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7070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7070U
CN206867070U CN201720090889.6U CN201720090889U CN206867070U CN 206867070 U CN206867070 U CN 206867070U CN 201720090889 U CN201720090889 U CN 201720090889U CN 206867070 U CN206867070 U CN 206867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der body
2min
wall
side wall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08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晓丁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08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7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7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7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加热部,所述内胆包括彼此相连的上胆体和下胆体,所述上胆体与所述下胆体的连接处形成分界线,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下胆体的外侧,所述上胆体由第一侧壁围绕形成,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最大壁厚T1max,所述下胆体由第二壁部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壁部具有最小壁厚T2min,其中T1max<T2min。这既能加快使得较薄的且远离加热部的上胆体的升温速度,弥补因与加热部距离不同而造成的升温快慢不一、加热不均的缺陷;同时下胆体的厚度较厚也能够防止因其升温太快而导致的胆内食物糊锅的问题;此外,下胆体还能够储能,在加热停止后,由于下胆体较厚,其储存的热能可以使胆体内的食物持续的沸腾和/或保温。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并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均匀加热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电压力煲等烹饪器具由于使用方便,已成为居家必备的产品。这些烹饪器具都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内胆,为了提高这些产品的烹饪食物的口感,许多公司将内胆构造成具有分界的上下胆体,通过对上下胆体壁部曲线的区别设计,实现胆体内的气流循环,以便使胆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
但是,现有产品中,这种胆体主要通过下胆体与加热部对应产生热量,并没有考虑到上下胆体的壁部对于热量吸收的不均衡性,以及普通的下胆体壁厚在持续的加热时容易因受热不均和/或升温过快而产生糊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受热均匀、不易糊底的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加热部,所述内胆包括彼此相连的上胆体和下胆体,所述上胆体与所述下胆体的连接处形成分界线,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下胆体的外侧,所述上胆体由第一侧壁围绕形成,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最大壁厚T1max,所述下胆体由第二壁部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壁部具有最小壁厚T2min,其中T1max<T2min
进一步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比N,其中N=T2min/T1max,并且1<N≤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选自以下范围:1.5mm≤T2min≤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壁部的壁厚均匀,均为最小壁厚T2min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壁厚大于其上端壁厚。
进一步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差△T,其中△T=T2min-T1max,并且0<△T≤3mm。
进一步地,所述上胆体由圆台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胆体由外凸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胆体由从所述分界线向下凸出的球冠状或U形的第二壁部围绕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分界线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加热部,所述内胆包括彼此相连的上胆体和下胆体,所述上胆体与所述下胆体的连接处形成分界线,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下胆体的外侧,所述上胆体由第一侧壁围绕形成,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最大壁厚T1max,所述下胆体由第二壁部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壁部具有最小壁厚T2min,其中T1max<T2min。即所述下胆体的壁厚大于所述上胆体的壁厚,通过将下胆体构造成具有比上胆体更大的壁厚,一方面能够加快使得较薄的且远离加热部的上胆体的升温速度,弥补因与加热部距离不同而造成的升温快慢不一、加热不均的缺陷;另一方面,下胆体的厚度较厚也能够防止因其升温太快而导致的胆内食物糊锅的问题;此外,下胆体还能够储能,在加热停止后,由于下胆体较厚,其储存的热能可以使胆体内的食物持续的沸腾和/或保温。
进一步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比N,其中N=T2min/T1max,并且1<N≤1.2。如果N≤1,则不能保证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大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当N>1.2时,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厚度差值过高,又会产生保温不均的问题,同时在上下胆体分界线处胆体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选自以下范围:1.5mm≤T2min≤5mm。当第二壁部的壁厚低于1.5mm时,因厚度小加热太快容易发生糊锅的现象;当第二壁部的壁厚大于5mm时,下胆体会因厚度过大影响加热效率,同时壁厚过大也造成胆体重量增大,不便于用户提拿,还会导致生产和运输成本的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壁部的壁厚均匀,均为最小壁厚T2min。第二壁部厚度均匀有利于整个下胆体与加热部充分均匀吸热,同时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壁厚大于其上端壁厚。使第一侧壁的下端壁厚较大、上端壁厚较小,更优选地是从下至上均匀地过渡,如此离加热部越远的第一侧壁的在只考虑壁厚影响下的升温速度就越快,较佳地弥补了距离形成的升温快慢不一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差△T,其中△T=T2min-T1max,并且0<△T≤1mm。如果△T≤0,则不能保证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大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当△T>1mm时,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厚度差值过高,又会产生保温不均的问题,同时在上下胆体分界线处胆体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上胆体由圆台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圆台状的第一侧壁使内胆内部的蒸汽在上下胆体的分界线处沿着上胆体的内侧面向内胆中心流动,并与上层食材形成对流,有利于胆内食物的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上胆体由外凸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外凸状的第一侧壁使内胆内部的蒸汽在上下胆体的分界线处沿着上胆体的内侧面向内胆中心流动,并与上层食材形成对流,有利于胆内食物的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下胆体由从所述分界线向下凸出的球冠状或U形的第二壁部围绕形成。向下凸出的球冠状或U形的下胆体,由于整个壁面均是连续过渡,不存在尖锐的拐角或者楞部,能够与加热部更加充分地作用并发热,使得加热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分界线以下。如此,一方面保证了为容纳在胆内的食物提供足够的热源;另一方面,避免热源过大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饭煲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胆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电饭煲100的剖视图,所述电饭煲100包括内胆130和加热部140;所述内胆130包括彼此相连的上胆体131和下胆体132,所述上胆体131与所述下胆体132的连接处形成分界线133,所述加热部140位于所述下胆体132的外侧,所述上胆体131由第一侧壁围绕形成,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最大壁厚T1max,所述下胆体132由第二壁部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壁部具有最小壁厚T2min,其中T1max<T2min
即所述下胆体132的任意位置的壁厚大于所述上胆体131任意位置的壁厚,通过将下胆体132构造成具有比上胆体131更大的壁厚,这种设计具有如下的优点:
1.对于现有的壁厚恒定的内胆,上下胆体的厚度不做区分,但是因为下胆体距离加热部更近,能够较早的发热升温,而上胆体远离加热部,只能通过从下胆体壁部的热传递吸热升温,这就使得整个胆体的升温速度不均衡,导致对上下胆体内部食物的加热不够均匀,同时长期在这种受热不均的情形下使用对内胆自身的强度也有不良的影响;与此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内胆能够加快使得较薄的且远离加热部的上胆体的升温速度,弥补因与加热部距离不同而造成的升温快慢不一、加热不均的缺陷;
2.下胆体的厚度较厚也能够防止因其升温太快而导致的胆内食物糊锅的问题。
3.下胆体还能够储能,在加热停止后,由于下胆体较厚,其储存的热能可以使胆体内的食物持续的沸腾和/或保温。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电饭煲100还包括煲体110和煲盖120。所述加热部140为电磁线盘,所述内胆130为能够与所述电磁线盘的线圈感应发热的铁质内胆。所述煲体110包括保温罩111和中环112,所述内胆130设置在所述煲体110的保温罩111内部,并且所述内胆130的胆口支撑在所述中环112上;所述电磁线盘设置于所述保温罩111的外侧的下部,并且所述电磁线盘的位置对应于所述下胆体132的底部1321和弧形部1322。如此,所述加热部140能够对所述下胆体132充分加热。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140还可以是对应于下胆体132的底部1321设置的加热盘。
进一步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比N,其中N=T2min/T1max,并且1<N≤1.2。如果N≤1,则不能保证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大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当N>1.2时,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厚度差值过高,又会产生保温不均的问题,同时在上下胆体分界线处胆体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选自以下范围:1.5mm≤T2min≤5mm。第二壁部的厚度越小,其导热速度越快,也越容易发生糊锅的问题;当第二壁部的壁厚低于1.5mm时,因厚度小加热太快容易发生糊锅的现象;当第二壁部的壁厚大于5mm时,下胆体132会因厚度过大影响加热效率,同时壁厚过大也造成胆体重量增大,不便于用户提拿,还会导致生产和运输成本的增大。优选地,所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选自以下范围:2mm≤T2min≤3mm。在此厚度范围内的第二壁部,能够同时兼顾均匀加热避免糊锅和提供较优的热效率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壁部的壁厚均匀,均为最小壁厚T2min。第二壁部厚度均匀有利于整个下胆体132与加热部140的电磁线盘均匀吸热,同时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例如加热部140是与下胆体132的底部1321对应的加热盘的情形中,下胆体132的底部1321的厚度可适当大于弧形部1322及以上的第二壁部的厚度,如此区别设计,能够根据胆体距离加热部140的远近,使距离胆体较远的壁厚较小,提高其升温速度,尽量较少胆体温度升高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壁厚大于其上端壁厚。使第一侧壁的下端壁厚较大、上端壁厚较小,更优选地是从下至上均匀地过渡,如此离加热部越远的第一侧壁的在只考虑壁厚影响下的升温速度就越快,较佳地弥补了距离形成的升温快慢不一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差△T,其中△T=T2min-T1max,并且0<△T≤1mm。如果△T≤0,则不能保证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大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当△T>1mm时,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厚度差值过高,又会产生保温不均的问题,同时在上下胆体分界线133处胆体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上胆体131由外凸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外凸状的第一侧壁使内胆内部的蒸汽在上下胆体的分界线133处沿着上胆体131的内侧面向内胆中心流动,并与上层食材形成对流,在图中以箭头C表示,有利于胆内食物的加热。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下胆体132由从所述分界线133向下凸出的U形的第二壁部围绕形成。所述U型包括底部1321和弧形部1322,由于整个壁面均是连续过渡,不存在尖锐的拐角或者楞部,能够与加热部更加充分地作用并发热,使得加热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下胆体132还可以是从所述分界线133向下凸出的球冠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140位于所述分界线133以下。如此,一方面保证了为容纳在胆内的食物提供足够的热源;另一方面,避免热源过大造成浪费。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上胆体131由圆台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圆台状的第一侧壁使内胆内部的蒸汽在上下胆体的分界线处沿着上胆体的内侧面向内胆中心流动,并与上层食材形成对流,在图中以箭头C表示,有利于胆内食物的加热。
如图3所示,在所述上胆体131上还设置有凸环134,所述内胆130通过凸环134支撑在锅体的中环上(图中未示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加热部,所述内胆包括彼此相连的上胆体和下胆体,所述上胆体与所述下胆体的连接处形成分界线,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下胆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胆体由第一侧壁围绕形成,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最大壁厚T1max,所述下胆体由第二壁部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壁部具有最小壁厚T2min,其中T1max<T2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比N,其中N=T2min/T1max,并且1<N≤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选自以下范围:1.5mm≤T2min≤5.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部的壁厚均匀,均为最小壁厚T2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壁厚大于其上端壁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壁部的最小壁厚T2min与第一侧壁的最大壁厚T1max形成厚度差△T,其中△T=T2min-T1max,并且0<△T≤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胆体由圆台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胆体由外凸状的第一侧壁围绕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胆体由从所述分界线向下凸出的球冠状或U形的第二壁部围绕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分界线以下。
CN201720090889.6U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06867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0889.6U CN206867070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0889.6U CN206867070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7070U true CN206867070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2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0889.6U Active CN206867070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70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4955A (zh) * 2018-07-27 2020-02-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110754914A (zh) * 2018-07-27 2020-02-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4955A (zh) * 2018-07-27 2020-02-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110754914A (zh) * 2018-07-27 2020-02-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110754914B (zh) * 2018-07-27 2021-09-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6707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510738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6080086U (zh) 一种辐射式加热的红外线盘电热食品加工器具
CN105011733B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105865201A (zh) 提高加热效果的电阻炉
CN206586801U (zh) 一种各腔室受热均匀的蒸锅
CN207101096U (zh) 一种带有导热管的烤锅
CN206896243U (zh) 压力锅及其锅盖组件
CN204931276U (zh) 一种可调式非接触式加热火锅底料炒制机
CN203943483U (zh) 电饭煲
CN204445360U (zh) 电饭煲
CN204839180U (zh) 内锅、电压力锅以及电饭煲
CN209186362U (zh) 一种防滴水的蒸烤箱
CN208463624U (zh) 一种焖锅
CN209172033U (zh)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3735639U (zh) 电热饭盒
CN20720268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5912755U (zh) 一种新型华夫机
CN206593163U (zh) 电磁炉
CN206006910U (zh) 一种保温层组合单元及具有其的保温层和电热水瓶
CN204467830U (zh) 带隔热聚能罩的烹饪用具
CN205031006U (zh) 一种具有加热环套结构的电饭煲
CN204394268U (zh) 双层内锅及电饭煲
CN205006623U (zh) 电烹饪锅
CN204949267U (zh) 一种肉类加工烘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