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0675U -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0675U
CN206180675U CN201621255801.3U CN201621255801U CN206180675U CN 206180675 U CN206180675 U CN 206180675U CN 201621255801 U CN201621255801 U CN 201621255801U CN 206180675 U CN206180675 U CN 206180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eries
reverse
current direction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558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微
邵锦敏
吕光锐
原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E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E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558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0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0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0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目的是提供的***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该***包括串接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第一分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二分支包括第三支路以及电容;所述第三分支包括:第四支路、第五支路以及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或者,第七支路、第八支路以及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或者,双向可控硅以及热敏电阻,前述二个部件并联相接;或者,第一单向可控硅、与第一单向可控硅接法相反的第二单向可控硅以及热敏电阻,前述三个部件并联相接。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电机发电处理***,尤其是电机控制器电容预充电***、电源防反接***。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电机控制器的电路设计要求逐渐提高,在保证电路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尤为突出。
常规的电机控制器在上电时先通过一个NTC电阻对母线上的电容进行充电,单片机会检测电容的充电情况,当电容两端电压达到预设值时,单片机执行动作,令电池直接接入电机驱动模块。
在没有防反接电路的情况下,如果控制器的电池正负极反接,会对控制器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烧毁整个模块。另外,电动车的电机偶尔会工作在发电状态,如果不及时的将这部分电能传导到电池,很可能会对控制器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成本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的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电源防反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其特征在于该***包括沿着***电流走向依序串接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包括由电池与开关串接形成的第一支路,以及由第一电阻、发声部件和第三二极管串接形成且与第一支路并联相接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二分支包括由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接形成的第三支路以及与第三支路并联相接的电容,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之间的接线为AD信号采集点;
所述第三分支包括:
由第一防反接二极管与第一N沟道MOS管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的第四支路、由第二防反接二极管与第二N沟道MOS管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第四支路电流方向相反的第五支路以及采用热敏电阻的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或者,
由第一防反接二极管与第一NPN三极管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的第七支路、由第二防反接二极管与第二NPN三极管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第七支路电流方向相反的第八支路以及采用热敏电阻的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或者,
双向可控硅以及热敏电阻,前述二个部件并联相接;或者,
第一单向可控硅、与第一单向可控硅接法相反的第二单向可控硅以及热敏电阻,前述三个部件并联相接。
所述第四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一N沟道MOS管的漏极、第一N沟道MOS管的源极以及第一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串接形成;所述第五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二N沟道MOS管的漏极、第二N沟道MOS管的源极以及第二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串接形成。
所述第七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电极以及第一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串接形成;所述第八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电极以及第二防反接二极管的正极串接形成。
所述第二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一电阻、发声部件以及按照***电流走向正向接入的第三二极管串接形成。
所述发声部件优选蜂鸣器或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使用继电器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源防反接***的保护能力,加强了预充电***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并且对电机发电的情况进行了处理,最为重要的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器电容预充电、电源防反接和电机发电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成本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的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电源防反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实施例1
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电容预充电、电源防反接和电机发电处理的电路设计方案一(见图1)包括:两个N沟道MOS管(第一N沟道MOS管Q1、第二N沟道MOS管Q2)、两个防反接二极管(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一个热敏电阻NTC、开关S1、第三二极管D3、充电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蜂鸣器。
以上部件组成了沿着***电流走向依序串接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包括由电池与开关S1串接形成的第一支路,以及由第一电阻R1、蜂鸣器和第三二极管D3串接形成且与第一支路并联相接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二分支包括由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接形成的第三支路以及与第三支路并联相接的电容C1,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的接线为AD信号采集点;
所述第三分支包括:
由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与第一N沟道MOS管Q1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的第四支路、由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与第二N沟道MOS管Q2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第四支路电流方向相反的第五支路以及采用热敏电阻NTC的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即:
D1的负极、Q2的漏极、NTC的负极和电池的负极连接;D1的正极与Q1的源极连接,Q2的源极和D2的正极连接;Q1的漏极、D2的负极、NTC的正极连接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电池正极连接开关S1正极,开关S1负极、D3负极、R2正极和充电电容C1正极相连,D3正极与蜂鸣器负极相连,蜂鸣器正极与R1负极相连,R1正极与电池负极相连,R2负极与R3正极相连,R3负极与充电电容C1负极相连,C1正负极与控制器***的正负极并联。
工作原理是:当电源反接时,接通开关S1,二极管D3导通,D1截止,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整个控制器***不工作,AD采集结果无动作,out1和out2保持低电平状态,Q1,Q2不导通,蜂鸣器所在回路导通,蜂鸣器工作,提醒操作人员电池正负极接反,请及时调换。
当电源正确接入时,接通开关S1,D3和D2截至,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控制器***工作,当AD采集达到预设值,out1被拉高,Q1和D1导通,NTC被短路,电池通过Q1和D1直接供电,减小损耗,整个预充电过程结束。
当电源正确接入,并完成预充电过程,电动车电机转换到发电状态,此时C1两端的电压会大于电池两端电压,控制器会拉高out2的电平,拉低out1的电平,促使Q2和D2导通,Q1、D1、D3截止,电机所产生电能通过Q2和D2反馈给电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见图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是用两个NPN三极管(第一NPN三极管Q3、第二NPN三极管Q4)取代了两个N沟道MOS管。因此,第一分支、第二分支结构不变,第三分支稍有变化;即:
D1的负极、Q4的集电极、NTC的负极与电池相连;D1的正极和Q3的发射极相连、Q4的发射极与D2的正极相连;Q3的集电极、D2的负极、NTC的正极和充电电容C1的负极相连。电池正极连接开关S1正极,开关S1负极、D3负极、R2正极和充电电容C1正极相连,D3正极与蜂鸣器负极相连,蜂鸣器正极与R1负极相连,R1正极与电池负极相连,R2负极与R3正极相连,R3负极与充电电容C1负极相连,C1正负极与控制器***的正负极并联。
工作原理是:当电源反接时,接通开关S1,二极管D3导通,D1截止,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整个控制器***不工作,AD采集结果无动作,out1和out2保持低电平状态,Q3,Q4不导通,蜂鸣器所在回路导通,蜂鸣器工作,提醒操作人员电池正负极接反,请及时调换。
当电源正确接入时,接通开关S1,D3和D2截至,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控制器***工作,当AD采集达到预设值,out1被拉高,Q3和D1导通,NTC被短路,电池通过Q3和D1直接供电,减小损耗,整个预充电过程结束。
当电源正确接入,并完成预充电过程,电动车电机转换到发电状态,此时C1两端的电压会大于电池两端电压,控制器会拉高out2的电平,拉低out1的电平,促使Q4和D2导通,Q3、D1、D3截止,电机所产生电能通过Q4和D2反馈给电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见图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是用一个双向可控硅Q5取代了两个N沟道MOS管。因此,第一分支、第二分支结构不变,第三分支稍有变化;即:
双向可控硅的阳极A1、NTC的正极和开关S1的负极连接;双向可控硅的阳极A2、NTC的负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池正极连接开关S1正极,开关S1负极、D3负极、R2正极和充电电容C1正极相连,D3正极与蜂鸣器负极相连,蜂鸣器正极与R1负极相连,R1正极与电池负极相连,R2负极与R3正极相连,R3负极与充电电容C1负极相连,C1正负极与控制器***的正负极并联。
工作原理是:当电源反接时,接通开关S1,二极管D3导通,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整个控制器***不工作,AD采集结果无动作,双向可控硅无触发状态(out低电平),Q5不导通,蜂鸣器所在回路导通,蜂鸣器工作,提醒操作人员电池正负极接反,请及时调换。
当电源正确接入时,接通开关S1,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控制器***工作,当AD采集达到预设值,双向可控硅有触发状态(out高电平),Q5导通,NTC被短路,电池通过Q5直接供电,减小损耗,整个预充电过程结束。
当电源正确接入时,并完成预充电过程,电动车电机转换到发电状态,此时C1两端的电压会大于电池两端电压,电机所产生电能通过Q5反馈给电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见图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是用:两个单向可控硅(第一单向可控硅Q6、第二单向可控硅Q7)取代了两个N沟道MOS管。因此,第一分支、第二分支结构不变,第三分支稍有变化;即:
第一单向可控硅Q6的阳极、第二单向可控硅Q7的阴极、NTC的正极和开关S1的负极连接;第一单向可控硅的阴极、第二单向可控硅的阳极、NTC的负极连接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池正极连接开关S1正极,开关S1负极、D3负极、R2正极和充电电容C1正极相连,D3正极与蜂鸣器负极相连,蜂鸣器正极与R1负极相连,R1正极与电池负极相连,R2负极与R3正极相连,R3负极与充电电容C1负极相连,C1正负极与控制器***的正负极并联。
工作原理是:当电源反接时,接通开关S1,二极管D3导通,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整个控制器***不工作,AD采集结果无动作,两个单向可控硅无触发状态(out1低电平、out2低电平),Q6、Q7不导通,蜂鸣器所在回路导通,蜂鸣器工作,提醒操作人员电池正负极接反,请及时调换。
当电源正确接入时,接通开关S1,充电电容C1通过NTC充电,控制器***工作,当AD采集达到预设值,第一单向可控硅Q6有触发状态(out1高电平),Q6导通,NTC被短路,电池通过Q6直接供电,减小损耗,整个预充电过程结束。
当电源正确接入时,并完成预充电过程,电动车电机转换到发电状态,此时C1两端的电压会大于电池两端电压,第二单向可控硅Q7有触发状态(out2高电平),电机所产生电能通过Q7反馈给电池。

Claims (5)

1.一种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其特征在于该***包括沿着***电流走向依序串接的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所述第一分支包括由电池与开关S1串接形成的第一支路,以及由第一电阻R1、发声部件和第三二极管D3串接形成且与第一支路并联相接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二分支包括由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接形成的第三支路以及与第三支路并联相接的电容C1,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的接线为AD信号采集点;
所述第三分支包括:
由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与第一N沟道MOS管Q1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的第四支路、由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与第二N沟道MOS管Q2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第四支路电流方向相反的第五支路以及采用热敏电阻NTC的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或者,
由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与第一NPN三极管Q3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的第七支路、由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与第二NPN三极管Q4串接且电流方向与第七支路电流方向相反的第八支路以及采用热敏电阻NTC的第六支路,前述三个支路并联相接;或者,
双向可控硅Q5以及热敏电阻NTC,前述二个部件并联相接;或者,
第一单向可控硅Q6、与第一单向可控硅Q6接法相反的第二单向可控硅Q7以及热敏电阻NTC,前述三个部件并联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一N沟道MOS管Q1的漏极、第一N沟道MOS管Q1的源极以及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串接形成;所述第五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二N沟道MOS管Q2的漏极、第二N沟道MOS管Q2的源极以及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串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NPN三极管Q3的发射电极以及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串接形成;所述第八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二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NPN三极管Q4的发射电极以及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串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依据***电流走向依次由第一电阻R1、发声部件以及正向接入的第三二极管D3串接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部件为蜂鸣器。
CN201621255801.3U 2016-11-22 2016-11-22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Active CN206180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5801.3U CN206180675U (zh) 2016-11-22 2016-11-22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55801.3U CN206180675U (zh) 2016-11-22 2016-11-22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0675U true CN206180675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8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55801.3U Active CN206180675U (zh) 2016-11-22 2016-11-22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0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5121B (zh) 一种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204210320U (zh) 基于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dc/dc控制***
CN101888109A (zh) 采用双向反接保护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CN102624371B (zh) 输出电路、温度开关ic以及电池组
CN104300769A (zh) 一种隔离型h桥驱动装置
CN10658539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制动电阻***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59570U (zh) 温控保护型电动车充电***
CN206180675U (zh)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CN208638066U (zh) 一种充电器***
CN106451721A (zh) 电动汽车用全固态预充电及电源防反接***
CN216530687U (zh) 光伏供电控制电路、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和电源设备
CN102013709B (zh) 一种可提高太阳能充电效率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892864U (zh) 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
CN10678772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29081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车
CN105871045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控制***中的充电电路
CN206442174U (zh) 一种仿生树太阳能发电***电路
CN201349141Y (zh) 电动车充电器输出安全装置
CN210724246U (zh) 一种机器人保护电路与机器人
CN204046163U (zh) 多用途充电器输出端极性反接保护电路
CN200976507Y (zh) 一种节能充电机
CN214590645U (zh) 电动车充电口防漏电电路及电动车
CN210490512U (zh) 一种防止电池反充的电路
CN203339955U (zh) 电动汽车用电压转换电路
CN211127579U (zh) 高效率不同电压切换升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