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4658U - 车门用里侧手柄 - Google Patents

车门用里侧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4658U
CN207934658U CN201690000980.8U CN201690000980U CN207934658U CN 207934658 U CN207934658 U CN 207934658U CN 201690000980 U CN201690000980 U CN 201690000980U CN 207934658 U CN207934658 U CN 207934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ess portion
face
handle
c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9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笃
国松幸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4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4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门用里侧手柄,不加厚镀层就能够有效防止因里侧手柄的温度升高引起的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镀层的龟裂。具备树脂制的手柄主体和覆盖手柄主体的表面的镀层,并且具备车内侧设计面和车外侧设计面、在形成里侧手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方的凹部形成面形成且位于手柄主体的旋转中心与里侧手柄的前端部之间的凹部、以及设置于凹部内且在将车内侧设计面和车外侧设计面连结的方向延伸并且两端部与凹部的内表面连接的加强肋。

Description

车门用里侧手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用里侧手柄。
背景技术
图8示出了在车门的车内侧面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里侧手柄100。里侧手柄100具备在被安装于车门时其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 101。即,里侧手柄100以能够以该旋转中心101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车门。
而且,若里侧手柄100以旋转中心101为中心相对于车门旋转,则内置于车门的锁定装置变为解锁状态(能够相对于车体打开车门的状态)。
该里侧手柄100是利用镀层金属覆盖树脂制的手柄主体的表面的构造。
里侧手柄100具备在安装于车门时构成车内侧面的车内侧设计面 102、安装于车门时构成车外侧面的车外侧设计面103、安装于车门时构成底面的底面构成面104。
如图8所示,在里侧手柄100的底面构成面104形成有近似三角形的凹部105。如图所示,凹部105的靠车内侧设计面102侧的内表面是沿底面构成面104的靠车内侧设计面102侧的侧缘部延伸的形状。另一方面,凹部105的车外侧设计面103侧的内表面底面构成面104的车外侧设计面103侧的侧缘部沿延伸的形状。而且里侧手柄100的位于凹部 105的两侧的部位一起构成了沿里侧手柄10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薄壁部 106、107。凹部105的靠车内侧设计面102侧的内表面与靠车外侧设计面103侧的内表面的位于里侧手柄100的前端侧的端部彼此相互连接。即,里侧手柄100具有将薄壁部106、107的一方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位108。
该凹部105在使用树脂材料的手柄主体的成型时成型。而且该凹部105有助于里侧手柄100的轻型化以及抑制手柄主体成型时收缩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8378号公报
树脂制的手柄主体在高温时发生热膨胀。因此,里侧手柄100制造后温度升高由此两个薄壁部106、107发生热膨胀,如图8的箭头所示,各薄壁部106、107会以连接部位108为中心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形变(变形)。
如果各薄壁部106、107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热膨胀,则担心里侧手柄100在连接部位108产生很大的形变。
于是,由该很大的形变引起的应力在连接部位108产生,当该应力超过镀层的允许应力时,存在镀层在连接部位108较大地龟裂的可能性。而且在较大地龟裂的情况下,担心该龟裂波及到容易进入车辆乘客视野的车内侧设计面102、车外侧设计面103。
因此,以往将镀层形成得很厚。这样,即使由于里侧手柄100的温度升高而在连接部位108产生很大的应力,也能降低由该应力引起的镀层在连接部位108较大地龟裂的担忧。其结果是,减少在连接部位108 产生的龟裂波及到车内侧设计面102、车外侧设计面103的担忧。
然而若将镀层形成得很厚,则里侧手柄100的制造成本会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加厚镀层就能够有效防止由里侧手柄的温度升高引起的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镀层的龟裂的车门用里侧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用里侧手柄,具备:为了操作设置于车门的锁定装置而被上述车门的车内侧面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树脂制的手柄主体、和覆盖该手柄主体的表面的镀层,上述车门用里侧手柄具备:车内侧设计面和上述车外侧设计面,它们在安装于上述车门时分别构成上述手柄主体的车内侧面和车外侧面;凹部,其在安装于上述车门时形成上述手柄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方的凹部形成面形成,位于上述手柄主体的旋转中心与上述里侧手柄的前端部之间;以及加强肋,其设置于该凹部内,在将上述车内侧设计面和上述车外侧设计面连结的方向延伸并且两端部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里侧手柄的凹部内设置有加强肋。该加强肋在将里侧手柄的车内侧设计面和车外侧设计面连结的方向延伸。而且加强肋的两端部与凹部的内表面连接。
因此,即使由于里侧手柄在制造后温度升高而在位于车内侧设计面以及车外侧设计面与凹部之间的两个部位发生热膨胀,也能够防止该两个部位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大幅度形变。因此,能够防止构成里侧手柄的一部分并且将该两个部位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位大幅度形变。
因此,能够抑制镀层在该连接部位产生很大的应力。因此,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该应力使镀层在连接部位较大地龟裂而使该龟裂波及到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情况。
优选,上述凹部具有:车内侧内表面,其构成上述凹部的内表面的上述车内侧设计面侧部分,沿上述凹部形成面的上述车内侧设计面侧的侧缘部延伸;和车外侧内表面,其构成上述凹部的内表面的上述车外侧设计面侧部分,沿上述凹部形成面的上述车外侧设计面侧的侧缘部延伸,上述车内侧内表面与上述车外侧内表面的上述前端部侧的端部也可以相互交叉,随着从上述旋转中心侧朝向上述前端部侧,上述车内侧内表面与上述车外侧内表面的间隔也可以逐渐变窄。
优选,上述加强肋的上述凹部形成面侧的端面位于比上述凹部形成面靠上述凹部的底部侧的位置。
里侧手柄在制造后因温度升高而热膨胀时,加强肋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连接部的应力容易变得比周边部大。因此,存在镀层在该连接部产生(很小的)龟裂的可能性(但是,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在不设置加强肋的情况下由于在与位于车内侧设计面以及车外侧设计面和凹部之间的两个部位邻接的连接部位产生的形变而使龟裂波及到镀层的覆盖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部位的可能性低)。
然而,加强肋与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连接部位于比凹部形成面靠凹部的底部侧。即,从该连接部到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里侧手柄表面上的距离,比连接部位于与凹部形成面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的长。因此,该龟裂波及到镀层的覆盖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部位的可能性比该连接部位于与凹部形成面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的低。
并且,该连接部(加强肋)位于比凹部形成面靠凹部的底部侧,所以即使镀层在该连接部龟裂,该龟裂进入乘客视野的可能性也不高。
优选,上述凹部是具有多个角部的多边形,在上述凹部的构成上述凹部形成面侧端部的周缘部的上述角度的部位,形成有位于比上述凹部形成面靠上述凹部的底部侧的台阶部。
此外,该“多边形”包括近似多边形。
若里侧手柄在制造后因温度升高而热膨胀,则角部的应力容易变得大于周边部。然而,角部的台阶部的应力容易变得比角部的没有形成台阶部的部分更大。因此,镀层在角部产生龟裂的情况下,在台阶部产生 (很小的)龟裂的可能性很高。
然而,台阶部位于比凹部形成面靠凹部的底部侧。即,从该台阶部到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距离比从凹部形成面到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里侧手柄表面上的距离长。因此,在台阶部产生的镀层的龟裂波及到镀层的覆盖车外侧设计面、车内侧设计面的部位的可能性比在没有台阶部的情况下镀层在角部的凹部形成面附近龟裂时低。
并且,台阶部位于比凹部形成面靠凹部的底部侧。因此,即使镀层在台阶部产生龟裂,该龟裂进入乘客视野的可能性也不高。
优选,在上述凹部的上述周缘部整体形成有上述台阶部。
如果仅在角部形成有台阶部的情况下,里侧手柄热膨胀时在台阶部的两端部应力变高,其结果是,镀层容易在台阶部的两端部产生龟裂。
然而,这样在凹部的周缘部整体形成有台阶部的情况下,即凹部呈环状的情况下,不用担心产生这种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里侧手柄的车门的从车辆内侧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里侧手柄的侧视图。
图3是里侧手柄的仰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箭头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里侧手柄的仰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7是比较例的与图6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现有的里侧手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车门1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体(图示略)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能够开闭形成于车体的侧面的开口部。
构成车门10的下半部的车门主体部11的车内侧面由树脂制的装饰 12构成。
在车门10的内部设置有锁定装置13,该锁定装置13的一部分在车门10的后端面露出。该锁定装置13是具备锁闩、卡爪的公知构造。锁定装置13与锁钮14关联,该锁钮14被设置为能够在装饰12的上端面沿上下方向滑动。而且锁定装置13经由操作线(图示略)与被装饰12 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里侧手柄15关联。此外,锁钮14也不需要设置于装饰12的上端面,例如也可以组装于里侧手柄15。
众所周知,在车门10关闭车体的开口部的情况下,锁钮14位于锁定位置(图示略)时,成为锁定装置13的锁闩把持被固定于车体的撞击器(图示略)的锁定状态。在该情况下,即便从初始位置(非操作位置)旋转操作里侧手柄15,锁闩也会维持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在锁钮 14位于解锁位置(图1的位置)的情况下,若从初始位置向车内侧旋转操作里侧手柄15,则成为锁定装置13的锁定解放撞击器的解锁状态。因此,能够使车门10相对于车体朝开方向旋转。
接着说明里侧手柄15的详细构造。
里侧手柄15具有构成其整体形状的树脂制的手柄主体16、和覆盖于手柄主体16的表面整体的金属制的薄膜即镀层17(参照图4)。即通过树脂成型来形成手柄主体16,在手柄主体16的形状稳定后对手柄主体16的表面施加镀层17由此制造里侧手柄15。
里侧手柄15是图2和图3所示的整体形状。即,里侧手柄15是细长形状。
在里侧手柄15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附近形成有直线性贯通里侧手柄15的孔即旋转中心19。旋转中心19的轴线方向是里侧手柄15 安装于车门10时呈上下方向的方向。在将旋转中心19相对于沿固定于车门板的基座框架(图示略)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嵌合为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将里侧手柄15安装于装饰12。安装于装饰12的里侧手柄 15位于初始位置时的装饰12与里侧手柄15的位置关系是图3所示的状态。此外,也可以使里侧手柄15的旋转中心由轴构成,将该轴相对于形成于基座框架的孔嵌合为能够旋转。
而且在里侧手柄15的靠旋转中心19侧的端部突出地设置有臂部 20,在该臂部20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线连接孔21。该线连接孔21 的轴线方向与旋转中心19平行。该线连接孔21是连接上述操作线的一端的孔。
利用凹部形成面23构成在里侧手柄15安装于车门10时构成下表面的面。
利用由弯曲面形成的车内侧设计面24构成了在里侧手柄15安装于车门10时构成车内侧面的面。
除了臂部20之外,利用由弯曲面形成的车外侧设计面25构成了在里侧手柄15安装于车门10时构成车外侧面的面。
车内侧设计面24是不管里侧手柄15相对于车门10位于怎样的旋转位置都能在将里侧手柄15安装于车门10时进入车辆的乘客视野的部位。另一方面,在里侧手柄15位于初始位置时车外侧设计面25位于比装饰12的车内侧面靠车外侧,所以不进入乘客视野。然而,若操作里侧手柄15从初始位置相对于装饰12向车内侧旋转,则车外侧设计面25 的一部分向进入乘客视野的位置移动。
在里侧手柄15的凹部形成面23形成有一个凹部28。
凹部28从凹部形成面23侧朝里侧手柄15的与凹部形成面23相反一侧(里侧手柄15安装于车门10时的里侧手柄15的上表面侧)凹陷,与该凹部形成面23相反一侧的部位(安装于车门10时的上端部)封闭。另外,凹部28设置在里侧手柄15的前端部与旋转中心19之间。
凹部28的剖面形状,即,被正交于旋转中心19的轴线的平面切断的形状近似三角形。换言之,凹部28的内周面由三个部位构成。即,凹部28的内周面由旋转中心侧面30、车内侧内表面31以及车外侧内表面32构成。旋转中心侧面30、车内侧内表面31以及车外侧内表面32 相互交叉的部位构成3个角部28a。
旋转中心侧面30在凹部28的内周面中是构成位于最靠旋转中心19 侧的部位的面。
车内侧内表面31在凹部28的内周面中是构成位于靠车内侧设计面 24侧的部位的面。如图所示,在从凹部形成面23侧观察里侧手柄15 时,车内侧内表面31与凹部形成面23的靠车内侧设计面24侧的侧缘部23a大致平行。即,在从凹部形成面23侧观察里侧手柄15时,车内侧内表面31沿侧缘部23a延伸。
车外侧内表面32在凹部28的内周面中是构成位于靠车外侧设计面 25侧的部位的面。如图所示,在从凹部形成面23侧观察里侧手柄15 时,车外侧内表面32与凹部形成面23的靠车外侧设计面25侧的侧缘部23b大致平行。即,在从凹部形成面23侧观察里侧手柄15时,车外侧内表面32沿侧缘部23b延伸。
如图所示,车内侧内表面31和车外侧内表面32的与旋转中心19 相反一侧的端部彼此相互交叉。并且,随着从旋转中心19侧朝向里侧手柄15的前端部侧,车内侧内表面31与车外侧内表面32的间隔逐渐变窄。
而且在里侧手柄15中,位于侧缘部23a(车内侧设计面24)与凹部28(车内侧内表面31)之间的部位以及位于侧缘部23b(车外侧设计面)与凹部28(车外侧内表面32)之间的部位分别构成沿里侧手柄 15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薄壁部23c、23d。而且里侧手柄15具有将薄壁部 23c和薄壁部23d的一方的端部(里侧手柄15的前端侧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位23e。
里侧手柄15具备设置于凹部28内的加强肋34。
加强肋34是在从凹部形成面23侧观察里侧手柄15时沿着连结车内侧内表面31和车外侧内表面32的方向延伸的部件,其两端部连接于车内侧内表面31(薄壁部23c)和车外侧内表面32(薄壁部23d)。
而且,加强肋34不在凹部28的中央部,而是位于比中央部稍靠里侧手柄15的前端侧。
如图4所示,加强肋34的凹部形成面23侧的端面位于比凹部形成面23靠凹部28的底部侧。
如上述那样,里侧手柄15的手柄主体16为树脂制。因此,若里侧手柄15在制造后温度升高,则手柄主体16热膨胀。即,与现有技术相同,在里侧手柄15温度升高时,薄壁部23c和薄壁部23d将会以连接部位23e为中心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形变(变形)。
然而,里侧手柄15具备将车内侧内表面31(薄壁部23c)和车外侧内表面32(薄壁部23d)的位于比中央部靠里侧手柄15的前端侧的部位彼此连接的加强肋34。因此,即使薄壁部23c和薄壁部23d发生热膨胀,也能够利用加强肋34防止薄壁部23c和薄壁部23d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大幅度形变。因此,能够防止里侧手柄15的连接部位23e大幅度形变。
因此,在不加厚镀层17的情况下,也能抑制镀层17在连接部位23e 产生很大的应力。因此,能够有效防止由于该应力使镀层17在连接部位23e较大地龟裂而使该龟裂波及到覆盖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部位,即容易进入乘客视野的部位。换言之,在连接部位23e,镀层17产生稍小的应力,其结果是,存在镀层17在连接部位23e产生很小的龟裂的可能性。然而,由于龟裂很小,所以连接部位23e的龟裂波及到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可能性很低。
并且,连接部位23e位于里侧手柄15的下表面侧,所以即使镀层 17在连接部位23e龟裂,该龟裂也几乎没有进入乘客视野的可能性。
另外,里侧手柄15在制造后因温度升高而热膨胀时,车内侧内表面31(薄壁部23c)以及车外侧内表面32(薄壁部23d)与加强肋34 之间的连接部的应力容易变得比其周边部高。因此,存在镀层17在该连接部产生(很小的)龟裂的可能性(但是,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低于在不设置加强肋34的情况下由于在连接部位23e产生的形变而使表面镀层17在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产生龟裂的可能性)。
然而,车内侧内表面31(薄壁部23c)以及车外侧内表面32(薄壁部23d)与加强肋34之间的连接部位于比凹部形成面23靠上方。即,从该连接部到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里侧手柄15表面上的距离,比连接部位于与凹部形成面23相同的位置的情况长。因此,该龟裂波及到镀层17的覆盖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部位的可能性低于该连接部位于与凹部形成面23相同的位置的情况。
并且,该连接部位于里侧手柄15的下表面侧,并且位于比凹部形成面23靠上方。因此,即使镀层17在该连接部产生龟裂,也几乎没有该龟裂进入乘客视野的可能性。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只是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在凹部28的凹部形成面23侧端部的周缘部整体,形成有从凹部形成面23向上方凹一层的台阶部28b。该台阶部28b 位于与加强肋34的靠凹部形成面23侧的端面相同的平面上,与加强肋 34的靠凹部形成面23侧的端面连续。
若本实施方式的里侧手柄15在制造后因温度升高而热膨胀,则凹部28的3个角部28a的应力容易变得比周边部高。然而,形成于角部28a的台阶部28b的应力容易变得比角部28a的没有形成台阶部28b的部分更高。因此,镀层17容易在形成于3个角部28a的台阶部28b产生(很小的)龟裂。
然而,台阶部28b位于比凹部形成面23靠上方。即,从该台阶部 28b到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里侧手柄15表面上的距离比从凹部形成面23到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距离长。因此,在形成于角部28a的台阶部28b产生的镀层17的龟裂波及到覆盖镀层17的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部位的可能性比在没有台阶部28b的情况下在角部28a的凹部形成面附近产生龟裂时低。
此外,在没有设置台阶部28b的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里侧手柄15′中,若在角部28a的接近凹部形成面23的部位,镀层17产生龟裂,则该龟裂波及到覆盖镀层17的车内侧设计面24、车外侧设计面25的部位的可能性很高。
而且即使在3个角部28a形成有台阶部28b的情况下,即在台阶部 28b的两端部在邻接的角部28a之间的中间部形成终端的情况下,里侧手柄15热膨胀时台阶部28b的两端部的应力容易变高。即,在台阶部 28b的两端部,镀层17容易产生龟裂。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凹部28的靠凹部形成面23侧的端部的周缘部整体形成有台阶部28b的情况下,即在凹部28呈环状的情况下,不用担心会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
并且,台阶部28b位于里侧手柄15的下表面侧,并且位于比凹部形成面23靠上方。因此,即使镀层17在台阶部28b龟裂,该龟裂也几乎没有进入乘客视野的可能性。
以上根据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例如凹部28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不是近似三角形而是确切的三角形。另外,也可以将凹部28的剖面形状设为除三角形(以及近似三角形) 以外的多边形(或者近似多边形)。此外,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多边形”的概念不仅是确切的多边形还包含近似多边形。
也可以使加强肋34的端面位于与凹部形成面23相同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在里侧手柄15的上表面侧(与凹部形成面23相反一侧)设置凹部28(凹部形成面23)。
加强肋34在凹部28内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台阶部28b仅设置在凹部28的与各角部28a对应的部位。

Claims (5)

1.一种车门用里侧手柄,其特征在于,具备:
树脂制的手柄主体,其为了操作设置于车门的锁定装置而被上述车门的车内侧面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镀层,其覆盖该手柄主体的表面,
上述车门用里侧手柄具备:
车内侧设计面,其在上述车门用里侧手柄安装于上述车门时构成上述手柄主体的车内侧面;
车外侧设计面,其在上述车门用里侧手柄安装于上述车门时构成上述手柄主体的车外侧面;
凹部,其在上述车门用里侧手柄安装于上述车门时形成于构成上述手柄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者的凹部形成面,并且位于上述手柄主体的旋转中心与上述里侧手柄的前端部之间;以及
加强肋,其设置于该凹部内,在将上述车内侧设计面和上述车外侧设计面连结的方向延伸并且两端部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用里侧手柄,其中,
上述凹部具有:
车内侧内表面,其构成上述凹部的内表面的上述车内侧设计面侧部分,沿上述凹部形成面的上述车内侧设计面侧的侧缘部延伸;和
车外侧内表面,其构成上述凹部的内表面的上述车外侧设计面侧部分,沿上述凹部形成面的上述车外侧设计面侧的侧缘部延伸,
上述车内侧内表面的上述前端部侧的端部与上述车外侧内表面的上述前端部侧的端部相互交叉,
随着从上述旋转中心侧朝向上述前端部侧,上述车内侧内表面与上述车外侧内表面的间隔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用里侧手柄,其中,
上述加强肋的上述凹部形成面侧的端面位于比上述凹部形成面靠上述凹部的底部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用里侧手柄,其中,
上述凹部是具有多个角部的多边形形状,
在上述凹部的构成上述凹部形成面侧端部的周缘部的上述角部的部位,形成有位于比上述凹部形成面靠上述凹部的底部侧的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车门用里侧手柄,其中,
在上述凹部的上述周缘部整体形成有上述台阶部。
CN201690000980.8U 2015-06-29 2016-03-14 车门用里侧手柄 Active CN2079346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9587 2015-06-29
JP2015129587A JP6409693B2 (ja) 2015-06-29 2015-06-29 車両ドア用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
PCT/JP2016/057990 WO2017002406A1 (ja) 2015-06-29 2016-03-14 車両ドア用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4658U true CN207934658U (zh) 2018-10-02

Family

ID=57608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980.8U Active CN207934658U (zh) 2015-06-29 2016-03-14 车门用里侧手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79791A1 (zh)
JP (1) JP6409693B2 (zh)
CN (1) CN207934658U (zh)
WO (1) WO20170024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5416B1 (ko) 2017-03-21 2018-12-06 유진에스엠알시오토모티브테크노 주식회사 페인트리스를 위한 메탈플라스틱 인사이드 핸들
CN110017071A (zh) * 2019-03-22 2019-07-16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免喷涂内门把手、免喷涂材料及制备方法
EP3916180B1 (de) * 2020-05-29 2023-07-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etätigungselement, insbesondere griffelement, einer innentürgriffanordnung eines 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betätigungsele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2936C2 (sv) * 1991-11-04 1996-02-26 Itw Fixfast Ab Metod för montering av en dörrhandtagsenhet, och dörrhandtagsenhet
JP3624093B2 (ja) * 1998-05-29 2005-02-23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オープナー装置のハンドル構造
JP4522977B2 (ja) * 2006-08-02 2010-08-11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752913B2 (ja) * 2010-10-15 2015-07-2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961478B2 (ja) * 2012-08-08 2016-08-02 サカエ理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6347927B2 (ja) * 2013-08-30 2018-06-27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合成樹脂製ドアハンド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14715A (ja) 2017-01-19
JP6409693B2 (ja) 2018-10-24
WO2017002406A1 (ja) 2017-01-05
US20180179791A1 (en)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4658U (zh) 车门用里侧手柄
US8262154B2 (en) Vehicle side door structures
US20120285921A1 (en) Container for preventing loss of stopper and idle rotation thereof
US9623804B2 (en) Folding cargo compartment floor and vehicle rear-end structure
CN101688748B (zh) 冷藏物品托架
US20090080972A1 (en) Device for closing an opening, particularly a street manhole
CN104963568B (zh) 具有加固结构的锁闩壳体
JP2008066445A (ja) 電気電子機器収納用屋外形キャビネット
EP3014715B1 (en) Enclosure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CN108064319A (zh) 可升降铰链及淋浴门
WO2011141679A1 (fr) Structure de hublot ouvrant et affleurant pour bateau et bateau comportant au moins une telle structure
WO2015053240A1 (ja) ボックス
US11964794B2 (en) Container and structure
CN101023233B (zh) 轴承钩
WO2012053437A1 (ja) 冷蔵庫
JP5187510B2 (ja) テールエンドトリムの端部係止構造
WO20071472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molding integral joint
JP6087250B2 (ja) 車両用ボックス装置
JP6788938B2 (ja) 給油口蓋の取付構造
US9643541B2 (en) Integrated center console latch opening close-out feature
JP6203107B2 (ja) 積層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299264A (ja) 車両用操作装置
CN221456480U (zh) 一种闭角型面内饰复材零件分型结构
CN104554044B (zh) 一种克服行李架热胀冷缩的端部改进结构
CN116890756A (zh) 用于壁的衬里的遮饰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