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9048U - 一种头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9048U
CN206039048U CN201621004353.XU CN201621004353U CN206039048U CN 206039048 U CN206039048 U CN 206039048U CN 201621004353 U CN201621004353 U CN 201621004353U CN 206039048 U CN206039048 U CN 206039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bar
main body
wearing
wor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043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若舒
甄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deal Zhime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043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9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9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9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结构,旋转结构设置在头戴主体的后部,后侧支撑件与旋转结构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内侧,其中;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具有空腔;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件、活动杆组、连杆组和支撑柱组,所述旋转件和所述活动杆组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旋转件具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组上的多齿结构啮合;所述连杆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所述连杆组绕所述支撑柱组转动,所述支撑柱组固定在所述空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戴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结构。
背景技术
头戴设备为需要佩戴在头部使用的装置,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头戴设备主要包括用于实现对应功能的主体结构及用于将主体结构佩戴于头部的头戴结构。现有的头戴结构通常包括前端支撑件、后侧支撑件和侧带,前端支撑件与用户的额头接触,后侧支撑件与用户的后脑接触,再通过侧带来将前端、后侧支撑件固定在头部上;而在通过侧带将所述头戴设备固定在头部上时,通常会使用3根侧带来固定,分别为头部两侧的侧带和头顶上的侧带,通过调节每根侧带的长度以将所述头戴设备固定在头部上,使得调节侧带长度的时间较长,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头戴设备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长,佩戴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戴结构,包括头戴主体、旋转结构和后侧支撑件,所述旋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所述后侧支撑件与所述旋转结构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内侧,其中;
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具有空腔;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件、活动杆组、连杆组和支撑柱组,所述旋转件和所述活动杆组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旋转件具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组上的多齿结构啮合;所述连杆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所述连杆组绕所述支撑柱组转动,所述支撑柱组固定在所述空腔中。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和所述齿轮结构固接。
可选的,所述旋钮和所述齿轮结构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齿结构。
可选的,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穿过所述中空结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多齿结构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斜齿结构,所述第一斜齿结构和所述第二斜齿结构单斜面配合。
可选的,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二斜齿结构的端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动杆组包括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组成所述多齿结构,且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
可选的,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通过轴与所述第一活动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后侧支撑件的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通过轴与所述第二活动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后侧支撑件的第二压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组成所述后侧支撑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条孔,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条孔。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中的第一支撑柱穿过所述第一条孔;所述支撑柱组中的第二支撑柱穿过所述第二条孔。
可选的,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面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旋转件的齿轮结构与设置在活动杆组上的多齿结构啮合,进而可以通过转动所述旋转件使得所述活动杆组沿所述齿轮结构的切线方向张开和合拢;进一步的,因为连杆组的一端转动所述连接活动杆组,另一端转动连接后侧支撑件;使得在所述活动杆组沿所述齿轮结构的切线方向张开时,所述连杆组绕支撑柱组向头戴主体的外侧转动,进而使得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活动杆组之间的夹角从小变大,使得所述连杆组逐渐与所述活动杆组垂直,而在所述连杆组逐渐与所述活动杆组垂直过程中,会带动与所述连杆组连接的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移动;以及在所述活动杆组沿所述齿轮结构的切线方向合拢时,所述连杆组绕所述支撑柱组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内侧转动,进而使得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活动杆组之间的夹角从大变小,使得所述连杆组逐渐靠近所述活动杆组,而在所述连杆组逐渐靠近所述活动杆组过程中,会带动与所述连杆组连接的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移动,如此,通过转动所述旋转件即可通过所述连杆组控制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佩戴操作步骤较少,且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
而且,现有技术中在电池后置时,会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池和前端的主体结构,所述头戴结构是通过调节头戴主体的周长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在头部上的,当头戴主体的周长改变时,电源线也会随之收缩和展开;而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等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旋转结构控制后侧支撑件向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以此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到头上,如此,可以确保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在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时,其电源线也不会出现收缩和展开的情况,如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头戴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结构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结构与后侧支撑件的第一种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结构与后侧支撑件的第二种连接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件与活动杆组和连杆组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有关标记如下:
10——头戴主体,101——空腔,11——主体结构,20——旋转结构,201——旋转件,2011——齿轮结构,2012——旋钮,2013——中空结构,2014——第一斜齿结构,202——活动杆组,2021——多齿结构,2022——第一活动杆,2023——第二活动杆,2024——第一齿条,2025——第二齿条,2026——竖直杆,2027——竖直杆,203——连杆组,2031——第一连杆,2032——第二连杆,2033——第一条孔,2034——第二条孔,204——支撑柱组,2041——第一支撑柱,2042——第二支撑柱,30——后侧支撑件,40——限位件,401——第二斜齿结构,402——转轴,50——第一弹性件,51——第二弹性件,52——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的描述头戴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头戴结构的结构及原理进行叙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戴结构包括头戴主体10、旋转结构20和后侧支撑件30,旋转结构20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后部,后侧支撑件30与旋转结构20连接,后侧支撑件30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内侧。
其中,头戴主体10的后部具有空腔101;旋转结构20包括旋转件201、活动杆组202、连杆组203和支撑柱组204,旋转件201和活动杆组202设置在空腔101中,旋转件201具有齿轮结构2011,齿轮结构2011与设置在活动杆组202上的多齿结构2021啮合;连杆组203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杆组202,另一端转动连接后侧支撑件30;连杆组203绕支撑柱组204转动,支撑柱组204固定在空腔101中。
具体来讲,如图5所示,由于齿轮结构2011与多齿结构2021啮合,进而可以通过转动旋转件201使得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和合拢,进一步的,因为连杆组203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杆组202,另一端转动连接后侧支撑件30;使得在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时,连杆组203绕支撑柱组204向头戴主体10的外侧转动,进而使得连杆组203与活动杆组202之间的夹角从小变大,即从图4变成图3所示的结构,使得连杆组203逐渐与活动杆组202垂直,而连杆组203逐渐与活动杆组202垂直过程中,会带动与连杆组203连接的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
进一步的,在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合拢时,连杆组203绕支撑柱组204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转动,进而使得连杆组203与活动杆组202之间的夹角从大变小,即从图3变成图4所示的结构,使得连杆组203逐渐靠近活动杆组202,而在连杆组203逐渐靠近活动杆组202过程中,会带动与连杆组203连接的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如此,通过转动旋转件201即可通过连杆组203控制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和后部移动,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仅需转动旋转件201即可将所述头戴结构固定在头部上,而现有技术需要至少调节3根侧带的长度才能将所述头戴结构固定在头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头戴结构固定在头部上的操作步骤减少,且转动控制的操作简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将所述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使得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缩短,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旋转件201包括旋钮2012,旋钮2012和齿轮结构2011固接,且旋钮2012有一部分凸出在头戴主体10的外表面上,以方便用户转动。
具体的,旋钮2012具体可以为圆形结构,且旋钮20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结构,通过所述凹槽结构来转动旋钮2012,使得转动旋钮2012所需的力更小,进一步方便用户转动。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旋钮2012和齿轮结构2011呈中空结构2013,且中空结构201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齿结构2014;相应的,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穿过中空结构2013的限位件40,限位件40靠近多齿结构202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斜齿结构401,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单斜面配合。
具体来讲,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0,第一弹性件50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中,另一端与限位件40靠近第二斜齿结构401的端面连接;其中,第一弹性件50例如可以是弹簧等。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继续参见图2,限位件40包括转轴402,转轴402穿过中空结构2013,使得旋钮2012和齿轮结构2011能够绕转轴402转动,且第二斜齿结构401设置在转轴402靠近多齿结构2021的一侧的外表面上;其中,第二斜齿结构401和转轴4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当然,第二斜齿结构401还可以与转轴402固接。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限位件40中的转轴402凸出在头戴主体10的外表面上,以方便施加压力给转轴402,进而使得第一弹性件50在压力的作用下收缩,使得转轴402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
具体的,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单斜面配合,使得旋钮2012在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在转动力作用下,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能够从第二斜齿结构401中脱出,使得旋钮2012在转动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而旋钮2012和齿轮结构2011固接,使得齿轮结构2011也随之顺时针转动。在齿轮结构201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齿轮结构2011与多齿结构2021啮合,进而带动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顺带连杆组203绕支撑柱组204向头戴主体10的外侧转动,进而使得连杆组203与活动杆组202之间的夹角从小变大,即从图4变成图3所示的结构;如此,使得连杆组203逐渐与活动杆组202垂直,而连杆组203逐渐与活动杆组202垂直过程中,会带动与连杆组203连接的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促使后侧支撑件30与头部紧密贴合;而且在旋钮2012停止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单斜面配合,若第一斜齿结构2014逆时针转动,则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咬紧,进而自动实现锁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单斜面配合,使得旋钮2012不能进行逆时针转动,而在需要旋钮2012进行逆时针转动时,可以给限位件40施加一个压力,从而会压缩设置在限位件40靠近第二斜齿结构401的端面上的第一弹性件50,使得第一弹性件50产生形变,使得限位件40向头戴主体10的前端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脱离。而在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处于脱离状态时,可以逆时针转动旋钮2012,而旋钮2012和齿轮结构2011固接,使得齿轮结构2011也随之逆时针转动,在齿轮结构201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齿轮结构2011与多齿结构2021啮合,进而带动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合拢,顺带连杆组203绕支撑柱组204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转动,进而使得连杆组203与活动杆组202之间的夹角从大变小,即从图3变成图4所示的结构;如此,使得连杆组203逐渐靠近活动杆组202,而在连杆组203逐渐靠近活动杆组202过程中,会带动与连杆组203连接的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在后侧支撑件30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解除给限位件40施加的压力,而此时限位件40在第一弹性件50形变产生的作用力的推动下,使得第二斜齿结构401向头戴主体10的后端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咬合实现锁紧,由此可知,可以通过顺逆时针转动旋钮2012来调节所述头戴结构与头部的松紧度,调节方式简单,方便用户操作。
在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40中的第二斜齿结构401还可以使用锁紧部件替换,所述锁紧部件具体可以为卡扣结构、插销结构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活动杆组202包括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第一活动杆202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2024,第二活动杆202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齿条2025,第一齿条2024和第二齿条2025组成多齿结构2021,且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
具体来讲,第一活动杆2022设置在第二活动杆2023的上方,且齿轮结构2011分别与第一齿条2024和第二齿条2025啮合,使得在齿轮结构2011在顺时针旋转时,使得第一齿条2024向头戴主体10的右侧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动杆2022向头戴主体10的右侧移动;以及使得第二齿条2025向头戴主体10的左侧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活动杆2023向头戴主体10的左侧移动,即使得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如此,在第一活动杆2022向头戴主体10的右侧移动和第二活动杆2023向头戴主体10的左侧移动时,使得连杆组203与活动杆组202之间的夹角从小变大,使得连杆组203逐渐与活动杆组202垂直,而连杆组203逐渐与活动杆组202垂直过程中,会带动与连杆组203连接的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促使后侧支撑件30与头部紧密贴合。
其中,在需要使得齿轮结构2011逆时针转动时,首先按压限位件40,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脱离,而在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处于脱离状态时,可以逆时针转动旋钮2012,而旋钮2012和齿轮结构2011固接,使得齿轮结构2011也随之逆时针转动,在齿轮结构201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齿轮结构2011分别与第一齿条2024和第二齿条2025啮合,使得第一齿条2024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动杆2022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移动;以及使得第二齿条2025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活动杆2023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移动,即使得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合拢;如此,在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均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移动时,使得连杆组203与活动杆组202之间的夹角从大变小,使得连杆组203逐渐靠近活动杆组202。而在连杆组203逐渐靠近活动杆组202过程中,会带动与连杆组203连接的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在后侧支撑件30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解除给限位件40施加的压力,而此时限位件40在第一弹性件50形变产生的作用力的推动下,使得第二斜齿结构401向头戴主体10的后端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咬合实现锁紧。
本申请实施例中,活动杆组202还包括与第一活动杆2022垂直连接的竖直杆2026,其中,竖直杆2026与第一活动杆2022远离齿轮结构2011的一端固接,且竖直杆2026朝向第二活动杆2023;同理,活动杆组202还包括与第二活动杆2023垂直连接的竖直杆2027,其中,竖直杆2027与第二活动杆2023远离齿轮结构2011的一端固接,且竖直杆2027朝向第一活动杆2022。当然,竖直杆2026还可以是与第一活动杆2022一体成型的,以及竖直杆2027还可以是与第二活动杆2023一体成型的,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连杆组203包括第一连杆2031和第二连杆2032,其中,第一连杆2031一端通过轴与第一活动杆2022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后侧支撑件30的第一压板301连接;第二连杆2032一端通过轴与第二活动杆2023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后侧支撑件30的第二压板302连接,其中,第一压板301和第二压板302组成后侧支撑件30。
具体的,在活动杆组202包括竖直杆2026时,第一连杆2031一端通过轴与竖直杆2026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第一压板301连接;在活动杆组202包括竖直杆2027时,第二连杆2032一端通过轴与竖直杆2027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第二压板302连接;如此,使得在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和合拢时,使得第二连杆2032和竖直杆2027之间的轴受力较小和第一连杆2031和竖直杆2026之间的轴受力较小,进而降低第二连杆2032和竖直杆2027之间的轴和第一连杆2031和竖直杆2026之间的轴由于受力较大导致损伤的概率,使得活动杆组202和连杆组203之间的轴的使用寿命提高,进而使得所述头戴结构的使用性能得以保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压板301和第二压板302均可以为弧形结构,由于弧形结构与头部的后脑结构相匹配,使得后侧支撑件30能够与头部的后脑紧密接触,通过弧形结构能够将所述头戴结构更稳定的固定在头部上,而且还能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主体10具体为半环形结构,以使得头部固定在所述半环形结构中,由于所述半环形结构与头部的外形结构更匹配,如此,可以使得头戴主体10与头部贴合的更紧密,能够降低头戴结构从头部脱落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主体10的前部设置有主体结构11,其中,主体结构11例如可以是虚拟现实显示器或增强现实显示器、呼吸机、眼部按摩仪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杆2031上设置有第一条孔2033,第二连杆2032上设置有第二条孔2034;相应的,支撑柱组204中的第一支撑柱2041穿过第一条孔2033;支撑柱组204中的第二支撑柱2041穿过第二条孔2034。
具体来讲,第一支撑柱2041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的内部,另一端穿过第一条孔2033;同理,第二支撑柱2042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的内部,另一端穿过第二条孔2034;如此,使得在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和合拢时,第一支撑柱2041在第一条孔2033中滑动,第二支撑柱2042在第二条孔2034中滑动,减少第一连杆2031施加给第一支撑柱2041的作用力和减少第二连杆2032施加给第二支撑柱2042的作用力,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作用力对第一支撑柱2041和第二支撑柱2042的损害的概率,使得第一支撑柱2041和第二支撑柱2042的使用寿命提高,进而使得所述头戴结构的使用性能得以保证。
而且,第一支撑柱2041在第一条孔2033中滑动,第二支撑柱2042在第二条孔2034中滑动,使得在活动杆组20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和合拢时,使得连杆组202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的距离增长,如此,能够使得通过连杆组202调节后侧支撑件30与头戴主体10的前部的距离增长,适合更多用户使用,应用的更广泛。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1和第三弹性件52,其中,第二弹性件51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中,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杆2022靠近第一连杆2031的端面连接;第三弹性件52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中,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杆2023靠近第二连杆2032的端面连接。
当然,在活动杆组202包括竖直杆2026和竖直杆2027时,第二弹性件51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中,另一端与竖直杆2026连接;以及第三弹性件52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中,另一端与竖直杆2027连接。
具体来讲,第二弹性件51和第三弹性件52的原始长度为连杆组203和活动杆组202之间夹角时的长度,如此,通过顺时针转动旋钮2012的过程中,在转动力作用下,使得活动杆组202沿齿轮结构2011的切线方向张开,而此时,使得第一活动杆2022向头戴主体10的右侧移动和第二活动杆2023向头戴主体10的左侧移动,进而分别施加压力给第二弹性件51和第三弹性件52,使得第二弹性件51和第三弹性件52在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旋钮2012停止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弹性件51和第三弹性件52由形变产生的作用力施加给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促使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移动,但由于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单斜面配合,若第一斜齿结构2014逆时针转动,则使得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咬紧,进而自动实现锁紧;而当给限位件40施加一个压力,促使第一斜齿结构2014与第二斜齿结构401脱离,而此时第二弹性件51和第三弹性件52由形变产生的作用力施加给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促使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向头戴主体10的内侧快速移动进行复位,如此,使得第一活动杆2022和第二活动杆2023复位效率提高,方便用户进行复位操作。
本申请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所述头戴设备包括所述头戴结构和主体结构11,其中,主体结构11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前部,主体结构11例如是虚拟现实显示器或增强现实显示器、呼吸机、眼部按摩仪等。
其中,主体结构11和所述头戴结构固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的,头戴主体10与主体结构11组成一个环形结构,使得头部固定在所述环形结构中,由于所述环形结构与头部的外形结构更匹配,如此,可以使得头戴设备与头部贴合的更紧密,能够降低头戴设备从头部脱落的概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旋转件的齿轮结构与设置在活动杆组上的多齿结构啮合,进而可以通过转动所述旋转件使得所述活动杆组沿所述齿轮结构的切线方向张开和合拢;进一步的,因为连杆组的一端转动所述连接活动杆组,另一端转动连接后侧支撑件;使得在所述活动杆组沿所述齿轮结构的切线方向张开时,所述连杆组绕支撑柱组向头戴主体的外侧转动,进而使得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活动杆组之间的夹角从小变大,使得所述连杆组逐渐与所述活动杆组垂直,而在所述连杆组逐渐与所述活动杆组垂直过程中,会带动与所述连杆组连接的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移动;以及在所述活动杆组沿所述齿轮结构的切线方向合拢时,所述连杆组绕所述支撑柱组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内侧转动,进而使得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活动杆组之间的夹角从大变小,使得所述连杆组逐渐靠近所述活动杆组,而在所述连杆组逐渐靠近所述活动杆组过程中,会带动与所述连杆组连接的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移动,如此,通过转动所述旋转件即可通过所述连杆组控制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佩戴操作步骤较少,且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
而且,现有技术中在电池后置时,会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池和前端的主体结构,所述头戴结构是通过调节头戴主体的周长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在头部上的,当头戴主体的周长改变时,电源线也会随之收缩和展开;而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等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旋转结构控制后侧支撑件向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以此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到头上,如此,可以确保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在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时,其电源线也不会出现收缩和展开的情况,如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的技术问题。
以上说明的“前”、“后”、“左”、“右”均是根据头戴设备及头戴结构在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定义。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戴主体、旋转结构和后侧支撑件,所述旋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所述后侧支撑件与所述旋转结构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内侧,其中;
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具有空腔;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件、活动杆组、连杆组和支撑柱组,所述旋转件和所述活动杆组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旋转件具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与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组上的多齿结构啮合;所述连杆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所述连杆组绕所述支撑柱组转动,所述支撑柱组固定在所述空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和所述齿轮结构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和所述齿轮结构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齿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穿过所述中空结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多齿结构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斜齿结构,所述第一斜齿结构和所述第二斜齿结构单斜面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第二斜齿结构的端面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组包括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组成所述多齿结构,且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通过轴与所述第一活动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后侧支撑件的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通过轴与所述第二活动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后侧支撑件的第二压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组成所述后侧支撑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条孔,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条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组中的第一支撑柱穿过所述第一条孔;所述支撑柱组中的第二支撑柱穿过所述第二条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面连接。
CN201621004353.X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头戴结构 Active CN206039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4353.XU CN20603904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头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4353.XU CN20603904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头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9048U true CN206039048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0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04353.XU Active CN20603904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头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90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01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8873348A (zh) * 2018-07-13 2018-11-23 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眼镜
CN109498387A (zh) * 2018-12-10 2019-03-22 安徽享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轮刮眼眶的眼部按摩仪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01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11366491B2 (en) 2017-05-04 2022-06-21 Htc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8873348A (zh) * 2018-07-13 2018-11-23 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眼镜
CN109498387A (zh) * 2018-12-10 2019-03-22 安徽享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轮刮眼眶的眼部按摩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39048U (zh) 一种头戴结构
CN205978043U (zh) 具有容纳内柔性屏空间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US8685041B2 (en) Non-invasive electric hair-taking apparatus
CN202009871U (zh) 一种电动升降椅的旋转锁定装置
CN106444025A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06334225U (zh) 防坠安全装置
CN208319334U (zh) 一种多头烧伤整形用皮肤扩张保护器
CN206618899U (zh)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旋钮转动锁紧机构及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CN207132065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可调节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06723786U (zh) 一种可变直径快拆紧固装置
CN208737099U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的旋钮装置及虚拟现实头盔
CN208827770U (zh) 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
TWI549672B (zh) Joint rehabilitation device
CN107379024A (zh) 安全包裹拆刀
CN205982841U (zh) 一种头戴结构
CN204670461U (zh) 安全保护头盔
CN207841399U (zh) 一种设置有保护装置的可拆卸剪刀
CN210500266U (zh) 一种用于膝关节运动助力装置的储能机构总成
CN206678001U (zh) 一种机械折刀
CN209863794U (zh) 可旋转式耳温监测仪
CN209575209U (zh) 一种取精器的搓动装置
CN209460509U (zh) 眼镜用导向弹簧铰链
CN207384720U (zh) 一种刹车结构
CN205924836U (zh)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08208607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开关启动机构及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3

Address after: No.18 Xilin 1st Street,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5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Ideal Zhim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Tianfu Software Park B District 1 Lu Tian Hua high tech Zone of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41 building 7 room 615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IDEALENS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