脱硫塔,第二级吸附塔102为脱硝塔。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重复实施例1,只是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第二烟气换热器4。第二烟气换热器4设置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重复实施例2,只是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连接至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气体入口。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连接至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气体入口。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上设有风机5。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上设有加水口6。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上设有排水口7。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烟囱8。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气体出口通过烟气排放管道L5与烟囱8连接。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重复实施例4,只是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的末端设有氨气喷入装置。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下游。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并且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下游。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氨气喷入装置设置在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处。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上设有风机5。
如图6所示,使用本申请实施例4所述的活性炭处理***用于烧结烟气的处理,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的监测,控制加水口6和排水口7的水量,原烟气进入第一级吸附塔101时的温度为110℃;通过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的监测,初步处理的烟气进入第二级吸附塔102时的温度为145℃;使用本申请的***处理该烟气,烟气排放管道L5(或烟囱8)处检测排放气体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SO2脱除效率为98.6%,脱硝率为84%,粉尘出口浓度为8.9mg/Nm3

Claims (21)

1.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该活性炭处理***包括活性炭吸附塔(1)、活性炭解析塔(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1)为两级吸附塔,包括第一级吸附塔(101)和第二级吸附塔(102);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原烟气输送管道(L1)、第一烟气换热器(3)、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1)、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2)、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D3);其中:原烟气输送管道(L1)连接至第一级吸附塔(101)的烟气入口;第一级吸附塔(101)的烟气出口通过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连接至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第一烟气换热器(3)设置在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第一活性炭输送装置(D1)连接活性炭解析塔(2)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活性炭入口;第二活性炭输送装置(D2)连接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活性炭出口与第一级吸附塔(101)的活性炭入口;第三活性炭输送装置(D3)连接第一级吸附塔(101)的活性炭出口与活性炭解析塔(2)的活性炭入口;
其中:活性炭解析塔(2)的高度为8-30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第二烟气换热器(4);第二烟气换热器(4)设置在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连接至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气体入口,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气体出口通过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连接至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气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和/或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上设有风机(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二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4)上设有加水口(6)。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器介质输送管道(L3)上设有排水口(7)。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吸附塔(101)为脱硫塔,第二级吸附塔(102)为脱硝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吸附塔(101)为脱硫塔,第二级吸附塔(102)为脱硝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吸附塔(101)为脱硫塔,第二级吸附塔(102)为脱硝塔。
10.根据权利要求1-4、8、9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烟囱(8),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气体出口通过烟气排放管道(L5)与烟囱(8)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烟囱(8),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气体出口通过烟气排放管道(L5)与烟囱(8)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炭处理***还包括烟囱(8),第二级吸附塔(102)的气体出口通过烟气排放管道(L5)与烟囱(8)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4、8、9、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的末端设有氨气喷入装置;或
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处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的末端设有氨气喷入装置;或
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处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的末端设有氨气喷入装置;或
第二级吸附塔(102)的烟气入口处设有氨气喷入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8、9、11、12、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下游。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下游。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P1)设置在第一烟气换热器(3)的下游。
19.根据权利要求1-4、8、9、11、12、14、15、17、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并且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下游。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并且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下游。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炭处理***,其特征在于:初步处理烟气输送管道(L2)上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并且第二温度检测装置(P2)设置在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下游。
CN201821101300.9U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Active CN208893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1300.9U CN208893900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1300.9U CN208893900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3900U true CN208893900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1300.9U Active CN208893900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39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144A (zh) * 2019-06-11 2019-08-09 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集成***
CN111473655A (zh) * 2020-04-15 2020-07-31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焙烧机工艺风循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144A (zh) * 2019-06-11 2019-08-09 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集成***
CN111473655A (zh) * 2020-04-15 2020-07-31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焙烧机工艺风循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9942B (zh) 玻璃熔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协同处理***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CN108939808A (zh)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98550A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烧结烟气净化***及方法
CN109966812A (zh) 一种水泥窑尾烟气脱硝及余热回收的***、工艺方法
CN204365100U (zh) 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焦的再生***
CN108745331B (zh) 一种新型活性炭解析塔以及活性炭解析工艺
CN208893900U (zh) 一种提高余热利用率和脱硝率的活性炭处理***
CN105233672A (zh) 一种用于烧结烟气的脱硝脱碳装置及其工艺
CN109174070A (zh) 一种新型活性炭解析塔及活性炭解析方法
CN209333456U (zh) 一种活性炭法烟气净化技术与低温脱硝组合式烟气处理***
CN107973475A (zh) 低负荷工况下基于废热回用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和方法
CN208177248U (zh) 一种基于活性炭/焦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
CN107115775A (zh) 一种铁矿烧结烟气分段富集自换热减排SOx和NOx方法
CN205448732U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烧结烟气净化***
CN205850551U (zh)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
CN20490180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火化机尾气处理***
CN204193957U (zh) 活性炭的热再生装置
CN109499556A (zh) 一种防结垢活性炭解析塔及其解析方法
CN209379007U (zh) 一种新型活性炭解析塔
CN105222138A (zh)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二次风***以及二次风运行方法
CN205383628U (zh) 一种scr脱硝***
CN212651583U (zh) 一种双循环式活性炭分离解析的垃圾焚烧烟气处理***
CN208894235U (zh) 一种新型活性炭解析塔
CN209451861U (zh) 一种防结垢活性炭解析塔
CN208583145U (zh) 一种吸附塔***及脱硫脱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