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0231U - 带及表 - Google Patents

带及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0231U
CN206880231U CN201720165669.5U CN201720165669U CN206880231U CN 206880231 U CN206880231 U CN 206880231U CN 201720165669 U CN201720165669 U CN 201720165669U CN 206880231 U CN206880231 U CN 206880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einforcing member
band
embedded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56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村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0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0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增强部件对于带主体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相对于增强部件发生的变形的带及具备该带的表。通过嵌件成型埋入软质材料的带主体的一端部的硬质材料的增强部件具备:主体部,其以从带主体的一端部的端面露出一部分的状态埋入于带主体的一端部;连结安装部,其沿着与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于该主体部,用于安装弹簧棒;以及切口部,其在嵌件成型时使带主体的一部分嵌入主体部。因此,由于能够使带主体的一部分嵌入增强部件的切口部,从而能够提高增强部件对于带主体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对于增强部件的变形。

Description

带及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手表等手腕佩戴装置和袋、包、衣服等中使用的带及具备这种带的表。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已知如下手表带的结构:在硅树脂等软质材料的带主体的一端部设置有嵌接凹部,向该嵌接凹部中嵌入硬质材料的增强部件,在该状态下,将带主体的一端部与增强部件一同通过弹簧棒等连结部件安装于手表壳的带安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65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这种手表的带,在与带主体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增强部件的两侧面与手表壳的带安装部对置面之间形成有宽间隙,其用于配置位于带主体一端部的两侧部,若位于嵌接凹部两侧的带主体的两侧部的带厚度形成较厚,则存在无法将增强部件牢固地固定于由软质材料形成的带主体的嵌接凹部内的问题。
另外,对于这种手表的带,若增强部件的两侧面与带安装部的对置面之间的间隙宽,且位于嵌接凹部两侧的带主体的两侧部的带厚度形成较厚,则会使与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增强部件的长度相对于带主体的一端部的与带主体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短。
因此,对于该手表的带,在将带主体的一端部安装于手表壳的带安装部的状态下,当带主体相对于手表壳拉伸、旋转时,带厚度大的带主体的两侧部变形,使带主体与手表壳之间产生间隙,而存在影响带主体相对于手表壳的整体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及具备该带的表,该带能够提高增强部件对于带主体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相对于增强部件发生的变形的。
本实用新型的带的特征在于,具备:软质材料的带主体和埋入该带主体一端部的硬质材料的增强部件,该增强部件具备:主体部,其以从所述带主体的端面露出一部分的状态埋入于所述带主体的一端部;连结安装部,其沿着与所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于该主体部,用于安装连结部件;以及嵌入部,其用于使所述带主体的一部分嵌入于所述主体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能够使带主体的一部分嵌入于增强部件的嵌入部,因此能够提高增强部件对于带主体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对于增强部件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手表的A-A箭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带的B-B箭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带的C-C箭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增强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带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带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针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手表具备作为被安装部件的手表壳1。该手表壳1具备位于上部侧的第一壳1a和位于下部侧的第二壳1b,整体形成大致圆筒状。
如图2和图4所示,表镜2通过密封件2a安装于该手表壳1的上部开口部,即第一壳1a的上部开口部。另外,后盖3通过防水环3a安装于该手表壳1的下部,即第二壳1b的下部。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该手表壳1的内部设置有表模块4。该表模块4具备:驱动指针的表机芯、以电气光学方式显示时间和日期等信息的显示面板、用于电驱动这些的电路部等表功能所需的各种元件(均未图示)。
如图1和图3所示,在该手表壳1的12点侧与6点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带5的带安装部6。该带安装部6分别具备从手表壳1的外周面向外部突出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如图2~图4所示,带5具备带主体7和埋入该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增强部件8。
如图1~图4所示,在该带5中,使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与增强部件8一同通过后述作为连结部件的弹簧棒11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此时,带主体7由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形成。增强部件8由金属或者硬质的合成树脂等硬质材料形成,通过嵌件成型埋入带主体7的一端部7a。
即,如图2~图5所示,该增强部件8具备:主体部10,其以从带主体7的端面露出一部分的状态埋入于所述带主体7的一端部7a;连结安装部12,其沿着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于该主体部10的下部,用于安装弹簧棒11;以及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其设于该连结安装部12,在嵌件成型时使带主体7的一部分嵌入于主体部10。
此时,如图2~图5所示,主体部10形成为,使其在带主体7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突出长度大致相等,并且使其在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的长度。
由此,如图3所示,主体部10配置在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即,该增强部件8形成为,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的范围内,使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主体部10的长度尽可能地长。
因此,如图2~图4所示,该带5构成为,在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与增强部件8一同配置在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时,在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增强部件8的两侧面和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之间,配置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
即,如图3所示,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由位于带主体7的厚度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侧(图3中的右侧)的带厚度大的上侧部7b和位于带主体7的厚度方向下侧(图3中的左侧)的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形成。
此时,如图3所示,带厚度大的上侧部7b形成为,其厚度为与增强部件8的两侧面和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的长度相等的长度。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较短地形成为,使其厚度成为增强部件8的两侧面与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
由此,如图2~图4所示,带主体7构成为,在其一端部7a的两侧部配置在增强部件8的两侧面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之间时,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与增强部件8的两侧面和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弹性接触且密合,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之间隔着间隙S配置。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在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露出面,设置有陷入到增强部件8内部的凹部10a。该凹部10a除了防止增强部件8的注射成型时在带厚度部处产生凹陷以外,还用于在将增强部件8嵌件成型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时,在其成型用的模具(未图示)内定位增强部件8。
即,如图2~图5所示,该凹部10a在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细长的矩形。由此,对于增强部件8,在使用注射成型用模具(未图示)进行成型时,利用陷入增强部件8内部的凹部10a,使增强部件8不生成带厚度部,由此使增强部件8在注射成型时不产生凹陷。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对于该凹部10a,在将增强部件8嵌件成型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时,通过***在对其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一部分,使增强部件8在模具内定位,使增强部件8相对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定位。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半圆弧状,且沿着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于主体部10的下部。在该连结安装部12设置有连结***孔12a,其用于将弹簧棒11沿着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2~图5所示,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处,在位于其两侧部的上侧部7b下面侧的下侧部7c处,与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同轴设置有用于***弹簧棒11的带***孔7d。该弹簧棒11为用于将带5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连结部件。
即,如图2~图4所示,该弹簧棒11具备:***至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和带主体7的两侧部的下侧部7c的带***孔7d内的管部11a;和可进出地***该管部11a的两侧的一对销部11b;和配置在管部11a内,对一对销部11b向推出方向施力的弹簧部件11c。
由此,如图2~图4所示,弹簧棒11在管部11a***到设置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下侧部7c处的带***孔7d以及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处的连结***孔12a的状态下,一对销部11b从带主体7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的下侧向侧方突出,通过将该突出的一对销部11b***分别设置于手表壳1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的各安装孔6b,使带5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
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处,在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即,该切口部13形成为,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的1/3左右的长度。
因此,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切口部13将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分割为两部分,切入主体部10的下面。在将增强部件8嵌件成型于带主体7内时,通过在该切口部13嵌入带主体7的一部分7e,使增强部件8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
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在嵌入增强部件8的切口部13的带主体7的一部分7e处,与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同轴相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弹簧棒11的管部11a的嵌入***孔7f。在成型带主体7时同时形成该嵌入***孔7f。
另外,如图2~图5所示,增强部件8设置有旋转限制部14,在将带主体7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时,旋转限制部14限制带主体7以弹簧棒11为中心旋转。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上,该旋转限制部14设置在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露出面上。即,该旋转限制部14具备:抵接于手表壳1外面的第一抵接部14a和抵接于手表壳1下面的第二抵接部14b。
由此,如图1~图4所示,对于带5,在利用弹簧棒11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配置并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后,旋转限制部14的第一抵接部14a抵接于手表壳1的外周面,旋转限制部14的第二抵接部14b抵接于手表壳1的下面,由此使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
接着,针对制造上述手表的带5的情形进行说明。
在制造时,预先制作增强部件8。此时,如增强部件8例如为金属,可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另外,如增强部件8为硬质的合成树脂,可使用注射成型用的模具对增强部件8成型。
即,在增强部件8为硬质的合成树脂时,在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形成陷入增强部件8内部的凹部10a,由此在使用注射成型用的模具(未图示)成型增强部件8时,能够利用陷入到增强部件8内部的凹部10a,使增强部件8不产生凹陷。
由此,如图5所示,对于增强部件8,一体形成主体部10、连结安装部12和切口部13。此时,在主体部10分别形成凹部10a、旋转限制部14的第一抵接部14a和旋转限制部14的第二抵接部14b,在连结安装部12形成连结***孔12a。
将该增强部件8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进行嵌件成型时,向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与弹簧棒11的管部11a相同外径的滑动销(未图示),使其向连结安装部12的两侧突出,在该状态下将增强部件8配置于带主体7的成型用的模具(未图示)内。此时,使模具的一部分***到设置在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上的凹部10a。由此,能够使增强部件8在模具内高精度正确地定位。
在该状态下,在带主体7的成型用的模具内填充软质的合成树脂,使其固化,则形成埋入有增强部件8的带主体7。此时,除了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一个面,模具内填充的软质的合成树脂在覆盖了增强部件8的大致整体的状态下,填充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并且也填充增强部件8的两侧部。
然后,脱模带主体7的成型用模具,将带主体7取出,则得到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埋入有增强部件8的带5。对于该带5,在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一个面的状态下,即露出主体部10设置的旋转限制部14的第一抵接部14a和第二抵接部14b,使增强部件8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
即,对于该带5,由是将带主体7的一部分7e嵌入到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中而形成的,因此能使增强部件8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另外,在该带5中,使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增强部件8的长度,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间的长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长,由此也能使增强部件8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
另外,该带5在其嵌件成型时使模具的一部分***增强部件8的凹部10a,使增强部件8在嵌件成型用的模具内正确地定位,由此能够使增强部件8相对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高精度地定位。由此,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形成均匀的带厚度,并且与手表壳1外面相对应的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各端面与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形成同一平面。
此时,在对带主体7成型用模具脱模时,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形成带厚度大的上侧部7b和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因此,对于该带5,即使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一个面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向外部露出,并且形成在增强部件8的两侧部的带主体7两侧部的下侧部7c的带厚度小,也能够使增强部件8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
另外,在对带主体7成型用的模具脱模时,拔出滑动销。于是,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下侧部7c处,与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同轴相对应地设置有带***孔7d,在嵌入位于连结安装部12间的切口部13的带主体7的一部分7e处,与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同轴设置有嵌入***孔7f。
接着,针对将这种带5安装于手表壳1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首先,将弹簧棒11安装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此时,将弹簧棒11的管部11a同轴***设置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两侧部的下侧部7c的带***孔7d、设置在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连结***孔12a和在嵌入位于连结安装部12间的切口部13的带主体7的一部分7e设置的嵌入***孔7f。
于是,通过管部11a内的弹簧部件11c的弹簧力,使弹簧棒11的一对销部11b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两侧部的上侧部7b的下侧向外部推出,使其突出。在该状态下,将带主体7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时,一对销部11b抵抗弹簧部件11c的弹簧力,向管部11a的内部推入,使一对销部11b的各前端部配置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的下侧。
在该状态下,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配置于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使一对销部11b的各前端部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分别设置的各安装孔6b相对应。此时,穿过设置在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设置的间隙S,确认一对销部11b的各前端部,并且使其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的各安装孔6b相对应。
于是,一对销部11b通过弹簧部件11c的弹簧力被推出,将该被推出的一对销部11b的各前端部分别***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各安装孔6b。由此,通过弹簧棒11,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与增强部件8一同被安装于一对安装突起部6a。其结果,带5被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
在该状态下,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两侧部的上侧部7b与增强部件8的两侧部和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弹性接触而被夹持。由此,以使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与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不产生间隙,将带5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
另外,此时,作为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旋转限制部14形成为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端面位于同一面上,由此增强部件8的旋转限制部14与带主体7一端部7a两侧部的端面一同相对且抵接于手表壳1的外面。由此,能限制带5以弹簧棒11为中心进行旋转。
即,旋转限制部14的第一抵接部14a抵接在位于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的手表壳1的外周面,第二抵接部14b抵接在位于手表壳1的下部外周的下面。因此,能够阻止带5以弹簧棒11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能够使手表壳1的外面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将带5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
在该状态下,由于增强部件8被埋入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带主体7通过增强部件8被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从而能够将带5牢固地安装于手表壳1。此时,由于使增强部件8在与带主体7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在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间的长度范围内尽可能地长,由此也能将带5牢固地安装于手表壳1。
因此,即使相对于手表壳1拉伸带主体7,并且即使以弹簧棒11为中心进行旋转,也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发生变形,因此即使带主体7由软质材料形成,也能够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并且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不产生间隙。由此,能够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另外,在将带5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取下时,由于设置在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带厚度厚小的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设有间隙S,因此能够通过该间隙S观看到弹簧棒11的一对销部11b的各前端部的状态,并且通过向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间隙S中***工具,使一对销部11b抵抗弹簧部件11c的弹簧力,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各安装孔6b脱离,能够将带5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容易地取下。
这样,在该手表的带5中,通过嵌件成型埋入到软质材料的带主体7的一端部7a中的硬质材料的增强部件8具备:主体部10,其以从带主体7的端面露出一部分的状态埋入于所述带主体7的一端部7a;连结安装部12,其沿着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于该主体部10,用于安装弹簧棒11;以及切口部13,其用于在嵌件成型时使带主体7的一部分7e嵌入主体部10,因此能够提高增强部件8对于带主体7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7对于增强部件8的变形。
即,对于该手表的带5,能够将带主体7的一部分7e嵌入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因此能够提高增强部件8对于带主体7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7对于增强部件8的变形。由此,即使带主体7由软质材料形成,也能够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从而能够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此时,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位于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间部,并且设置为使其嵌入主体部10的下面,由此在将增强部件8于带主体7内进行嵌件成型时,能够使带主体7的一部分7e切实地嵌入切口部13,由此能够将增强部件8切实且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中。
即,该切口部13的长度形成为,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的1/3左右,由此能够使嵌入切口部13的带主体7的一部分7e足够长,因此能够使增强部件8进一步切实且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
由此,对于该手表的带5,即使相对于手表壳1拉伸带主体7,也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7一端部7a的变形,因此即使带主体7由软质材料形成,也能够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另外,对于该手表的带5,将嵌入增强部件8的切口部13的带主体7的一部分7e、相对于此配置在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对应的增强部件8两侧的带主体7的两侧部和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通过弹簧棒11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由此能够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切实且牢固地安装于带安装部6。
此时,对于该手表的带5,通过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具备带厚度大的上侧部7b和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并且使它们配置在增强部件8的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的两侧面,和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对置面之间,能够使带厚度大的上侧部7b与增强部件8的两侧面和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弹性接触且密合,并且能够使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之间隔着间隙S配置。
因此,对于该带5,在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通过弹簧棒11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状态下,即使相对于手表壳1拉伸带主体7,或者使其旋转,也能够抑制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的变形,并且能够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上侧部7b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不产生间隙,由此也能够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此时,对于该带5,将带主体7通过弹簧棒11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时,能够在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所设置的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设有间隙S,通过该间隙S能够确认一对销部11b的各前端部,并且使其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对置面的各安装孔6b相对应***,因此能够将带主体7容易地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
另外,对于该带5,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取下带主体7时,向位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所设置的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与一对安装突起部6a之间的间隙S中***工具,能够使一对销部11b抵抗弹簧部件11c的弹簧力,从一对安装突起部6a的各安装孔6b脱离,由此能够将带5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容易地取下。
另外,对于该手表的带5,在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设置有陷入增强部件8的内部的凹部10a,由此在对增强部件8进行注射成型时,能够防止在带厚度部处产生凹陷,并且在将增强部件8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嵌件成型时,能够将增强部件8在其成型用的模具(未图示)内正确定位。
即,对于该手表的带5,在使用注射成型用的模具(未图示)成型增强部件8时,通过陷入增强部件8内部的凹部10a,能够使增强部件8不生成带厚度部,由此能够使增强部件8在注射成型时不产生凹陷,而高精度地良好地形成增强部件8。
另外,对于该手表的带5,在将增强部件8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进行嵌件成型时,能够将嵌件成型用模具的一部分***增强部件8的凹部10a,因此能够将增强部件8于嵌件成型用的模具内正确且切实地定位。
因此,对于该手表的带5,能够将增强部件8正确地定位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因此能够将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形成均匀的带厚度,并且能够使与手表壳1外面相对的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各端面与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形成同一平面。
由此,对于该手表的带5,在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通过弹簧棒11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时,能够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由此也能够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进一步,对于该手表的带5,在增强部件8设置有用于限制带主体7以弹簧棒11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限制部14,由此能够切实地限制带主体7以弹簧棒11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即使带主体7由软质材料形成,也能够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由此也能够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即,该旋转限制部14具备:抵接于手表壳1外周面的第一抵接部14a和抵接于手表壳1下面的第二抵接部14b,由此能够使第一抵接部14a抵接在位于带安装部6的一对安装突起部6a间的手表壳1的外周面,使第二抵接部14b抵接于手表壳1的下部外周的下面,由此能够切实地阻止带5以弹簧棒11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使手表壳1的外面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之间不产生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增强部件8的连结安装部12的中间部处设置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也可以在位于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一面的相反侧、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的另一面,沿着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作为嵌入部的槽部15。
在该第一变形例中,通过在增强部件8的主体部10设置作为嵌入部的槽部15,在将增强部件8通过嵌件成型埋入带主体7的一端部7a时,能够使带主体7的一部分7g嵌入到槽部15内,由此与增强部件8的切口部13同样地,能够将增强部件8牢固地固定于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此时,可以在增强部件8仅设置作为嵌入部的槽部15,或者也可以设置切口部13和槽部15的两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设置用于限制带主体7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1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也可以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设置与手表壳1的外面弹性接触的弹性旋转限制部16。
即,如图7所示,该弹性旋转限制部16形成为,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端部处设置为框状,并且在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周缘部处,以将其覆盖的方式配置。由此,弹性旋转限制部16设置为,从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向手表壳1的外面突出。
此时,如图7所示,在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处,设置有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框状槽部17。因此,弹性旋转限制部16嵌入到增强部件8的框状槽部17,并且在该状态下设置在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周缘部处,由此能够使其牢固地与增强部件8固定。
另外,如图7所示,该弹性旋转限制部16包括:与手表壳1的外周面弹性接触的第一弹性接触部16a和与手表壳1的下面弹性接触的第二弹性接触部16b。由此,在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通过弹簧棒11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时,弹性旋转限制部16的第一弹性部16a和第二弹性部16b与手表壳1的外面弹性接触。
因此,如图7所示,对于该弹性旋转限制部16,在带主体7以弹簧棒11为中心旋转时,能够弹性地限制其旋转,并且能够使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不抵接于手表壳1的外面,而是使第一弹性部16a和第二弹性部16b与手表壳1的外面弹性接触。由此,可以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与手表壳1的外面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得到手表壳1与带5的整体感。
此时,在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周缘部处,设置有增强部件8的作为嵌入部的框状槽部17,由此能够使弹性旋转限制部16嵌入增强部件8的框状槽部17,从而能够使弹性旋转限制部16切实且牢固地固定于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周缘部处。
因此,对于该带主体7,由于弹性旋转限制部16不会从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周缘部卷起,由此能够提高增强部件8对于带主体7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带主体7对于增强部件8的变形。
此时,在从带主体7一端部7a的端面露出的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的周缘部处设置的作为嵌入部的框状槽部17不一定必须设置为使弹性旋转限制部16嵌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端部嵌入的结构。此时,也可以使嵌入框状槽部17的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的端面与增强部件8的露出面形成同一平面。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针对在增强部件8仅设置作为嵌入部的框状槽部1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增强部件8设置作为嵌入部的切口部13和框状槽部17的两方,另外除了切口部13和框状槽部17以外,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一变形例的槽部1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第一、第二变形例中,作为将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安装于手表壳1的带安装部6的连结部件,针对使用了弹簧棒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棒状的销部件,或者也可以使用螺栓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针对在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处设置带厚度大的上侧部7b和带厚度小的下侧部7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使用螺栓部件作为连结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带主体7一端部7a的两侧部形成厚度薄的带厚度。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使在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增强部件8的长度在带主体7的一端部7a的与带主体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长,因此能够将增强部件8以最大长度的大小埋入带主体7的一端部7a内,通过该增强部件8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带主体7一端部7a的强度。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针对适用于手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必须为手表,也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例如手腕安装装置、袋、衣服等的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还包含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范围以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其特征在于,具备:
软质材料的带主体;和
埋入该带主体一端部的硬质材料的增强部件,
所述增强部件具备:
主体部,其以从所述带主体的端面露出一部分的状态埋入于所述带主体的一端部;
连结安装部,其沿着与所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用于安装连结部件;以及
嵌入部,其用于使所述带主体的一部分嵌入于所述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增强部件中,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嵌入部被设置于所述连结安装部在与所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为嵌入于所述主体部的切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嵌入于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切口部中的所述带主体的部分、相对于该部分配置在与所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增强部件两侧的所述带主体的两侧部、和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连结安装部利用所述连结部件安装于被安装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的两侧部形成有位于所述带主体的厚度方向上侧的带厚度大的上侧部和位于所述带主体的厚度方向下侧的带厚度小的下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端面露出的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一部分处,形成有陷入所述增强部件内部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增强部件设置有旋转限制部,其通过与利用所述连结部件而安装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的被安装部件的外面相抵接,来限制所述带主体以所述连结部件为中心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嵌入部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主体部上的槽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设置有旋转限制部,其配置在从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端面露出的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一部分的周缘部处,并且将所述周缘部覆盖,与利用所述连结部件而安装的被安装部件的外面弹性接触,由此弹性地限制所述带主体以所述连结部件为中心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嵌入部形成为设置在从所述带主体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端面露出的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一部分的周缘部处的框状槽部。
10.一种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
CN201720165669.5U 2016-05-18 2017-02-23 带及表 Active CN2068802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9422 2016-05-18
JP2016099422A JP6308403B2 (ja) 2016-05-18 2016-05-18 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0231U true CN206880231U (zh) 2018-01-16

Family

ID=60415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5669.5U Active CN206880231U (zh) 2016-05-18 2017-02-23 带及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08403B2 (zh)
CN (1) CN206880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725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附装链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62277S1 (en) 2015-03-16 2019-10-08 Fitbit, Inc. Set of bands for a fitness tracker
JP6863885B2 (ja) * 2017-12-22 2021-04-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USD887405S1 (en) 2018-04-25 2020-06-16 Fitbit, Inc. Body of smart watch with health monitor sensor
JP7159691B2 (ja) * 2018-08-27 2022-10-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の製造方法、バンド及び時計
EP3718429B1 (fr) * 2019-04-03 2023-11-01 Omega SA Insert pour un bracelet de montre
CN113854715B (zh) * 2021-10-27 2024-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18697A (fr) * 1970-01-30 1972-02-15 Omega Brandt & Freres Sa Louis Bracelet de montre
JPS5437647Y2 (zh) * 1975-06-05 1979-11-10
JPS58131712U (ja) * 1982-03-01 1983-09-06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用皮バンド
DE4211104A1 (de) * 1991-05-23 1992-11-26 Hirsch Armbaender Traegermaterial aus zumindest einer lage
JPH08182514A (ja) * 1994-12-27 1996-07-16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サート成形バン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バンドに用いるインサート金属ピース
JP4301881B2 (ja) * 2003-07-18 2009-07-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
US7954680B2 (en) * 2007-03-01 2011-06-07 Nike, Inc. Watch band with reinforced construction
US8007165B1 (en) * 2010-02-19 2011-08-30 Invicta Watch Company Of America, Inc. Coupling assembly for a wristwatch
EP2813907B1 (en) * 2013-06-11 2018-08-01 LG Electronics, Inc.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JP6020494B2 (ja) * 2014-03-13 2016-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の取付構造及び時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725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附装链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205260A (ja) 2017-11-24
JP6308403B2 (ja)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80231U (zh) 带及表
CN103720141A (zh) 用于将表链连接到表壳上的***
US20080112270A1 (en) Water-proof watch case with gp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078097A (zh) 壳体加工方法及壳体
US20080138769A1 (en) Mold Assembly For Manufacturing Tooth And Method For Molding The Same
US11077589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olded article, molded article, band and timepiece
KR20120139756A (ko) 사출 성형 장치, 사출 성형 방법 및 하우징
CN209421114U (zh) 带子以及钟表
CN105054506B (zh) 手表及其表带组件
JP2001522468A (ja) 時計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CN105867541B (zh) 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
JP5523389B2 (ja) 磁気検出装置
US956160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device
JP2012119666A (ja) 電子装置用ハウジ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05337A (ja) インサート2色成形方法および2色成形金型装置並びにインサート2色成形品
US20010015791A1 (en) Hinge attaching device for eyewear frame
US10770830B2 (e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USB cover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reof
EP313971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H0239368B2 (ja) Jushifushigatahandotaisochiseikeiyomoorudokanagata
CN11408125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JP2014133394A (ja) 射出成形型
JP2012245692A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電子機器および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
CN108145904B (zh) 模具装置、嵌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嵌入成形品
WO2019033795A1 (zh) 一种减小手环后壳壳内长度公差的方法
JP2018108468A (ja) 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