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72179U - 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72179U
CN208272179U CN201820561374.4U CN201820561374U CN208272179U CN 208272179 U CN208272179 U CN 208272179U CN 201820561374 U CN201820561374 U CN 201820561374U CN 208272179 U CN208272179 U CN 208272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ng terminal
bending part
side wall
termin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13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培锋
戴红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Yankon Energetic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Enna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Yankon Energetic Lighting Co Ltd
Zhejiang Yank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Enna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Yankon Energetic Lighting Co Ltd, Zhejiang Yank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Enna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13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72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72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72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接线端子,用于连接铝基板与线材。接线端子包括第一侧,第一L形结构和第二L形结构。第一侧具有插线孔。第一L形结构包括第一侧墙与自上述第一侧墙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弯折部。第二L形结构包括第二侧墙与自上述第二侧墙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二弯折部。其中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为相对的表面,并且分别与第一侧相邻,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上述接线端子可以使用SMT工艺实现自动贴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基板与线材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平板灯光源来说,铝基板两端需要连接电源线材才能正常使用。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将线材焊接在铝基板上的方式。这种接线方式需要人工焊接,需要人工对准、焊接,人工操作焊接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缺点是费时、费力又费料。尤其在当今人工费昂贵的时期,这种方式不利于生产。另外,电源线材直接利用焊料焊接在铝基板上,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下,可能会脱落或者接触不良,造成光源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
根据一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用于连接铝基板与线材。接线端子包括第一侧,第一L形结构和第二L形结构。第一侧具有插线孔。第一L形结构包括第一侧墙与自上述第一侧墙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弯折部。第二L形结构包括第二侧墙与自上述第二侧墙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二弯折部。其中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为相对的表面,并且分别与第一侧相邻,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弯折部与上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对。
优选地,第一弯折部与上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优选地,接线端子还包括限位结构,位于与上述第一侧相对的表面。
优选地,限位结构与上述插线孔之间的距离为2.9-3.1mm。
优选地,接线端子还包括卡线结构,由上述第一侧向上述接线端子内部延伸。
优选地,卡线结构包括两个弹臂,间距沿上述第一侧向上述接线端子内部延伸方向逐渐缩小。
优选地,弹臂包括防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线端子,可以使用SMT工艺实现自动贴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最终与铝基板焊接在一起,增大了焊接面积,防止接线端子100被线材拉变形,连接更加稳固确保了端子强度的可靠性。同时,卡线结构可以确保线材***后,不易被***。端子底部设有限位结构,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动焊接时焊锡进入端子内部,另一方面插线深度是根据线材的浸锡长度3mm(一般情况下)设计,确保线材浸锡部分不会超出接线端子而影响使用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连接铝基板与线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连接铝基板与线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接线端子,
110、第一侧,
111、插线孔,
120、第一L形结构,
1201、第一侧墙,
1202、1202’、第一弯折部,
130、第二L形结构,
1301、第二侧墙,
1302、1302’、第二弯折部,
140、限位结构,
150、卡线结构,
1501、弹臂,
1502、防滑结构,
200、铝基板,
300、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连接铝基板与线材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接线端子100用于连接铝基板200与线材300。线材300插在接线端子100内,藉由焊接接线端子100在铝基板200上,线材300与铝基板200 稳固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请结合参考图1 和2。接线端子100包括第一侧110,第一L形结构120以及第二L形结构130,构成长方体结构,用以稳固连接至铝基板200。
第一侧110上具有插线孔111,用以接收线材300。插线孔111较佳为圆形,亦可为其他形状,只要略大于线材300的截面即可,本实用新型不予以限制。
第一L形结构120包括第一侧墙1201与自上述第一侧墙1201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弯折部1202。第二L形结构130包括第二侧墙1301与自上述第二侧墙1301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二弯折部1302。如图2所示,第一弯折部1202 和第二弯折部1302的延伸方向是相对的,即,二者是朝向聚拢的方向。第一弯折部1202和第二弯折部1302包覆部分接线端子100的底部。另外,第一弯折部1202和第二弯折部1302共平面,用以固定至铝基板200上以固定接线端子100。
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100为一体成型,直接注模成型即可。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接线端子100还包括限位结构140,位于与第一侧110相对的表面。也就是说,当线材300***插线孔111之后,限位结构140用于挡住线材300。操作上,线材300在浸锡之后,***插线孔111中。一般来说,线材300的浸锡长度为3mm,因此,该限位结构140与该插线孔111之间的距离为2.9-3.1mm,以确保线材300的浸锡部分不会超出接线端子100而影响使用效果。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透视图。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4。接线端子100包括卡线结构150,由第一侧110向该接线端子100的内部延伸。卡线结构150包括两个弹臂1501,二者之间的间距沿该第一侧110向该接线端子内部延伸方向逐渐缩小。藉由这种结构,线材300可以轻易的从插线孔 111***接线端子100,但是却不容易从卡线结构150中脱落。
为了更紧固地固定线材300,弹臂1501还可以在与线材300接触的区域设置防滑结构1502。防滑结构1502例如可以是橡胶、或者是锯齿结构等形状的改变来增加与线材的摩擦力的结构。图4中是以橡胶为例绘示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图示以及说明设计出其他的防滑结构,例如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形状等手段。
以下将描述利用SMT设备将接线端子100的使用方法。
先将接线端子100的编带放在贴片机架上。然后,使用SMT设备的吸零件机构将接线端子取出,接线端子焊接位置朝下,也就是说,将第一弯折部 1202和第二弯折部1302朝向铝基板200。接着,SMT设备将线材端子100运送至铝基板200的对应焊接的焊盘上,过炉焊接,并检查焊接是否牢固,至此,完成线材端子贴片工艺。最后,将线材300的浸锡部分***插线孔111,检查连接是否牢固,接线完成。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连接铝基板与线材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弯折部1202’和第二弯折部 1302’的延伸方向是相反的,如图5所示。第一弯折部1202’和第二弯折部 1302’并不向接线端子100’的内部延伸,而是各自朝向接线端子100’的外部延伸。其他组件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线端子,可以使用SMT工艺实现自动贴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最终与铝基板焊接在一起,增大了焊接面积,防止接线端子100被线材拉变形,连接更加稳固确保了端子强度的可靠性。同时,卡线结构可以确保线材***后,不易被***。端子底部设有限位结构,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动焊接时焊锡进入端子内部,另一方面插线深度是根据线材的浸锡长度3mm(一般情况下)设计,确保线材浸锡部分不会超出接线端子而影响使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接线端子,用于连接铝基板与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具有插线孔;
第一L形结构,包括第一侧墙与自上述第一侧墙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一弯折部;以及
第二L形结构,包括第二侧墙与自上述第二侧墙垂直延伸而出的第二弯折部,
其中上述第一侧墙与上述第二侧墙为相对的表面,并且分别与上述第一侧相邻,上述第一弯折部与上述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弯折部与上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弯折部与上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位于与上述第一侧相对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限位结构与上述插线孔之间的距离为2.9-3.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线结构,由上述第一侧向上述接线端子内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卡线结构包括两个弹臂,间距沿上述第一侧向上述接线端子内部延伸方向逐渐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弹臂包括防滑结构。
CN201820561374.4U 2018-04-19 2018-04-19 接线端子 Active CN208272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1374.4U CN208272179U (zh) 2018-04-19 2018-04-19 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1374.4U CN208272179U (zh) 2018-04-19 2018-04-19 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72179U true CN208272179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1374.4U Active CN208272179U (zh) 2018-04-19 2018-04-19 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72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1991B2 (ja) 表面実装型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07565237A (zh) 电连接器
US20110228535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s of a miniaturized line lamp
CN10965972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EP1724848A3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M421616U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US737778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043165A (ja) 半田付け構造を改善した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この発光ダイオードを半田付けによって基板に組み立てる方法並びにこの組立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した発光ダイオードアセンブリ
KR20150089609A (ko) 전력반도체 모듈
EP2922091A2 (en) Leadless chip carrier
CN2629245Y (zh) 电连接器
CN105846208B (zh) 电连接器
CN104681505B (zh) 无引脚的表面贴装组件封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4914A (zh) 发光装置
CN208272179U (zh) 接线端子
CN202564681U (zh) 电连接器
US9155200B2 (en) Planar contact with solder
TWI532261B (zh) 連接器與具有連接器的發光裝置
CN204887705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
CN103383932A (zh) 用于提高芯片电性能的封装结构
CN106019707A (zh) 背光源及移动设备
CN203367267U (zh) 自适应焊料用量的整流器结构
CN101231982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
CN211062705U (zh) 扁平式封装的大功率双极型晶体管
KR101850978B1 (ko) 와이어 접속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엘이디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8

Address after: 361026 2nd Floor, 102 Houxiang Road,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Sunshine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26 No. 88 Houxiang Road,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Xiamen Ennai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Yankon Energetic Lighting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ankon Lighting Electrical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9

Address after: 361026 Hou Xiang Road,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Province, No. 88

Patentee after: Xiamen Yankon Energetic Light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26 2nd Floor, 102 Houxiang Road,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Sunshine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