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1399U -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1399U
CN206281399U CN201621303794.XU CN201621303794U CN206281399U CN 206281399 U CN206281399 U CN 206281399U CN 201621303794 U CN201621303794 U CN 201621303794U CN 206281399 U CN206281399 U CN 206281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separator
tube body
heat exchanger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37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羽钊
汪先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037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1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1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1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所述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包括:集流管本体,所述集流管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输入管,所述输入管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每个所述腔室的朝向所述输入管的一侧敞开,且至少两个所述腔室的朝向所述输入管的所述一侧的面积均相等,至少两个所述腔室内的所述通孔的个数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可以使制冷剂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全铝制换热器,其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成本与普通铜管换热器相比更具优势,受到各空调厂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理想的情况下,制冷剂应均匀地分配到平行流换热器的每个扁管内,以保证平行流换热器的最佳换热效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通常生产成细圆柱状结构,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制冷剂的分配方式多采用内分流。因为外分流需要分流器、分流三通或分配部件的协助,导致输入和输出管路的成本增加。相关技术中,内分流方式多是在集流管内设置一根分配管,分配管上形成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分配孔,制冷剂从集流管的一端的分配管流入,经多个分配孔再流入集流管内,进而流入扁管进行换热。然而,由于制冷剂受到集流管内阻力的影响,使得集流管的上述一端和远离上述一端的另一端的流量相差较大,导致制冷剂在集流管长度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制冷剂在每个扁管的分配不均匀,从而影响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这种集流管可以使制冷剂在其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包括:集流管本体,所述集流管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输入管,所述输入管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每个所述腔室的朝向所述输入管的一侧敞开,且至少两个所述腔室的朝向所述输入管的所述一侧的面积均相等,至少两个所述腔室内的所述通孔的个数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通过至少一个分隔件将集流管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且设置腔室的朝向输入管的一侧的敞开的面积相等,并使每个腔室内的通孔的个数相同,由此,制冷剂可以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腔室内,且从腔室内的通孔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相等,保证了制冷剂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沿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输入管;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分隔件沿与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流管本体的内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件为U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进一步包括:分配板,所述分配板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所述分配板位于所述输入管和所述分隔件之间,所述分配板上形成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分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入管具有三个喷射孔,三个所述喷射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在所述输入管的伸入所述集流管本体内的一端的端面上、另外两个形成在所述输入管的伸入所述集流管本体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上且沿所述输入管的径向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本体为长方体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集流管本体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分隔件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间隔设置并将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部分隔成三个所述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的一端分别***到多个所述通孔内;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设在多个所述扁管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所示的输入管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一集流管。
附图标记:
200:平行流换热器;
100:集流管;101:扁管;102:第一集流管;
1:集流管本体;10a:通孔;
2:输入管;20a:喷射孔;
3:分隔件;
31a:第一分隔件;31b:第二分隔件;32a:第三分隔件;32b:第四分隔件;
4:分配板;40a:分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的集流管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的集流管100,包括集流管本体1、输入管2和至少一个分隔件3。
集流管本体1上形成有沿集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10a,输入管2设在集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分隔件3设在集流管本体1内,分隔件3将集流管本体1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每个腔室的朝向输入管2的一侧敞开,且至少两个腔室的朝向输入管2的一侧的面积均相等,至少两个腔室内的通孔10a的个数相同。
例如,如图1-图6所示,多个通孔10a可以沿集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输入管2设在集流管本体1的左端,且输入管2与集流管本体1内部连通。集流管本体1内限定出容纳腔,分隔件3设在容纳腔内,且分隔件3将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多个腔室大致可以看做沿集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每个腔室的入口均与输入管2连通,且多个腔室的入口面积均相等,每个腔室的入口沿与集流管本体1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分布,划分出的多个腔室将上述多个通孔10a分隔开,其中,每个腔室内的通孔10a的个数相同。当集流管100应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时,制冷剂可以从输入管2流入集流管100内,由于多个腔室的入口面积相等,从而进入到容纳腔内的制冷剂可以分别经多个腔室的入口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腔室内,也就是说,流入每个腔室的制冷剂的流量相等,从而由腔室内的通孔10a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也相等,从而保证了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的集流管100,通过至少一个分隔件3将集流管100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且设置腔室的朝向输入管2的一侧的敞开的面积相等,并使每个腔室内的通孔10a的个数相同,由此,制冷剂可以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腔室内,且从腔室内的通孔10a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相等,保证了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隔件3包括第一分隔件31a和第二分隔件31b。第一分隔件31a沿集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分隔件31a的一端延伸至邻近输入管2,第二分隔件31b的一端与第一分隔件31a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分隔件31b沿与集流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分隔件31b的另一端与集流管本体1的内壁相连。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分隔件可以大体为L形,第一分隔件31a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分隔件31b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分隔件31a的左端延伸至邻近输入管2,第一分隔件31a的右端与第二分隔件31b的上端相连,第二分隔件31b的下端与集流管本体1的内壁相连。由此,分隔件3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方便了分隔件3的加工,从而降低了成本,且可以有效保证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具体地,分隔件3为至少一个,分隔件3将集流管100内的容纳腔分隔成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至少两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入口可以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例如在图1和图4的示例中示出了两个分隔件3,两个分隔件3为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上分隔件和下分隔件,且两个分隔件均为L形,并将集流管100内的容纳腔分隔成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的第一左腔室、第一中腔室和第一右腔室,且第一左腔室、第一中腔室和第一右腔室的入口从下到上依次排布,其中,上分隔件的左端和集流管本体1的顶壁之间限定出第一右腔室的入口,上分隔件的左端和下分隔件的左端之间限定出第一中腔室的入口,下分隔件的左端和集流管本体1的底壁之间限定出第一左腔室的入口,且第一左腔室、第一中腔室和第一右腔室的入口面积均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隔件3为U形。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分隔件3可以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分隔件32a和第四分隔件32b,其中,每个第三分隔件32a沿左右方向延伸,第四分隔件32b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三分隔件32a的左端延伸至邻近输入管2,第四分隔件32b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分隔件32a的右端相连。由此,分隔件3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同样可以有效保证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具体地,分隔件3为至少一个,分隔件3将集流管100内的容纳腔分隔成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的至少两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入口可以从内到外依次排布。例如在图2和图5的示例中示出了两个分隔件3,两个分隔件3为从外到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外分隔件和内分隔件,且两个分隔件3均为U形,并将集流管100内的容纳腔分隔成从左到右依次嵌套的第二左腔室、第二中腔室和第二右腔室,且第二左腔室、第二中腔室和第二右腔室的入口从内到外依次分布,其中,内分隔件的左端为第二左腔室的入口,外分隔件的左端和内分隔件的左端之间限定出第二中腔室的入口,外分隔件的左端和集流管本体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二右腔室的入口,且第二左腔室、第二中腔室和第二右腔室的入口面积相等。其中,除了最内侧的第二左腔室的入口外,其它两个腔室的入口均大体呈环形,其面积即为环形结构的面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为沿与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垂直、朝向远离集流管100的中心的方向,反之,为方向“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的集流管100进一步包括:分配板4,分配板4设在集流管本体1内,分配板4位于输入管2和分隔件3之间,分配板4上形成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分配孔40a。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分配板4的边缘可以紧贴集流管本体1的内壁设置,制冷剂通过输入管2流入集流管100后,穿过分配板4上的多个分配孔40a从腔室的入口流入腔室内,且由于多个分配孔40a的面积相等且均匀分布在分配板4上,从而可以保证流经每个分配孔40a的制冷剂的流量大致相等,使得制冷剂在腔室的入口处分布均匀,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制冷剂经腔室的入口可以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腔室内,进而进一步保证了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分配孔40a在分配板4上呈多排多列排布。由此,方便了分配孔40a的加工,而且保证了流经每个分配孔40a的制冷剂的流量大致相等。当然,分配孔40a还可以为其他分布形式,例如三角形分布、菱形分布或圆形分布等。其中,分配孔40a可以为圆孔、方孔或其它形状的孔。
如图1和图2所示,分配板4和输入管2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由此,制冷剂通过输入管2流入集流管100后,在输入管2和分配板4之间经过充分流动再穿过分配板4,进一步保证了分配板4可以均匀分配制冷剂,使制冷剂可以更均匀地进入到每个腔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输入管2具有三个喷射孔20a,三个喷射孔20a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在输入管2的伸入集流管本体1内的一端的端面上、三个喷射孔20a中的另外两个形成在输入管2的伸入集流管本体1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上,且另外两个沿输入管2的径向相对。例如,如图1-图3所示,输入管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三个喷射孔20a形成在输入管2的伸入集流管本体1内的一端(如图1和图2中的右端),其中一个喷射孔20a沿输入管2的轴向贯穿输入管2的伸入集流管本体1内的一端的端面,另外两个喷射孔20a沿输入管2的径向贯穿输入管2的伸入集流管本体1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且这两个喷射孔20a可以上下径向相对。由此,输入管2内的制冷剂可以分别沿轴向、上下方向流入集流管100,保证了从输入管2流入集流管100内的制冷剂在上下方向上的均匀分布,由于多个腔室的入口沿上下方向分布,避免了由于制冷剂的重力等原因导致制冷剂在腔室的入口处分布不均,进一步使得制冷剂在腔室的入口处分布均匀,保证了制冷剂经腔室的入口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腔室内,从而保证了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得更加均匀。
其中,三个喷射孔20a优选设置为大小相同,由此,方便了喷射孔20a的加工,且流经三个喷射孔20a的制冷剂的流量相同,进一步保证了制冷剂在腔室的入口处分布得均匀。可选地,喷射孔20a可以为圆孔、方孔或其它形状的孔。
如图1和图2所示,集流管本体1为长方体形状。由此,集流管本体1限定出长方体的容纳腔,从而方便了分隔件3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将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且容易保证每个腔室的入口面积相等,同时分隔件3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规则形状,方便了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通孔10a形成在集流管本体1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如图4-图6所示,在平行流换热器200中,扁管101通过通孔10a与集流管本体1内部连通,且扁管101沿通孔10a的轴向设置,由此,当集流管100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时,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合理地设置通孔10a的位置,从而减小平行流换热器200在与通孔10a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具体地,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多个通孔10a沿集流管本体1的前后方向贯穿集流管本体1的后侧壁。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多个通孔10a沿集流管本体1的上下方向贯穿集流管本体1的上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分隔件3为两个,两个分隔件3在集流管本体1内间隔设置并将集流管本体1的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由此,在保证制冷剂沿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分隔件3的个数较少,结构简单,降低了集流管10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200的集流管100、多个扁管101和第一集流管102。其中,多个扁管101的一端分别***到多个通孔10a内,第一集流管102设在多个扁管101的另一端。
例如,如图4-图6所示,多个扁管101的上述一端通过多个通孔10a与集流管100连通,多个扁管101的上述另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2连通,且相邻两个扁管101之间设有翅片(图未示出)。制冷剂从输入管2流入集流管100内,经腔室的入口被均匀地分配到多个腔室内,而由于每个腔室内的通孔10a的个数相同,从而流经每个通孔10a内的制冷剂的流量相等,进而制冷剂可以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扁管101内,制冷剂在扁管101内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通过扁管101的壁面、翅片与流经平行流换热器200的外侧的空气进行换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而且,制冷剂在腔室内充分混合,制冷剂的气液两相更加均匀,从而制冷剂可以更加稳定地流入扁管101内,且制冷剂可以同时流入每个扁管101,进一步保证了制冷剂分配得更加均匀。
例如,如图6所示,通孔10a形成在集流管本体1的上侧,扁管101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由此,减小了平行流换热器200在前后方向(与图4和图5的前后方向一致)上的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200,通过采用上述的集流管100,可以使制冷剂在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的分布得更加均匀,从而使集流管100内的制冷剂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扁管101,进而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设置扁管101与集流管10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要求例如节省平行流换热器200的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管本体,所述集流管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
输入管,所述输入管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每个所述腔室的朝向所述输入管的一侧敞开,且至少两个所述腔室的朝向所述输入管的所述一侧的面积均相等,至少两个所述腔室内的所述通孔的个数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
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沿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输入管;
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分隔件沿与所述集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流管本体的内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U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分配板,所述分配板设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所述分配板位于所述输入管和所述分隔件之间,所述分配板上形成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分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具有三个喷射孔,三个所述喷射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在所述输入管的伸入所述集流管本体内的一端的端面上、另外两个形成在所述输入管的伸入所述集流管本体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上且沿所述输入管的径向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本体为长方体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集流管本体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分隔件在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间隔设置并将所述集流管本体内部分隔成三个所述腔室。
9.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
多个扁管,多个所述扁管的一端分别***到多个所述通孔内;
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设在多个所述扁管的另一端。
CN201621303794.XU 2016-11-29 2016-11-29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Active CN206281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3794.XU CN206281399U (zh) 2016-11-29 2016-11-29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3794.XU CN206281399U (zh) 2016-11-29 2016-11-29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1399U true CN206281399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74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3794.XU Active CN206281399U (zh) 2016-11-29 2016-11-29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1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0920A (zh)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3256759B (zh) 热交换器
US10060658B2 (en) Condenser
CN203479101U (zh) 换热器和搭载有该换热器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7816824A (zh) 热交换器
CN108266925A (zh) 换热器
CN104764258B (zh) 壳管式冷凝器
CN106123409A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平行流换热器
CN106568216A (zh) 制冷***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524594A (zh) 蛇形管式换热器
CN104457038B (zh) 换热器
CN105890408A (zh) 多路多程管壳式气液换热器
CN206281399U (zh)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4896985B (zh) 用于空调器的翅片式换热器
CN106322849A (zh) 换热器结构
CN205784061U (zh) 一种气液两相分配器、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JPH085195A (ja) 熱交換器
CN106546112A (zh) 蛇形管换热器
WO2015018184A1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14470255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6890932U (zh) 换热器
CN214469458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104344607B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113433U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平行流换热器
CN104848515B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