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1413U - 一种油雾收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雾收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1413U
CN206881413U CN201720419980.8U CN201720419980U CN206881413U CN 206881413 U CN206881413 U CN 206881413U CN 201720419980 U CN201720419980 U CN 201720419980U CN 206881413 U CN206881413 U CN 206881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adsorption plate
plate
oil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199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玉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rlan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rlan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rlan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rlan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199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1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1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14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雾收集器,包括收集器本体、以及依次安装在收集器本体内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收集器本体设为圆筒状,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第一过滤单元抵接,所述驱动单元与第二过滤单元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过滤单元旋转;本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着离心式叶轮转动,使叶轮内部产生负压,迫使外部空气从油雾收集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过滤单元,经过第一过滤单元吸附和过滤后,空气流从承隔板的中心孔处进入叶轮,并在叶轮的转动下形成涡旋气流,空气中的油雾在离心力作用下,与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接触,并附着在吸附板上形成油滴,从而获得理想的油雾分离效果。本方案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空气阻力小、运行十分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油雾收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油雾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上的油雾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数控机床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刀具与工件摩擦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时需要使用冷却液对刀具和加工部件进行冷却,当冷却液遇热后会产生大量的油雾,这些油雾弥漫在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工人吸入后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另外,这些油雾长期附着在设备上会对设备造成腐蚀,从而损坏设备的零部件、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油雾收集器将油雾进行收集和分离。
现有的离心油雾分离器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产生负压,从外部吸入气体,使气体沿着叶轮的叶片作径向运动并产生加速度,从而产生高速的离心力;所吸入的气体或油雾由于受到离心力作用,其中油雾颗粒沿着叶轮叶片径向被离心力分离到包围叶轮的网隔空间(网状隔板)上,进而达到油雾气液分离的效果,但同时,随离心力的作用,气流在运动方向上受到网隔和内壁的分离器的直接面对面的阻力,使气流受到阻碍,从而降低气流流量,直接对分离效果大打折扣,油雾或气液分离的效果就不能达到更理想的状态。在长时间使用后网隔上会大量积油、堵塞,油雾过滤效率大大降低、风机运行负荷加重,导致噪音过大,而且清洗和后期维护困难。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油雾过滤效率高的油雾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油雾收集器,该收集器安装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上用于收集、过滤空气中的油雾,所述收集器主要包括收集器本体、以及依次安装在收集器本体内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收集器本体设为圆筒状,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第一过滤单元抵接,所述驱动单元与第二过滤单元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过滤单元旋转。工作时,驱动单元带着第二过滤单元转动并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从油雾收集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过滤单元,经过第一层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过滤单元,空气中的油雾在叶轮离心力和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的作用下形成油滴,油滴经过吸附和积聚后形成油路,对油路进行引流便可以将油雾收集和循环利用。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主要包括叶轮、吸附器和用于固定第二过滤单元的承隔板。所述承隔板固定在收集器本体内,所述吸附器安装在承隔板上,吸附器的中间镂空,用于将叶轮包围,所述叶轮位于吸附器内,通过旋转使油雾在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吸附器。
具体的,所述吸附器包括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以及用于固定吸附板的固定板。所述吸附板上设有大量用于阻挡油雾的吸附孔,吸附板的外形为蜂窝状网格板。所述吸附板垂直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和承隔板上均设有用于气流流过的中心孔。
具体的,所述叶轮采用离心式叶轮,主要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安装在上下支撑板之间的弧形轮片。所述下支撑板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工作时,气流从固定板和承隔板上的中心孔流进叶轮中心,随着叶轮的转动,位于叶轮中心的空气不断流入轮片之间的空隙中,并随着轮片产生的离心力向四周甩出,从而形成涡旋气流;涡旋气流在惯性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与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向相同(气流顺着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向流动),这样既能够大大降低吸附板对空气的阻力,又能增大吸附板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油雾很容易就附着在吸附板上形成油滴,从而获得理想的油雾分离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提供三种实施方式,具体为:
实施方式一: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的数量设为一块,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吸附板的起始端,另一端为吸附板的终止端。所述吸附板环绕叶轮一圈布置,从起始端到终止端之间的角度不小于360度,且起始端与终止端不重合(即不是正圆)。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叶轮旋转时对气流产生驱动作用,根据气流运动轨迹沿着阿基米德旋转方向流动原理,气流中的油雾也沿着这个轨迹运动,在旋转运动的油雾气体与360度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网板的充分接触下,并在更小的阻力下对气体中的油雾进行吸附,从而获得理想的气液分离效果。
实施方式二: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设为四块,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吸附板的起始端,另一端为吸附板的终止端,每块吸附板占用90度,每块吸附板的起始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的起始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每块吸附板的终止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的终止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该方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施、空气阻力小、油雾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方式三: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设为四块,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吸附板的起始端,另一端为吸附板的终止端,每块吸附板占用180度。每块吸附板的起始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的起始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每块吸附板的终止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的终止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其中一块吸附板的终止端与相对的吸附板的起始端在径向上重合。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二的原理相似,吸附板重叠部分会对空气中的油雾进一步吸附,使空气中的气液分离,在气流运动过程增加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吸附油雾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单元设为驱动电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超高效率的三相异步电机,该类型电机能长期运行可靠,相对普通电机更节约用电更环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吸附板的吸附孔的孔径设为2mm,且吸附孔平行布置,吸附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3mm,网格板的厚度为0.5mm,采用不锈钢材质,利用这种孔径的吸附板,在阿基米德旋转弧度方向,对气流的接触面积加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相对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着离心式叶轮转动,使叶轮内部产生负压,迫使外部空气从油雾收集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过滤单元,经过第一过滤单元的吸附和过滤后,空气流从承隔板的中心孔处进入叶轮,并在叶轮的转动下形成涡旋气流,空气中的油雾在离心力作用下,与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接触,并附着在吸附板上形成油滴,从而获得理想的油雾分离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空气阻力小、运行十分平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叶轮产生涡旋气流的运动方向与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的走向大致相同,使气流沿着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向流动,这样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气流通过吸附器的阻力,并大大增加与吸附板的接触面积,使油雾更容易附着在吸附板上,获得理想的油雾过滤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采用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对空气中的油雾进行过滤,由于气流通过吸附板时阻力小、空气流通畅顺,所以无论是电机还是吸附板上产生的风燥都十分小,运行平稳可靠。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利用涡旋气流与阿基米德螺旋线结合的方式使油雾更容易附着在吸附板上,并在自重作用下形成油滴,从而形成油路,不会堵塞吸附孔,保证通过收集器的气流流量不受影响。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不锈钢网板均采用光亮退火表面处理,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表面的光滑度,达到较高的表面反射性处理效果,这样既能在增加气流接触面积并有效吸附气流中的液体颗粒,同时也能让所吸附积聚的液体颗粒在这种光亮表面回流下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雾收集器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附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360度式吸附板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90度式吸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180度式吸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收集器本体,2-第一过滤单元,31-叶轮,32-吸附器,321-承隔板,322-吸附板,4-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雾收集器,该收集器安装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上用于收集、过滤空气中的油雾,所述收集器主要包括收集器本体1、以及依次安装在收集器本体1内的第一过滤单元2、第二过滤单元和驱动单元4。所述收集器本体1设为圆筒状,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第一过滤单元2抵接,所述驱动单元4与第二过滤单元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过滤单元旋转。工作时,驱动单元4带着第二过滤单元转动并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从油雾收集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过滤单元2,经过第一层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过滤单元,空气中的油雾在叶轮31离心力和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的作用下形成油滴,油滴经过吸附和积聚后形成油路,对油路进行引流便可以将油雾收集和循环利用。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主要包括叶轮31、吸附器32和用于固定第二过滤单元的承隔板321。所述承隔板321固定在收集器本体1内,所述吸附器32安装在承隔板321上,吸附器32的中间镂空,用于将叶轮31包围,所述叶轮31位于吸附器32内,通过旋转使油雾在叶轮31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吸附器32。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吸附器32包括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以及用于固定吸附板322的固定板。所述吸附板322上设有大量用于阻挡油雾的吸附孔,吸附板322的外形为蜂窝状网格板。所述吸附板322垂直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和承隔板321上均设有用于气流流过的中心孔。
具体的,所述叶轮31采用离心式叶轮31,主要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安装在上下支撑板之间的弧形轮片。所述下支撑板与驱动单元4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工作时,气流从固定板和承隔板321上的中心孔流进叶轮31中心,随着叶轮31的转动,位于叶轮31中心的空气不断流入轮片之间的空隙中,并随着轮片产生的离心力向四周甩出,从而形成涡旋气流;涡旋气流在惯性作用下的运动方向与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向相同(气流顺着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向流动),这样既能够大大降低吸附板322对空气的阻力,又能增大吸附板322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油雾很容易就附着在吸附板322上形成油滴,从而获得理想的油雾分离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提供三种实施方式,具体为:
实施方式一: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的数量设为一块,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吸附板322的起始端,另一端为吸附板322的终止端。所述吸附板322环绕叶轮31一圈布置,如图7所示,从起始端到终止端之间的角度不小于360度,且起始端与终止端不重合(即不是正圆)。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叶轮31旋转时对气流产生驱动作用,根据气流运动轨迹沿着阿基米德旋转方向流动原理,气流中的油雾也沿着这个轨迹运动,在旋转运动的油雾气体与360度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网板的充分接触下,并在更小的阻力下对气体中的油雾进行吸附,从而获得理想的气液分离效果。
实施方式二: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设为四块,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吸附板322的起始端,另一端为吸附板322的终止端,每块吸附板322占用90度,如图8所示,每块吸附板322的起始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322的起始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每块吸附板322的终止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322的终止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该方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施、空气阻力小、油雾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方式三: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设为四块,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吸附板322的起始端,另一端为吸附板322的终止端,每块吸附板322占用180度,如图9所示。每块吸附板322的起始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322的起始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每块吸附板322的终止端都在同一个圆上(即每块吸附板322的终止端到中心的距离相同)。其中一块吸附板322的终止端与相对的吸附板322的起始端在径向上重合。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二的原理相似,吸附板322重叠部分会对空气中的油雾进一步吸附,使空气中的气液分离,在气流运动过程增加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好的吸附油雾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单元4设为驱动电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超高效率的三相异步电机,该类型电机能长期运行可靠,相对普通电机更节约用电更环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吸附板322的吸附孔的孔径设为2mm,且吸附孔平行布置,吸附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3mm,网格板的厚度为0.5mm,采用不锈钢材质,利用这种孔径的吸附板322,在阿基米德旋转弧度方向,对气流的接触面积加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相对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着离心式叶轮31转动,使叶轮31内部产生负压,迫使外部空气从油雾收集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过滤单元2,经过第一过滤单元2的吸附和过滤后,空气流从承隔板321的中心孔处进入叶轮31,并在叶轮31的转动下形成涡旋气流,空气中的油雾在离心力作用下,与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322接触,并附着在吸附板322上形成油滴,从而获得理想的油雾分离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空气阻力小、运行十分平稳。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油雾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器本体、以及依次安装在收集器本体内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收集器本体设为圆筒状,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第一过滤单元抵接,所述驱动单元与第二过滤单元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过滤单元旋转;
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包括叶轮、吸附器和承隔板;所述承隔板固定在收集器本体内,所述吸附器安装在承隔板上,将叶轮包围,所述叶轮位于吸附器内,通过旋转将油雾甩到吸附器上;
所述吸附器包括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以及用于固定吸附板的固定板;所述吸附板设为蜂窝状网格板,所述吸附板垂直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和承隔板上均设有用于气流流过的中心孔;
所述叶轮采用离心式叶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安装在上下支撑板之间的弧形轮片;所述下支撑板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设为一块,环绕叶轮一圈布置,且吸附板的两端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设为四块,每块吸附板占用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阿基米德螺旋式吸附板设为四块,每块吸附板占用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设为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的网格孔径设为2毫米,且孔间中心距为3mm。
CN201720419980.8U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油雾收集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81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9980.8U CN206881413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油雾收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9980.8U CN206881413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油雾收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1413U true CN206881413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1998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81413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油雾收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1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6793A (zh) * 2021-05-18 2021-09-2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空气倍增技术的焊接烟尘吸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6793A (zh) * 2021-05-18 2021-09-2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空气倍增技术的焊接烟尘吸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6026U (zh) 一种侧吸式抽油烟机
WO2021142909A1 (zh) 一种用于极寒环境的燃料电池车辆空气滤清器装置及其空气滤清方法
CN204285570U (zh) 一种旋动离心油烟分离装置
CN206881413U (zh) 一种油雾收集器
CN106955554A (zh) 一种自清洗工业用空气净化机
CN212731463U (zh) 一种页岩气除砂分离装置
CN204880300U (zh) 厨房高效油气分离及集油装置
CN205536025U (zh) 一种平板抽油烟机
CN102688638A (zh) 空气过滤器
CN201407724Y (zh) 离心式油烟过滤装置的叶轮结构
CN202983913U (zh) 并列组合旋流板除雾器
CN208526175U (zh) 一种环保反转式多级惯性除尘器
CN205701298U (zh) 一种涂胶装置
CN203525449U (zh) 撞击流旋转油气分离器
CN2702770Y (zh) 板框式空气过滤器滤芯
CN203209192U (zh) 机械离心式油雾净化机
CN203155626U (zh) 电机定子除尘装置
CN210057636U (zh) 一种油雾分离机
CN207085537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旋流板
CN205073839U (zh) 一种油雾收集器
CN202791279U (zh) 卧式油雾分离器
CN220345337U (zh) 一种酵素原液提取分离器
CN214507003U (zh) 双面光伏组件耐热斑效应检测机构
CN216767852U (zh) 一种离心叶轮
CN207274349U (zh) 一种机动车辅助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