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5492U - 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5492U
CN208285492U CN201820565028.3U CN201820565028U CN208285492U CN 208285492 U CN208285492 U CN 208285492U CN 201820565028 U CN201820565028 U CN 201820565028U CN 208285492 U CN208285492 U CN 208285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connect
earphone
switch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50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波
曹新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50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5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5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5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包括:麦克风、限流电阻、通断开关、编码器及控制器;其中,所述麦克风的信号端通过所述耳机的麦克线与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辅助端与所述通断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接地端及第二辅助端均接地;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断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编码器是否对来自所述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所述通断开关的通断状态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断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编码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对通断开关的控制,可有效防止限流电阻形成漏电流,避免耳机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成为人们在使用智能终端时不可或缺的配件,在看视频或者听音乐时,均可以通过耳机获取声音。同时,耳机上还设置有MIC(麦克风),用户可通过麦克风进行语音通话。
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耳机中大多设有对MIC起限流作用的电阻R,R通常是选取2KΩ左右,电阻R与MIC属于并联关系。在耳机连接终端后,MIC的电压通常情况下是1.8V,因此,电阻R的两端也存在1.8V的电压,电阻R处形成回路,这样在电阻R上就会产生功耗。即便是耳机没有工作时,只要是耳机连接终端上,电阻R处的回路没有断开,电阻R的两端始终存在1.8V的电压,因此会形成一个漏电流,进而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消耗,降低终端的续航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可在耳机处于待机状态下,避免产生额外的功耗,增加终端的续航时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麦克风、限流电阻、通断开关、编码器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麦克风的信号端通过所述耳机的麦克线与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辅助端与所述通断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接地端及第二辅助端均接地;
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断开关的另一端连接;
用于根据所述编码器是否对来自所述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所述通断开关的通断状态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断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编码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断开关为模拟开关芯片;
所述模拟开关芯片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公共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第一辅助端连接,常开端与所述限流电阻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断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动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第一辅助端连接,第一固定端与所述限流电阻连接,第二固定端为断开端。
可选地,还包括:主控板;
所述控制器、编码器及所述麦克风均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
所述主控板上还设有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的一端与所述耳机的麦克线连接,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功能键包括:启动暂停键、音量增加键及音量减小键。
可选地,还包括:灵敏度电阻及灵敏度电容;
所述灵敏度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灵敏度电容的一端连接;
所述灵敏度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辅助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灵敏度电容的电容值范围为1-3μF;
所述灵敏度电阻的电阻值范围为2-5KΩ。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两个滤波电容;
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耳机的麦克线连接,另一端与接地。
可选地,还包括:防磁线圈及防静电二极管;
所述防磁线圈接入所述耳机的麦克线上;
所述防静电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防磁线圈连接,另一端接地。
另外,可选地,所述防磁线圈数范围为为500-700R。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耳机中增设通断开关及控制器,以由控制器根据编码器是否对来自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通断开关的通断状态,以实现在编码器工作时限流电阻接入电路中起到限流作用,编码器空闲时限流电阻从电路中断开,避免形成漏电流,以减少连接有该耳机的终端待机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麦克风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局部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麦克风;11:信号端;12:接地端;13:第一辅助端;14:第二辅助端;20:限流电阻;30:通断开关;40:编码器;50:控制器;60:麦克线;61:地端;70:灵敏度电阻;71:灵敏度电容;80:功能按键;81:启动暂停键;82:音量增加键;83:音量减小键;84:第一分隔电阻;85:第二分隔电阻;90:滤波电容;91:防磁线圈;92:防静电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终端在连接耳机时,即使是不使用耳机的情况下,终端的耗电量也非常快。究其原因是,耳机的MIC端接入有一个用于限流的电阻。由于该电阻的存在,使得耳机***终端之后,电阻R处形成回路,在耳机不工作的时候易形成一个漏电流,进而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消耗,降低终端的续航时间。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可在耳机处于待机状态下,避免产生额外的功耗,增加终端的续航时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局部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麦克风10、限流电阻20、通断开关30、编码器40及控制器50。其中,麦克风10的信号端11通过耳机的麦克线60与编码器40连接,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与通断开关30的一端连接,麦克风10的接地端12及第二辅助端14均接地,即为与耳机的地端61连接。麦克风10通过耳机的麦克线60及地端61形成回路,以便麦克风10的运行。当用户使用麦克风10进行通话时,麦克风10可通过耳机的麦克线60向编码器输出音频信号。
限流电阻20的一端与麦克风10的接地端12连接,限流电阻20的另一端与通断开关30的另一端连接。限流电阻20用于为麦克风10在使用时进行限流。
用于根据编码器40是否对来自麦克风10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通断开关30的通断状态的控制器50分别与通断开关30的控制端及编码器40连接。具体地,控制器50控制通断开关30处于连通状态时,限流电阻20与麦克风10之间的通路连通,限流电阻20可为麦克风10限流。控制器50控制通断开关30处于断开状态时,限流电阻20与麦克风10之间的通路断开,限流电阻20不会产生功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50根据编码器40是否对来自麦克风10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通断开关30的连通或断开的状态。有效防止在麦克风10不被使用时,限流电阻20形成漏电流,使得限流电路不产生待机功耗,避免耳机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消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麦克风10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麦克风,限流电阻20的阻值可为2KΩ。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控制器50根据编码器40是否对来自麦克风10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通断开关30的通断状态的方式包括多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控制器50通过监听编码器40是否对来自麦克风10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通断开关30的通断状态。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编码器40是否对来自麦克风10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分别向控制器50发送相应信号,以便控制器50根据接收到相应信号控制通断开关30的通断状态。当然,还包括其他的方式,此处不一一赘述。
在一种具体实现的实施例中,用户使用耳机的麦克风10时,控制器50才控制通断开关30处于连通状态。以控制器50监听为例,举例来说,当用户使用耳机仅仅是进行听音乐的情况下,控制器50监听不到编码器40对从耳机的麦克线60发来的音频信号进行解码,也就是用户没有使用麦克风10,此时,控制器50控制通断开关30断开,限流电阻20不会产生待机功耗。当用户使用麦克风10通话时,控制器50能监听到编码器40对从耳机的麦克线60发来的音频信号进行解码,也就是用户在使用麦克风10,此时,控制器50控制通断开关30连通,限流电阻20为麦克风10限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断开关30可以为模拟开关芯片或者是单刀双掷开关。具体地,继续参见图2,通断开关30可以为模拟开关芯片,模拟开关芯片的控制端(即图2中的IN1端-接脚4)与控制器50连接,公共端(即图2中的COM1端-接脚3)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连接,常开端(即图2中的NO1端-接脚2)与限流电阻20连接。在公共端与模拟开关芯片的常开端连通时,限流电阻20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之间的回路连通,限流电阻20为麦克风10限流。在公共端与模拟开关芯片的常闭端(即图2中NC1端-接脚5)连通时,即模拟开关芯片的公共端与常开端断开,限流电阻20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之间的回路断开。
通断开关30为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器50连接,动端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连接,第一固定端与限流电阻20连接,第二固定端为断开端。其中,断开端即是不与其他任何部件连接的端,可参见图2中的常闭端,即NC1端-接脚5,属于空端。在动端与第一固定端连通时,限流电阻20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之间的回路连通,限流电阻20为麦克风10限流。在动端与断开端连通时,即动端与第一固定端断开,限流电阻20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之间的回路断开。
为了方便对麦克风10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主控板。控制器50、编码器40及麦克风10均设置在主控板上。主控板上还设有功能按键80,功能按键80的一端与耳机的麦克线60连接,另一端接地,即为与耳机的地端61连接。通过功能按键80可对麦克风10进行相应的控制。
具体地,功能键包括:启动暂停键81、音量增加键82及音量减小键83。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启动暂停键81的一端与耳机的麦克线60连接,另一端接地,即为与地端61连接。音量增加键82的一端通过第一分隔电阻84与耳机的麦克线60连接,另一端接地,即为与地端61连接。音量减小键83的一端通过第一分隔电阻84和第二分隔电阻85与耳机的麦克线60连接,另一端接地,即为与地端61连接。
功能键还包括第一分隔电阻84及第二分隔电阻85。第一分隔电阻84及第二分隔电阻85的作用是分隔启动暂停键81、音量增加键82及音量减小键83,防止它们三者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避免功能混淆。第一分隔电阻84及第二分隔电阻85的阻值的范围为350-450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隔电阻84的阻值为221Ω,第二分隔电阻85的阻值为392Ω。
参见图2,为保证麦克风10在使用时的灵敏度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灵敏度电阻70及灵敏度电容71。灵敏度电阻70的一端接地,即为与地端61连接,另一端与灵敏度电容71的一端连接。灵敏度电容71的另一端与麦克风10的第一辅助端13连接。灵敏度电阻70的电阻值的范围为2-5K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灵敏度电阻70的阻值为3.9KΩ,灵敏度电容71的电容值的范围为1-3μF,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灵敏度电容71的电容值1μF。
继续参见图2,为防止高频波对麦克风10进行干扰,耳机还包括:至少两个滤波电容90。具体地,滤波电容90的一端与耳机的麦克线60连接,另一端接地,即为与地端61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波电容90为两个,一个电容值为10nF,另一个电容值为15pF。
另外,为防止电磁噪声及静电对麦克风10进行干扰,耳机还包括:防磁线圈91及防静电二极管92。具体地,防磁线圈91接入耳机的麦克线60上。防静电二极管92的一端与防磁线圈91连接,另一端接地,即为与地端61连接。防磁线圈101的圈数范围为500-700R,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磁线圈101的圈数为600R。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器根据编码器是否对来自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通断开关的连通或断开的状态。有效防止在麦克风不被使用时,限流电阻形成漏电流,使得限流电路不产生待机功耗,避免耳机对终端的电量进行消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麦克风、限流电阻、通断开关、编码器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麦克风的信号端通过所述耳机的麦克线与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辅助端与所述通断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接地端及第二辅助端均接地;
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断开关的另一端连接;
用于根据所述编码器是否对来自所述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来控制所述通断开关的通断状态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断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编码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开关为模拟开关芯片;
所述模拟开关芯片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公共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第一辅助端连接,常开端与所述限流电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动端与所述麦克风的所述第一辅助端连接,第一固定端与所述限流电阻连接,第二固定端为断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板;
所述控制器、编码器及所述麦克风均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
所述主控板上还设有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的一端与所述耳机的麦克线连接,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键包括:启动暂停键、音量增加键及音量减小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灵敏度电阻及灵敏度电容;
所述灵敏度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灵敏度电容的一端连接;
所述灵敏度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辅助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敏度电容的电容值范围为1-3μF;
所述灵敏度电阻的电阻值范围为2-5K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滤波电容;
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耳机的麦克线连接,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磁线圈及防静电二极管;
所述防磁线圈接入所述耳机的麦克线上;
所述防静电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防磁线圈连接,另一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磁线圈数范围为为500-700R。
CN201820565028.3U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耳机 Active CN208285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5028.3U CN208285492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5028.3U CN208285492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5492U true CN208285492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75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5028.3U Active CN208285492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54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943A (zh) * 2019-04-18 2019-06-14 东莞市亿瑞特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切换控制的双麦克风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943A (zh) * 2019-04-18 2019-06-14 东莞市亿瑞特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切换控制的双麦克风耳机
CN109889943B (zh) * 2019-04-18 2024-04-05 东莞市亿瑞特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切换控制的双麦克风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0439B (zh) 电子装置
CN208675514U (zh) 一种音频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1742383B (zh) 一种消除耳机***音的装置和方法
CN201898599U (zh) 一种消除pop噪音的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3251411U (zh) 一种anc耳机
CN101174824A (zh) 开关机静音电路
CN208285492U (zh) 一种耳机
CN105187992A (zh) 一种麦克风开关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09756195A (zh) 自扩频调制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CN103458342A (zh) 一种消除音频功放关机pop声的电路
CN109089305B (zh)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耳机转接头和移动终端
CN209914022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107800853B (zh) 存储器、手机及其音频电路和音频文件的外放方法
CN203608336U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203632848U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13206906B (zh) 电子设备组件和数字耳机
CN215072913U (zh) 耳机、耳机接口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9517470U (zh) 一种无线音频装置
JPH11136784A (ja) プラグ用給電装置
CN208386887U (zh) 一种蓝牙耳塞
CN108495220B (zh) 一种蓝牙耳机电路和蓝牙耳机
CN202334802U (zh) 机顶盒开机关机噪声消除电路
CN201118792Y (zh) 一种静音控制电路
CN107113351A (zh) 用于将主机设备耦合到附件设备的接口电路和通信***以及用于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方法
CN201270580Y (zh) 一种耳机静音电路及具有该耳机静音电路的电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