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0325U -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0325U
CN207830325U CN201820144247.4U CN201820144247U CN207830325U CN 207830325 U CN207830325 U CN 207830325U CN 201820144247 U CN201820144247 U CN 201820144247U CN 207830325 U CN207830325 U CN 207830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ortion
polished rod
adjustment bolt
diameter
nu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442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炜强
王亚洲
魏国祯
曹广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442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0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0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0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所述调整螺栓结构包括调整螺栓本体,所述调整螺栓本体连接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其中,所述调整螺栓本体包括螺栓帽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杆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杆部、第二光杆部以及螺纹杆部,其中,所述第一光杆部连接于所述螺栓帽,所述第二光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光杆部与所述螺纹杆部之间,所述第一光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光杆部的直径。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整螺栓结构,可以解决所述调整螺栓结构存在结构可靠性差,端头部位易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螺栓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调整螺栓是扭杆弹簧调整臂调整整车姿态必备的一个零件,所述调整螺栓连接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通过调节调整螺栓的露出长度,从而控制扭杆弹簧调整臂的初始安装角度变化,升高和降低车身,从而实现调整整车高度。
相关技术中,由于扭杆弹簧调整臂的扭转变形角度非常大,且被连接件是悬浮状态,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车轮上下跳动,扭杆弹簧调整臂的弹力全部作用在调整螺栓上,所述调整螺栓的端头部位容易发生因疲劳而断裂。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的调整螺栓存在结构可靠性差,端头部位易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以解决无车门止口结构的汽车安装密封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包括调整螺栓本体,所述调整螺栓本体连接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其中,所述调整螺栓本体包括:
螺栓帽;
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杆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杆部、第二光杆部以及螺纹杆部,其中,所述第一光杆部连接于所述螺栓帽,所述第二光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光杆部与所述螺纹杆部之间,所述第一光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光杆部的直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调整螺栓结构,所述调整螺栓结构分别与所述扭杆弹簧调整臂和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调整螺栓结构,包括:
调整螺栓本体,所述调整螺栓本体连接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其中,所述调整螺栓本体包括:
螺栓帽;
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杆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杆部、第二光杆部以及螺纹杆部,其中,所述第一光杆部连接于所述螺栓帽,所述第二光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光杆部与所述螺纹杆部之间,所述第一光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光杆部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光杆部的直径设计比第二光杆部粗,也就是说,将螺栓杆上与螺栓帽相连接的一端端部直径加粗,可以加强螺栓帽与螺栓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调整螺栓本体根部的强度,大大加强了调整螺栓本体根部的疲劳寿命,增加了调整螺栓结构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整辆汽车的寿命,又避免了增加整个调整螺栓本体的直径而造成成本增加,同时实现了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螺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调整螺栓本体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螺栓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调整螺栓本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螺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应用于汽车。如图1所示的调整螺栓结构包括调整螺栓本体1,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用于连接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
其中,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包括螺栓帽11和螺栓杆12。
可选的,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并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强度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高强度纤维。
所述螺栓杆12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杆部121、第二光杆部122以及螺纹杆部123,其中,所述第一光杆部121连接于所述螺栓帽11,所述第二光杆部122连接于所述第一光杆部121与所述螺纹杆部123之间,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光杆部122的直径。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直径较粗的所述第一光杆部121,可以加强所述螺栓帽11与所述螺栓杆1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了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的易断裂部分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栓帽11是六方螺栓帽,所述螺栓帽11的对边宽度W是21mm,沿平行于所述螺栓杆的延伸方向的厚度H是8mm。
当然,所述螺栓帽11的所述对边宽度W和所述厚度H1可以改变,只需确保所述对边宽度W大于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直径。
另外,所述螺栓帽11还可以是其他外多边形螺帽、内多边形螺帽中的任意一种,其作用相同。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直径R1是14mm,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1是20mm。
当然,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所述直径R1和所述长度L1可以根据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而改变,只需确保所述直径R1大于标准直径的所述第二光杆部122的直径R2即可。
这样,通过设置直径较粗的所述第一光杆部121,可以增强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了所述螺栓帽11与所示螺栓杆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螺栓帽11与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结构111。
其中,所述加强筋结构111可以是加强筋、倒角以及锥台等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其作用是增强所述螺栓帽11与所示螺栓杆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光杆部122的直径R2是12mm,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2是50mm。
当然,所述第二光杆部122的所述直径R2与所述长度L2可以根据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的结构而改变。
可选的,所述螺纹杆部123的直径R3是12mm,沿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3是95mm。
当然,所述螺纹杆部123的所述直径R3与所述长度L3可以根据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的结构而改变。
这样,所述第二光杆部122与所述螺纹杆部123的直径相等,其结构简单,在调节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以改变所述汽车的高度时,直径相等的所述第二光杆部122与所述螺纹杆部123能够与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上设置的螺栓孔匹配,从而达到使该螺栓孔与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杆部121的所述直径R1设计比标准件更粗,可以加强所述螺栓帽11与所述螺栓杆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根部的强度,大大加强了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根部的疲劳寿命,增加了所述调整螺栓结构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整辆汽车的寿命,又避免了增加整个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的直径而造成成本增加,同时实现了减轻重量。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杆12的所述第二光杆部122与所述螺纹杆部123之间至少还包括第三光杆部124,所述第二光杆部122的直径R2大于所述第三光杆部124的直径R4。
可选的,所述第三光杆部124的所述直径R4等于所述螺纹杆部123的直径R3。
当然,所述第二光杆部122与所述螺纹杆部123之间还可以包括其他光杆部,且与所述螺纹杆部123直接连接的所述光杆部的直径与所述螺纹杆部123的直径R3相等,以适应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与车架上设置的螺栓孔,通过设置多个直径不同的光杆部,可以在增强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制造成本。
通过将所述螺栓杆12分成多段直径不同的光杆部,可以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加强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架、扭杆弹簧调整臂以及如图1与图2的结构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调整螺栓结构,所述调整螺栓结构分别与所述扭杆弹簧调整臂和所述车架连接。
调整所述调整螺栓结构的调整螺栓本体1,可以调整所述汽车的整体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上设置直径较粗的所述第一光杆部121,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强所述螺栓帽11与所述螺栓杆1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等损坏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的端头部位,从而是加强了所述汽车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避免加强所述调整螺栓本体1的整体直径,从而减少了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螺栓本体,所述调整螺栓本体连接所述汽车的扭杆弹簧调整臂和车架,其中,所述调整螺栓本体包括:
螺栓帽;
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杆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光杆部、第二光杆部以及螺纹杆部,其中,所述第一光杆部连接于所述螺栓帽,所述第二光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光杆部与所述螺纹杆部之间,所述第一光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光杆部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帽是六方螺栓帽,所述螺栓帽的对边宽度是21mm,沿平行于所述螺栓杆的延伸方向的厚度是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杆部的直径是14mm,沿所述第一光杆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是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帽与所述第一光杆部的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杆部的直径是12mm,沿所述第二光杆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是5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部的直径是12mm,沿所述螺纹杆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是9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杆的所述第二光杆部与所述螺纹杆部之间至少还包括第三光杆部,所述第二光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光杆部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杆部的直径等于所述螺纹杆部的直径。
9.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及扭杆弹簧调整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螺栓结构,所述调整螺栓结构分别与所述扭杆弹簧调整臂和所述车架连接。
CN201820144247.4U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7830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4247.4U CN207830325U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4247.4U CN207830325U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0325U true CN207830325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44247.4U Active CN207830325U (zh) 2018-01-29 2018-01-29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03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020670A (ja)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
CN207830325U (zh) 一种调整螺栓结构及汽车
EP3431807B1 (en) Space maintaining member and leaf spring using same
US9096108B2 (en) Wheel axle suspension
US10953719B2 (en) Rear axle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US20180154718A1 (en) Hybrid lower arm
US20080191400A1 (en) Spring formed with an abnormal-shaped cross section specially used as a vehicle shock absorber
CN204567764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18876788U (zh) 一种叉臂结构
KR100820541B1 (ko) 체결용 보스
KR101198665B1 (ko) 강성구조를 가지는 테일 게이트
KR102552080B1 (ko) 캠버 특성이 개선된 맥퍼슨 서스펜션
CN104527788A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07814293U (zh) 一种新型汽车板簧
CN211222951U (zh) 一种横向稳定器总成结构及汽车
EP2808187B1 (de) Parabellenker
KR101794846B1 (ko) 부시파이프의 결합구조
JP6046503B2 (ja) 車両用手摺構造、鉄道車両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CN218876791U (zh) 板簧总成和车辆
KR102074646B1 (ko) 상용차량의 현가장치
CN210760118U (zh) 带弹簧减震器的扭力杆式双摆臂悬架
CN212555735U (zh) 汽车扭转梁
KR100880167B1 (ko) 너클 브라켓
CN209257823U (zh) 稳定杆连接结构以及汽车
CN215284248U (zh) 控制臂组件、悬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8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