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067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0670U
CN207220670U CN201720402801.XU CN201720402801U CN207220670U CN 207220670 U CN207220670 U CN 207220670U CN 201720402801 U CN201720402801 U CN 201720402801U CN 207220670 U CN207220670 U CN 207220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ot
connecting portion
variant part
interio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28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韦铭
刘化勇
梁志佳
马利
罗飞龙
吴慧民
羊小亮
杨云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28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067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4612 priority patent/WO2018188148A1/zh
Priority to JP2019556172A priority patent/JP7106574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0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0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和密封环。煲体包括内锅;盖体盖设在煲体上;密封环连接在盖体上,密封环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变形部,连接部连接在盖体上;变形部形成开口向内的腔体,变形部包括远离连接部的贴合段,贴合段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凸起,凸起用于加强变形部的强度;其中,合盖状态下贴合段贴合在内锅的上表面上,且不凸出内锅的内壁面,凸起闭合腔体,以使腔体形成密封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贴合段与锅沿相贴合,且未凸出过渡圆弧处,减少了合盖状态下密封环上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优选地,合盖状态下只有凸起的外侧面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相接触。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如图1所示,密封环3’连接在活动盖板1’和压圈4’之间,用于实现盖体和内锅2’之间的密封。密封环3’上形成有开口向内的呈V型或U型的腔体31’,为减少冷凝水的形成,如图2所示,增加了内锅2’与密封环3的压缩量使密封环3’合盖时内部形成密封腔32’的状态,煮饭或保温时密封腔32’内的空气不流动,在内部高温环境作用下,即可形成中高温环境,也可隔离外面低温环境,合盖会减小密封环3’与内锅2’内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即减小密封环3’内部与内锅2’的接触空间),从而减少了冷凝水的形成。而以上形成密封腔32’的结构只减少了密封环3’内部与内锅2’的接触空间,密封环3’的贴合段33’仍位于内锅2’内,煮饭过程中贴合段33’的温度也会偏低从而形成冷凝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包括内锅;盖体,盖设在所述煲体上;和密封环,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密封环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变形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变形部形成开口向内的腔体,所述变形部包括远离所述连接部的贴合段,所述贴合段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加强所述变形部的强度;其中,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贴合在所述内锅的上表面上,且不凸出所述内锅的内壁面,所述凸起闭合所述腔体,以使所述腔体形成密封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连接部连接在盖体上。合盖状态下,贴合段贴合在内锅的上表面上,实现内锅与盖体之间的密封。密封环包括变形部,变形部包括贴合段,贴合段远离连接部设置。贴合段上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贴合段的末端)设有凸起,以加强变形部的强度,避免合盖过程中变形部的末端外翻导致贴合段与内锅的上表面不能良好的贴合。变形部形成开口朝内、截面呈V形或U形或其它形状的腔体,在合盖时,凸起密封腔体的开口端,使腔体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密封腔。煮饭或保温时,密封腔把内锅内高温高湿的环境隔离了,也隔离了外界的低温环境,密封腔内部湿度低,难以形成冷凝水,且合盖状态下,由于贴合段贴合在内锅的上表面上,且贴合段与内锅的内壁面相平齐或位于内锅的内壁面的外侧,即贴合段不凸出内锅的内壁面,使得贴合段不会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接触,使得贴合段上不会形成冷凝水,使得密封环上只有凸起与内锅里面的高温高湿环境接触,接触面积很小,即使还存在一定温差,形成的冷凝水珠尺寸也较小,量也少,从而达到解决冷凝水流到外壳罩和活动盖板上的问题。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在贴合段的末端单独设置密封部,合盖状态下密封部闭合腔体相比,本申请中利用密封环上用于加强变形部强度的凸起实现腔体的密封,无需设置单独的密封部,降低了密封环的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0.5T≤H≤2T,H为所述凸起的高度,T为所述变形部的厚度。
0.5T≤H≤2T既能保证凸起对变形部良好的加强作用,又避免凸起过高使得凸起尺寸过大从而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过大,导致冷凝水的形成量增大。
优选地,H=0.5T、或H=T、或H=1.5T、或H=2T。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起与所述贴合段相垂直。
凸起与贴合段相垂直或大致相垂直,即凸起与贴合段的连接处呈L形。当贴合段贴合在内锅的上表面上、凸起闭合腔体时,凸起与贴合段相垂直或大致垂直的结构,能够减小凸起的长度,从而减小密封环上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同时对变形部的加强效果良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合盖状态下所述凸起抵接在所述盖体上或抵接在所述变形部上或抵接在所述变形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
凸起连接在变形部的末端,合盖状态下凸起抵接在盖体上形成密封腔,使得合盖状态下只有凸起的外侧表面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相接触;或者,凸起抵接在变形部上形成密封腔,优选地,凸起抵接在变形部的开口处,尽量减小变形部位于内锅内的部分,减少变形部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或者,凸起抵接在变形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腔,优选地,应合理设置凸起与变形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的抵接位置,尽量减小变形部位于内锅内的部分,减少变形部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部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变形部的连接处向靠近所述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贴合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上,合盖状态下所述凸起抵接在所述延伸部上。
合盖状态下连接部与延伸部相抵接形成密封腔,具体地,连接部或连接部与变形部的连接处向靠近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贴合在盖体的下表面上,优选地,盖体包括活动盖板,延伸部抵接在活动盖板的下表面上凸起连接在变形部的末端,合盖状态下凸起抵接在延伸部上。优选地,连接部的下端的内表面或连接部与变形部的连接处的内表面向靠近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盖体的密封,优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延伸部向下倾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起和所述延伸部的抵接处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0mm~3mm。
合盖状态下,凸起与延伸部的抵接处与延伸部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可减少延伸部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冷凝水形成。理想状态下凸起与延伸部的抵接处与延伸部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0mm。实际应用过程中凸起与延伸部的抵接处与延伸部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mm、1mm、2mm、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变形部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所述第一变形段与连接部相连接,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第一变形段向上倾斜,且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第二变形段逐渐向下倾斜,贴合段连接在第二变形段的末端。
变形部包括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的设置使得密封环形成开口朝内的腔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合盖状态下所述第二变形段贴合在所述内锅的上表面上。
合盖状态下,除贴合段与内锅的上表面相贴合外,第二变形段也可以与内锅的上表面相贴合,优选地,贴合段和第二变形段上靠近贴合段的一端与内锅的上表面相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或者,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贴合段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内锅的上表面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应处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面。
合盖状态下,贴合段水平设置,内锅的上表面上与贴合段相贴合处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由内向外向上或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但合盖状态下通过调整密封环的压缩量等以保证贴合段的至少部分贴合在内锅的上表面上。或者,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为保证内锅的上表面与第一倾斜面的良好贴合,内锅的上表面上与第一倾斜面相对应处形成第二倾斜面,优选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当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时,在开盖状态,贴合段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向上倾斜。当然,此时贴合段与锅沿相贴合或贴合段和第二变形段均与锅沿相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包括锅本体和所述锅本体向外周向延伸形成的锅沿,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不凸出所述锅本体与所述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锅本体上设有锅沿或不设置锅沿,在设置锅沿时,内锅的内壁面包括锅本体的内壁面和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因此,贴合段不凸出内锅的内壁面指的是贴合段不凸出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
为保证合盖状态下贴合段不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相接触,贴合段不凸出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即贴合段可以与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相平齐或位于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的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本体与所述锅沿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圆弧,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不凸出所述过渡圆弧的外边缘。
当然,锅本体与锅沿的连接处也可以不设置过渡圆弧,使得锅本体与锅沿的连接处呈直角,此时,合盖状态下贴合段不凸出锅本体与锅沿的直角连接处。
优选地,盖体包括内盖,活动盖板通过压圈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内盖上,且活动盖板位于压圈的内侧。密封环通过压圈和活动盖板进行固定,具体地,连接部被压设或被夹持在活动盖板和压圈之间。密封环在盖体上的装配方式属于成熟的技术,不再详述。
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活动盖板、压圈和密封环配合结构在开盖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活动盖板、压圈、密封环和内锅配合结构在合盖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活动盖板,2’内锅,3’密封环,31’腔体,32’密封腔,33’贴合段,4’压圈。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活动盖板、压圈和密封环配合结构在开盖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活动盖板、压圈、密封环和内锅配合结构在合盖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的活动盖板、压圈、密封环和内锅配合结构在合盖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所述的活动盖板、压圈、密封环和内锅配合结构在合盖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活动盖板、压圈、密封环和内锅配合结构在贴合段凸出内锅的内壁面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活动盖板,2内锅,21锅本体,22锅沿,221第二倾斜面,23过渡圆弧,3密封环,31连接部,32变形部,321第一变形段,322第二变形段,323贴合段,324凸起,325第一倾斜面,33延伸部,4腔体,5密封腔,6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3至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和密封环3。如图3所示,煲体包括内锅2;盖体盖设在煲体上;密封环3连接在盖体上,密封环3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31和变形部32,连接部31连接在盖体上;变形部32形成开口向内的腔体4,变形部32包括远离连接部31的贴合段323,贴合段323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凸起324,凸起324用于加强变形部32的强度;其中,如图4至图6所示,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贴合在内锅2的上表面上,且不凸出内锅2的内壁面,凸起324闭合腔体4,以使腔体4形成密封腔5。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连接部31连接在盖体上。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贴合在内锅2的上表面上,实现内锅2与盖体之间的密封。密封环3包括变形部32,变形部32包括贴合段323,贴合段323远离连接部31设置。贴合段323上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贴合段323的末端)设有凸起324,以加强变形部32的强度,避免合盖过程中变形部32的末端外翻导致贴合段323与内锅2的上表面不能良好的贴合。变形部32形成开口朝内、截面呈V形或U形或其它形状的腔体4,在合盖时,凸起324密封腔体4的开口端,使腔体4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密封腔5。形成密封腔5后减少了密封环3内部与内锅2里面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冷凝水的形成量,从而达到解决冷凝水流到外壳罩和盖板上的问题。且合盖状态下,由于贴合段323贴合在内锅2的上表面上,且贴合段323与内锅2的内壁面相平齐或位于内锅2的内壁面的外侧,即贴合段323不凸出内锅2的内壁面,使得贴合段323不会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接触,进一步较少了密封环3上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了冷凝水的形成量。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需要在贴合段323的末端单独设置密封部,合盖状态下密封部闭合腔体4相比,本申请中利用密封环3上用于加强变形部32强度的凸起324实现腔体4的密封,无需设置单独的密封部,降低了密封环3的成本。
实施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和密封环3。如图3所示,煲体包括内锅2;盖体盖设在煲体上;密封环3连接在盖体上,密封环3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31和变形部32,连接部31连接在盖体上;变形部32形成开口向内的腔体4,变形部32包括远离连接部31的贴合段323,贴合段323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凸起324,凸起324用于加强变形部32的强度;其中,如图4所示,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贴合在内锅2的上表面上,且不凸出内锅2的内壁面,凸起324闭合腔体4,以使腔体4形成密封腔5。
优选地,0.5T≤H≤2T,H为凸起324的高度,T为变形部32的厚度,如图3所示。
0.5T≤H≤2T既能保证凸起324对变形部32良好的加强作用,又避免凸起324过高使得凸起324尺寸过大从而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过大,导致冷凝水的形成量增大。
优选地,H=0.5T、或H=T、或H=1.5T、或H=2T。
优选地,如图3所示,凸起324与贴合段323相垂直。
凸起324与贴合段323相垂直或大致相垂直,即凸起324与贴合段323的连接处呈L形。当贴合段323贴合在内锅2的上表面上、凸起324闭合腔体4时,凸起324与贴合段323相垂直或大致垂直的结构,能够减小凸起324的长度,从而减小密封环3上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同时对变形部32的加强效果良好。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合盖状态下凸起324抵接在盖体上。
凸起324连接在变形部32的末端,合盖状态下凸起324抵接在盖体上形成密封腔5,使得合盖状态下只有凸起324的外侧表面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相接触。
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合盖状态下凸起324抵接在变形部32上。
凸起324抵接在变形部32上形成密封腔5,优选地,凸起324抵接在变形部32的开口处,尽量减小变形部32位于内锅2内的部分,减少变形部32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
在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合盖状态下凸起324抵接在变形部32与连接部31的连接处。
凸起324抵接在变形部32与连接部31的连接处形成密封腔5,优选地,应合理设置凸起324与变形部32和连接部31的连接处的抵接位置,尽量减小变形部32位于内锅2内的部分,减少变形部32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部31或连接部31与变形部32的连接处向靠近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3,延伸部33贴合在盖体的下表面上,合盖状态下凸起324抵接在延伸部33上。
合盖状态下连接部31与延伸部33相抵接形成密封腔5,具体地,连接部31或连接部31与变形部32的连接处向靠近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3,延伸部33贴合在盖体的下表面上,优选地,盖体包括活动盖板,延伸部抵接在活动盖板的下表面上,凸起324连接在变形部32的末端,合盖状态下凸起324抵接在延伸部33上。优选地,连接部31的下端的内表面或连接部31与变形部32的连接处的内表面向靠近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3,延伸部33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盖体的密封,优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延伸部33向下倾斜。
优选地,如图4所示,凸起324和延伸部33的抵接处与延伸部3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A为0mm~3mm。
合盖状态下,凸起324与延伸部33的抵接处与延伸部33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可减少延伸部33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冷凝水形成。理想状态下凸起324与延伸部33的抵接处与延伸部3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0mm。实际应用过程中凸起324与延伸部33的抵接处与延伸部3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mm、1mm、2mm、3mm。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变形部32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变形段321和第二变形段322,第一变形段321与连接部31相连接,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一变形段321向上倾斜,且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二变形段322逐渐向下倾斜,贴合段连接在第二变形段的末端。
变形部32包括第一变形段321和第二变形段322,第一变形段321和第二变形段322的设置使得密封环3形成开口朝内的腔体4。
优选地,如图4所示,内锅2包括锅本体21和锅本体21向外周向延伸形成的锅沿22,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不凸出锅本体21与锅沿22连接处的外边缘。锅本体上设有锅沿或不设置锅沿,在设置锅沿时,内锅的内壁面包括锅本体的内壁面和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因此,贴合段不凸出内锅的内壁面指的是贴合段不凸出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
为保证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不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相接触,贴合段323不凸出锅本体21与锅沿22连接处的外边缘,即贴合段323可以与锅本体21与锅沿22连接处的外边缘相平齐或位于锅本体21与锅沿22连接处的外边缘的外侧。如图7所示,贴合段向内凸出锅本体与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使得贴合段的一部分位于内锅内,增大了密封环上与内锅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如图4所示,锅本体21与锅沿22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圆弧23,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不凸出过渡圆弧23的外边缘。
当然,锅本体21与锅沿22的连接处也可以不设置过渡圆弧23,使得锅本体21与锅沿22的连接处呈直角,此时,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不凸出锅本体21与锅沿22的直角连接处。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沿水平方向设置。
合盖状态下,贴合段323水平设置,锅沿22的上表面上与贴合段323相贴合处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由内向外向上或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但合盖状态下通过调整密封环3的压缩量等以保证贴合段323的至少部分贴合在锅沿22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盖体包括内盖,活动盖板1通过压圈6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内盖上,且活动盖板1位于压圈6的内侧。密封环3通过压圈6和活动盖板1进行固定,具体地,连接部31被压设或被夹持在活动盖板1和压圈6之间。密封环3在盖体上的装配方式属于成熟的技术,不再详述。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5所示,合盖状态下,除贴合段323与内锅2的上表面(锅沿22的上表面)相贴合外,第二变形段322也可以与内锅2的上表面(锅沿22的上表面)相贴合。
优选地,贴合段323和第二变形段322上靠近贴合段323的一端与内锅2的上表面(锅沿22的上表面)相贴合。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6所示,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323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325,内锅2的上表面(锅沿22的上表面)上与第一倾斜面325相对应处形成与第一倾斜面325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面221。
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323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325,为保证内锅2的上表面(锅沿22的上表面)与第一倾斜面325的良好贴合,内锅2的上表面上(锅沿22的上表面)与第一倾斜面325相对应处形成第二倾斜面221,优选地,第二倾斜面221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倾斜面325的倾斜角度一致。当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323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325时,在开盖状态,贴合段323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沿由外向内的方向贴合段323向上倾斜。当然,此时贴合段与锅沿相贴合或贴合段323和第二变形段322均与锅沿22相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贴合段323与锅沿22相贴合,且未凸出锅本体21与锅沿22连接处的过渡圆弧23处,减少了合盖状态下密封环3上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的接触面积,优选地,合盖状态下只有凸起324的外侧面与内锅2内的高温高湿环境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包括内锅;
盖体,盖设在所述煲体上;和
密封环,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密封环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变形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变形部形成开口向内的腔体,所述变形部包括远离所述连接部的贴合段,所述贴合段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加强所述变形部的强度;
其中,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贴合在所述内锅的上表面上,且不凸出所述内锅的内壁面,所述凸起闭合所述腔体,以使所述腔体形成密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0.5T≤H≤2T,H为所述凸起的高度,T为所述变形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与所述贴合段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合盖状态下所述凸起抵接在所述盖体上或抵接在所述变形部上或抵接在所述变形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变形部的连接处向靠近所述盖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贴合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上,合盖状态下所述凸起抵接在所述延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和所述延伸部的抵接处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0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变形段和第二变形段,所述第一变形段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第一变形段向上倾斜,且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第二变形段逐渐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合盖状态下所述第二变形段贴合在所述内锅的上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或者,合盖状态下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贴合段向上倾斜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内锅的上表面上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应处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包括锅本体和所述锅本体向外周向延伸形成的锅沿,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不凸出所述锅本体与所述锅沿连接处的外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与所述锅沿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圆弧,合盖状态下所述贴合段不凸出所述过渡圆弧的外边缘。
CN201720402801.XU 2017-04-14 2017-04-14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220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2801.XU CN207220670U (zh) 2017-04-14 2017-04-14 烹饪器具
PCT/CN2017/084612 WO2018188148A1 (zh) 2017-04-14 2017-05-16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JP2019556172A JP7106574B2 (ja) 2017-04-14 2017-05-16 シールリング及び調理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2801.XU CN207220670U (zh) 2017-04-14 2017-04-14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0670U true CN207220670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38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2801.XU Active CN207220670U (zh) 2017-04-14 2017-04-14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06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5464A (zh) * 2018-07-18 2018-10-23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密封保温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5464A (zh) * 2018-07-18 2018-10-23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密封保温结构
CN108685464B (zh) * 2018-07-18 2023-08-22 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密封保温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10289B2 (ja) 上蓋組立体及び調理器具
CN207220670U (zh) 烹饪器具
CN104814667A (zh) 一种新型双内胆电饭锅
CN207412020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7131851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5125905U (zh) 一种电饭煲上盖与内锅的密封结构
CN208551392U (zh) 烹饪器具
CN207400648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6453702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4797564U (zh) 一种新型双内胆电饭锅
CN207285869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4520278U (zh) 炖盅和炖锅
CN207285860U (zh) 烹饪器具
CN209285007U (zh) 养生壶炖盅结构
CN206745210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7285911U (zh)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7768121U (zh) 烹饪器具
CN206809116U (zh) 蒸汽阀组件、煲盖及电饭煲
CN209031950U (zh)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密封环
CN217959657U (zh) 一种容器盖及烹饪容器
CN208740645U (zh) 锅体及烹饪器具
CN209031858U (zh) 烹饪器具的盖板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8031000U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内胆及其电压力锅
CN209031859U (zh) 烹饪器具
CN204635995U (zh) 便于快速安装密封件的电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