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0023U -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0023U
CN207260023U CN201721035380.8U CN201721035380U CN207260023U CN 207260023 U CN207260023 U CN 207260023U CN 201721035380 U CN201721035380 U CN 201721035380U CN 207260023 U CN207260023 U CN 207260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motor
conveying device
track
turna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53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立君
杨春波
白鸽
谷占涛
白杨
梁李冬
陈小强
焦伟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IJUN CHANGHENG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IJUN CHANGHENG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IJUN CHANGHENG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IJUN CHANGHENG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53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0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0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0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属于道路交通领域,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驾驶室、行走底盘和变位轨道,行走底盘包括车身桁架,车身桁架包括底座、侧壁和车顶,底座、侧壁和车顶均由交错焊接的矩形方管形成,车顶上设置安装入口;变位轨道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拾取段、第一转弯段、直线驱动段、第二转弯段和放置段,第一转弯段、直线驱动段、第二转弯段固定在行走底盘上,拾取段和放置段通过吊轴铰接在底座上设置的弧形轨道内,拾取段和放置段上连接有驱动拾取段和放置段左右摆动的角度调整油缸,直线驱动段设置有驱动安全隔离带移动的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车身强度进一步增强,快速准确的实现安全隔离带的位置转移。

Description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公路车辆的迅速增加,已往将隔离护栏安装于公路中央平分路面的固定车道方式已经影响到实际的行车状况,尤其对于有明显潮汐现象的道路尤其如此。现有的公路的隔离护栏通常是位于公路中央位置,无法缓解单方向车辆拥堵的情况,往往造成隔离护栏两侧交通秩序截然相反的现象,若要缓解单方向的拥堵,需要人工将公路中央的隔离护栏进行移位,以达到扩展车道的目的,缓解拥堵,但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针对该情况,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的方式进行了交通组织,即: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出城车辆多时,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减少进城方向车道数。这种潮汐车道需要包括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和安全隔离带两部分,安全隔离带往往由多个首尾相接的隔离墩组成,隔离墩颈部带有凹槽,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内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通过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的移动将安全隔离带进行移位实现车道的变化。现有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车身一般沿用现有普通车辆结构,没有针对潮汐车道专门对车身进行设计和改良,结构复杂且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结构简单,车身强度进一步增强,快速准确的实现安全隔离带的位置转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驾驶室、可直行和转弯的行走底盘和设置在行走底盘下端的改变安全隔离带位置的变位轨道,所述行走底盘包括车身桁架,所述车身桁架包括底座、侧壁和车顶,底座、侧壁和车顶均由交错焊接的矩形方管形成,车顶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入口;变位轨道包括沿着前进方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拾取段、第一转弯段、直线驱动段、第二转弯段和放置段,所述第一转弯段、直线驱动段、第二转弯段固定在行走底盘上,拾取段和放置段通过吊轴铰接在底座上设置的弧形轨道内,拾取段和放置段上连接有驱动拾取段和放置段左右摆动的角度调整油缸,所述直线驱动段设置有驱动安全隔离带移动的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座和车顶之间设置有由倾斜的矩形方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变位轨道包括底板,底板下端设置有U型板,U型板侧壁上铰接有与安全隔离带的凹槽配合的滚轮,变位轨道横截面呈S型且底部整体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所述拾取段与第一转弯段的底板通过十字节连接,所述第二转弯段与放置段的底板通过十字节连接,所述拾取段的后部的底板底面、第一转弯段的底板底面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所述直线驱动段的底板底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转弯段和放置段前部的底板底面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转移输送架,转移输送架上设置有两排相对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连接有带动相对的两排驱动轮加紧和松开的摆动油缸,所述驱动轮连接有带动驱动轮转动的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拾取段的最前端和放置段的最后端的滚轮水平设置,变位轨道的其他滚轮靠近U型板内侧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4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行走底盘还包括前桥总成、后桥总成,所述前桥总成包括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前桥转向变量马达,所述后桥总成包括后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后桥转向变量马达,所述角度调整油缸、摆动油缸、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后桥行走变量马达、后桥转向变量马达均由对应的液压泵驱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桥总成包括两个相连的前轮,所述后桥总成包括两个相连的后轮,前轮和后轮错位布置在S型变位轨道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控制***包括与角度调整油缸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摆动油缸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与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和后桥转向变量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后桥行走变量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设置在左前轮上的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的角度传感器、设置在S型轨道拾取段和放置段处的位移传感器,各个电磁阀、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均受PLC控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下端设置有与安全隔离带配合的S型的变位轨道,S型变位轨道在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直行和转弯的带动下驱动安全隔离带发生移位,改变原有车道形式,应对交通的潮汐现象。行走底盘包括车身桁架,车身桁架包括底座、侧壁和车顶,且底座、侧壁和车顶均由交错焊接的矩形方管形成,结构简单且牢固;底座和车顶之间设置人字形矩形方管,进一步加强车身的强度。
变位轨道中与安全隔离带配合接触的是安装在U型板侧壁上的滚轮,滑动接触,阻力更小,转移更加顺畅。变位轨道底部整体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在转移过程中将安全隔离带从地面上缓慢抬起,最后缓慢放下,其中在中间的直线驱动段保持水平状态,使得隔离墩驱动装置的驱动过程更便于操作。同时在拾取段和放置段设置角度调整油缸,通过控制拾取段和放置段左右摆动和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的转弯来改变潮汐车道的宽度,宽度调节更加随意。
拾取段与第一转弯段的底板通过十字节连接,第二转弯段与放置段的底板通过十字节连接,便于在前期组装过程中调节拾取段和放置段的高度,上下调节可实现80mm的调整,满足轮胎气压变化需要调整高度的要求;入口拾取段实现左右平移120mm的调整,满足了我国目前道面设置宽度2.75m~3.75m要求。
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移输送架上的两排相对的驱动轮,通过摆动油缸驱动两排驱动轮加紧和松开,隔离带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时可调整摆动油缸使得两排驱动轮不与安全隔离带接触,需要驱动时调整摆动油缸使得两排驱动轮将安全隔离带两侧加紧,然后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带动驱动轮转动实现对安全隔离带在变位轨道内的提供动力。
拾取段的最前端和放置段的最后端的滚轮水平设置,可增加滚轮与安全隔离带的接触面积,便于准确拾取和稳固放置;变位轨道的其他滚轮靠近U型板内侧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减少滚轮与安全隔离带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阻力。
左前轮上设置速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左前轮的速度对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比例控制阀进行控制,使得左前轮的行进与安全隔离带的行进相匹配,确保车在任何速度行走时,隔离墩随之移动,且隔离墩从左迁移到右的过程中不产生拥堵和拉抻现象。转向驱动前桥和转向驱动后桥上的角度传感器,确保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在S型轨道拾取段和放置段处设置位移传感器,检测拾取段和放置段摆动是否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其中,1、驾驶室,3、U型板,4、滚轮,5、拾取段,6、第一转弯段,7、直线驱动段,8、第二转弯段,9、放置段,10、角度调整油缸,11、底板,12、转移输送架,13、驱动轮,17、车身桁架,18、前轮,19、后轮,20、吊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和4所示,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两端均设置有驾驶室1,下端设置有与安全隔离带配合的S型的变位轨道,S型变位轨道在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直行和转弯的带动下驱动安全隔离带发生移位,改变原有车道形式,应对交通的潮汐现象。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包括行走底盘和设置在行走底盘下端的变位轨道,行走底盘可直行和转弯,变位轨道用于改变安全隔离带位置。车身桁架17包括底座、侧壁和车顶,底座、侧壁和车顶均由交错焊接的矩形方管形成,底座和车顶之间设置有倾斜的矩形方管组成的人字形的结构,车身桁架的结构简单且牢固。在车顶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入口,即车顶部由矩形方管围城一个较大的方口,用于在车身桁架内安装控制***、液压***等。
变位轨道横截面呈S型且底部整体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变位轨道包括沿着前进方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拾取段5、第一转弯段6、直线驱动段7、第二转弯段8和放置段9。变位轨道包括底板11,底板11下端设置有多个U型板3,U型板3侧壁上铰接有与安全隔离带的凹槽2配合的滚轮4。拾取段5的后部的底板11底面、第一转弯段6的底板11底面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所述直线驱动段7的底板11底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转弯段8和放置段9前部的底板11底面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拾取段前部和放置段后部为水平面。第一转弯段6、直线驱动段7、第二转弯段8固定在行走底盘上,拾取段5和放置段9通过一根吊轴20铰接在行走底盘上,具体为行走底盘上设置有弧形轨道,吊轴一端与拾取段5(放置段9连接)连接,吊轴另一端铰接在弧形轨道内。拾取段5与第一转弯段6的底板11通过十字节连接,第二转弯段8与放置段9的底板11通过十字节连接,拾取段5和放置段9上连接有驱动拾取段5和放置段9左右摆动的角度调整油缸10,在角度调整油缸10的作用下拾取段5和放置段9可沿着弧形轨道做角度调整。拾取段5的最前端和放置段9的最后端的滚轮4水平设置,变位轨道的其他滚轮4靠近U型板3内侧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45°,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U型板侧壁下部设置有水平或者倾斜的安装板,滚轮4通过转轴安装在水平安装板上即呈现水平设置的情形,滚轮4通过转轴安装在倾斜的安装板上即呈现倾斜设置的情形。
直线驱动段7设置有驱动安全隔离带移动的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行走底盘上的转移输送架12,转移输送架12上设置有两排相对的驱动轮13,驱动轮13上连接有带动相对的两排驱动轮13加紧和松开的摆动油缸。转移输送架可以是四个两两相对的输送架,每个输送架上都连接有摆动油缸,通过摆动油缸的动作实现两个相对输送架的靠近和远离。驱动轮13上连接有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带动驱动轮13转动。
行走底盘包括车身桁架17、前桥总成、后桥总成,前桥总成包括两个相连的前轮18,后桥总成包括两个相连的后轮19,前轮18和后轮19错位布置在S型变位轨道两侧,即前轮18和后轮19分别设置有S型轨道内的两个弯的位置处,也因此前轮18和后轮19设置在车身桁架17底部两端的两个对角位置,巧妙的位置布置避免了车身桁架设计过宽,优化布置。
前桥总成包括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和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后桥总成包括后桥转向变量马达和后桥行走变量马达,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和后桥转向变量马达分别采用一个A6V250变量马达驱动,前后桥与车身桁架实现左20°~右20°角度的偏转,前、后桥分别有制动装置。通过右手的电比例手柄前、后实现前进和后退。其中执行机构如角度调整油缸、摆动油缸、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后桥转向变量马达、后桥行走变量马达均由对应的液压泵驱动。本实用新型整车为间时四驱,工作初始阶段(含入隔离墩阶段)四驱行走,当隔离墩进入直线驱动段7中受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驱动后后,整车后驱行走,前轮仅起转向作用,双向行走都遵循这一规定。
道路隔离带移动装置包括控制***,控制***包括与角度调整油缸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摆动油缸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与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和后桥转向变量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后桥行走变量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设置在左前轮18上的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的角度传感器、设置在S型轨道拾取段和放置段处的位移传感器,各个电磁阀、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均受PLC控制。
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采用四个轮边定量马达(马达排量160),并且液压***保证分流到每个定量马达的流量相同(分流马达实现)。电磁换向阀控制定量轮边马达的正、反转。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的转速由PLC控制的比例控制阀控制,PLC根据左前轮的行走速度控制比例控制阀的开度,从而控制4个轮边马达的转速。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具有4根摆动油缸,可夹紧隔离墩侧面。采用1个电磁换向阀控制,分流马达实现两边油缸的同步夹紧。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的电气控制具体如下:
电气设备有主控制柜、A驾驶室操作手柄及控制操作台、B驾驶室操作手柄及控制操作台、液压泵站、驱动轮控制阀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及信号检测装置(速度传感器)、驱动桥控制阀组(电磁换向阀)及信号检测装置(角度传感器)、行车轮控制阀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及信号检测装置(速度传感器)等组件组成(其中定义两个驾驶室分别为A驾驶室和B驾驶室)。
主控制柜组成:
主控制柜装有以下电气元件:德国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S7-200CPU226一个;16路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EM223二个;4-20mA模拟量采集模块EM235四个;温度采集模块EM231RTD一个;断路器四个;电压变送器二个;接触器四个;中间继电器四十六个;摆速轮马达控制放大器一个;行走马达比例阀控制放大器四个,电源转换模块一个;电子尺变送器二个。
实现功能:主控柜装有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组件一套,是整个潮汐变位设备的控制核心,整个设备的控制与监测、数据记录与存储、PLC与触摸屏之间的通讯连接等都是通过主控柜来实现的。
A/B驾驶室操作台和手柄控制:
本实用新型共设置了两个驾驶室,两个驾驶室操作只是方向相反,其他的操作完全一致。
操作手柄要实现的功能共有三个:
(a)行车使能按钮只有将行车使能按钮按下并摆动手柄时,潮汐变位设备才能前后行进,使能按钮释放状态,潮汐变位设备无法行进;
(b)紧急停车按钮紧急停车按钮在手柄的上端,共有两个按钮,并联使用,按下任意一个按钮,潮汐变位设备紧急停车;
(c)行车手柄行车手柄可以前后摆动,正常情况下手柄处于中位,按下使能按钮并向前摆动行车手柄,潮汐变位设备向前行进,摆动角度越大,潮汐变位设备的行进速度也越快。按下使能按钮并向后摆动行车手柄,潮汐变位设备向后行进,摆动角度越大,潮汐变位设备的向后行进速度也越快。
操作台包括触摸屏、操作旋钮和指示灯。
液压泵站控制:
液压泵站是整个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动作的液压动力源,有柴油机拖动液压泵对液压油进行加压,从而驱动各个液压缸的伸缩和液压马达的正反转控制。
液压泵站部分实现功能如下:
(a)油箱温度检测:油箱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油箱内的温度。油箱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导致液压油失效,因此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油箱内的加热器对液压油进行升温;当油温高于设定值时,油箱上方的风扇就会自动旋转,进行风冷降温,风扇的旋转由液压马达来驱动,通过开关阀进行风扇旋转的启停;
(b)油箱液位检测:油箱设有两个液位开关,高液位开关与低液位开关。油箱到达低液位时需对油箱加注液压油,油箱到达高液位时,停止加注液压油;
(c)高低压监测:液压泵站部分设置了3个压力开关和4个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液压泵转不同管路的压力值,并进行报警,各个压力传感器数值和压力开关的状态可以通过触摸屏相应的操作界面进行监控;
(d)压差报警:液压泵站装有两个压差报警开关,用于检测液压***过滤器是否堵塞。当过滤器堵塞时,压差开关闭合,报警灯报警指示灯做出相应指示。此时应更换或清理过滤器的滤芯。
驱动轮阀组控制: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在工作行进的过程中要求驱动轮进行随动,从而为隔离墩的变道提供一定的辅助动力。驱动轮阀组的控制功能如下:
(a)驱动轮的夹紧与松开:驱动轮在潮汐变位作业中需要处于夹紧的状态,在转场过程中处于松开状态,可以通过驾驶室操作台的夹紧和松开旋钮控制相应的开关阀组实现摆速轮的松开和夹紧;
(b)摆速轮的正反转:潮汐变位设备在行进过程中要求实现双向变位,这就要求驱动轮旋转方向要能够实现正反方向的反转。通过操作上的是否随动旋钮就可以控制驱动轮正反向旋转阀组,从而实现驱动轮的正反转;
(c)摆速轮的速度调节:驱动轮转速的快慢取决于科达液压的斜盘式比例变量泵的输出流量的大小来调节,流量大,转速变快,流量小,速度变慢。这一控制是通过一个比例放大器进行开度调节的,开度的大小可通过触摸屏的操作界面进行设定;
(d)驱动轮速度采集:驱动轮上装有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摆速轮每小时的转速,并在触摸屏上进行显示。
行车轮控制阀组:
前、后轮行走阀组控制主要是改变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在行进过程中的速度。其实现的功能如下:
(a)高低速选择:这一选择是通过控制驾驶室操作台上的高低速选择来实现的,旋转高低速选择钮,即可控制相应的电磁阀动作,进而实现高低速的选择;
(b)2/4驱速选择:在变位作业和转场过程中的车轮的驱动模式是不一样的,转场时后轮进行2轮驱动,而变位作业则是前后轮共同驱动的4轮驱动,这一选择是通过控制驾驶室操作台上的2/4驱选择钮来实现的,旋转2/4驱选择钮,即可控制相应的电磁阀动作,进而实现2/4驱;
(c)行车速度调节:行车速度是由四个比例控制阀进行开度调节实现的,主控柜内装有四块比例阀的放大板分别控制前后轮的行前进和后退速度。比例阀的开度大小取决于操作室的操作手柄摆动的角度,摆动角度越大,比例电磁铁的开度也越大,从而使得潮汐变为设备的行进速度也越快;
(d)信号采集:在前后轮装有角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用于检车车轮摆动的角度和行进的速度,并在触摸屏上进行显示。
驱动桥控制阀组:
前、后桥转向阀组控制的作用是通过改变驱动桥摆动的角度和电子尺伸出的长度来改变隔离墩的变道宽度。其实现的功能如下:
(a)前后驱动桥的摆角调整:不同道宽时驱动器的摆动角度是不同的,通过对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的控制就可以改变驱动桥相应的摆角。角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可达±0.1度;
(b)前后驱动桥的电子尺长度调整:不同道宽时驱动器拖动得电子尺的长度是不同的,通过对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的控制就可以改变电子尺的长度。电子尺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可达±0.1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性能:
1.可移动安全隔离带最小弯曲半径60m,山区公路弯曲半径30m~60m;
2.隔离带转移输送***作业速度6km/h~10km/h;转场速度30km/h;最大爬坡度15%;
3.可移动安全隔离带横向移位宽度2.75m~3.75m、最大离地高度200mm;
4.后桥驱动力矩≥20000N·m;
5.输送轨道承载轮工作寿命:变位作业里程5000km。
本实用新型的参数:
工作长度15.1m;
最大工作宽度3.75m;
车身长度12.5m;
车身宽度2.8m;
车身高度3.6m;
车辆轴距8m;
车辆空载17t;
车辆重载20t;
行驶速度:重载6km/h~10km/h;轻载30km/h;
转弯半径:单桥转弯半径45.7m;双桥转弯半径22.8m;
主发动机:6缸(柴油)B17033(125kw/2500rpm)。
安全配置:
大灯、尾灯、雾灯、转向灯、视宽灯、闪烁灯、室内灯、备用灯(充电)。
标准设备:
座椅、安全带、操作台、方向盘、紧急牵引装置(前后配置)、对讲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要求:
1、康明斯发动机总成:B17033(125kw/2500rpm);
2.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控制各部件动作和反馈信号处理;
3.带有10英寸触摸屏(需要2块,前后驾驶室各一个),从而实时反馈(显示)各动作信息(比如车轮角度、行驶速度、隔离墩线性速度、2组蓄电池电压);
4.两个方向的左前轮(即按照行驶方向的不同会产生两个左前轮)各安装1个速度传感器,并在触摸屏上显示;
5.前、后桥分别安装角度传感器,实时反馈车桥转角,并在触摸屏上显示;
6.每个驾驶室(两个驾驶室)安装一套实时视屏监控和报话机,方便监控导向轮组和及时沟通车内、外情况;
7.PLC控制2个电磁换向阀从而控制前、后桥的转向变量马达的旋向;
8.PLC控制4个电磁换向阀控制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4根摆动油缸;
9.PLC控制2个电磁换向阀控制角度控制油缸;
10.设置液压油液位传感器,将液位反馈给PLC,PLC输出报警信号(声光报警);
11.设置液压油温传感器,将油温反馈给PLC,PLC输出报警信号(声光报警);油温到达高点时,启动冷却风扇;降到低点时,接通加热器;
12.各泵输出压力显示欠压和超压报警(灯光)。

Claims (8)

1.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驾驶室(1)、可直行和转弯的行走底盘和设置在行走底盘下端的改变安全隔离带位置的变位轨道,所述行走底盘包括车身桁架(17),所述车身桁架(17)包括底座、侧壁和车顶,底座、侧壁和车顶均由交错焊接的矩形方管形成,车顶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入口;变位轨道包括沿着前进方向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拾取段(5)、第一转弯段(6)、直线驱动段(7)、第二转弯段(8)和放置段(9),所述第一转弯段(6)、直线驱动段(7)、第二转弯段(8)固定在行走底盘上,拾取段(5)和放置段(9)通过吊轴(20)铰接在底座上设置的弧形轨道内,拾取段(5)和放置段(9)上连接有驱动拾取段(5)和放置段(9)左右摆动的角度调整油缸(10),所述直线驱动段(7)设置有驱动安全隔离带移动的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和车顶之间设置有由倾斜的矩形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轨道包括底板(11),底板(11)下端设置有U型板(3),U型板(3)侧壁上铰接有与安全隔离带的凹槽配合的滚轮(4),变位轨道横截面呈S型且底部整体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所述拾取段(5)与第一转弯段(6)的底板(11)通过十字节连接,所述第二转弯段(8)与放置段(9)的底板(11)通过十字节连接,所述拾取段(5)的后部的底板(11)底面、第一转弯段(6)的底板(11)底面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所述直线驱动段(7)的底板(11)底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二转弯段(8)和放置段(9)前部的底板(11)底面为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墩线性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转移输送架(12),转移输送架(12)上设置有两排相对的驱动轮(13),所述驱动轮(13)上连接有带动相对的两排驱动轮(13)加紧和松开的摆动油缸,所述驱动轮(13)连接有带动驱动轮(13)转动的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段(5)的最前端和放置段(9)的最后端的滚轮(4)水平设置,变位轨道的其他滚轮(4)靠近U型板(3)内侧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盘还包括前桥总成、后桥总成,所述前桥总成包括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前桥转向变量马达,所述后桥总成包括后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后桥转向变量马达,所述角度调整油缸、摆动油缸、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后桥行走变量马达、后桥转向变量马达均由对应的液压泵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总成包括两个相连的前轮(18),所述后桥总成包括两个相连的后轮(19),前轮(18)和后轮(19)错位布置在S型变位轨道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控制***包括与角度调整油缸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摆动油缸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隔离墩线性驱动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与前桥转向变量马达和后桥转向变量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与前桥行走变量马达和后桥行走变量马达连接的电磁换向阀和比例控制阀、设置在左前轮(18)上的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前桥总成和后桥总成上的角度传感器、设置在S型轨道拾取段和放置段处的位移传感器,各个电磁阀、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均受PLC控制。
CN201721035380.8U 2017-08-18 2017-08-18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Active CN207260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5380.8U CN207260023U (zh) 2017-08-18 2017-08-18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5380.8U CN207260023U (zh) 2017-08-18 2017-08-18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0023U true CN207260023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2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5380.8U Active CN207260023U (zh) 2017-08-18 2017-08-18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00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3047A (zh) * 2018-08-07 2018-12-25 赵仁杰 一种基于统计学的拉链车道改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3047A (zh) * 2018-08-07 2018-12-25 赵仁杰 一种基于统计学的拉链车道改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7580B (zh)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线控转向***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02040B (zh) 电驱动自卸卡车
CN104596800B (zh) 一种轮式地表径流采样装置
CN105416392B (zh) 一种推杆式复合转向***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WO2013005528A1 (ja) 電気駆動ダンプトラック
CN106585706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转向控制装置
CN203006842U (zh) 一种自行走剪叉式升降平台
CN109911055A (zh) 无人越障车
CN210310135U (zh) 一种用于自动折叠三角警示牌的可远程控制的移动装置
CN207260024U (zh) 道路隔离带移动装置
CN205601804U (zh) 小型汽车携升降平移器
CN207260023U (zh) 隔离带转移输送装置
CN112590558A (zh) 一种基于双源动力卡车的受电弓
CN208073067U (zh) 一种汽车搬运机构
CN206870999U (zh) 一种全智能太阳能汽车无人操作控制装置
CN206405072U (zh) 一种基于无人驾驶汽车摄像头用擦拭装置
CN208359835U (zh) 一种转向轮距可变的车辆装置
CN208721405U (zh) 模拟车辆上下坡的试验装置
CN207319068U (zh) 一种全方位运动的智能小车
CN114415689B (zh) 一种跟随车的决策方法及***
CN202754083U (zh) 一种车体可倾斜式组合车辆
CN208774867U (zh) 一种起重机的转向结构装置
CN115145288A (zh) 一种面向丘陵山区环境的升降作业平台用智能行走底盘
CN110155195B (zh) 一种能适应多种路况的农田机器人
CN206930451U (zh) 一种汽车行驶模拟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